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赵构最倒霉的一天

狄烈的尿还没淋到赵构头上,这位建炎天子就已经倒了血霉。

建炎三年,三月二十六,杭州大乱,满城都在高喊“苗傅不负国,只为天下除害!”

苗刘之变,爆发。

御营司统制苗傅,威州刺吏刘正彦,不满顶头上司同签书枢密院事、御营司都统制王渊与康履等宦官的作威作福,有好处却不分润自个,便在军中散播不满的情绪。由于军中大多是河朔人,故园沦陷,大军却一路南逃,其憋屈程度与后世不战而退之东北军有得一拼。将士不敢将这种愤恨情绪喷向官家,自然就宣泄到无能的主将与宦官身上。

苗傅手下张逵也为手下军士打气:“若能杀死王渊及那群宦官,则大家都可以过好日子,朝廷又怎么会加罪于我们呢?”

故此,苗刘之举动,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

这首先得怪王渊钱财露白:当初金军打到扬州之时,王渊负责断后,但他却把战船拿来运送自己的财宝,致使数万宋兵及战马失陷敌营,当时百姓便耳语相传“船上的财宝都是王渊在平定陈通时,滥杀人民搜刮而来的。”

王渊抢运家财,这本来也没什么,武将贪财,本就是有宋一朝的常态,官家也或明或暗给予支持——手握重兵的武将把心思用在贪财上,就不会掂念朕屁股下的位子了。但王渊坏菜就坏菜在他吃独食,没有分润给拼死拼活帮他抢运财物的手下,以至怨气横生。

由于此时只有苗傅的军队在杭州护驾,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大军都分守在长江各处要害,远离行在。如此一来,就为政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政变前夜,苗傅遂与幕僚王世修及王钧甫、张逵、马柔吉率领的“赤心军”议定,先杀了王渊,再除去宦官。进而逼宫,掌控中枢,号令天下。

苗傅为什么如此仇恨康履等宦官?最大的可能是他位卑职低,想结交宦官,但人家不鸟他。这一点,可以从后来他对赵构所说的那一句话“臣若只想升官,只要连络宦官就好了。何必来此?”可品咂出一丝弦外之音。

三月二十六,是神宗忌日,百官行香祭祀。机会难得,苗傅和刘正彦命令王世修在城北桥下埋伏兵士,等王渊退朝,将其拖下马。宣称他交结宦官谋反,刘正彦将其亲手杀死。随后包围了康履的住处,大肆捕杀宦官,并挂著王渊的首级,率军进围皇宫,兵临城下。

而守宫门的中军统制吴湛,也与苗傅勾通。引导苗傅的手下大军进城——这天时、地利、人和一结合,终于酿成影响与改变了整个南宋历史的巨变。

得知兵变消息的赵构,在那一瞬间,真切地感受到了王座的末日,情绪失控之下,亲手撕毁了一卷平日最为钟爱的王献之的书贴。

此时在宫门外,知杭州康允之带着百官,请赵构到城楼上安定军民。否则无法制止叛乱。慢慢恢复平静的赵构,终于步出皇室,出现在城门楼,直面叛军。

苗傅、刘正彦与叛军见了天子,仍然山呼下拜。赵构凭栏问苗傅带兵造反的原因。

苗、刘二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厉声责备宋高宗任用奸佞、赏罚不公、误国误民。说将士有功者得不到奖赏,而宦官没有功劳却得到美差。黄潜善、汪伯彦“误国至此,犹未远窜”,王渊“遇敌不战。因交康履,乃除枢密院”,“奸臣误国,内侍弄权……数路生灵,无罪而就死地,数百万之金帛,悉皆委弃,社稷存亡,悬于金人之手……”

苗、刘一桩桩,一件件历数赵构过失,甚至公然宣称:“上不当即大位,将来渊圣皇帝来归,不知何以处?”

这最后一句,才是真正的诛心之言。一群老大粗军将,竟然敢当着天子与百官的面,说出此等大逆之言。从这一幕,就可以得窥一斑,赵构即位之初,身处的局面有多尴尬、心里是多惶恐。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听说,在太行山中竟有如此之多足以将他撬下龙椅之人,他会在自身都难保的情况下,还要闹这一出挺而走险的逆袭了。

名不正言不顺,又屡屡战败失地,人望低到极点。若不是毫无选择,文臣武将未必会将宝全压在这只会玩帝王心术,却没有半点中兴之君模样的九王身上。

而今历史已经改变,这位九王也不再是唯一,若是第三次奈何关之战前因后果传开,建炎朝诸臣突然有了诸多选择,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赵构为解眉睫之危机,当场大肆批发官帽,任命苗傅为承宣使及御营都统制,刘正彦为观察使及御营副都统制,二人麾下官兵,一率升一级,并有大量钱粮赏赐,希望政变就此平息。

