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3章 险象环生(3)

他霍然明白了师傅为什么不许他在江湖上亮出自己的真名实姓,也不能说是师傅的弟子。

正是怕自己不知何时被哪个下三滥的对手杀了,令他蒙受耻辱,同时他也确定:

他这样死了,师傅是不会为他报仇的,只会恨自己收了个不争气的弟子。

水已经没到胸口,他感到胸膛如被重物压迫一般,呼吸为艰,他抓住一根铁柱,让身体升起来,然后摒绝思虑。

长长吸了一口气,把肺部吸满,又沉到水底,盘膝打坐,两手在胸前合成一朵莲花。

他并不是要练功,而是在做死前的仪式。

最后吸入的一口气可以让他在水底坚持三天,但现在能坚持多少天已没有意义了。

没有任何人知道他在这里。

也不会有人来救他,对手更不会仁慈地放过他。

他只是要选择个特殊的死法,在完全的静寂中死去。

如同禅僧在禅定中涅槃,道家在静寂中尸解,但他的功力还远未到这种境界。

而他也知道,佛道两家许多宗师级的人物其实也未能涅槃成佛,尸解成仙。

而是在窒息中死去,只是那些人是无意识的,而他则是有意识去追求。

这种死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尸身可以保持不变,容颜也宛如生前,他可不想死后变成一个尸身腐烂肿胀的大头鬼,这也算是他最后一点争名好胜的心吧。

当然他并不知道,他的对手要在三天后抽干这里的水,并打开机关。

金陵城的东南角也有一个长而幽深的巷子,被称作朱衣巷。

这倒并非有意与乌衣巷作对,只是因为这里的屋子和围墙都是红砖红瓦。

而且还涂上朱红的涂料,乍一看去,如同一片火海一般。

而从巷里出来的人也大多穿着朱红衣服。

这就是威震武林的霹雳堂!

霹雳堂源起于江西农村,那里自古以来就是生产烟花爆竹的主要基地,以家庭为单位的制造烟花爆竹的小作坊比比皆是,霹雳堂的祖先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不过如同飞禽走兽中有龙凤、鱼类中有鲲鹏一样,每一行业也都会产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天才人物,霹雳堂的始祖雷万才正是这样一位绝顶天才。

他的发迹不是因为烟花爆竹这类娱人耳目的小玩艺,而是为本朝太祖——当时还只是一方霸主,制造了一大批弩炮和火炮。

弩炮的原型不过是加大了爆炸力从而也具有了杀伤力的烟花爆竹,绑在弩箭上点火发射出去,虽不能穿透铠甲,却能毁伤敌人裸露的手脸和眼睛。

后来雷万才又在这些特大号的烟花爆竹里加进铁砂、铁钉,足以把一面面铠甲炸成碎片。

就类似于后来的枪榴弹了。

这种弩炮用来对付那些顶盔掼甲,到成方阵,行动迟缓的重装甲部队简直如摧枯拉朽,当然用来对付只有轻型盔甲保护,却发疯般冲锋的骑兵也如割草一般。

在攻城方面弩炮威力不大,雷万才便匠心独运,巧夺天工,制造出了人类诞生以来第一批火炮,用来对付坚固的城墙也同样无坚不摧。

后人总认为火炮的出现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攻打西域时从回回人手中获得,并以此扫荡大半个世界——

