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奸贼蔡京 (3)

当时,哲宗皇帝成年后执政,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废了宣仁太皇太后亲自选定并委派大员主持迎娶的孟皇后。

孟皇后虽然贤淑,却是宣仁太皇太后和向太后两个老太太自作主张给哲宗皇帝选中的;再加上孟皇后大哲宗皇帝3岁,故此,哲宗皇帝内心深处并不喜欢孟皇后。

因为相对于孟皇后,哲宗更喜欢美人刘婕妤。

那刘婕妤也谋上了皇后的位置,遂利用哲宗皇帝喜欢自己的有利条件,百般取闹,要让哲宗皇帝废了孟皇后,立自己为皇后。

哲宗皇帝也有此意,遂费了很大周折,终于废了孟皇后,立了刘婕妤为新皇后。

好不容易完成了这件大事,该着大展宏图了,那哲宗皇帝又被章惇、蔡京等蒙蔽,将保守党复辟的罪责强加在宣仁太皇太后头上。

之所以要诬陷宣仁太皇太后,是因为在宣仁太皇太后的力主下,启用了司马光等守旧派大臣,打断了新法推行的进程,这是其一;其二乃是因为宣仁太皇太后曾包庇司马光等守旧派大臣,当殿将章惇撵出大殿,贬往汝州任地方官,章惇这厮记了仇,乘哲宗皇帝也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心态,乘机诬陷宣仁太皇太后。

受章惇、蔡京欺哄,哲宗派蔡京、安惇亲审内侍张士良,要让张士良承认,司马光等人曾暗通宣仁太皇太后,密谋废立,要废了哲宗皇帝,另立宣仁太皇太后的侄子。

蔡京、章惇受哲宗指派,高坐大堂之上,旁置鼎镬刀锯,布置的森严壁垒,然后让衙役押来了张士良。

高坐于大堂之上的蔡京、章惇,将惊堂木拍得震天响,大声喝令道:“张士良!你肯说一个有字,高官任做,骏马任骑;若讳有为无,国法具在,你看见这些刑具没?我们只好请你试上一试了。”

没有的事怎么能违心编造?!大堂上,张士良仰天大哭,声泪俱下地说道:“天地良心!太皇太后不可诬,天地神祗不可欺啊!士良情愿受刑,宁可丧命,绝不敢妄供。”

蔡京、安惇再三逼迫,张士良抵死不认,终究是无供可录。

无供何以定案?蔡京自然有的是办法,那厮最擅长的就是似是而非,无中生有。

蔡京、章惇审讯张士良一无所获,便妄行职权,在虽无具体事情的情形下,却笼统地编造一番,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统归是要把复辟的罪责强加在宣仁太皇太后头上,然后呈报给了哲宗皇帝。

哲宗皇帝神志颠倒,接了奏折,居然批下来了。

章惇遂擅拟草诏,呈入御览,议废宣仁太皇太后为庶人。

哲宗皇帝接到章惇草拟的诏书后,正在灯下展览着,忽有内侍趋入殿来,传向太后懿旨,叫哲宗皇帝速速入宫,面见太后。

哲宗闻太后懿旨,赶忙收起章惇擅拟的草诏,藏于袖中,随同内侍,急去宫内,觐见向太后。

哲宗皇帝见了向太后,向太后对哲宗皇帝说道:“我曾日侍宣仁太皇太后,青天在上,哪里有什么废立之说?!我此刻已经上床就寝了,猛然听到此事,大为惊愕,忙叫了你来。你试想想,那宣仁太皇太后,待帝甚厚,怎可能废了你?!你啊!轻易受他人蒙蔽,做事孟浪,简直是糊涂至极!”

哲宗被向太后训得哑口无言,回想起宣仁太皇太后在世时,虽然在执政方面多有不一致之处,但对自己的确是很好。哲宗皇帝心有悔悟,遂告辞向太后,出了后宫。

哲宗皇帝归殿后,从袖中取出章惇擅拟的草诏,越想心中越懊悔,就在灯上,把章惇擅拟的草诏给烧了。

这个情况,恰被章惇心腹瞧见,遂往告章惇。章惇闻讯,心中生出一些怨怒来。

想到宣仁太皇太后曾当殿将自己撵将出去,章惇心有不服,遂连夜再写奏折,于次日一上朝,又递了上来,坚请哲宗皇帝实施,定要废了宣仁太皇太后尊号,追贬宣仁太皇太后为庶人。

哲宗皇帝接过章惇奏折,观了几眼,奏折中语言甚是强硬,毫无尊讳,似有不准不行之意。哲宗不待阅毕,已勃然大怒,怒声吼道:“大胆章惇,擅拟诏书,已是罪不可赦!今日又步步紧逼,汝等不欲朕入英宗庙么?”