苗、刘在胁迫赵构交出康履、蓝圭、曾择三个最亲近的宦官,以竹篮将三人垂吊下城,对最愤恨的康履施以腰斩。满足了泄愤、升官、发财等欲望之后,开始提出政治要求:陛下退位、魏公登基,太后垂帘。

魏公是谁?就是赵构唯一的儿子,魏国公、太子赵旉,时年不满三岁。

太后就是隆祐太后,这位哲宗废后,曾沦落民间十余年,早已变成一个标准的民妇,性子淡泊,与世无争,不沾权利。

黄口小儿、垂垂老妪,控制起来,真是再好不过了。

此时张逵还引用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要求今日之事应以社稷百姓为重,并表示已有宋徽宗禅位的先例。而群臣也议论纷纷,有的支持官家接受退位的条件,有的大力斥责叛军。当时天气寒冷,赵构坐在城楼没有被褥的竹椅上,派人去请太后时,就楹立一侧而不就坐。百官请他上坐,他则表示“我已经不配坐这个座位了”。

赵九,果然深谙盈亏伸缩之道。

已知无法挽回的赵构,随即下诏逊位,令兵部侍郎李邴起草诏书。表示“自即位以来,强敌欺凌都是因为自己而来,不忍生灵涂炭,宣布退位,希望敌国能休兵和好。”

宣诏完毕,叛军即退去,喧闹于市集并大叫“天下太平了!”杭州知州恐怕叛军乘势屠杀百姓。出城慰抚。

当天赵构就前往显忠寺,隔天太后垂帘听政,大赦,尊逊位的赵构为“睿圣仁孝皇帝”,并将显忠寺改名为睿圣宫,只保留宦官十五人。其余都编遣解散。

苗刘之变,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南宋百年格局。

因为这场兵变,随后参与勤王复僻的张浚、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得以崛起;因为这场兵变,更令赵构深信祖宗之言,大将握重兵,必为国家之患,遂有后来收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兵权之举;而最大的变数是。这场兵变,把一个不谙世事的幼童,太子赵旉,生生冻吓成疾,数月之后,就此夭折。

赵构从此绝后,太宗赵光义一脉在中原完结,大宋江山又重回太祖一脉手中。

不过。以上是另一个时空的历史演变,而在这个时空里,赵构绝后,并不代表太宗一脉的完结,而是预示着,更大的变数即将来临……

四月中,陈兵江北、得知南朝兵变消息的兀术。开始蠢蠢欲动。而此时,由于沿江布防的宋军各部将领,尤其是卡住金军第一线的镇江府的吕颐浩率精兵回师勤王,造成长江南岸的防线出现明显空隙。而杭州兵变,更使得人心浮动,军心不稳。

面对如此良机,若不趁机渡江进击,那就不是兀术了。四月下旬,完成兵力集结与战船筹备的金军,开始正式发起南渡作战。

金军一开战,所有的压力,一下全压在代替杜充镇守的建康副留守郭仲荀身上(此时杜充的死讯尚未传到建炎朝,所以郭仲荀也没能转正),令这位万年老二叫苦连天。

四月二十,闻知颐浩吕、张浚、张俊、刘光世、韩世忠等勤王大军即将合围杭州,苗刘大为惊恐,被迫接受宰相朱胜非与冯轓的提议,率百官奏请高宗复辟。是日,“太后下诏还政,皇帝复大位。”

勤王军到达叛军驻扎的临平,张俊所部陈思恭率军力战,大破叛军苗翊与马柔吉,挺进北关。苗傅、刘正彦率精锐两千人,拿着赵构所敕赐铁券逃出杭州,同时命令手下纵火,但天降大雨,火不能起。

之后,苗刘尽为韩世忠所擒,押回行在,被磔弃市。

就在建炎朝廷焦头烂额应付内乱时,面对金军的强大压力,郭仲荀叫苦不迭,根本顶不住,频频向杭州告急请援。每次得到的回复就是再坚持一会,等圣天子复位就有大把生兵了。

四月底,“圣天子”复位了,不过,郭仲荀望眼欲穿等来的不是生兵,而是又一封乞和表。

这一次的使者,是殿中侍御史杜时亮,顶着的名头是“奉使大金军前使”。在乞和表中,赵构再一次摆出可怜兮兮的模样。

“……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此所以朝夕諰諰(战战兢兢)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也……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表示愿意削去宋朝国号称臣。

这封乞和表,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稍稍延缓了金军的攻势。兀术将乞和表上呈东京,交与负责整个南略作战的完颜宗辅定夺。尽管兀术也知道结果会是什么,但为了表示尊重与恭顺,这等邦交之事,还得让三皇兄作主。

结果不出所料,半个月后,加急信使飞报通传:“右副元帅有令,除非宋主亲奉降表前来!任何来使、乞表,一率抛入大江!大金勇士,只用战刀对话!”

