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见(上)

张昭腊月十五上午返京,十六日派长随往通政司递奏章求见弘治皇帝。同日,他被左副都御史刘宇(刘健的小弟)弹劾。消息随后传遍京师。

十七日,报纸上报道此事。夜,李幽来访。

十八日上午,在家休息数日的张昭没有再等奏章的回复,径直往宫中求见弘治皇帝。

张昭刚进宫中,京中的消息立即传开。

京城南城的正西坊历年来都是京中武勋们的居住地。正西坊的武安侯府中,在冬季上午的阳光中,下人们进进出出置办着年货、迎来送往,一派世族景象。

自张昭任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以来,五军都督府的权势逐渐增加。主要是有资格参与御前会议。

武安侯郑英以五十多岁的年纪任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提督三千营。得天子看重,在军中、京中颇有人脉。

府中西院的客舍中,阳州先生在一名美丽的侍女服侍下起床,言语调笑着她,“今晚红雨姑娘可愿留下来陪我吟诗作对?”真名士,自风流嘛。

红雨姑娘忍耐着他手乱摸,低眉顺眼的道:“先生是京中名士,书法大家,奴家薄柳之姿如何入得先生眼中。”话是如此说,其实是看不上这个所谓的名士。

阳州先生哈哈一笑,神情有些自矜。洗漱完毕后,在武安侯府仆人的带领下到前面的一处小轩中和世子郑宏见面。

阳州先生的妹妹嫁给郑宏为妾,他大小算是武安侯府的“姻亲”。因为名士的身份向来颇受武安侯府中上下人等的敬重。

武安侯府世子郑宏三十多岁的年纪,中等身量,身体健壮,在大冬天穿着单衣。他自幼习武打熬的一副好身体。手臂、胸前上的肌肉鼓鼓的。

郑宏见阳州先生进来,见礼后,径直道:“大哥,张昭进宫了。天子还没有召见他,他自己就跑去。嘿嘿!我看他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阳州先生手里的折扇唰的一声打开,四十岁的中年老帅哥很骚包的摇着扇子,笑着道:“那我提前恭喜世子可以得偿所愿,抱得美人归啊!”

郑宏想起那只金凤的美丽,心里头一片火热,挥手道:“哈哈!来人,上酒。”

张昭往宫中求见弘治皇帝,随后便被小太监告知御驾在西苑。他沿着原路返回,再横穿奉天门前的广场,过武英殿、西华门,到西苑中求见。

弘治皇帝在腊月之时都住在“万寿宫”中。地址位于太液池西岸。恢宏的殿宇楼阁坐落在一片青山绿水之中。张昭很快就被带到正殿东侧的房间中。

房间中陈设典雅,雕梁画栋,龙形图案、瑞兽香炉彰显着此地主人的威严。

弘治皇帝穿着天蓝色的文士长衫,一副休闲居家的装束,正在阳台中画画。湖光山色入眼而来。

“臣张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卿,你近前来说话。”弘治皇帝头都没回,温和的招呼一声。然后将画笔搁在长案上,身旁候着的太监萧敬赶紧招呼小太监们端来热水。

张昭起身,缓步上前。他心里很清楚,这是弘治皇帝在表达不满。以弘治皇帝宽仁的明君范儿,若非心中有成见,肯定不会如此“怠慢”他。

一个为国开拓边疆三千里的大将回京陛见,那怕是“不请自来”都不应该是这个待遇。

张昭待弘治皇帝洗手完毕看过来时,躬身请罪道:“臣返京后因思念妻妾擅自回府,请陛下恕罪。”

按照明朝的惯例。外出公干的大员回京,首先是要等在会同馆中,向皇帝交完差事才能回家。以示先公后私。

而张昭自然是故意犯错。否则,此刻弘治皇帝怎么开口“敲打”他?他是把“借口”送给弘治皇帝。

张昭一路返京,固然是思念妻妾,但正事并没有忘记。他有多少敌人要应对他心里有数,而京中的政治气候他早就察觉。这是预留的一步棋。

弘治皇帝性情仁厚,见张昭请罪,不为己甚,站在阳台中感慨的道:“子尚,你为大明征战辛苦得胜归来,按理说朕应该是要赏你的。可你不能持宠而娇。国家制度还是要遵守。罚俸两年吧!”