骂毕,哲宗皇帝撕碎奏折,掷于地上,余怒未消。

章惇见哲宗龙颜大怒,吓得胆战心惊,狼狈逃出大殿,从此再不敢提废除宣仁太皇太后尊号之事,此事方才得免。

虽是如此,但哲宗皇帝笃志变革之心不变,仍然重用章惇、蔡京,实指望着他们干出一番轰天动地的大事来,使得朝廷能一扫近些年来的萎靡,重新强大起来。

然而,没过几年,哲宗皇帝竟一病不起,呜呼哀哉,殁了,年仅二十五岁。

哲宗皇帝殁后,徽宗皇帝即位。

此时,大臣韩忠彦首陈四事,即:一、宜广仁恩,二、宜开言路,三、宜去疑似,四、宜戒用兵。

徽宗皇帝闻奏,深以为是,很是嘉许。

这时候,司马光等保守派大臣大多病故,韩忠彦乃司马光门徒,得以重用,乃致力于旧制。

徽宗皇帝也倾向于舒缓,给民以休养生息的时间,便按旧例,罢章惇宰相职,贬为山陵使,护送哲宗皇帝灵柩前往永泰陵。

也是挨着章惇倒霉,在护送哲宗皇帝灵柩去永泰陵的路途中,哲宗皇帝灵柩竟陷于泥淖中不能出,因此耽搁了一晚上,直到第二天才得出行。

保守派得知这一情况,便群起攻之,奏章惇大不恭。

那章惇在朝廷商议徽宗皇帝继位时,曾对向太后说道:“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徽宗闻之,早已记恨在心,此刻,更是借着这个机会,干脆将章惇再贬为武昌节度副使,安置潭州。

王安石为相时,蔡京便吃香;王安石的死对头司马光为相后,蔡京也吃香;等司马光的死对头章惇当了宰相,这个蔡京仍然吃香,可谓是朝廷中的不倒翁;但这次不行了,因依附章惇之故,朝中大臣放他不过,群起弹劾,也被夺职,黜居杭州。

无奈这蔡京这厮运气太好了,黜居杭州没多时,正苦无事,日望朝廷复用之际,恰好就来了个供奉官童贯,奉诏南下,采办书画玩物。

童贯,字道夫,开封人。少时,童贯在宦官李宪门下做事,为人性情乖巧,特有眼色,极会来事,深受李宪抬举。哲宗朝时,经李宪介绍,童贯入宫奉侍,善于揣度皇上意旨,常预先做出顺承之事,深受哲宗皇帝信赖。徽宗即位后,更行吮痈舐痔之能事,成为徽宗皇帝身边红人。后来,朝廷在杭州设置金明局,徽宗皇帝便命童贯以供奉官的身份,主管此事。童贯由此开始和蔡京结识并交往。

童贯此行的任务是采办书画玩物,而蔡京恰是书画方面的高手,学术造诣极深。

蔡京得知童贯南下江南,采办书画玩物,眼瞅着是个机会,便极力巴结童贯,送钱送物,两人遂结为密友。同时,蔡京使出了平生之本事,刻意加工,精雕细琢,画就屏障扇带,委托童贯进呈徽宗皇帝,以博徽宗欢心。

童贯回京后,献上了蔡京字画,徽宗皇帝见了,果然大喜。

那蔡京书法,博采众家之长,又自成一体,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徽宗看了甚是喜欢,直夸是神来之笔!

