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面出小院,坐西朝东的三门古屋,是“含贞斋”。这里原是秦耀读书处,这位官场失意的园主喜欢吟咏“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含贞斋”因此得名。屋前两棵银杏树,高大挺拔,在它的后面种植着大片桂花树。穿过树林,看到的是“九狮台”。九狮台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叠成的巨大的雄狮。据说这是根据元代无锡大画家倪云林的《九狮图》画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狮首,是全园最高点,整个园林一览无余。
从九狮台南行,不远就到了“邻梵阁”。梵界即为佛界,阁建在假山上,因紧靠惠山寺,故名“邻梵阁”。原来的建筑已毁,现在的阁是在80年代初根据明代王维《寄畅园记》的记载重建的,登临眺望,锡山风光尽收眼底。
继续向东走,在快到尽头的高墙前,有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墙而立,像窈窕淑女,所以人们叫她“美人石”。石前的长方形池塘,叫“镜池”。仿佛淑女在方池前以水为镜,梳理发妆。欣赏“美人石”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动人的神态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面前。石前的御碑亭里有乾隆的御笔。乾隆来此游览时,认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气魄,将它改名为“介如峰”。园主人为此特意把乾隆的题字和题诗刻成石碑,立在镜
池前面。石碑的南墙角,有一块不显眼的石头,好像一只癞蛤蟆,对着美人石张口垂涎,真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从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那片碧波荡漾的水面是“锦汇漪”,因为它汇集全园锦绣景色而得名。而整个寄畅园的风景正是围绕着这一流池水为中心而展开的。“锦汇漪”南北长,东西狭,面积仅有2点5亩,却显得开阔明朗。东面是临水亭廊,西面地势高处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桥,使水面成为不规则的巨大镜面,把周围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树影、花影和人影汇集在池中。
从“锦汇漪”东岸沿长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郁盘”,取自王维《辅川园记》中“郁郁盘盘,云水飞动”之句。亭中青石圆台和石鼓凳是明代遗留下来的秦氏旧物。郁盘亭名还源自一个民间传说: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艺高超。乾隆游惠山时,便和他在青石圆台上对弈。结果,乾隆连连得胜。他想:我的棋艺远不如老僧,为何反而连连得胜?无非我是帝,他不敢取胜?后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虽然获胜,仍郁郁不欢。后人就把此圆台取名“郁盘”,亭就叫郁盘亭了。
由郁盘亭向北的长廊叫“郁盘长廊”,为秦耀改造园林时所建。旧廊前后古木成荫,郁郁葱葱,墙上窗外竹石花木若隐若现。这条长廊特别高敞,在廊内举目四望,“锦汇漪”对面的高大树木,以及雄伟的惠山也能一览无遗。
顺着长廊向北,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鱼槛”。它三面环水,是当年秦耀改建寄畅园时建造的。建成以后园主人常常在此凭槛观鱼,怡然自得。亭中的匾额是张辛稼所书,中间悬挂着吴永康画的观鱼图。
“知鱼槛”对面是“鹤步滩”。它是园中的主山,用当地山石围叠,并用土夯实。造园者把这里的假山
当作惠山余脉来处理,使它们气势相连。假山脚下有弯曲谷道,洞水顺流而下,水石相谐,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鹤栖息漫步,因此取名“鹤步滩”。
“锦汇漪”上的石桥,用7条石
板直铺而成,因名“七星桥”。七星桥东面临水的是飞檐翘角的“涵碧亭”。亭后的古樟,已有400多年树齢。
嘉树堂是寄畅园最北面的一座建筑,1993年全面翻修,恢复明代硬山式建筑风格。站在堂前,南面秀丽的锡山,山顶的龙光塔和园中的知鱼槛、郁盘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