若无火炮的威力,成吉思汗仅凭十几个万人队根本无法取得横扫欧亚大陆无敌手的空前战绩——

其实火炮的出现要早几百年,而且是汉人发明制造的。

至于回回人如何从中原,或许是直接从雷家获得制造火炮的技术,则是无法破解的悬案。

本朝太祖皇帝依仗手中两大利器,在冷兵器时代可谓独领风骚,真正达到了“前无横阵,攻无坚城”的战神境界。

在十几年间扫平万国,一统天下。

把弩炮命名为“飞天霹雳”,火炮则直接命名为“雷霆”,霹雳堂的得名就源于此。

太祖皇帝坐定了江山后,内无盗贼之忧,外无蛮夷之患,飞天弩炮和火炮这两大利器不但无用武之地,而且变成了对朝廷的最大威胁。

他深悉这两大利器的威力,唯恐那一天手下哪位大将想过过皇帝的瘾,用这些来对付自己,自己也很难应付。

他忽然想到了这一点后,立即下旨收缴全国的火炮和飞天弩炮,一律销毁。

连九大边关也不许留下一枝一门,他认为仅凭长城和边关铁骑,就足以慑服蛮夷了。

他又把雷万才软禁于宫中,勒逼他交出所有图纸,并亲手销毁,并在皇家史料中删除一切使用飞天弩炮和火炮的字句。

仿佛这天下真是他手提三尺剑,率领几十万剽悍的盗匪式的骑兵打下的,各地被火炮攻陷的城墙也一一修补完好,抹除了所有火炮攻击的痕迹。

于是无数个残酷血腥的攻城屠城,在太祖本纪中变成了守将们深受太祖皇帝仁德感召,献城迎降。

无数死于炮火中,死于攻城将士锋刃下的无数冤魂也就变成了手捧箪食壶浆,在途中排队迎接官军的良民。

中国的历史和史实的关系基本都是这种模式。

太祖皇帝虽然亲手销毁了图纸,依然不敢放雷万才出宫,即便出宫巡视各地时,也总是带着他,而且不许他离开自己的视线。

由于太祖皇帝泯除了所有使用火炮和飞天弩炮的痕迹,他的功劳自然也被一笔抹煞,开国功臣们都被封为公侯,剖符裂地。他却似乎被人遗忘了。

他算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什么叫“飞鸟尽,良弓藏”,而且被藏到了宫中除太祖皇帝外,很少有人知道的地方。

当然也不能说他真的像阶下囚一般凄惨,太祖皇帝以他所能做到的一切来酬报雷万才的功勋,除了不能给他自由和爵位。

雷万才住的偏殿比太祖的寝宫还要奢华,他享用的美人都是宫中最美的,而每日的膳食也都和太祖一样。

各地贡奉的珍品美味第一份祭祀太庙祖先,第二份便送到雷万才的桌上,第三份太祖自用,剩下的才遍赐王公大臣。

而雷万才在家乡的家人每年都会收到朝廷颁赐的相当于亲王的俸禄——五万石大米。

当然是折成金银绢帛的,其他的种种待遇也和亲王相同,他的家人得到的朝廷通知是:

雷万才肩负重大使命,出访周边蛮夷和各大附属国,正和那些国王、酋长和岛主们折冲俎,宣扬国威于万里之外。

久而久之,雷家人也不尽相信,但向皇上的使者询问,得到的却是恭敬而又诚恳的劝告:

你们连皇上的御旨也敢怀疑吗?而他们其实也真的不知道,雷家人只好相信家主人是本朝的定远侯班超了。

雷万才在深宫中日日醇酒美人,在火器制造上再无任何成果,倒是每年都生下一两个子女。

这些子女一落地便被带走,由专门配置的奶妈和丫环婆子们抚养,满周岁后便被送到他老家的妻子那里,于是每年除了皇上亲笔写的嘉奖慰问诏旨,雷万才的妻子还能接收到一两个白白胖胖的孩子。

她不禁总是怀疑,丈夫那么忙,哪来的工夫生这么多的孩子?他既然始终在外国,生的孩子怎会都是纯种的汉人?莫非生孩子也是他的重大使命之一?