童贯趁机进言道:“吾皇万岁,以臣观察,蔡京实具大才,不应放置闲地,埋没人才。”

除此之外,童贯收受了人家蔡京的钱财,拿人手短,少不了代为周旋,遍贿宦官宫妾,大家均得到好处,自然是交口称赞蔡京,直称赞得徽宗皇帝也以为蔡京实具大才,放置闲地给埋没掉了,因此调蔡京入京,为翰林学士承旨。

蔡京因此得到朝廷复用。

此时,正是曾布、韩忠彦任正、副相之时。

曾布因与韩忠彦有嫌,见蔡京为人干练,才华出众,便引蔡京为联手,以共同对付韩忠彦。

谁知蔡京乃是狼子野心,早已盯上曾布宰相职务了,心中暗谋着要将曾布、韩忠彦一并排斥,他好个人专权,便暗中培植自己的力量,运作自己的兄弟蔡卞入朝任礼部尚书。

随后,蔡京又笼络了一班朝臣,感到有底气了,便专门和曾布作对,凡曾布提出的施政策略,蔡京一律反对,从中阻挠曾布。

曾布眼看情况不对,心里无限懊恼,悔不该将蔡京提携起来,当务之急也只好是想办法对付蔡京的挑战了。

基于此,曾布也暗中培植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亲家陈佑甫运作为户部侍郎。

蔡京为使徽宗皇帝反感曾布,故意在殿堂上奏道:“爵禄乃是国之公器,奈何使宰相私给亲家?”

曾布闻言,勃然大怒,高声说道:“京与卞系是兄弟,如何亦得同朝?佑甫虽系我的亲家,但才足胜任,何妨荐举。”

蔡京闻言冷笑,讥讽道:“恐怕未必有才吧?这个谁知道呢!”

看到蔡京阴阳怪气的样子,曾布更怒,全然失了体统,跳将起来,怒吼道:“蔡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怎就见得佑甫就没才呢?!”

韩忠彦因受曾布排挤,心里有气,此刻也借机指责曾布道:“曾布,天子面前,你怎敢如此放肆!像个泼妇骂街,简直不成体统!眼里还有没有天子陛下?!”

曾布闻言更怒,又冲韩忠彦大吼起来,把个徽宗皇帝气得拂袖退朝,其他大臣也一哄而散。

曾布无奈,也悻悻趋出。

第二天,徽宗皇帝便有旨下来,贬曾布为右揆,升蔡京为宰相。

此是蔡京第一次任相。

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见柴进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贯返京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辽 (2)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辽 (7)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议出兵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辽 (5)第二百二〇九章 张觉降宋 (6)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计 (2)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四十八章 马植探营 (2)第一百八十四章 鸩杀宋江 (2)第六十一章 首战宁边 (2)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游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运金银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节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毙命第二百章 二次伐辽 (3)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杀王黼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楼上 (2)第六十五章 达鲁之战 (1)第二百一十二章 药师叛宋 (2)第二百章 二次伐辽 (3)第二百二一〇章 张觉降宋 (7)第四十一章 讨伐阿疏第二百二〇八章 张觉降宋 (5)第二百三十一章 赵佶南逃 (1)第一百七十三章 银芝归燕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六十章 首战宁边 (1)第一百六十六章 酝酿出兵 (1)第六十一章 首战宁边 (2)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托梦 (2)第三十四章 完颜函普 (2)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运金银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五十三章 马植献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帮源峒中第八十六章 再议联金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见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复燕京 (16)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议事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禅位 (3)第一百三十四章 凯旋而归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亲 (2)第一百四十三章 阁楼议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晋阳城下(2)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庄院第九十二章 居中闯殿第五十三章 马植献策第一百七十三章 银芝归燕第二百六十章 宫前情愿 (2)第六十三章 太祖称帝 (1)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九十一章 药师投宋(5)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卫太原 (1)第七十章 叛贼下场第四十七章 马植探营 (1)第七十四章 林冲遭祸第一百一十章 大战苏州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辽 (7)第六十七章 金使丧命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离汴京第二百二〇四章 张觉降宋 (1)第二百一十六章 药师叛宋 (6)第一百九十章 药师投宋(4)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辽 (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赵楷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辽 (4)第一百三十三章 拦路打劫 (2)第二十八章 童贯得势第十章 元祐党碑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贯返京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四十九章 结识世忠 (1)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辽 (7)第三十六章 调停族争 (2)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一百〇九章 过江讨贼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难解 (2)第一百一十章 大战苏州第五十章 结识世忠 (2)第一百八十七章 药师投宋 (1)第六十六章 达鲁之战 (2)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见第二百二〇八章 张觉降宋 (5)第二百〇八章 收复燕京 (2)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复燕京 (6)第二十三章 曹辅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