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争抢(上)

“哦?”陈康带来的这个消息让张昭很意外,拿起精美的青花瓷杯慢慢的喝着热茶。

他当然知道,这个董家指的并非董朗父子,而是指的其大伯董鼎等人。对好友董郎家族里的情况,他略有了解。

二锅头的销售情况,他这里自然全盘掌握。董郎已经打通京西煤窑的销路。距离最近的九边重镇宣府已经打通。陈康在青龙镇负责批发。经销商往来如云。

庞大郎在运河上的销路打通。而他则是通过钱宁打开京城的销售局面。整个二锅头的局面已经盘活。接下来就是不断的生产、销售、回款。

张昭心里做好酒生意壮大后会被找麻烦的准备,但真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竟然是董家。想也是,毕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自然“反应”快。

陈康个头偏消瘦,近日忙碌皮肤微黑,见张昭在思考,安静的等候在书房里。董家的企图、恶意还在潜藏、酝酿中,他觉察到,当机立断前来告知张昭。

张昭沉思片刻,说道:“看来我得安排一下。”拿过一张竹纸,提笔在上面书写起来,然后递给陈康,“你把这封信带回去给小姐。”

陈康点点头。

在张昭和陈康主仆二人谈话时,胡同尽头的小院中,谭大娘亦和自家小姐在卧室里说话。

简陋的卧室中,一名中年妇女正卧病在床,闭目休息,容颜憔悴。床塌前,一盆木炭寂静的燃烧着,驱散寒冷。

谭大娘道:“张少爷让我拿点木炭。我想着家里冷,便拿了几块。离开时,他还叮嘱我注意开窗。其实,这些事情我哪里会不知道?只是觉得他这人心地好。”

小娘子坐在床前的木椅中,做着针线活儿,针脚乱七八糟,显然并不常做,点头应道:“嗯。”

谭大娘笑一笑,再道:“小姐,那位张少爷长的一表人才,啧啧。又是读书人。我看他每日的吃穿用度不差,家里还养着马。而且,他还未成亲…”

小娘子听着这话风不对,俏脸微红,态度坚决的打断道:“谭大娘,不说这个。我娘还病着,我不想出嫁。”

她本来还想着去谢谢那位张少爷的。善意难得。给谭大娘这么一说,她哪好意思去?

….

小安镇中的言语,在九月中旬的北风中悄然飘散。整个京师都笼罩在秋意中。

相比于之前的舆论,京城中目前最受关注的是十月初十即将举行的顺天府院试。还有,市井中不知道何处冒出来的一种名叫“二锅头”的烧酒。

因其口感醇厚,味道香醇,又是蒸馏过的高度烧酒可以驱寒,得到京中很多百姓的喜爱。

西城,长宁伯府中。

京城的格局是东富西贵。长宁伯府位于咸宜坊中。暖和的花厅中,一身锦袍的长宁伯周彧正听着管家的汇报。他半倚在铺着柔软暖和的坐褥的椅中。两名漂亮的侍妾在一旁服侍。

管家道:“回老爷的话。小的都打听清楚。京里的二锅头都是一个锦衣卫校尉在卖。这酒是由青龙镇里运来。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行销北直隶。

小的问过下面的掌柜。他们判断,青龙镇那里一个月才酿出一万多斤酒,利润差不多150两。一年就是1800两银子的利。”

他潜台词的意思就是这酒看似卖的火爆,但实际上总利润不高。属于普通的日用品范畴。一斤酒才卖四十文钱而已。

长宁伯周彧冷哼一声,道:“1800两银子那也是银子。”

管家懂自家老爷的意思,心里觉得老爷太贪心并不合适,毕竟现在不是成化朝了。但嘴里还是毕恭毕敬的道:“小的再去打听,问问他们东家卖不卖股份?”

周彧满意的道:“嗯。”

明史记载:弘治中,外戚经营私利,彧与寿宁侯张鹤龄至聚众相斗,都下震骇。

周伯爷在捞钱上向来不落人后,连本朝同样贪婪的张国舅都不相让。只是,此时他还不知道“二锅头”的生意是张昭的。

随着天气寒冷,反而给二锅头的销售更添上一把火。其实,长宁伯府的管家估算有误。

张昭在酒水上的利润是十二倍,但是考虑到让利给经销商,他的批发定价是三十文钱一斤。这是十倍的利润。再扣除人工、仓储等运营成本。一万斤酒,张昭大约能获利200两银子。