她和雷万才并没有孩子,对这些孩子也是爱若己出,这些子女一出生便享受侯爵和郡主的俸禄与待遇,雷家因此不但人丁兴旺,而且富可敌国。

但无论是雷万才的妻子还是他的这些子女都不知道曾有什么“飞天弩炮”和火炮存在过,于是两项最伟大的发明和中国最早的军事工业就被朝廷不遗余力且不留痕迹地扼杀了、泯除了。

这种事倒在历史上并不罕

见,在以前和以后的朝代里都上演过多次。

其实中国对人类的贡献远不止四大发明,后来许多现代社会里的发明古人早已发明出来了,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被毁灭了或失传了。

后来洋鬼子又重新发明了一遍并申请专利保护,使我们在战时受其害,在和平时还要忍受其高昂专权费的剥削,此是后话。

太祖驾崩后,太宗文皇帝秉承旧制,待雷万才和雷家一如既往,又过了十几年,雷万才在宫中死去,被偷偷葬进了太祖皇帝的陵墓中。

这是太祖的遗嘱,他死后也绝不敢放松对雷万才的控制,无论是活人还是他的鬼魂。

太宗皇帝死后,仁宗皇帝继位,他无意间发现每年要给雷家支出的庞大的俸禄,却不明所以。

他遍询公卿文武大臣,可是开国功臣们都已死得一干二净了,文臣们查遍国史馆所有的档案资料,也找不到一个与雷家有关系的字。

只有一个令他们更为惊诧莫名的事:

所有的国史资料中,根本没有雷字出现过,在记述天气中的雷电时,雷字都被有意空缺了。

君臣们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仁宗皇帝虽然仁慈,却也不愿无缘无故耗费国库的银子,于是下旨停发雷家的俸禄,并取消他们种种特权。

雷家子孙自然不服,拿着太祖皇帝的几十通诏旨上诉,执政大臣们认为当今皇上诏旨既下,断无悔改之理,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朝廷有这样一位出访万国的使臣。

况且这种待遇远远超出开国功臣之上,只有开国初期的亲王才享受得到。

只能认为是太祖太宗皇帝一时特殊的恩赐,于是索性把所有诏旨扣留,把雷家上访的人逐出京师,并下令江西地方官监视,不许雷家人出境,以免他们到京城聒噪。

雷家当初稀里糊涂得来的泼天富贵却又在稀里糊涂中一夜丧尽。

按说雷家的财富即便坐吃,也可保十几代的富贵,然而失去了特权又得不到朝廷的保护,富贵的雷家如同养肥的羔羊一般只能任人宰割了。

江西的封疆大吏和州府官员假借追索雷家几十年逋欠租税的名义,已将雷家大部分资产括入囊中,地方强梁和无赖趁机能抢则抢,能骗则骗,几年间已把雷家搜刮个精光。

雷家子孙几乎个个都是生于膏粱中的富贵公子,几曾见过这等阵势,吓死的吓死,惊疯的惊疯,各房自杀的也不少。

雷家长房长孙雷世恩也许传承了雷万才的所有基因,他毅然卖掉了空空的宅邸,捧着太祖皇帝御赐的“霹雳堂”的匾额,带着剩余的家人回到了乡下的祖居,重操旧业。

又开始制造烟花爆竹,凭借着遗传自祖父的天才与巧思,他大获成功,几年后家道逐渐又恢复起来,当然全盛时的富贵只能是一枕黄粱了。

雷世恩并没忘记家族的仇恨,他积攒了一笔巨资后却又于几年内散尽,到处结交剑客侠士,劫杀那些仇家。

昔日迫害雷家的官员们大多在退休后被人杀死,那些地方强梁和无赖也都不是死于家中就是死于街头,一个个成了无头案。

官府也知道这些案件乃是雷家所主使,但一者查无实据,二者怕惹祸上身,便敷衍其事,各州府间只作公文往来,久而久之,俱都不了了之。

雷世恩初时只是为了报仇,后来才认识到侠客的力量有多么强大,那是皇权、政权之外另一种隐形的权力。

也同样可以掌握芸芸众生的生杀大权,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进入武林。

要想在武林中开宗立派,仅凭钱财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便以和祖父发明制造飞天弩炮和火炮一样的天才和巧思,发明并制造了林林总总的火药暗器,也如同弩炮和火炮的问世一样,一出手便威震武林。

