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图实现

军情急如火。三月二十一日的上午便由李东阳召集御前会议成员在养心殿中召开会议。

就张昭个人而言,他对军事行动要通报给“御前会议”并无抵触感。这其实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同时,可以消弭文臣们对枢密院独掌军权的不满。

因而张昭专门让掌机要文字的官员们写了一份军事行动报告,印刷出来分发给重臣们。他和李首辅沟通过此事,李首辅对此很赞成。

虽然弘治皇帝已经确定过他们的“方略”,具体来讲就是张昭的方略,再拿出来给重臣们“审议”一下并无多大的问题。

在李东阳的住持下,军事作战方略很快就通过,包括拨款一百万银元。

户部尚书侣钟自打那日和张昭私下里谈过后,不再闹辞职,而是力主推动税务司。对这额外多出来的战争经费,他大致心里有数,给予支持。

但是,很多大臣对张昭要求用“卫指挥”李逍遥节制诸军不满。

刘大夏道:“诸督抚于边关多年,说他们不懂军务说不过去吧?本官以为可用三边总督秦纮节制诸将。”

左都御史戴珊道:“大军征战涉及方方面面,李逍遥固然是名将种子。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秦纮任总督,正好可以协调诸镇的关系。”

吏部尚书马文升方才讨论时一言不发,这时看张昭一眼,道:“秦纮可以胜任。”

秦总督是文臣之中带兵出众的人,他曾在南方平定叛乱。现在大明的南边是王轼接他的班。

其能力、威望都是足够的。不得不说刘大夏还是很有水平,推出一个非常合适的总督人选。

张昭正拿着“铅笔”在稿纸上写写画画,并不应付诸多重臣的质疑。

英国公张懋轻轻的咳嗽一声,吸引堂中众人的注意,说道:“诸位,秦纮的资历、能力协调此事军事行动没有问题。但本公有一个疑问。

当初设枢密院时就明确下来,以此衙门来统率军事。而且,这份报告上张昭也明确的写明提议由李逍遥来节制诸将的缘由:

为恢复太祖、太宗时期军队的战斗力,保证军队的纯粹性,试行武将单独领兵。

秦纮若是愿意来枢密院担任佥事,转武阶,本公欢迎之至。问题是他愿意吗?”

谢迁,礼部尚书张升等人一脸的腻歪。所有人都知道两榜进士们是绝对不会转武职的。

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威宁伯王越,他即便封爵,身上还要挂着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官职死活不交出去。而每次朝会都站在文臣的班列中。

所以,秦纮绝对不愿意改武职的。问都不用问。

刘大夏敲敲桌子,不满的道:“英国公此话是何意?难道非得要用武臣领兵吗?”

一句话直指英国公话里的漏洞。怎么,非得要用枢密院武臣领兵?

英国公张懋时年六十多岁,白胖胖的老者,执掌兵权几十年的他自然不可能给刘大夏吓着,眼皮子撩一下,道:“兵权乃是人主权柄,刘兵部是什么意思?”

刘大夏气得花白的胡子都要吹起来,一句话卡在喉咙里半天说不出话来。

还是李东阳“同意”张昭建议的那个原因。只要大将给力,真以为皇帝不想收回兵权吗?

在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武勋集团的传承就算断掉。再无一个名将出现。徐达、常遇春那种级别想都不想,蓝玉这种级别是奢望,如张辅这种级别也不再出现。

所以,兵权逐渐的被文臣所垄断。但张昭横空出世,无一败绩,并逐步的借改革卫所,建立起制度、集团,文臣们还要强压那基本不可能。

而窗户纸就在英国公这一问中被捅破。

李东阳环视一圈道:“如无异议便定下来。接下来讨论朝鲜王国之事。大明当前的财政困境诸位都是知道的,税务司能收多少税上来还是未知数。而根据国泰商行的勘探,东瀛岛上有众多白银矿。欲取东瀛,必先去朝鲜半岛。”

刘大夏一口气憋着,没理会这茬。

左都御史戴珊道:“元辅,太祖皇帝钦定之语不必再提,关键是朝鲜并无过错,如何将之兼并?这叫周边国家如何看待大明?”

坐在椭圆形会议桌中段的礼部尚书张升嘿嘿一笑,道:“戴大人,你是不知道某人已经在朝鲜王国的使臣面前列出驻军、通商、割地三大条件。鸿胪寺那边的使臣只怕是早就传遍。”

张升把众人的胃口掉起来,然后说一遍,鄙视道:“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哄笑声。文人嘛,骂人比较隐晦。

张昭不为所动,将手里的铅笔搁下,道:“张尚书的道理都对。只是本官要问一句,朝鲜王国杀戮辽东边民时,你在何处?

