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钢枪如林

鼓声响起来。

鼓点用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分列式进行曲》。单纯的用鼓,一样是可以打出后世里那熟悉的节奏。

张昭单骑当先,骑在白马上,率领着新军千户所一千名士兵横穿点将台前的场地。

雄壮的白马步履轻健。马蹄轻点在地面上。哒,哒,哒。一步步的踩在军乐的鼓点上。马腿上的肌肉,随着走动就像是水流下来般。在这夏日的阳光中,鲜活而生动。

白马,将军,军阵,这军中的画卷就这样舒展开,吸引着校场中所有人的目光。

“向右看!”张昭听着鼓点,率先喊出口令,抬手敬礼。张昭在新军中已经废除“跪拜”军礼,改为近代式的军礼。

跟在张昭身后两米开外的警卫排、八个连队的军阵齐声高呼“一二”。

啪!

正在齐步走的士兵们换成正步。靴子重重的砸在黄土地面上发出整齐一致的声音。一千人同时的砸在一个鼓点上,地面在此时,仿佛都颤抖着。

校场中,十二团营奋武营的区域。

都督周豫全副武装的站在团营的旗帜下,亲眼目睹着张昭这个新军千户所以这种新奇的方式亮相。这是他若干年后的谈资:当年劳资就在场。

而此时周都督心里正吐糟张昭古怪的口令。光说还不练。张昭喊的“向右看”,哪有人向右看?

同时,心里震惊难言。这一千人如同一人,那踏出的步伐仿佛是敲在人的心里,令人感到颤栗,随后热血上涌!

作为明军中的高级将领。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战场之中,静止的列队,用长枪阵应对骑兵的冲击是相对而言比较轻松。而能在行进中保持住阵型,这是绝对是精兵。

想想看,将此时这一千名士兵手中的燧发枪换成长枪,在战场上突进,那会是何等令人热血的场面!长枪如林,追亡逐北。

高台上的弘治皇帝、朱厚照、太监们、文臣武勋们都明显的感觉到轻微的晃动。同时也感受到新军士卒们所现出的力量、精神,个个心中震撼!

但是,这还没有完。

哗。

在口号声,新军千户所所有的士卒将倚在肩膀上的燧发枪持着在手中,枪尖的刺刀刀尖向前。这是两个动作,左手握住枪管,燧发枪向前劈挂。这整齐的动作汇聚在一起,在空气中发出一声脆响,杀气腾腾!

正午的阳光照耀在钢铁的刺刀刀刃上,反射着刺眼的光芒。一个个的连队,一排排的士卒就这么在鼓声中以正步,雄赳赳气昂昂的横穿点将台前。

将他们的精神风貌,将他们青年的锐气,展示在皇帝、重臣们面前。他们就如同一股洪流,冲刷过众人的心灵。见之者,震撼难言。

如此军队,谁敢说他们是花架子兵?谁又敢说他们不是精锐呢?

“齐步走。”

“立正。”

看着新军千户所的士兵走过之后,远远的停留在校场的最东端。高台这里以太子朱厚照兴奋的声音而打破宁静,“张昭练的好兵。真是精彩!”

他已经想象着日后他骑在白马上的场景。骑白马检阅,真是帅啊!

弘治皇帝轻轻的点头,白胖的脸上已经带着笑容,张昭确实给他挣脸,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拿起茶碗喝茶。他刚刚看的心潮起伏,嗓子有点干。

这一次谢迁没有起头说话。谁都知道他对张昭有些意见。在周围低声震撼的议论声中,弘治皇帝身边的这个小圈子里,最先开口的反而是吏部右侍郎王鏊。

王鏊赞许的道:“团营演武不错,新军千户所更是出彩。在下以为今日的会操,当以新军千户所为第一。”

马文升品味着刚刚过去的令人震撼的军阵,认可这个说法。张昭这小子有点本事啊。不枉他当初允许其便宜行事。询问道:“英国公的意见呢?”

英国公张懋笑着道:“理当如此。”

张昭今天表现出现出色,只看天子的脸色就知道,他要一飞冲天了。他之前在国泰商行购买了三块大玻璃镜子,共计三千两银子。算是对天子练兵的支持。现在他得考虑,和张昭接触接触。

司礼监太监陈宽手里拿着拂尘,穿着精美的暗色长袍,尖着嗓子道:“咱家以为也是如此。张昭的表现有目共睹。诸军理当心服口服,没有异议。”

成国公朱辅在武勋群中,看着远远伫立、旌旗飘扬的新军千户所。心中摇摇头。他不久前给儿子说,张昭骤然而起,败亡时也会很快。但现在张昭要站住脚跟了。军权不比其他啊!而且,这支军队名义上的首领还是东宫太子。看看这会儿太子的反应!绝对是将张昭算作潜邸旧臣。

马文升点点头,就准备向天子汇报。马兵部向来是不会“请示”阁臣的。他的官场资历非常老。

李东阳脸上带着微笑。他并不怕御史骂他此时没有阁臣体统。谁都知道张昭和他是同乡,而且张昭的老师李教谕是他的族弟。张昭今天给他脸上增光啊!

