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李来亨以手握日

四日以后。

开封兵变的余波已经彻底平息,那许许多多的浪潮,都很快被李来亨所抹平,牛金星成为了这场乱局中最大的一个死者,但他的儿子牛铨依旧作为开封府府尹,强忍悲痛,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由晋王领衔,大顺诸将群臣一致劝进李过正式称帝。李过在象征性地三劝三让以后,也终于答应了群臣劝进的要求,决定在今日举行登极典礼。

由于前线尚在激战,典礼仪式的规程,便一切从简。大典的流程还是由礼政府尚书巩焴制订,但具体实施和操持,李来亨则建议由刘体纯来办理,毕竟让刘体纯来做,肯定更能节省费用。

诸将群臣都聚集在了周王府改建而来的皇宫宫门之外,宫门广场上还有着多日前那场纵火留下的黑色焦痕,一名夜不收匆匆驰入人群间,下马疾报。

李来亨不动声色地打开了标明紧急军情的文书信件,他看罢以后,才将信件交给了方以仁、顾君恩、郭君镇等人传阅。

方以仁看完以后说:“太原已经解围,这把利剑将让东虏和北傀如芒在背。”

郭君镇冷哼道:“殿下本不该如此善待张双喜的。”

李来亨淡淡地说:“他始终是大顺的义侯张鼐,雄丽,不要唤他张双喜。张鼐是大顺功臣元勋,你理应尊重他的。”

郭君镇不置可否:“晋王过于宽厚,此非用事之道。”

“孤自有主张,雄丽不必多言了。”

李来亨轻轻一句话,但日渐深重的威严已经让群臣们感到极大压力。除了方以仁以外,即便是称得上晋王腹心和股肱之臣的郭君镇、顾君恩,也不免赶到背上流下了汉水。

顾君恩照着军情文书上的文字念道:

“职偕义侯,实领老本兵兵额一万一千八百员解太原之围。军至悬瓮山下,东虏固山额真叶臣、布颜岱伏兵山隘两翼,夹射我兵,布颜岱领骑兵千余至我兵侧后,先于山腰挑战,我兵屹立不动,皆以鸟铳大炮还击,虏兵动摇,遂奋骑横击我阵。

当是时,虏骑蹂阵甚烈,直入军纛之下。义侯于万军中,望见虏固山额真布颜岱于旗下,同旗鼓邵时昌皆驰骋而进,贯阵破军,阵斩虏酋,所获首级不可计数。

虏兵大沮,叶臣引兵先走,余兵皆溃,义侯并旗鼓邵时昌领兵追进,至蒙山过桥时中伏,邵时昌为红夷炮打死,义侯落入陷马坑后,为虏刺杀。

职闻讯后挥兵急进,夺回二尸,至阳曲再破虏酋叶臣部,遂解太原之围,得入晋阳。”

李来亨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他带着一点哭腔说:

“双喜以百骑破阵,阵斩八旗名酋,解围太原,他已得首功。即便不幸中伏战死,依旧有功于大顺社稷,足可以将功补过,追免前罪了。”

方以仁、郭君镇等人闻言皆默然不语,他们都知道张鼐的战死,是义侯和晋王殿下最后的一项交易。

也好,让张鼐这样体面的死去,晋王也就不用再大动干戈地去消除兵变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最大程度地维护大顺内部团结了。

田见秀、吴汝义到武昌出家,牛金星自杀后宣称其是病死,张鼐则戴罪立功,战死在了救援太原的路上。

这几个人被妥善处置以后,其余人等,也就没有再额外处理的必要了。

李来亨抹去了自己眼角的一滴泪水,送了一口气说:“乐山、好直、雄丽,这之后,是该让大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地抗击东虏了。”

在人们的沉默声中,由刘体纯操办的简易版登极大典,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李过拖着病躯,一点一点地完成了他该做的所有事情。

