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家宴

张绣口中的刘氏小儿自然是指入楚为质的刘琮,这段时间是由楚国鸿胪寺的官员负责安置照看。不知为何,张绣第一次见刘琮的时候便是对这小孩很有好感,又觉得这小孩尚年幼便离开了父母血亲,不免想到了自己不在身边的一对儿女,于是对小刘琮在寿春的吃穿用度仍旧像其在韩国时一样拨付,派专门的官员和卫队照顾守护。

而今夜家宴主要是因为庆贺自己一对儿女归家,便也是想起了孤单单一人的小刘琮,便是早就吩咐袁胤派人去接。至于小刘琮和自己一对儿女在襄阳的童小玩伴之情,张绣却是毫不知情的。不过这些情况他待会就知道了。

张绣最终还是没与袁澜单独呆一起多长时间,只是谈了几句话,吕伶便是很快凑了过来,一脸纯真的要张绣介绍袁澜给她认识。对于不解风情的吕伶妹妹张绣却是毫无脾气,只得先给袁澜介绍她的小嫂子,让两人相熟相识。

等袁耀办完事回来急急忙忙从张绣和袁澜两人之间拉走吕伶,宴席却也已正式开始。张绣也只好放袁澜去袁家人那边坐着,自己回到邹氏旁边看自己的便宜儿子和宝贝女儿。

众人坐定,袁耀偷偷低声问吕伶:“我妹妹刚才和王兄呆一块多久?两人聊了什么?王兄心情如何?”

还有一件事应当赘述一下,当日袁耀与吕伶成婚,张绣除了一份不薄的钱帛珠宝当做贺礼之外,还送了这对新人一份大礼:诏封吕伶为楚国的丹阳公主!

下邳一役,吕布彻底丧失了争雄天下的雄心,于是与相救于他的张绣杯酒结为异性兄弟,将麾下部曲尽拜付张绣。时至今日张绣亦有照顾吕布妻女的义务责任。更别说他本就对吕伶很有好感,这里的好感自然是把吕伶当做妹妹的好感,吕伶亦是同样感受。

张绣既然已经是一国之君,如今行事也不必低调隐晦,干脆大方认了吕伶做干妹妹,封号丹阳公主,是为楚国第一位郡公主。

而至于袁耀,张绣就顺理成章擢升其为驸马都尉。值得一提的是,公主之婿为驸马的惯例此时还未有,但也基本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有了公主之婿为驸马的常理。

历史上的驸马都尉亦作副马都尉,职掌帝王副车,而奉车都尉掌正车。换句话说驸马都尉一开始乃是奉车都尉的副职。直到三国魏晋时期,曹魏何晏娶金乡公主为妻,授官驸马都尉。晋灭吴主将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晋文帝(司马昭)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从此才开始将驸马当做公主之婿的专用虚衔来使用。

而目前,张绣只是使何晏被授驸马都尉的先例提前发生了而已。并正式更名副马都尉为驸马都尉,旧称不再沿用。

吕伶成为楚国的丹阳公主,而袁耀也终于被提拔升用,可以随侍张绣左右,任职驸马都尉。但奉车都尉的正职并无人担任,是故袁耀以驸马都尉之职暂代行奉车都尉职责。现在袁耀称呼张绣,于礼称王上或大王,但于家宴私见可称王兄。

“没在一起多久啊!邹婶母也很喜欢小姑子呢,方才小姑子刚下来,叔父就有事匆忙离开,我就赶紧去认识一下小姑子,我俩还没说上几句话呢,你就回来了!”自从结了婚入了洞房之后,原本总是娇怯的吕伶性格却是开朗了许多,一天是比一天更欢快活跃爱笑。

闻言袁耀却是气不打一处来,吕伶很敏感,发现自己夫婿的神情变化,马上也是变了神态,缩了缩脖子小声问:“我……我又错了么?”

袁耀毫不客气给了吕伶一个白眼,却是拿这个娇怜惹人疼的小宝贝没丝毫办法,只得长唉一声道:“没错没错,我的大小姐你做什么都对!”

