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二章 面圣(上)

而弘治皇帝第二天清晨参加完早朝后,立即就派人去叫张昭到宫中觐见。

三月初,宫中充满着春天的气息。西暖阁中春风徐徐。

张皇后挑起门帘从里头走出来,一袭水蓝色的宫装,美妇风情,婷婷袅袅,笑吟吟的道:“陛下何必这么急啊?张昭一会不就来了吗?”

弘治皇帝穿着红色的龙袍常服,白胖胖的,三十出头的中年人。正在西暖阁中缓缓踱步。太监们都在暖阁外侍立着。他笑着道:“朕这不是想问问韦州大捷的详情吗?”

乾清宫的布局,相信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从乾清门进来,穿过庭院,中间是大殿,两侧是东西暖阁。而暖阁中又分割为数间。

弘治皇帝留张皇后住在西暖阁是常有的事。他今天清晨去早朝,这才回来不过清晨七点多,正好张皇后梳洗完毕,从里间出来。

夫妻俩在暖阁的厅中交谈。弘治皇帝常常在这里召见重臣,处理国事。

这倒并非他懒惰,直接在住处的客厅里见大臣,这实际上是给大臣的一种荣耀、体面,表示亲近的意思。

щшш★ тTk Λn★ C ○

看,你是我的心腹。所以,治国时给我卖点力气吧。

弘治皇帝仁厚确实仁厚,这些收买人心的手段,他自然也是懂的。

张皇后掩嘴娇笑,眼中的秋波盈盈,三十多岁的美妇风情无端,“咯咯,陛下何必欺瞒臣妾?韦州大捷都过去这么久,臣妾不信你还不知道详情。

陛下是欣慰张昭大胜,打出国威。陛下想要见他当面酬功吧?”

弘治皇帝微微沉醉于张皇后的美丽,有点后悔今天早上去早朝,挽着张皇后的手,微笑着道:“皇后知道朕的心思啊。”

其实,酬功只是一方面。张昭是他一手提起来的,张昭打出大胜,他脸面上有光啊。小王子、火筛自他登基以来,屡次犯境。这下被打老实了。

自去年闰七月份以来,连续八个月不敢犯境。

所以,他想要和张昭“分享”这种喜悦。而亦只有张昭才能和他分享。

另外,他想要听一听张昭对于北虏的意见。事实证明,张昭很正确!

张昭说,平北虏策,上策是发展火器,爆兵平推。后面半句不用理会。前面半句,张昭是完完全全的实现。在韦州大捷之前,谁能料到火器战法如此犀利?

张昭说,现在是战略防御阶段,要先成为战略相持阶段,再进而走到战略进攻阶段。韦州大捷,就打出了九边的战略相持。

所以,对北虏的处理,他希望听一听张昭的意见。

所以,才有此时弘治皇帝的急迫。

但是,弘治皇帝在张皇后面前并不想表现的太厉害。这是夫妻间的情趣。他夸皇后一句,不必多废口舌好?

张皇后自得的娇笑,又和弘治皇帝闲谈几句家长里短的事,问了左右太监们皇帝的饮食,这才带着宫女回坤宁宫去。

萧敬从外面进来,白发苍苍,躬身道:“皇爷,张昭来了。”

弘治皇帝转过身来,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道:“叫他进来。”

“臣参见陛下…”

张昭被白发苍苍的萧敬引着走进富丽堂皇的西暖阁中,向弘治皇帝大礼参拜。

“爱卿平身!”

弘治皇帝站在铺着黄绸的塌椅之前,伸手虚抬。一句话就暴露出他此时愉快的心情。

待张昭起来,打量着张昭,嗯,一表人才,确实如李东阳所说,宛平县的人样子。身姿修长,温秀俊逸。温和的道:“张爱卿昨日率大军回京,休息的可还好?”

这话说的非常的亲近。领导嘘寒问暖,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张昭不是愣头青,这个时候自然知道应该是什么反应。微微赧然的道:“臣得陛下封爵,兼之返回京师,心中喜不自胜,在营中大宴全军将士。臣虽然没喝醉,晚上睡的非常好。”

弘治皇帝禁不住微笑,道:“张爱卿立下大功,朕如何会吝啬封赏?你才十八岁,所以这个爵位没有世袭。朕期待张爱卿日后再立新功,朕再给爱卿世袭之爵,荫及子孙。”

“臣谢陛下天恩。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望,为陛下之长剑,横扫六合。”

弘治皇帝脸上的笑容再也遮掩不住,微微点头。

其实,按理说,一个登基十五年的皇帝,根本不可能这样情绪外露。

但是,第一,弘治皇帝三十三岁,张昭才十八岁。他看张昭完全是一种父辈的心态。换一个四五十岁的大臣在此,他当然不会如此。

第二,弘治皇帝心里高兴。而张昭算的上是他夹袋里的人。他和张昭交谈,挥洒自如。没有必要隐藏心思、态度。

这其实也是圣眷的一种体现。

弘治皇帝一身龙袍,在暖阁中缓缓踱步,感慨的道:“朕自登基以来,文治之功不敢自比皇明诸先帝,亦有些许可取之处。但武功之上,却屡屡受挫。先有哈密国,后有鞑靼。

至你率兵而出,方有韦州大捷!