群臣一致商议,虽然李过已经正式即帝位,并且改元为光中,但是今年依旧是永昌元年。要到过完新年以后,到正月的时候,再正式改用新的关中年号。

此外,因为李过病情严重,难以视事,在称帝典礼上,群臣便一致吁请皇上早定国本,确认储君之位,以免再造成大顺的内部动荡。

李过看着宫室台陛下的刘芳亮和袁宗第,看到他们也都跪在那里,吁请自己顶下国本,他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

“朕子晋王来亨孝而克忠,义而能勇推身鞠弭,众应如归,呼吸之间,东虏、北傀殄灭。一人元良,万邦以定。为副君者,非此而谁?

诏立晋王为皇太子,继统万机,大赦天下。

惟天生丞人,牧以元后;维皇立国,副以储君。将以保绥家邦,安固后嗣者也。朕纂承洪业,钦奉宝图,夜分不寝,日昃忘倦。茫茫四海,惧一人之未周;蒸蒸万姓,恐一物之失所。虽卿士竭诚,守宰宣化,缅怀庶域,仍未小康。是以求下人之变风,遵先朝之故事。

皇太子来亨仁孝因心,温恭成德,深达礼体,能辨皇猷,宜令监国,俾尔为政。其二品以下除授及徒罪已下,太子自决之。

朕病体抱恙,将高居无为,自来年后,军国政刑一事已上,并取太子监国处分。”

虽然福王府和周王府中皆有宦官,但李自成和李过皆不喜宦官之政,所以早就将明朝藩王们蓄养的太监放还民间,此时内官皆由女官充之。

几名女官为李来亨换上太子衮冕服饰以后,李来亨即向群臣淡笑道:“群臣呼孤晋王、太子、监国皆可,呼殿下为最宜之。”

诸将群臣皆向李来亨叩首,方以仁带头高呼道:

“光中建元,法度恢闳,波澜壮阔,建国规模一新,海隅山陬,臣等皆喁喁仰望!”

李来亨至此,终于以皇太子监国、平章军国重事、诸道行军大总统的名义,完全掌握了大顺政权内部的一切权力,实现了他彻底“定于一尊”的目标。

至此,起码在大顺内部,李来亨将能够如臂使指,将他希图达到的新法和制度推广到大顺政权的全部管辖区中。

他将以绝大的魄力,把湖广一切渐趋成熟的法度,复制到河南、汉中、陇西、山西、大名和山东,将大顺领土化为一台完全动员起来的古典军国机器,以达成李来亨驱逐东虏、恢复中国的全部伟业目标。

李来亨以手握日,阳光如此刺眼,除了多尔衮以外,再没有人能够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了。

最后一战,这将是大顺开国洪业的最后一战了。

李来亨望向黄河——

千里黄河水滔滔,万里长城何在,江山秀丽,叠彩峰岭,我国家哪像染病?

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鲜第四十九章 义藩的巡夜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五十八章 使徒来袭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这?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鲜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九十五章 诛杀李自成第十七章 张皮绠归来第一百四十九章 疯狂辱多尔衮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与烈日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零三章 长安议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十七章 张皮绠归来第九十五章 前营的黑色大纛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六章 六尚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节帅(下)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十二章 闯营的胜利第十七章 黄河南岸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第一百零六章 南阳公经略关中第二十八章 洛阳春光好(五)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三十九章 李定国案第八十八章 虏必有诈第三章 满洲入寇(下)第二十三章 沈庄军事变第九十二章 宋和记第六十章 从李双喜到张鼐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猪岭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五十八章 暴毙之忧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一十一章 历史转动起来了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七十九章 华南海盗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九十八章 上蔡乱局(一)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十五章 袁时中之心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六章 易名李来亨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贞营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二十六章 绝不引虏入邦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十八章 后西明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条好狗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八章 杀晋王,焚王府第十六章 强攻屏风寨(二)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爷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九十一章 高谦日记第九十九章 上蔡乱局(二)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三十三章 洛阳春光好(十)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五十三章 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