那边袁胤也很快回来,还是牵着小刘琮的手回来的。小刘琮来了寿春也是很少外出见生人,袁胤正欲向众人介绍这位刘表的二公子,却是听见一声高叫:“爹地!”

这都乱叫什么!

众人看去,却是小张泉抓着张绣的手臂不放,边拽边叫道:“爹,快放了刘琮!”

张绣有点懵圈,第一反应便是去看袁澜,袁澜此时已经起身向众人微微行了一礼,微微低头,用不大但所有人都能听清的声音说:“泉公子于荆襄拜师庞德公,而琮公子于其后亦师从庞公。”

提起庞德公,在场大多数人还是有所耳闻的。如此一位博学高德的当世大才,做任何人的师傅都是完全胜任的。也难怪刘表会让最喜爱的二儿子去拜庞德公为师。

倒是邹氏不问世事,问旁人庞德公是谁。张绣给她解释道:“国士之才,世之大隐之士!”

那边小刘琮更是吃惊。他是根本不知道张泉张若的真实身份的,也根本没想到会在入质寿春之后,在楚国丞相府、楚君张绣身边以如此方式见到自己最好的两个玩伴!

惊诧归惊诧,小刘琮却是极为识礼的,赶紧是用才学会的礼数去拜张绣及一众大人。

众人见刘琮年岁虽小,但于大人间不慌不乱且礼数周全,众人皆是称赞。邹氏见状也不仅笑道:“此子知礼有性,莫不是庞德公教导的功劳?”

小刘琮拜回道:“恩师与我知书达理之道,但也有父母教诲之劳。”

听小刘琮言语中不忘自己父母,众人更是动容。邹氏更是满意,一边摸着小张泉的头一边道:“难得聪慧孝礼,泉儿与汝为学伴,泉儿你诸事可得多学学人家。”

小张泉顿时有些不高兴,此时袁澜却是拉着小刘琮入座同一席。刘琮对袁澜也不生疏,叫了一声澜姐姐便乖乖跟着入座。

对于礼制,张绣也大有革新之势。废儒的一方面便是消除男尊女卑的观念。事实上男尊女卑的观念提出于春秋儒学兴盛期,又在东汉班昭作《女诫》七篇系统地归列女子的行为纲常,但时至三国,男尊女卑的观念还未彻底植根于整个社会和民族。此时的寡妇仍可自由再婚,女方可以主动决定与男方的结合与离异,婚姻诸事还没有太多限制,还算是两性的婚姻!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曹操与其原配丁夫人的事迹,成为三国时期女权意识的代表。曹操偶尔的荒淫间接致死长子曹昂,于是丁夫人愤而与曹离异。再后来曹操数次主动请再婚,均为拒绝。

所以既然此时女权还未彻底丧失,张绣想要扭转男尊女卑这种畸形观念也不是没有可能。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虽然不大可能使得男女平等,但至少能为女性争取一些基本的权利,也算是张绣的贡献了。

是故张绣废除旧礼,以身作则。君臣会宴,皆可携带女眷。女眷也不须避开男人设立帷幔另开一席,皆可随侍夫婿左右,同坐一席共享一案。

今天的家宴亦是如此,邹夫人与张绣共坐一席共用一案,贾诩与贾夫人一案,袁耀与吕伶同席,袁胤与其妻一席,最后是袁澜独自一人,正好是让小刘琮坐来一起。

而堂上张泉虎头一转,趁着邹氏和张绣一个不注意,便是挣开来跑下来,坐在了袁澜旁与刘琮一起。邹夫人佯作发怒,却是惹得小张泉给她扮了个鬼脸。小张若也是左转右扭,看了半天小刘琮和哥哥,最后还是乖乖呆在了邹氏怀里。

