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一直想有写一本武侠小说的冲动,但怎奈才疏学浅,迟迟不能下笔,一直引以为憾。
一日偶然间,读到贾岛的《剑客· 述剑》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电光火石间,竟然思绪湍飞、灵感迸现,一时脑海中颇有了一些构思,这才渐渐有了这部小说的雏形。
当然,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首词就是写作过程的真实写照。做远比看和说,来的更加艰难,更加沉重。
待自己开始创作之时,才觉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每当这时,反而更加的敬佩金庸老先生。这般艰难的事情,他竟然做到了如此举重若轻,如此恰如其分,做到了别人穷其一生也难以达到的水准:
当我沉浸于金庸的小说,多少次无法自拔,多少次拍案叫绝:这需要怎样的才气和想象,才能铸造这样的经典。每个人、每句话都写到你的心坎里,让你哭,让你笑,让你啧啧称奇,让你掩卷沉思。而且小说里的光怪陆离的情景、美轮美奂的诗词、活灵活现的人物,时隔多年,仍然灿如新生,相比当下没有营养的穿越文章、霸道总裁小说等,简直是云泥之别。
其实,文学浩瀚如烟,我并非只对武侠小说情有独钟。我知道,相对来说,这是比较小众的文学体裁。
但,即便如此,金庸的《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烟云十八骑,奔腾如虎风烟举”于2005年入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中。即便如此,金庸的小说被搬到荧幕,拍成很多耳熟能详的电影、电视剧,而且直至今日,仍在不断被翻拍。虽然良莠不齐,但足见号召力之强。即便如此,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故事乃在武功招式,更是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脱口而出的回忆。其流传之广泛,便如北宋时的柳永之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正如,陈世骧先生评价过金庸的天龙八部说,‘武侠小说并不纯粹是娱乐性的无聊作品,其中也可以抒写世间的悲欢,能表达较深的人生境界’。
因此,这便是我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也是我自己创作武侠小说的情节。
当然,对于我这样初学者而言,是不敢和金庸老先生并谈的,只是希望在这个奇幻、仙侠小说横行的年代,传统武侠的世界不要沦落。
因为,不论世事变迁,沧海沧田,武侠世界所表现出的精神和人格都是永存的,也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正如金先生所言:
“武侠小说并不是表面上会点武功或者一些奇怪的技能。武侠小说精神在‘侠’,而不是这个‘武’字,侠就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人家,主持正义。这种精神在社会上永远存在,永远有的。只要人与人之间有关系,这种侠的精神永远存在的。”
除此另外,我写这部小说的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这个物欲横流、压力重重的社会下,也是一种心灵的宣泄。
因为,心中天马星空的想象可以化作笔下行侠仗义、纵横江湖的剑客,仗剑走江湖,诗酒趁年华,四海为家,这是何等潇洒、何等快意!
但毕竟这样的世界是不存的。即便狂如苏东坡,吟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其实,也只是心灵宣泄一下而已,来表现自己的旷达之心和无奈之情。
倒是其好友,黄州太守徐君猷,听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后,“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
作家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苏东坡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人。
说回这本武侠小说,说回这大千世界。
小说终究是虚构的,但小说里刻画的众生相,何尝不像是我们自己。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虽然恩怨情仇,刀光剑影不一样,但其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却是想通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经历和融洽的。
如果这部小说的某个情节,哪怕是某一处,某一点,会触动读者的心灵,如飞来的石子投入了静谧的湖水,霎时便荡起层层涟漪——我认为,这种心灵的共鸣和触动,才是这部小说存在的意义。
另外,书中写道,正教各派受到魔教的步步紧逼和围攻后,最后能够主动出击,与世抗争。所谓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其实也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此部小说的大胆尝试。
最后,据我所查的一些资料所得,龙泉剑后被邋遢道人张三丰所得,此处不作考究。此话本就扑朔迷离,半真半假,但贾岛的那首《剑客·述剑》却是流传千古,为世人所诵。
搁笔至此,就权且作为一个后记吧。小说中的文笔拙劣之处,还望诸位读者海涵。
二〇一八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