从此武林中便多出了一个特殊的暗器门派霹雳堂。

(本章完)

正文_第6章 死里逃生(1)正文_第9章 寺庙惊魂(2)正文_第4章 祸从天降(1)正文_第2章 险象环生(2)正文_第15章 指点迷津(2)正文_第6章 死里逃生(1)正文_第4章 祸从天降(1)正文_第11章 生死符(1)正文_第3章 险象环生(3)正文_第2章 险象环生(2)正文_第12章 生死符(2)正文_第19章 别有洞天(1)正文_第14章 指点迷津(1)正文_第2章 险象环生(2)正文_第16章 指点迷津(3)正文_第12章 生死符(2)正文_第6章 死里逃生(1)正文_第2章 险象环生(2)正文_第1章 险象环生(1)正文_第18章拨云见日(2)正文_第10章 寺庙惊魂(3)正文_第18章拨云见日(2)正文_第3章 险象环生(3)正文_第2章 险象环生(2)正文_第20章 别有洞天(2)正文_第9章 寺庙惊魂(2)正文_第16章 指点迷津(3)正文_第10章 寺庙惊魂(3)正文_第20章 别有洞天(2)正文_第16章 指点迷津(3)正文_第9章 寺庙惊魂(2)正文_第19章 别有洞天(1)正文_第6章 死里逃生(1)正文_第8章 寺庙惊魂(1)正文_第20章 别有洞天(2)正文_第10章 寺庙惊魂(3)正文_第20章 别有洞天(2)正文_第17章拨云见日(1)正文_第11章 生死符(1)正文_第11章 生死符(1)正文_第10章 寺庙惊魂(3)正文_第2章 险象环生(2)正文_第19章 别有洞天(1)正文_第10章 寺庙惊魂(3)正文_第13章 生死符(3)正文_第20章 别有洞天(2)正文_第18章拨云见日(2)正文_第5章 祸从天降(2)正文_第16章 指点迷津(3)正文_第6章 死里逃生(1)正文_第1章 险象环生(1)正文_第7章 死里逃生(2)正文_第19章 别有洞天(1)正文_第20章 别有洞天(2)正文_第2章 险象环生(2)正文_第12章 生死符(2)正文_第2章 险象环生(2)正文_第20章 别有洞天(2)正文_第20章 别有洞天(2)正文_第15章 指点迷津(2)正文_第10章 寺庙惊魂(3)正文_第18章拨云见日(2)正文_第5章 祸从天降(2)正文_第8章 寺庙惊魂(1)正文_第7章 死里逃生(2)正文_第16章 指点迷津(3)正文_第14章 指点迷津(1)正文_第10章 寺庙惊魂(3)正文_第11章 生死符(1)正文_第11章 生死符(1)正文_第11章 生死符(1)正文_第18章拨云见日(2)正文_第5章 祸从天降(2)正文_第3章 险象环生(3)正文_第15章 指点迷津(2)正文_第4章 祸从天降(1)正文_第7章 死里逃生(2)正文_第20章 别有洞天(2)正文_第6章 死里逃生(1)正文_第19章 别有洞天(1)正文_第19章 别有洞天(1)正文_第13章 生死符(3)正文_第14章 指点迷津(1)正文_第10章 寺庙惊魂(3)正文_第1章 险象环生(1)正文_第16章 指点迷津(3)正文_第14章 指点迷津(1)正文_第1章 险象环生(1)正文_第7章 死里逃生(2)正文_第4章 祸从天降(1)正文_第4章 祸从天降(1)正文_第16章 指点迷津(3)正文_第9章 寺庙惊魂(2)正文_第7章 死里逃生(2)正文_第2章 险象环生(2)正文_第18章拨云见日(2)正文_第3章 险象环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