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

王鑨是河南本地孟津人,清军窃据北京时,他大哥王铎尚在北廷为官。清军颁布剃发令以后,道路传闻王铎已经剃发遵制,这条消息传到孟津以后,王氏族人闻讯都感到极度的震惊和不可思议。

王鑨本人更是特别难以相信,王氏兄弟皆以文采闻名于世,但王鑨本人仕途非常不顺利,崇祯十二年时已经三十四岁的王鑨参加乡试,就因为行文犯忌讳而落榜,同他官途蒸蒸日上的京官哥哥王铎差距甚大。

十月初清廷颁布剃发令,要求北方军民全部一体剃发,甚至就连被多尔衮捏在手心里的傀儡同治帝朱慈烺,据闻都已经被迫剃发。

大河南北的仁人志士,不管他们是心向大顺,还是忠心故明,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都不能不为之愤慨至极。

王鑨本人对大顺军没有多少好感,崇祯十四年起义军攻克洛阳时,王鑨就因此逃离孟津老家,躲进了卢氏县深山中。

但他听说大哥王铎投降东虏的消息后,对于兄长的尊敬之情荡然无存,旧有的世界观遭到了严重冲击。

恰逢此时大顺在洛阳开科取士,吏政府尚书宋企郊和文谕院总裁谢徵都亲到洛阳观摩考试。

王鑨想到宋企郊身为明朝名士,谢徵又是原任大学士谢升的侄子,连这些人都已经归诚大顺,做到了尚书、总裁的高官。孟津王氏想要保全家业,依靠已经剃发降清的大哥王铎显然是不可能了,所以既是为了得到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是为了避免因为大哥剃发降清而遭到大顺的清算,王鑨便决定前往洛阳参加大顺的科举。

王鑨的大哥王铎是崇祯皇帝的词臣,他自己也和兄长类似,在河南富有文名,只是因为放浪的文风而不被过去河南的主考官所欣赏。

这次宋企郊和谢徵到河南选拔人才,依旧是按照礼政府尚书巩焴改革后的科举新制,着重考验士子的策论和时务能力。

王鑨以一篇《大梁论》为谢徵所欣赏,而获得了“上上”之评,得授举人,不就即被委为灵宝县县令。

他刚刚被授为举人和大顺的灵宝县县令,马上就见识到了新政权雷厉风行的行政效率和办事作风。中举庆宴刚刚结束的第二天,文谕院总裁谢徵就派来专人催促王鑨立刻前往灵宝,随行的还有率兵前往陕州镇守的威武将军李玮群。

大顺军采取右武政策,权将军可以节制数省之经略使、制将军可以节制一省之节度使、果毅将军可以节制防御使和州牧,威武将军当然也可以节制一县县令。

李玮群身材高大,但年纪极轻,看起来不过十几二十岁的模样。但王鑨一听说这位小将军是随州人出身,马上就知道绝对不能轻易慢待。

他虽然新近加入大顺政权不久,但作为河南本地士绅,王鑨对大顺军的了解却并不浅薄。他当然知道如今主政大顺军的监国皇太子、晋王李来亨,就是在随州起家,他执掌大顺权柄以后,就从湖广调来许多楚人为官。

王鑨听说如今在开封,还流行有这样一句话:“会说陕北话,就把军刀挎;会说湖北话,就把官印挂”。

陕北是大顺开国元勋重臣们的老家,湖北则是晋王嫡系骨干的老家,这两个地方籍贯出身的人物,因此成为大顺政权中势力特别强大的两大主要派系,按照明朝党争的方式,这就应该叫做“秦党”和“楚党”了。

这个李玮群年纪轻轻就已经高居大顺的威武将军之位,又是随州人,不出意外肯定是晋王殿下的身边人。王鑨虽然自负是清高的文人,但经过大哥剃发降清的事情以后,他也看开很多,打定主意要在大顺走出自己的仕途,因此跟着李玮群前往陕州的一路上,也都积极奉承这位少年得意的大将军。

不过李玮群似乎对王鑨很不感兴趣,他被王鑨吹捧得烦了,便不耐烦地直言道:

“王知县,你知不知道大顺的法度?”

王鑨心中一凛,赶紧说:“还请将军指教。”

李玮群笑骂道:

“大顺的法度专治你这等溜须拍马之人。王知县,你若真是心上长了七个窍的聪明人,就该多熟悉一下大顺的法度,多熟悉一下晋王殿下的为人和行事风格。溜须拍马可以,但是做得这样简单直接,是生怕不被巡官们报去开封吗?