对于礼制,张绣也大有革新之势。废儒的一方面便是消除男尊女卑的观念。事实上男尊女卑的观念提出于春秋儒学兴盛期,又在东汉班昭作《女诫》七篇系统地归列女子的行为纲常,但时至三国,男尊女卑的观念还未彻底植根于整个社会和民族。此时的寡妇仍可自由再婚,女方可以主动决定与男方的结合与离异,婚姻诸事还没有太多限制,还算是两性的婚姻!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曹操与其原配丁夫人的事迹,成为三国时期女权意识的代表。曹操偶尔的荒淫间接致死长子曹昂,于是丁夫人愤而与曹离异。再后来曹操数次主动请再婚,均为拒绝。

所以既然此时女权还未彻底丧失,张绣想要扭转男尊女卑这种畸形观念也不是没有可能。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虽然不大可能使得男女平等,但至少能为女性争取一些基本的权利,也算是张绣的贡献了。

是故张绣废除旧礼,以身作则。君臣会宴,皆可携带女眷。女眷也不须避开男人设立帷幔另开一席,皆可随侍夫婿左右,同坐一席共享一案。

今天的家宴亦是如此,邹夫人与张绣共坐一席共用一案,贾诩与贾夫人一案,袁耀与吕伶同席,袁胤与其妻一席,最后是袁澜独自一人,正好是让小刘琮坐来一起。

而堂上张泉虎头一转,趁着邹氏和张绣一个不注意,便是挣开来跑下来,坐在了袁澜旁与刘琮一起。邹夫人佯作发怒,却是惹得小张泉给她扮了个鬼脸。小张若也是左转右扭,看了半天小刘琮和哥哥,最后还是乖乖呆在了邹氏怀里。

第一百八十四章 衣带诏第一百七十章 今是昨非第五十六章 曹操和曹军的疯狂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迈昏聩第二百零四章 泰山之战三第三百零六章 曹操之变第三百一十八章第六十六章 哀兵必胜第一百二十二章 志在天下第三百零六章 曹操之变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汉栋梁第十九章 初主淮南第二百八十二章 陈宫献谋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心为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渡江杂谈第三十六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七十二章 南征交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八十章 珠璧联合第一百九十章 彭城相会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卖了第六十四章 折损过半第二百八十二章 陈宫献谋第一百四十四章 军功爵与廉政第八十三章 私兵飞熊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诺第四十五章 绝对实力第九十章 穷山恶水出刁民第七十七章 位极人臣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虎离山第三百零四章 许攸献策第二十六章 窃听风云第二百二十七章 彭泽水战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是谁第二百七十九章 家宴第一百五十九章 祥和与肃穆第三百零四章 许攸献策第七十三章 淮南之春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官渡之战(上)第五十六章 曹操和曹军的疯狂第一百九十二章 师出同门第三百二十四章 灃水之战三第二百零七章 泰山之战六第一百四十五章 言之凿凿第一百一十二章 后生可畏第五十一章 可以避免的惨败第五十五章 吕布之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神亭小将第二百七十六章 百年基业第九章 借道汝南第七十三章 淮南之春第一百八十六章 袁涣之干第五章 贾诩谋心第四十四章 死亡冲锋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史之殇第二百三十章 吴下阿蒙第五十四章 高顺其人第二百零二章 泰山之战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交州士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蛇鼠一窝第三百二十九章 中领军第二百零五章 泰山之战四第三十二章 暗箭难防第二百六十六章 风起第三百三十三章 关羽第二百一十五章 荀彧坑爹第七十二章 类似的历史第二十四章 桃园论世第五十一章 可以避免的惨败第三百一十一章第二百八十四章 寿春留守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一十二章 砀山之悟第二百九十七章 先入为主第二百九十二章 阴差阳错第二百九十二章 阴差阳错第一百六十八章 误会解除第一百五十三章 注定的战局第一百九十七章 强掠桑女第五十四章 高顺其人第一百零九章 似乎无悬念第九十三章 美周郎来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第三百零五章 仓亭之战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内称义第三百二十三章 灃水之战(二)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七十六章 过河杂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陈宫献谋第一百零二章 严父慈母第二百一十二章 砀山之悟第五十四章 高顺其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张武陈孙第三百一十一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百年基业第二百三十三章 釜鼎之论第三百二十八章 治世能臣第二百一十二章 砀山之悟第三十八章 蕲阳会战第二百五十八章 军法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