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

明朝中叶以来,从皇室到官绅地主兼并土地愈来愈猖狂,他们依靠政治权势大量地侵占官地和私田。

宗室诸王、勋戚、太监通过“乞请”和接受“投献”等方式,霸占了越府跨县的大片土地,成了全国最大的土地占有者。

这其中河南一带因为藩王数量极多,占有土地最为广阔,即便如开封的周王,号称为“贤王”,但他兼并土地的结果,还是造成了“田产子女尽入公室,民怨已极”的恶劣结果。

所以河南时人所言:“中州地半入藩府”,“惟余芳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

这之中,并没有夸张的成分。

万历皇帝的弟弟朱翊镠分封卫辉,占田四万顷;神宗诸子也群起效尤。福王不消说,最为知名,福王府虽然早在崇祯十四年就被闯军抄没,但福王所占据的田产,直到大顺军完全控制河南以后,才逐步清算干净。

除此以外,一般所谓搢绅之家,也利用他们在政治上的优越地位,巧取豪夺,兼并大片土地。就每一户来说,他们固然比不上宗室诸王、勋戚、太监的占田数。然而,他们人多势众,在各地是地主阶级中最有权势者。

崇祯初年的河南巡按毛九华就曾经上言过,“势豪之家,仆隶多至数百,奸民乘势投献,百姓受其鱼肉。”

河南土地的兼并情况因此极为严重,再加上无穷无尽的横征暴敛,大多数都被层层转移附加在了底层民众身上,迫使农民大批地逃亡。地方官吏为了足额,采取一户逃责令九户分赔,九户逃则勒逼一户独承的政策,这样就更加加剧了流民的逃亡潮。

因此河南过去数年间的大饥荒,的确是受到了天灾如大旱和蝗灾的影响,可是人祸在其中起到的恶劣作用,丝毫不下于天灾,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早在李自成于开封建政之时,大顺军就已经在牛金星的着手下,对于河南的土地、农田、生产状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清理。

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短暂,牛金星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将河南各家藩王占据的田产抄没为大顺军的军屯田,同时推行借给一般流民耕牛、种子的办法,引导流民开垦荒田、恢复抛田。

而李来亨独掌大顺政权以后,首要的任务就是完成牛金星未尽的土地改革大业。

他早早就借着大婚名义,将富有土地改革工作经验的白旺从德安调来开封,不久又让白旺兼任户部尚书和营田院总裁两个非常重要的职务。

跟随白旺来到河南的,还有一大批在湖广营田改革中获取了丰富工作经验的基层官员。过去他们在湖广推行营庄制改革时,往往因为大顺军的军力尚不强大、搢绅之家反对激烈、基层官员人力有限等种种因素,不能将营田新法彻底推进下去。

可是如今在河南,大顺军的军力相较于官绅武装、地方土寇武装,已经占据了空前巨大的绝对优势;一般士绅即便反对大顺改革,也因为清廷在北方推行剃发令的缘故,无法引东虏为外援;李来亨从湖广调来大批富有工作经验的基层官员,也使得河南的营庄制改革,在一开始便拥有了较为充沛的人力。

如此种种优势条件,自然就令李来亨在河南复制“湖广模式”的努力,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进展。

当然这也同白旺的努力分不开关系,自从九月白旺到达开封以来,这段时间他就带着营田院的官员到处下乡踏勘荒田,一如他过去在湖广进行土地改革工作时的作风。

在明代,卫所屯田和世袭职田都是禁止流通的国有土地。但因为但因为屯军逃徙隐占失额多,卫所世官却基本固定,所以卫所屯田往往被世袭军官侵占,作为军官俸田的职田也高度集中于少数位高权重者手中。

所以名义上作为国有土地的屯田、职田却成为了最糟糕的一种土地所有制。世袭军官们还给这些土地上的农民加编了卫所军舍丁差,这样,就不仅加重了对他们的剥削,还使他们的身份由相对自由的佃农重新变成了卫所军事农奴,使他们遭到了额外的超经济剥削,在沉重的地租外,又需要负担其极重的徭役等等劳动负担。

此时的河南,卫所屯田和职田的逃亡、抛荒情况,比起一般性质的土地更为严重。根据营田院的统计,河南全省范围内约十分之九的屯田、职田都被抛荒,“军丁逃散"、屯田荒芜、屯租拖欠的情况极其严重。

因此李来亨决心参考湖广模式,以及罗汝才在关中曾经采取过的办法,彻底废除卫所屯田和职田,将各卫所完全归并于州县,并废除屯田科则,即便是由大顺军士兵耕种的军屯田,也按照民田赋额征收。

此外,随着营田制改革的推行,就像过去在湖广的情况一样,因为佃农从大土地所有者私人支配的农民,转变成了受到国家直接管理的农民,他们得以避免了士绅地主的超经济剥削,不需要在担负佃农地租的同时,承担种种为士绅地主做长工的额外剥削。

如此,一般佃农就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他们就得以有更多精力专注于精耕细作,改良自己进行农业生产的工具和方式。

不过对李来亨政权而言,使底层农民拥有更多农闲时间,最大的优势当然在于营田院和工部可以更方便地征发农民修缮水利……

也就是说,李来亨的目的,实际上是将士绅地主个人对农民的超经济剥削,转化为国家对农民的超经济剥削。

佃农们从此不再需要跑到士绅家中,帮大地主们修房子、做家仆、当长工了,而是转而为大顺政权修缮水利设施、进行民兵的相关军事训练、甚至是在必要的时候直接作为民兵参加战争。

夫国之大事在于农,中国农业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利用渠道和水利工程的人工灌溉设施,这种用人工方法提高土地肥沃程度的设施,极度以来中央政权的妥善治理,如果政权忽略灌溉或排水,这种设施立刻就荒废下去。

河南连续的大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明廷无力修缮水利设备造成的。

以黄河来说,明代原来定有“三年一小挑,五年一大挑”的疏濬制度。万历以后,“凡大挑、小挑之费,俱入上下私橐”,致使河床淤积的泥沙越来越厚,河堤“连年冲决”。

水利失修严重地削弱了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崇祯年间一有气候变化的情况出现,马上就会立即产生了可怕的流民潮。

河南之大饥,不仅于天灾,更在于人祸。

水利设备的荒废,便是其中极重要的一点。

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一百四十九章 疯狂辱多尔衮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八十五章 雷厉风行李来亨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四章 于大忠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八章 英雄气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维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八十九章 张献忠第一百八十七章 献祭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八十二章 千人诺诺,数夫谔谔第十八章 后西明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二十五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东虏已入冢穴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内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变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六章 营田使第五十章 革里眼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闯第六十五章 孙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九十五章 闯曹军议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卫晋王妃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二十六章 岁入第九十四章 天下与我何加焉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四章 于大忠第一百章 何洛会多虑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十七章 无派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远第十六章 赤蛇蜕皮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三十六章 马宝临机决断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五十二章 袁时中不畏于死第十七章 大顺开国!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二章 惠世扬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第九十六章 剿总行辕和绥寇公署第四十七章 千骑劫营第九十五章 前营的黑色大纛第五十六章 贺镇精骑(三)第六十九章 公审劣士绅第二十七章 洛阳春光好(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镇第十章 李锦和李鼐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终须死第十五章 宇文免费补偿上一章过多的玩梗第十五章 身后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九十九章 联军末路(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营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九十一章 弹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