兀术当即大笑:“吾当手擒宋主,亲缚于三皇兄马前。”

长江南岸,战火再起。

得到这结果,赵构木然半响,哀叹着对亲近的朝臣说“朕自登位以来,为了求和,卑辞降礼,无所不至。”不想金人还是“迫逐凌犯,未有休息之期,朕甚惮之。”

五月下旬,眼见长江防线岌岌可危,有过上一次扬州教训的赵构,再不会等到兵祸临头才跑,而是提前上路,跑他娘的。方向,当然是越往南越好,珍爱生命,远离金人。

最窝火的要数郭仲荀,苦苦鏖战一个多月,要生兵没生兵,要赏赐没赏赐,前方打生打死无大功,倒是后方勤王有重酬。临到末了,天子与整个朝廷班子全开溜了——真当爷爷是傻子啊!郭仲荀不是冤大头,你官家逃得,我就逃不得?爷爷非但逃,还要逃到一个比你们这伙丧家之犬更好的所在。

五月底,郭仲荀率建康康近万宋军降金——历史的惯性真是顽固啊!原本的历史上,率建康府宋军降金的,是杜充。现在杜充没了,郭仲荀却又步其后尘。国家危亡之际,这样的人总是层出不穷、生生不息。

正应了唐人刘禹锡那首古诗名句“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石头城沦陷,金军终于跨过长江,赵构的苦逼逃难史,开始了!

第283章 玩 真 的!第13章 宗望的困惑第417章 开 战第317章 殊死较量(上)第275章 旋翼弹与狙击队第149章 遭 遇(下)第264章 步奚自溃第333章 女兵营三番战(下)第238章 误入歧途第269章 以战促和第397章 天 骄第212章 宗辅的对策第322章 张宪的对策第459章 步步紧逼第434章 金国末日第111章 新附军覆亡第376章 纠结到蛋疼第379章 烈焰焚器第384章 底定中原第12章 火药是怎样炼成的第161章 第二次奈何关之战(三)第259章 打破铁壁第60章 绾绾如月第22章 不是猛龙不过江(二)第6章 猛虎出枷第154章 炸你没商量第124章 千年之耻第459章 步步紧逼第318章 殊死较量(下)第4章 第一笔红利第32章 怒火燎原(七)第458章 消除后患第204章 山雨欲来第220章 谁是勇者?第358章 兀术的反扑第54章 复装子弹的威力第329章 杜充的逆袭第223章 有足之城第446章 内政、整军第406章 南宋这下热闹了!第47章 凶灵传说第191章 血色五马山(八)第356章 前狼后虎第14章 拯救行动开始第315章 又见断桥第328章 诡异行动第288章 截杀飞狐口第425章 雨 战(上)第64章 潜 入第206章 暗 算第160章 第二次奈何关之战(二)第333章 女兵营三番战(下)第139章 军事演习之火枪克骑第330章 第三次奈何关之战第454章 血战破军砦第277章 三国来使第379章 烈焰焚器第59章 战略转进第130章 女兵营的诞生第183章 猎兵,横空出世!第190章 血色五马山(七)第217章 太原攻略(上)第448章 岳飞征西第61章 意外的消息第20章 痛,并爽着!第206章 暗 算第264章 步奚自溃第206章 暗 算第359章 决死一战第236章 狙杀!又见狙杀!(上)第386章 寒梅旗飘扬第263章 杀得好!第295章 梁柱倾,东京乱第54章 复装子弹的威力第17章 坟 茔第123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第249章 千军薄城第269章 以战促和第165章 第二次奈何关之战(七)第212章 宗辅的对策第422章 燕京最后一回合第107章 伏 击第169章 第二次奈何关之战(十一)第328章 诡异行动第451章 八百里路云和月(下)第291章 东京暗流第380章 烤 将第193章 血色五马山(十)第269章 以战促和第11章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第397章 天 骄第33章 怒火燎原(八)第142章 目标,平定军!第306章 隔河对峙第24章 美酒的另类用途第438章 东京版“牵羊礼”第222章 龙虎大王出动了第322章 张宪的对策第287章 狙击队,出击!第425章 雨 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