周府管家估错的原因,一个是数据上的误差,另外则是张昭承担了进京“二锅头”的运输、仓储等成本。他让钱宁在京师南城外买下一间大院用作仓库。

京城的总经销商钱宁都是从这里给下属的渠道商发货。知行商行往运河上的货,也是从这里发过去。

张昭在九月份的分红就有40两银子。所以,谭大娘会发现他的吃穿用度都略显的讲究。他对美食还是很有追求的。而生活其他方面,以舒适为主。

相比于二锅头的热售,如潺潺小溪般汇聚而来的财富,张昭内心里更在意的是十月初十的院试。董家诸人谋求他的白酒生意,他并未放在心上。

这并非是他收下反派大佬钱宁当随从后,觉得开始逐渐适应明朝明的、暗的规则后内心膨胀,而是青龙镇中的一个商人家族能有什么眼界?

张昭在小安镇中潜心读书,寂静无声。而青龙镇中,经过数日的发酵后,风波涌起。

九月二十四日的上午,知行商行设立在青龙镇的总销售点,大门五间开的门店中,迎来董家众人。为首的便是董氏家族的族长董鼎,另有七八名董家成员。

调派到知行商行做事的原董家掌柜,来洽谈的经销商们,来买酒或者结货款的商人们,都看到董郎父子和来人一起进到后院的正厅中。每个人都在猜测发生什么事。

知行商行这里的建筑布局,和镇中其他商行大同小异。前面是门店,后面是仓库,或者居住区。

后院的正厅中颇为宽敞,常用做议事。董鼎四十八岁,眼神犀利,穿着月白色的长衫,径直坐在主位中。董家众人纷纷落座,摆出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

董父站在厅中,看着兄弟侄儿们的做派,赔笑道:“大哥,你有事叫我回去商量就好。这是…”

董鼎晒笑一声,道:“三弟,我给你说的董家入股二锅头的事,你考虑的如何了?张昭他借我董家的人脉打通商路,莫非三成股份都舍不得给?”

第一百六十章 甫一出场第五百六十章 相逢(上)第六百四十八章 意外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为什么?第四十四章 收、小镇。第七十三章 生员(十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第五百七十七章 终章第五百六十八章 这美丽的冬季(上)第一百零五章 张相公第两百三十八章 张昭的收获第两百四十五章 门庭若市第一百二十二章 淬炼(二)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还得人去做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六百九十章 故事第七百零七章 宫中(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惊艳第九十九章 局势再变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六百三十四章 发难(下)第六八八十二章 先下手为强第五百六十一章 相逢(中)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达汉城第两百六十章 王小娘子第三百四十章 鼓动寿龄侯第二十章 新计划、返乡第两百五十六章 月夜来访第九十六章 暗流涌动第五十七章 院试开始。第两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议封爵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太子(下)第两百五十六章 月夜来访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帅岭汇聚第三百九十四章 还未通过第六百四十九章 追查幕后者第一百八十九章 作恶多端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个小号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锋(一)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图第四百四十章 胜利之甘美(求收藏啊!)第三百五十章 列强的套路第三十四章 调动第七百零八章 李梦阳读报第三百五十二章 风潮渐起第一百四十九章 进宫(上)第六百八十八章 标准套餐第六百五十三章 结案第三百三十三章 试图激怒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子落幕,大战将起第六十九章 生员(九)-红契第五百零八章 海西女真四部的打算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三百七十七章 开平中屯卫见闻第一百八十二章 陈康的想法第六百四十三章 总督制第三百九十九章 战争债券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准备杀鸡第五百五十章 张昭的微笑第三百五十六章 庆贺第五百三十七章 齐聚阿城(上)第两百七十五章 收获、回府第六百三十三章 发难(上)第两百零六章 准备报捷第六百五十一章 刺杀的原因第五百零四章 惴惴不安的海西女真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明不可辱第五百七十六章 终章(下一)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两百六十一章 没法折腾第六百三十八章 达成一致第两百四十五章 门庭若市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给你一句忠告第六百七十五章 欺诈第三百零二章 宫中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京(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好消息第三百二十四章 视察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军营第五章 酒楼(下)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六百四十九章 追查幕后者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阳谋第一百二十二章 淬炼(二)第两百三十三章 侍女们第四十二章 刘瑾的建议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一百六十四章 赏赐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第五百九十二章 长兄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鸣惊人(一)第五百零三章 一心为公马文升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竞争不过第七百零八章 李梦阳读报第一百章 反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