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节 对决

贞观三十年,唐太宗李世民六十岁,太子李治三十六岁,武媚娘三十三岁。

李世民的身体虽然时好时坏,在一帮太医和马周精心照料下,也大致保持着良好的健康,活到八十岁看起来不是问题。李治处理政务越来越顺手,在朝堂上慢慢树立威信,真正体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君主的优越感,越来越有种,要建立一番大气象,大事业的雄心壮志。

此时的武才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虽然与李治保护着相互倾心之情,因为李世民还活着,他们二人也只能是望洋兴叹,鞭长莫及。特别是李治,并没有把主要的心思放在这一方面,二人发乎情止乎礼节,并没有发生见不得人的事情。

武则天一直在后丶宫之中与李世民常时间接触,朝堂上的事情一点也没有让她碰手,尤其是在二十岁的时候,生下一个女儿后,更是让她的全部精力放在女儿身上,没有时间去关心其他的事。

缺少政治环境的情况下,武则天并没有合适的环境和土壤,由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成为一代政治家,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损失,不仅是大唐的损失,也是整个中国历史的巨大损失。

但是,在没有武则天影响朝政的情况下,李世民和李治父子联手治理大唐,取得比以前更大的政绩来。使开元盛世那样的盛世之景提前半个世纪降临民间。

这个时候,朝中的大臣分成两派,其中一派是关陇集团,以长孙无忌为首。一派是马周和李绩俩人共同为首,马周属于文官,李绩属于武官,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从上到下,实力也非常强劲。

但是。两大集团之间并不尖锐对立,也没有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他们遇到了李世民和李治两代明君。

从感情上说,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弟弟。李世民的小舅子,太子李治的舅舅。可马周是李世民的心腹,屡次帮助李世民治好龙体,使他安稳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亲眼见证着自己一手创造的辉煌。同时。马周也是太子李治的恩师,也就是在马周这样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官员的帮助下,李治才认清大唐现状,制出更符合大唐发展规律的政策,取得李世民的信任和朝臣的信任。

如果说李世民是他的父皇,给了他精血肉身,给了他一条命,给了他继承皇位的权力,那么马周就是他的精神的父亲,从知识。到认识,到能力和魅力,全亲打造了李治的励精图治和有所作为的性格。

君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波折。在这一方面,既得益于李世民个人魅力,也得益于整体形势。自隋末战乱以来,百姓苦不堪言。现在,贞观之治,给人们以平安的生活,任何人都不想再经刀兵战乱。日子相对和谐。

即使每个人有小矛盾,也很快化解,大唐有的是版图,有的是岗位需要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来施展抱负。矛盾几乎不存在。

但是。马周心里却明白,将来,要不了多久,一定会与长孙无忌发生矛盾。因为,两者所代表的并非同一势力。

关陇贵族集团代表着自魏晋以来的传统势力,虽然在建立大唐的时候也立有功劳。但是,相对来说,还是依靠着先祖的影响,跻身到大唐的阵营之中。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首要考虑的是一个集团的利益,是否会影响到他们代代传承下去的老规矩。

而李绩和马周都是从下层一步步慢慢爬上来的,每向上爬一步都要付出别人十倍的努力,直到得到李世民的欣赏以后,才如鱼得水,顺风顺车,开始步入朝堂,做出更大的政绩。

总体来说,李绩和马周代表着另一个渠道,那就是普通士大夫的取仕之道,而不是依靠着祖上的萌封而获得现在的地位。因此上,李绩和马周获得了一大部分,尤其是凭着科举考试而登堂入室的人支持。

而且,这种人在贞观朝越来越多,大有压倒关陇集团的倾向。

李世民最清楚,他能在隋末时期,征战四方,剿灭群雄,依靠的全是关陇集团的武将们而不是马周这样的文官。所以,李世民在感情上稍为倾向于关陇集团,但在治理朝堂,却并不依靠这些旧贵族。

因为李世民最清楚,隋文帝杨坚,也就是李世民的姨姥爷,灭周立隋,正是出身于贵族集团。而李唐得以建国,也是仰仗着唐国公李渊积累数代的名声,振臂一呼,才产生强大的号召力。

李世民当然知道贵族集团能成事,也能坏事。所以,暗中消减着贵族的特权,可以养着你,但不让特别多的人参与到朝堂上来。

马周和李绩所代表的士大夫们,没有建唐之功,只不过是凭着自身的学识,博得一个朝堂之位。

但决定朝堂安稳天下平静并不是他们,而是千千万万个数也数不清的草芥百姓。他们的意愿汇集起来,远远超过关陇集团形成的势力。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还借鉴孔子的话讲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群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所以,李世民暗中减少贵族集团对朝堂的影响,扶持着李绩和马周。因为,他们二人没有根基,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抱紧李世民的大粗腿,才能保持着不被人整翻的命运。

就算李绩和马周将来做错事,或是他们的子孙做错事,李世民或李治将来要治他们的罪,也不用像处理关陇集团的贵族一样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放不开手脚。

李绩和马周也懂得这些道理,因此上,知道自己的势力还十分单薄,不足与关陇集团相抗衡,更不具与皇帝叫板的资格,小心处事,不惹麻烦,倒也在群雄林立的贞观朝,活得十分潇洒自在,十分的滋润。

直到这件事,被李世民一个无意间的小小举动,才打破了僵局。(。)xh118

第85节 见鬼说鬼话第175节 虚伪的儒家第83节 风云变幻大王旗第39节 一败涂地第22节 刺探第42节 灵魂飞升第78节 倒贴第80节 意外的战斗第139节 奉旨完婚第48节 一波三折第153节 祛疾第171节 道德经第178节 焦点第174节 外儒内法第10节 狗啃屎第63节 谁告秘第185节 杀与藏第185节 杀与藏第146节 新龙椅第60节 一口浓痰第174节 外儒内法第190节 功德大圆满第26节 下崽儿的钱第154节 吃醋第66节 交椅之变第175节 虚伪的儒家第171节 道德经第61节 意外补偿第110节 好粗的腿第91节 暗室密谋第62节 告秘第95节 别开生面第148节 高人第169节 木牛流马的启示第83节 风云变幻大王旗第7节 猫腻第139节 奉旨完婚第125节 城门作乱第48节 一波三折第59节 眼都红了第146节 新龙椅第168节 用药如用兵第151节 避暑第38节 文人决斗第71节 敲竹杠第167开药第83节 风云变幻大王旗第60节 一口浓痰第90节 绝妙之计第164节 武才人第26节 下崽儿的钱第188节 艰难修道第147节 地下水工程第54节 仓猝之事第51节 新四大发明第76节 狗男女第46节 送子观音第143节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85节 见鬼说鬼话第117节 一杆打净第166节 刺杀第39节 一败涂地第78节 倒贴第143节 打抱不平的太子第172节 培养第44节 拼酒第18节 两只活宝第128节 制造声势第24节 一双绣花鞋第75节 美人计第137节 不争之争第70节 真真假假第76节 狗男女第135节 与人分享第92节 布下天罗网第114节 一桩奇案第139节 奉旨完婚第170节 马拉火车第161节 布局第22节 刺探第24节 一双绣花鞋第22节 刺探第162节 刺探第37节 鼠狼霸道第29节 一次邂逅第115节 百鸟朝凤第175节 虚伪的儒家第76节 狗男女第162节 刺探第176节 三权分立第67节 空手套白狼第181节 阴谋第55节 要命的酒席第72节 掌柜听房第179节 争执第128节 制造声势第11节 竹林约会第89节 过山车第32节 投送怀抱第106节 李代桃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