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为大军先锋

榆林镇是西北重镇。昔日东胜卫内迁,由此延绥下属的米脂、鱼河等三百里地暴露在蒙古的铁蹄之下。正统年间,镇守都督王祯始筑榆林城。附属营堡二十四座,调延安、绥德、庆阳三卫军驻守。

成化名臣余子俊坐镇西北后,将延绥镇的治所迁移到榆林城。由此,延绥镇也称为榆林镇。

关于这座城池,明朝那些事里有很精彩的一段描述:“我曾查阅明代兵部资料,惊奇地发现,秦兵的主力,大都来自同一个地方——陕西榆林。”

“榆林,是个非常奇特的地方,据说每次打仗的时候,压根不用动员,只要喊两嗓子,无论男女老幼,抄起家伙就上,而且说砍就砍,绝无废话。”

《明史》记载:“榆林为天下雄镇,兵最精,将材最多,然其地最瘠,饷又最乏。”

这里的兵员素质是真的高。秦兵的主力啊!

新军卫在这几天征得延绥巡抚陈寿、榆林总兵同意后,早在城中开始招募新兵。以新军卫开出的募兵条件,比京营的军饷还高,自然是招募到大批素质优良的士卒。

不过,张昭等人的驻地并不在榆林城内。四万余人的京营增援队伍,榆林城是军镇,哪里安置的下。他们的营盘在五十里外的归德堡外。

张昭从自己的军帐中出来,带着长随和亲卫,与监军张雄一起,骑马前往中军大帐。数万的营盘,连绵数里。自然不能靠步行。

大帐中,保国公朱晖在沙盘前微微沉思着。几名先到的都督和太监监军在三三两两的说着军情。张昭和张雄进来,与朱晖见礼后,略等片刻,军议的将校便到齐。

保国公道:“固原镇那边的军情已经到了。套虏正在往北退却。韦州、萌城、灵州、盐池一线还在套虏手中。宁夏镇诸将都在固守。所以,本官决定派新军卫为大军前锋,沿靖边一线向西,伺机打通和宁夏镇的联系。本官率大军随后。”

戏肉来了。

张安等几名都督都看向末席的张昭,眼中都带着奚落的笑意。得罪保国公,现在知道后果了吧?在战场上,主帅要坑你,办法多的是。

和张昭关系不错的周豫没说话。他也不可能为张昭得罪保国公。否则,保国公继续让他的奋武营做前锋怎么办?

这任务说的很简单,叫做打通和宁夏镇的联系。但是怎么打通?是直接去堵住长城的关口花马池吗?那不得给北归的蒙古铁骑踏死才怪。

而从定边营西出,进入盐池城一带,大概率要和鞑靼的主力撞上。十万骑兵啊!迎头撞上去,你指望后面的大军来救你?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保国公朱晖看向张昭,扳着脸,以不容拒绝的语气道:“新军卫是全军的精锐,自出京以来士气高涨。这一战,希望你们打出皇明的威风来。”

新军卫一帮人不是整天嗷嗷叫,想要打仗吗?什么“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行,本国公现在给你们机会。去死吧!

张昭早知道保国公会坑他,从椅中站起来,昂首抱拳道:“末将领命。”

监军苗逵知道张昭颇受天子和太子的看重,沉吟几秒,插话道:“张指挥,如何用兵咱家就不多扯。要珍惜兄弟们的性命,不可贪功冒进。”

保国公朱晖冷眼看着。他不好对苗逵发火。这个太监现在是内廷“知兵”第一人,将来他还要和苗逵一起领兵。但是,也仅限于提醒了。

新军卫要是敢畏缩不进,他的军法不是摆设。至于新军卫被围困,他肯定不会发兵去救援。

战场之上,生死有命。

张昭倒没想到苗逵会来提醒他,他对苗逵没什么好印象,或者说他对太监监军都没什么好印象。这帮人只会帮倒忙。抱拳道:“末将明白。”

军议稍后就结束。

夜空清朗。

随着张昭将最新的命令下达,新军卫的营地中顿时动起来,开始明天拔营的准备。而张昭这半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整个新军卫中并没有因被委派为大军前锋而畏惧,反而在夜里以班为单位的讨论中,士气高涨!

深夜里,张昭带着张泰平在营中巡查。庞大郎、林文宁、王武三人陪着。

走在慢慢变得寂静的营地中,林文宁笑呵呵的,捻须道:“相公,全军士气可用啊!我在各军镇中都进行了采购,军用物资齐全。可保证这一战。嘿嘿,保大帅大概是没想到吧!”