李阁老心里正盘算怎么说服马文升将火器工匠全部拨给张昭。这时,听到保国公朱晖插话道:“陈公公此话有点过。诸军未必心服。本公承认张昭的军阵确实走的好,训练有素。

但是,这等新兵在战场上未必就能委以重任。光是队列、步子走的好有什么用?他们就靠纯粹的燧发枪阵作战吗?在面对骑兵的冲锋时,面对北虏的抛射时,他们还能稳得住阵脚?

军队,终究要以取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军中将士谁会服气他们?”

说着,保国公朱晖向弘治皇帝道:“陛下,所以臣以为授予新军千户所会操第一不妥。”

朱晖扯淡半天,听在众人的耳朵里,他们分别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看法,认为朱晖说的是正确的。保国公毕竟是统兵的大将,对战阵之事非常熟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种例子难道还少吗?将张昭评为本次会操第一确实不大妥当。

第二种看法,保国公朱晖在强辩。

刚才保国公在说什么?说张昭的兵是花架子,是脱机取巧,故意专门练军姿、队列!但只要不带任何偏见的人观看刚刚的演练,就知道保国公说的是屁话!

换言之,保国公被张昭打脸了。而且还是打的啪啪响的那种!

朱晖这是在利用他在统兵方面无人可比的地位来强辩,摆脱被打脸的尴尬。

弘治皇帝自然不信保国公朱晖的“鬼话”,但是得给他的“爱将”留点面子。而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对张昭而言并非好事。他才是十七岁。

弘治皇帝正要开口。

第六十三章 生员(三)-依仗第三百零九章 勾兑第六百四十七章 救治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六百二十八章 燕滨大哭第六十九章 生员(九)-红契第六百七十六章 如何解决第四百四十九章 三刀第两百三十三章 侍女们第七百二十章 重大的转变第四百一十章 遮掩、密令第七十五章 安慰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次陛见第两百五十三章 问君三语第六百五十三章 结案第两百三十九章 将要离去(上)第两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两百二十六章 与子同袍(八)第十六章 青龙镇之行(下)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长宁伯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战正酣第四百八十二章 交锋(五)-骂你咋地第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批毕业生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军副将第一百四十八章 脸被打的啪啪响第六百零三章 舆论场第两百二十九章 张相公第八十四章 小小的涟漪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五百二十一章 捷报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锋(二)第四十二章 刘瑾的建议第六百二十六章 谈一谈的方式第五百三十章 灭窝集部第三百七十一章 说服刘大夏第两百零三章 采购清单第四百三十九章 心里都被打崩溃了。第七百一十章 沟通、落幕第三百三十八张 扯虎皮第三百二十九章 护肤品第两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二十五章 影响、名声第一百一十章 推的一干二净第六十八章 生员(八)-第二出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三十九章 销售、架构、将离去第四百三十七章 两个翻盘点第五百六十四章 胜却(中)第三百三十八张 扯虎皮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达汉城第九十章 张皇后的决定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三百零七章 尘埃落定第三百七十七章 开平中屯卫见闻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场转移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荡第五百四十二章 书信,卷入其中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四百三十八章 烽烟滚滚唱英雄第六百二十八章 燕滨大哭第七百三十四章 脱离剧本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的任务第四章 酒楼(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献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弹劾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个小号第三百一十二章 阁老之语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帅岭汇聚第五百五十九章 沈阳城中(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价和货币第七百零七章 宫中(下)第四百五十章 震慑和收割第两百五十三章 问君三语第一百九十九章 报捷(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常第四百二十六章 合围、追击第四百五十章 震慑和收割第六百三十八章 达成一致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为大军先锋第两百三十一章 新军卫恐怖如斯。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第四百一十三章 剩下的我来处理第六百三十三章 发难(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阁老之语第五百零三章 一心为公马文升第十三章 宫中太监(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齐聚阿城(下)第两百六十六章 不待见(上)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六百六十一章 论兵第两百九十章 激辩(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鸣惊人(一)第两百三十八章 张昭的收获第四百章 抵达古北口第四百九十五章 还是读书人心黑啊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军将士书第五百一十章 朝鲜国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