唐朝以前,隋炀帝曾经派百万大军,三次攻打高句丽。在隋军每次将要取胜时,高句丽自知抵挡不住大隋的攻势,急忙派大臣到隋军中请求议和。
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杨广,觉得脸上十分有面子,立刻下令让前方士卒停止攻城。当与高句丽大臣谈判时,往往在屁大一点小事上也谈不拢。旁边所有的大臣都看出来,高句丽议和根本就是一个骗局,欺骗大隋停止进攻,然后,利用这个空隙,进行紧急补给。
当高句丽准备完备以后,就不再与大隋谈判,双方再一次恶战。隋军若是战败,高句丽大军赶尽杀绝,不给隋军留任何一条活路。高句丽若是再战败,再派大臣前来议和,然后,如法炮制,故伎重演。
为此,大隋死亡惨重,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全部抛到议和之中。
现在,高句丽想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李绩,马周就把这刚刚过去不久的历史讲给李绩听。
李绩从隋末动乱的血火战场之中拼杀出来的大将军,哪能不知道高句丽王使的这个阴谋诡计?其实,李绩也在利用议和这个时间,暗中布置着不为人知的一个计策。
此时七八月份,天气炎热,而辽东城是一个半岛地形,不太远的地方就是一条大河。李绩暗中派府兵去挖一条宽十几丈的大沟渠,想借河水把都城淹没。
所以,李绩假装同意和他们议和,其实却为将来一举拿下都城做着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高句丽王和李绩都在试探着对方的诚意,都在拖延着攻守的时间。
高句丽人到底是熟悉附近的地形,在谈判进行到半个月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大唐士卒偷偷挖着一条人工河。虽然不知道他们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也预料到肯定是与攻打都城有关。
于是,大唐士卒白天把土挖开成河,晚上,高句丽士兵又把土填回去。双方在挖河进度上又拖延了半个月时间。后来。大唐府兵干脆光明正大的挖河,还派重兵保护。一旦高句丽兵来捣乱,立即派重军封锁他们的退路,使他们有来无回。
如此几次三番。高句丽兵再也不敢轻易出城。出城的结局只有一个:死亡。大唐士卒继续开挖,一直到河挖到辽东城下。
这个时候,九月份到了,天气转凉。白天还好,有太阳照在身上。并不感觉那么冷。晚上,温度降到零下几度,大唐士卒穿着春秋季的薄薄兵服,盖的是薄麻被,一大批士卒都得了伤寒病。又因为水土不服,战斗力迅速下降。
这个时候,突出了马周设计的马拉火车的优越性。大批取暖的物资从幽州运到辽东战场上,给患病的士卒和所有的军马补充取暖的物资,抗御克服了北方的严寒气候。
高句丽本来是主,大唐是客。高句丽占据有利地利,有利气候的条件,结果,在马周克服长途运输的困难以后,他们占据的优势荡然无存,与大唐军队一样处在客主自由转换的模式。
这个时候,李绩暗中挖的沟渠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唐士卒白天把河里的水放出来,晚上零下之时,以木盆取水,泼在辽东城下。因为温度极低。泼水成冰,结果,李绩硬是在辽东城下筑成一道冰城!
这座冰城与高句丽都城一样的高,一样的宽。同样可以派大唐士卒据守城池。向高句丽城内开弓射箭,给他们以致命的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与大唐府兵处在同一个高度下,高句丽居高临下的优势也不复存在。反而成为大唐士卒的箭靶子!
都城内的百姓觉得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有些人,偷偷溜下城墙。投奔大唐。马周担心这些人是高句丽派来诈降的,亲自过问。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都是大唐的子民,受到高句丽的掳掠,被迫为高句丽人须知奴隶,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心中早就企盼大唐军队早些开进来,收复失地,把他们救出火坑。
马周和李绩商量以后,利用了这个有利的条件。给他们重赏,让一部分大唐士卒随他们一起潜入城中,约定好的十天以后,三更时分,以火为号,打开城门,放大唐大支部队开进城内。
十天时间,大唐约有一千强悍的士卒潜入城内,大多都躲在这些奴隶家中。
十天以后,三更时分,城门果然洞开。
大唐十万人马,长驱直入,把高句丽守兵杀了一个措手不及,落花流水。
那些奴隶带领着大唐的士卒,赶到高句丽的皇宫,放了一把大火。那些皇室之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财,顾不得带派与大唐作战,李绩和马周轻而易举的取得决定性胜利。
然后,在马周的大力安排下,安抚心人,散播传言,大唐只对高句丽皇帝作战,不骚扰不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使民心迅速安定下来,没有产生较大的波动。
接着,李绩和马周痛打落水狗,把残余的高句丽势力,一一击破,使他们彻底失去反攻的机会。
寒冬十二月,天气冷得冻死人,不仅大唐人,甚至所有的高句丽人都躲在家里,烤着木炭火才能抵御严寒。更不用提与大唐对抗。
可是这段时间,马周并没有闲着,不断派人安慰中下层的官员和士官,使他们彻底相信,大唐对他们高句丽人没有任何恶意。
几个月过去,来年春天,整个大唐军队安安静胸的没有骚扰任何百姓。高句丽人也相信大唐是仁义之师,给他们送温暖而不是奴役他们,放弃了抵抗之心。
几代皇帝,甚至隋炀帝以丧失国家统治权想要灭掉的高句丽,在马周和李绩的智勇双全,攻伐有度,安抚有方的策略之下,终于收服,成为大唐的一个辽东郡,而不是可以与大唐相抗衡的一个国家。
马周李绩班师回朝,李世民十分激动,带着宫城的护卫,出城十里,迎接马周和李绩。马周从李世民的欢喜之中,却看出了一丝丝不妙的气息。(。)xh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