张尚书对朝鲜王国讲仁义道德,对大明百姓流离失所、白骨暴于野为何却无动于衷?你做的是那国的官?

另外,报纸上报道去岁以来天下皆灾,今春以来山东沿线又是大旱,眼见着百姓要遭难,继续朝廷拨银赈济。张升,你眼睛是瞎了吗?我是禽兽,你是禽兽不如。”

第一次列席会议的林文宁目睹张昭的犀利,心里叫好。痛快!

张升暴怒,手指着张昭,“你…”他斗嘴一向比不过张昭。

养心殿暖阁布置的会议室中顿时安静下来。张昭的话确实占着道理。

朝廷财政非常吃紧。这又要支付100万银元对付鞑靼人,如何赈灾呢?

现明知道东瀛有银子不去拿?

而朝鲜王国明摆着是肥羊,用通商的手段去“捞钱”,总比直接要朝鲜王国赔款好看吧?

张昭说的是如幽州商行、国泰商行等国有企业。难道户部就不能组织一个商行去倾销货物吗?

三辅焦芳打圆场道:“两位不必争吵。朝鲜王国历来恭顺,其使臣在京中造势连我都有耳闻。军事手段不能用,这些政治手段我看是可以用的。另外,朝鲜王国的百姓服王化久矣,完全可以并入大明。”

这话说的就很有点无耻。焦阁老的人品历来就不怎么好。

但会议室的重臣们纷纷出口赞同。废话,不赞同难道能变出银子来赈灾吗?

李东阳点点头,“那便如此吧。下一个议题,吴学士高病,列席御前会议的名额空出一个,诸位以为谁合适?”

张昭低头写写画画,心中想着回家里去小酌一杯。文臣的事情,他就不搀和了。

第四百五十三章 传回京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论报第四百二十七章 累累如丧家之犬第四百零七章 新军营的战略第七百零七章 宫中(下)第两百四十三章 张昭的建议(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结束第一百七十七章 骑兵将领第一百七十七章 骑兵将领第七百二十六章 凤凰台见圣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调研(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见(上)第一百二十六 直接拿第两百二十一章 与子同袍(中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锋第两百九十一章 激辩(三)第七十四章 生员(完)-口谕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选择第三百一十一章 国子监改革(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胆气极壮第三百七十六章 装逼不易第三百零九章 勾兑第四百三十八章 烽烟滚滚唱英雄第四十六章 未来的路第四百九十五章 还是读书人心黑啊第六百六十四章 畅论第五百三十五章 将要结束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锋第三百一十章 冶炼工匠第一百零九章 暗潮涌动第五百五十四章 学谁?第三百九十四章 蓟州镇的密谋第六百七十五章 欺诈第四百九十章 鸦鹘关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第两百六十一章 没法折腾第六百九十六章 风声不对,担忧第四十八章 京西少年(二)-谁才是傻逼?第五百六十八章 这美丽的冬季(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接下来的三件事第六百二十九章 张泰平的苦闷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们有点事第两百三十四章 集体婚礼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红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这美丽的冬季(上)第一百三十章 军中夜议第六百八十六章 纷争再起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们有点事第两百三十章 命运改变(诸位书友中秋节快乐)第两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险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锋第六百章 强买第七百一十五章 怎么谈第六百六十七章 夏季的夜第七百零三章 雄文(下)第七百零七章 宫中(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胜却(中)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国数学第六百八十五章 彻底完成整合第两百四十二章 张昭的建议(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倒刘之心第五百五十六章 捋顺第两百八十六章 人才第七百三十章 点燃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尔哈部的抉择第九十二章 新游戏(上)第九十二章 新游戏(上)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八十三章 初见太子(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把路堵死第六百三十一章 密谋第八章 试探、诈唬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何整顿第一百三十五章 说一千两就得一千两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变第七百零八章 李梦阳读报第两百零八章 新军卫在准备第三百四十六章 先抓捕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态(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倒刘之心第五十八章 考场中第两百四十九章 祭拜、计划、闲聊第三百一十七章 张昭的想法第三百七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明白白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圣第十章 蒋家庄第一百七十六章 惊闻入寇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战争债券第一百五十六章 会操前(一)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荡第两百一十章 视死忽如归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战正酣第一百二十七章 查无头绪第五百零九章 轻松击破第两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六百零九章 设立枢密院第三百二十九章 护肤品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