这番话透漏出他为何要如此做派。张昭一听就知道,八成有人在弘治皇帝面前“吹风”了。“持宠而娇”这四个字是实实在在的敲打。

话很轻,点一点,听不听的进去就看你自己。

张昭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道:“臣遵旨。”

弘治皇帝伸手虚点张昭。他登基十七年,张昭这点演技还瞒不过他。终归而言,张昭还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自己人”。弘治皇帝敲打完张昭,在他面前还是很随意的。

“你们都下去吧。朕和子尚单独聊几句。”弘治皇帝挥手将萧敬并几个小太监打发到房间外,走回到房内铺着坐褥的软椅中,喝口茶,道:“子尚,按照你的战略,鞑靼人的东线既清,下一步呢?”

张昭跟着弘治皇帝走回到温暖、富丽堂皇的房间中,不知道是否是错觉,他感觉到弘治皇帝看他的眼神似乎有点犀利。心里绷紧的神经再绷紧三分。

老太监萧敬在房间外等候着,远远的看到天子和张昭问答。心里叹口气。

可以说京师紧张的政治气氛,其焦点、压力现在全部都汇聚在这里。此时此刻看似清冷,就只是君臣二人对话,但实则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大明的朝局。

他不用问就知道,京师里够份量的人都已经得到张昭进宫的消息。而且,他们全部都在等着看天子究竟对张昭是赏还是罚。

张昭回京之前和人在开平的林文宁有过一次长谈。李幽能看不出来真正的杀机在弘治皇帝对他的看法,张昭如何看不出来。

那么,如何应对这次陛见?张昭早有推测,而昨晚李幽的一番分析给了他一些佐证。

张昭低着头,答道:“陛下,臣以为应当继续东攻朝鲜、东瀛。”

“哦?这是为何?”

弘治皇帝明显很诧异,之前张昭给他说的战略是:在完成东线的肃清之后,接着要肃清西域,完成对漠北的包围,然后大军出塞。

其实弘治皇帝并不怕张昭推行改革引发天下动荡。他如今怠政固然怠政,但终究是一代明君。什么对大明有利,什么对大明有害,他如何不知道?

他内心中最大的担忧,还是担心他死后太子年幼,张昭鼓动太子北伐鞑靼,再搞出一个土木堡之变来,赔上大明的国运。

此次陛见的关键点还是军事问题!

李幽的猜测是错的。

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弹劾第六百零九章 设立枢密院第三百零八章 废除卫所开始第四百零九章 张昭的调整(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退出舞台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战正酣第两百零三章 采购清单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三百五十章 列强的套路第七百二十一章 软禁第六百六十四章 畅论第十八章 进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奖励第五百三十一章 等待着第七百一十七章 变故起第五百二十三章 将军百战死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阳谋第两百六十三章 别人眼中的张昭(下)第八章 试探、诈唬第四百七十六章 丫鬟们第五百二十三章 将军百战死第五百七十章 圣人抵达第六百一十二章 后悔迟了第两百二十九章 张相公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鸣惊人(一)第两百六十四章 冬季的日常(一)第两百一十八章 林同的情报第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批毕业生第两百二十九章 张相公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鸣惊人(二)第两百九十章 激辩(二)第两百八十八章 弹劾奏章第四百零七章 新军营的战略第六百五十三章 结案第一百九十二章 初战(上)第两百一十一章 军议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义之师?第五百五十八章 沈阳城中(中)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规划第五百一十五章 胆气极壮第四百五十七章 妻妾忽至第二十三章 青龙镇中第两百一十一章 军议第六十章 压制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来,潜忧第七十一章 生员(十一)-反攻第两百七十章 将归(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请继续你的表演第三百四十章 鼓动寿龄侯第一百六十七章 百态(三)第两百七十章 将归(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钢枪如林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两百五十四章 闹上门第一百三十五章 说一千两就得一千两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炼(一)第二章 刻不容缓第七十三章 生员(十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第七百零七章 宫中(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两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结盟第三百四十八章 请继续你的表演第六百九十五章 风潮再起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战而灭第两百七十二章 面圣(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结束。第三百三十七章 张昭的圣眷第六百四十一章 调动频繁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还得人去做第十五章 青龙镇之行(上)第三十四章 调动第六百四十七章 救治第两百四十二章 张昭的建议(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看他起高楼(中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总督制第两百一十四章 我们的淬炼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一百三十五章 说一千两就得一千两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六八八十二章 先下手为强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图第七百一十七章 变故起第两百五十二章 将军白马入三原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红人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圣第七十二章 生员(十二)-打脸、逃离第三百七十六章 装逼不易第一百零九章 暗潮涌动第两百八十九章 激辩(一)第两百九十三章 允许办报第六百五十七章 处罚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三百一十二章 阁老之语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难题第三百一十九章 结盟第四章 酒楼(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陈康的想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