张爱卿欲为朕之长剑,仅仅靠新军卫一卫军马可不够。朕和诸位先生都商议过,将新军卫提升为新军营,如团营旧制,下辖一万五千人。你以伯爵之身领军。依旧单独成军。给养由兵部供给。”

张昭利索的再拜谢,“臣谢陛下圣恩。”

心里松口气。其实,这事李东阳在书信里给他暗示过。但如今皇帝亲口宣布,他心里算是松口气。

新军卫四个团,还是太少啊!

现在扩编成九个团,一个军,那征战时,回旋的余地就大很多。不至于出现韦州大战时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形。

弘治皇帝满意的笑一笑。保国公他们告状,说张昭在军中异常跋扈。保国公的话他是不打算听的。但还是有些风言风语从其他途径传到他耳朵里。

那么,现在如何?张昭哪里跋扈了?

“国泰商行的事情办的不错。再接再厉。”

张昭道:“臣遵旨!”

张昭自己的知行商行,仅仅是运作二锅头、五粮液,一年就有两万多两的银子进账。何况国泰商行垄断经营的玻璃产业?

张昭昨晚和董朗见过面,虽然没听太仔细,亦知道去年大半年的经营,利润足有三十万两。

这于个人而言是一大笔财富,于天子而言,那真的是要再接再厉!

当日,张昭和弘治皇帝约定好,五五分成。国泰商行五成的利润,要给新军卫养兵。

这也是新军卫待遇高的原因。而多余的钱,自然是要投到新武器制造当中去。

弘治皇帝温声道:“此事你尽力去做,不要有压力。有这么一笔银子,朕手头也宽裕些。”

明朝皇帝一年的金花银也就一百万两。所以,明朝皇帝赏赐时,经常赏赐盐引,用以充当货币。把盐法搞的尽坏。

张昭这十五万两银子交上来,经不住弘治皇帝几次赏赐。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臣定当不负圣恩。”

弘治皇帝再笑,“好了。国泰商行是私事。朕还要问你国事。你以为现在大明该如何对待北虏?”

第十二章 宫中太监(上)第两百四十章 月夜浅谈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第六百五十二章 惊闻暗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对话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决定第八十二章 初见太子(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六百五十章 抓捕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第八十九章 误入第两百八十九章 激辩(一)第两百四十一章 赠君明珠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澜起第四十二章 刘瑾的建议第两百四十三章 张昭的建议(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准备杀鸡第八十二章 初见太子(上)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三百四十章 鼓动寿龄侯第两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九十章 张皇后的决定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战而灭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达汉城第七百一十二章 未雨绸缪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赏、结束第四十六章 未来的路第两百九十三章 允许办报第六百八十九章 竹嫣第五百零九章 轻松击破第六百二十章 冲突(中 )第两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险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设想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发枪试射第一百一十四章 拿到执法权第一百八十八章 进入战区第七百三十七章 最后的余晖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尔哈部的抉择第两百零二章 鞑靼撤离第四百五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三十三章 留取待春深(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准备动手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锋(六)第两百零九章 选择第四百三十九章 心里都被打崩溃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露台上第两百四十二章 张昭的建议(上)第三百七十六章 装逼不易第三百七十五章 落实第四百五十章 震慑和收割第四百九十九章 韩游的控诉第六百七十二章 魏国公府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当第十七章 不再有兴趣第五百二十八章 战略态势第六百章 强买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赏、结束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锋芒第六百四十五章 制度、失意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晓第六百九十七章 转机第两百四十二章 张昭的建议(上)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五百零一章 苦难结束第三百五十六章 庆贺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一回合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们有点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脸被打的啪啪响第五百六十八章 这美丽的冬季(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们有点事第六百一十七章 多方关注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难题第六百四十一章 调动频繁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峥嵘(一)第两百七十三章 面圣(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请你们喝顿酒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就是我的第两百七十一章 封爵,实至名归!第六百一十七章 多方关注第六百九十七章 转机第两百零七章 胡骑南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视察第八十四章 小小的涟漪第四百三十九章 心里都被打崩溃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抵达萨尔浒第三百八十七章 张昭的提议第两百六十一章 没法折腾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鸣惊人(一)第两百六十八章 尾声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决定第四百二十九章 斩,兵出燕山第五百七十三章 终章(中)第两百三十四章 集体婚礼第四百一十一章 战争的氛围第六十六章 生员(六)-局势危急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场转移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当第九十一章 帝与后第七百章 局势将往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