保大帅,是一个戏虐的称呼。

他对这一战充满着信心!新军卫不可能傻兮兮的去堵花马池这个关口,断掉北虏的归路。那是找死!新军卫只要不是和蒙古主力决战,就足以全身而退。

新军卫会西出盐池城一线,打通和宁夏镇的联系。就算和十万蒙古骑兵遇到,他们抢掠多时着急北归,肯定不可能围着新军卫全力攻打。那么,这一战胜算是很大的。

张昭走在众人的前面,月色中的营地,轻轻的点点头。他其实有些压力。

王武请示道:“相公,骑兵连的百户韩瓒和新兵团在一起,斥候怎么安排?”

“让许澴伟带领骑兵先为斥候。等韩瓒归队后再行安排。”

“好。”

庞大郎沉稳的道:“少爷,咱们明日拔营,正在招兵的陈伯宁、方贯他们是否要招回来?我们新军卫这次前出,带多少人?”

新军卫现在有点散。从京中出发时,新军卫的规模是一个千户所,算上后勤和文吏,约1400余人。

吴臣麾下有一个新兵团,约1400余人。按照计划,他们此刻应该抵达宁武关。距离榆林还有7天的路程。

由宁武关前往榆林镇的途中,陈康、方贯等征兵小队再次四出征兵,在二十天的时间里,从富庶太原府招募到1200余人,作为新兵二团,正随营驻扎。

同时,陈康还在五十里外的榆林主持招募榆林兵。衙役出身,在征兵工作中表现出色的方贯作为他的副手。目前已经招募到500人,划为新兵三团。同样在营中驻扎。

这多么新兵团,需要大量的军官充实架构。所以,新军卫主力的八个连队,一个警卫排。现在只剩下四个连(一个连调整为140人),一个警卫排(一个排保持40人不变)。

战斗力量总计为600人。

张昭心里早就在盘算这些事,道:“榆林城的招募工作不要停。要把新兵三团招募慢。新兵二团留在原地,以孙启栋为千户,约束、训练士卒。

把秦兵团的500余人全部带上作为辅兵,秦兵耐苦战。和我们新军卫主力一起出发。再加上斥候队80名骑兵。我们依旧以一个团的兵力西行。

等吴臣率新兵一团抵达榆林,让他休整数天,率队来和主力汇合。届时让陈康把剩余的大半个秦兵团带来。新兵二团,暂时留在榆林整训。时间为一个月。”

众人齐声道:“是,相公。”

张昭让众将都散去,带着张泰平往营帐走去。他在榆林镇还有一件事要做。

第二十二章 恶客上门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后一次陛见第一百二十七章 查无头绪第一百九十七章 决意南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终章(中)第五百五十二章 驻守安排第一百三十一章 接下来的三件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树大招风第两百零三章 采购清单第两百八十八章 弹劾奏章第四百零九章 张昭的调整(下)第两百四十七章 王家的工厂第六百四十八章 意外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阳谋第一百零九章 暗潮涌动第三十三章 留取待春深(下)第一百一十章 推的一干二净第四百零七章 新军营的战略第六十五章 生员(五)-雨夜中第两百零九章 选择第七百一十二章 未雨绸缪第七百零五章 等待回京第两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五百七十七章 终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拿到执法权第一百零二章 李幽的分析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颜卫的对策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宽容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东阳的支持第二十九章 考前准备(中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七百一十八章 京中轰动第两百零二章 鞑靼撤离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勋集团第六章 未果、等待第五百二十八章 战略态势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风沉醉的夜晚第四百八十七章 张泰平的选择第六百三十一章 密谋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锋(六)第四百二十章 愤恨、初战第五百一十章 朝鲜国的对策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灭福余卫第五十三章 车中论述第四章 酒楼(上)第三百三十章 经济压力第三百八十一章 嚣张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峥嵘(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先生的主意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献第三百二十四章 视察第四百二十七章 累累如丧家之犬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还得人去做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图实现第五百六十三章 胜却(上)第三十二章 留取待春深(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眼看他起高楼(完)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个小号第一百九十七章 决意南下第四章 酒楼(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后悔迟了第四百七十章 过年第五百一十三章 脱颖而出第三百四十五章 变故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宫外第两百五十四章 闹上门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会第七百零三章 雄文(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战争债券第六百一十四章 所谓名士第六百四十章 分崩离析第十二章 宫中太监(上)第两百六十九章 将归(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营救成功,只是开始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见(上)第六百三十章 谁算计谁第五百七十四章 终章(中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变故第两百五十六章 月夜来访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杀人第四百章 抵达古北口第七百一十章 沟通、落幕第七十七章 尾声(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京西园林畅想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礼(下)第两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议封爵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四百五十九章 悠闲生活(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盆冰水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谈开始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三十七章 两成第一百六十八章 请假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门而入第五百六十四章 胜却(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四百八十一章 交锋(四)-刘大夏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