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害人终害己

灵帝从袁隗提到《太平经》那一刻就已经彻底打消了对宇信的那一丝怀疑,只是后来看到袁隗在大殿上的疯狂行为,一时给惊得愣住了,也没有及时出言阻止。

满朝上下除了和何军有资格说道袁隗外,其他人哪有胆量去得罪、四世三公的袁太傅。

众人是目瞪口呆地欣赏着袁隗的精彩表演,当然宇信就悲剧了,被袁隗那一张臭嘴骂了个狗血淋头!

等灵帝回过神时,才发现袁隗仍肆无忌惮地于殿堂之上,而且谩骂的对象还是自己的心腹爱将。这还得了,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灵帝当下大怒,指着袁隗吼道:“金瓜武士何在?把这疯老头儿给朕拖出去重打二十大板,投入大牢!”

灵帝气得肺都要炸了,这些个臣子简直太不像话了,完全不懂得长幼尊卑。朕素质高,平日不和你们计较,你们倒还得势不饶人了,竟然敢在大殿上当着朕的面喧哗,真以为朕不敢杀你们?

百官见皇帝动怒要打袁隗,都准备出面为袁隗求请。开玩笑,袁隗一把年纪了,这二十板子要是打下去,才怪。

灵帝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反了!反了!连朕的话都不好使了,这些人还打算为这该死的老家伙说情,哼!灵帝长袖一挥:“有敢为袁隗老儿求请者,与其同罪。”

灵帝一锤定音,两名金瓜武士迅速进殿,将一脸惶恐的袁隗架起就往外拖。其余官员都自动噤声,谁也不敢再为袁隗说情,这里的人都老大不小了,谁也经不住那一顿打啊。

袁隗总算缓过神来,哎呀我的天,皇帝怎么冲我发火了,我又没有私藏反书?袁隗也害怕挨打啊,赶紧使出吃奶的劲,大声喊冤道:“陛下,袁隗无罪,袁隗无罪啊!有罪的是那宇信,他是,私藏反书他意图不轨。”

“慢着!”灵帝见袁隗一脸委曲的表情,当下喝止道,“你觉得冤枉是吧?朕告诉你!宇卿家并没有私吞《太平经》,而是将那本经书直接献给了朕!哼,你若还不信,朕的阿父可以作证。”

张让确实看过《太平经》。那日宇信献书后,灵帝大致翻看了一下,但其中内容实在深奥,灵帝便将此书交由张让保管。

张让闻话立即证实道:“袁太傅,老奴可以作证,骠骑大将军他确实把《太平经》献给了陛下,现在此书就在老奴这儿看管着。”

张让此言一出,袁隗诬陷宇信的事实算是板上钉钉了。百官再也没人敢出来说情了,呵呵,开玩笑,现在真相已经大白,再出来替袁隗说好话那不是助纣为虐么?

满朝文武心里清楚,袁老儿这回算是栽定了。他和深受圣宠的宇信算是彻底结仇了,这不摆明了是拿鸡蛋去碰石头么?自作孽不可活!

袁隗此时也后悔害怕得要死!这回挖的坑够深,没埋下宇信,却把自己给葬送了。

灵帝见袁隗无话可说,又见金瓜武士还站在原地未动,瞬间又爆发了,冲着金瓜武士咆哮道:“你们聋了不成,没听到朕的话吗?将这袁隗老儿拖下去,重打二十大板关入大牢。”

两名金瓜武士被灵帝这一声怒吼吓了一跳,当下再不敢搭理袁隗,任凭袁隗怎么挣扎,直接将他拖着就往外走。

袁隗被带走后,殿内一时清静无比。百官莫不心有余悸,皇帝今天彻底暴走了,自个儿还是小心点,免得受到牵连。

灵帝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威严地说道:“宇爱卿一心为国,对朕忠心耿耿!日后有谁再在朕面前说宇爱卿的坏话?哼,袁隗就是榜样!”

灵帝威吓完大臣后,这才微笑着叫宇信平身。恩威并施,好手段,灵帝果非昏庸之君!

宇信虽然面色未变,可经过刚才的事后心里多少有些惶恐。古人常说“伴君如伴虎”,真是至理名言。看己以后行事还得更加谨慎才是,绝对不能给别人留下丝毫把柄。

待宇信站回自己的位置后,灵帝才接着问道:“宇卿啊,刚才你说俘虏杀不得,朕想听听你的理由。”

宇信愣了一下才缓过神来,对啊,我还没慷慨陈辞呢?于是再次出列禀报道:“陛下,臣有四条理由。其一,正如大将军和卢老将军所言,杀俘不祥,恐违天道;其二,黄巾士兵多为贫苦百姓,迫于生计才不得不参与叛乱,虽然可恶但情出有因,朝廷此时当彰显仁德,方能令四方臣服;其三,中原一带经此祸乱,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此时人心未安,杀俘必会引发民愤,难保祸端;其四,冀青兖豫扬诸州乃赋税重地,陛下当借赦免降俘来安百姓之心,同时鼓励生产,方可重振中原,兴盛国家。”

灵帝听后陷入了沉思,半晌才点头认可道:“爱卿所言有理,既如此那就依爱卿所言,免去黄巾降俘一死,但……爱卿啊,朝廷应该怎么处置他们呢?有道是死罪可免,活罪难恕,可不能就此将他们释放,不然朝廷威信何在?再者,若是轻饶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再生叛乱又当如何是好?”

宇信闻言,心中对灵帝大为佩服,皇帝想得还是蛮长远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宇信当即抱拳建议道:“陛下,臣亦认为黄巾军乞降,虽然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臣建议将这些人贬作奴隶,让他们从事苦力来赎罪。若他们能尽心服役十年则免去其奴隶身份,若服役期间再有造反迹象则两罪并罚处以极刑,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宇信说完又退回原位,不再言语半句,留给灵帝充足的思考时间。大臣提建议,皇帝好拍板,千万不可僭越!

灵帝想了想觉得宇信的话十分有理,所说办法也十分妥当,便开口问道:“诸位卿家觉得宇爱卿所言如何?”

亲眼目睹了袁隗悲惨下场的文武百官哪敢再阳奉阴违,当即齐齐跪拜,口中呼道:“陛下圣明,骠骑将军所言极为妥当,我等没有异议。”

灵帝见状顿时大喜,总算是统一了意见。这样才好嘛,和气生财,灵帝当下宣布道:“黄巾降众处置一事就依何爱卿和宇爱卿所言,只诛首恶,余者免除死罪,贬为奴隶服役十年,若他们再行则定斩不饶。”

俘虏是救下了,但必须把他们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才是王道。十几万青壮,多好的兵源啊!宇信看准时机,再次出列请求道:“陛下,臣有个不情之请,请陛下将这些俘虏发配到幽并二州为奴赎罪。”

宇信虽然有心想要占有这些优质兵源,但也不好意思一口吞下,这样未免太招人猜忌了。对于这种有风险的事,还是得机智地拉上同伙,有难也好同当!

果不其然,灵帝闻言觉得有些奇怪,当即开口问道:“哦?不知爱卿要这些奴隶作甚?”

当然,灵帝可没想歪,他只是有些好奇罢了。灵帝的本意是想把这些俘虏留下来扩建帝都和修缮皇宫的,免费劳动力,不用白不用嘛。

宇信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当下抱拳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幽并二州地处北疆,与鲜卑接壤,故而常受胡夷侵扰。而二州自古人口稀少,兵将匮乏,工事简陋,难以抵御鲜卑大军入侵。所以臣想让这些俘虏去北疆修建要塞阻挡鲜卑铁骑。”

-------------

-------------

第255章 白马骑的覆灭(二)第179章 曹操借刀(一)第30章 落魄的剑圣第170章 拯救废帝第20章 论儒惊四座(二)第85章 别阳涧大战(一)第58章 老奸巨猾第39章 大局为重第242章 因粮于敌第274章 论胜之道楔子第14章 张飞是儒士第1章 山中逢枪神第180章 曹操借刀(二)第14章 张飞是儒士第36章 夜袭乌桓营(一)第261章 借刀杀人(二)第225章 群英会(三)第250章 战争升级第181章 行刺与献刀第69章 阅兵式第270章 狗急跳墙第23章 殿前显神通(一)第120章 文姬探病第9章 单骑平山贼(二)第65章 为民作主第234章 火烧云中(一)第53章 小仲道的敌意(一)第37章 夜袭乌桓营(二)第44章 寺外攻防战(二)第149章 文聘说情第167章 董丁不两立第172章 蔡邕请客第233章 强将手下无弱兵第101章 烽火四起第95章 合作之路第131章 背后的算计第210章 血夜虎牢(二)第71章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第222章 最后通牒第185章 诸侯会盟第92章 甄脱发飙第20章 论儒惊四座(二)第213章 裸衣大战(二)第157章 乱之本源第185章 诸侯会盟第1章 山中逢枪神第52章 福祸相倚第36章 夜袭乌桓营(一)第223章 群英会(一)第134章 西凉起战祸(二)第6章 河间扬名(三)第45章 寺外攻防战(三)第195章 飞将之威(二)第168章 李肃说降第100章 京师血案(二)第162章 鹬蚌相争(一)第140章 董卓二挂帅(二)第167章 董丁不两立第102章 君臣起争执第170章 拯救废帝第257章 一败再败第171章 拥立新帝第168章 李肃说降第31章 皇子伴读(一)第144章 南阳文聘(一)第37章 夜袭乌桓营(二)第5章 河间扬名(二)第68章 招贤与办学第201章 铁骑交锋第199章 箭射诸侯旗第144章 南阳文聘(一)第120章 文姬探病第4章 河间扬名(一)第79章 初到乌桓第116章 再见张灵儿第46章 兵无斗志第230章 张杨的好运第188章 “猛虎”气节第64章 新三英结义第273章 平城密约第241章 转危为安第106章 火计破黄巾第78章 风吹草低见牛羊第22章 以诗见蔡邕第156章 君臣一诺第37章 夜袭乌桓营(二)第51章 内忧外患第176章 鬼才出山第259章 那一刀的风情第127章 害人终害己第76章 酒是个好东西第59章 二郡换白马骑第162章 鹬蚌相争(一)第18章 许家归顺第263章 刘备三哭骗人心(二)第258章 刘备的心计第270章 狗急跳墙第171章 拥立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