晋王府上时不时就会差人微服暗访,有廉者立加奖擢,贪者立拿斩首,传示各府州县。我听谢总裁说你是一个在明朝不得志的有名文士,如今好不容易获得一个县令的尊位,如果爱惜官途的话,即便不喜,也得要逼自己做一个刚直不阿的人。

还有啊,晋王殿下最恨文官舞文弄墨,他是武人出身,一言不合就会派龙衣卫过来将你剥皮实草。怕不怕?在大顺文官最是难做!你好生了解了解,免得哪天被巡官、龙衣卫拿去斩首就不美了。”

李玮群一番话半实半虚,将王鑨恐吓得半死,他才哈哈大笑着骑马走开。王鑨背上冷汗直流,到此时才感到自己是否上错了船,这大顺新朝开国,难道真的要恢复朱元璋剥皮填草的恶政?

可怕,可怕!

在陕州等待李玮群、王鑨一行人的是陕州州牧裴守约。裴守约没有功名,以前做过几年的义塾,也帮人打过衙门官司。但他是襄阳府枣阳县人,也是“楚人”,很早就参加了楚闯政权,从枣阳县巡官、蕲州推官、襄阳府推官、扬武州营田使一路坐上来。

裴守约既是晋王的嫡系人马,又富有基层实务经验。晋王执掌大顺政权以后,就调裴守约到豫西任陕州州牧,他虽然原先只是塾师出身,但如今做惯了州县一级的高官,看起来亦颇有一番深沉似水的威势在。

王鑨知道自己今后免不了和裴州牧打交道,赶紧摆正了自己的态度。他又想到此前从洛阳到豫西的一路上,李玮群讲的那番话,便不敢再做出什么明显的巴结姿态,总算搞清楚了弄好自己的工作,才是在大顺为官的正途。

陕州州牧裴守约和威武将军李玮群似乎是旧识,他们重逢以后又互相谈了谈所见所闻。

裴守约因为是不久前才从湖广调来的官员,便为李玮群和王鑨介绍起了湖广如今的现状。

他边走边说:

“湖广地形复杂,湖泊众多,湖滨极易发生涝灾。我们在湖广为官,多以修缮水利为第一要务。陈经略有经营之大才,湖广绅商又常常积极报效,因此时间虽然不长,但仅是围绕武汉三镇,便又重新修缮了不少荒废水利,还新近建成不少水渠。”

王鑨吃惊道:“下官听闻湘汉之地易攻难守,其上游为张献忠所据,其下游金陵之兵亦多。我朝方在戎马倥惚之际,军资粮秣尚且未必能够充足,怎么还有余力修缮水利呢?”

裴守约淡淡地回答说:

“国之根本在于农,农之根本在于沟皿。晋王殿下所委任的官员,道劳不肩舆,炎暑不张盖,如此尽力乎沟渠,何愁大事不成?

何况湖广有营田之利,民兵之制,本就不缺乏人力。晋王殿下在楚北推行营庄制后,田利不盛,地价一日低过一日,绅商中不乏有人卖田为银来经商。士绅经商,有经验的人又不多,因此常有一些人合股与大顺合作经营商铺,修缮水利所需之建材、吃食,皆可以走此渠道。

楚北襟江带湖,民田庐舍,多在水乡,不修建坚固的堤坝、不疏浚河湾淤塞,则积水在田,无路可出,军民都将无米可吃了。”

第九章 太后寝宫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六十二章 仆固怀恩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六十三章 情报流才是战场的本质第八十二章 狗鞑子不过如此第七十六章 扫除绝域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与烈日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零二章 九条龙谷可成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荐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一百零七章 火烧阿山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五章 公审杀人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师出场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第二十三章 楚闯雷霆第十七章 义侯做天子第四十八章 无能狂怒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团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阳(三)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十一章 竹溪突围(下)第十七章 无派第五十八章 暴毙之忧第八十九章 校场练枪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烂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一百二十一章 飞云桥南岸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点进攻,我全都要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四十七章 史可法呕血三升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四十五章 辽泽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归见陛下第五十六章 王辅臣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吴三桂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与烈日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一百四十九章 疯狂辱多尔衮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六十九章 北来之烟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八章 英雄气第二十六章 血战无名山(上)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过第八十二章 狗鞑子不过如此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七十二章 大将刘汝魁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阳(三)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会战开始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顺军万胜(三)第五十三章 顾君恩第二十章 强攻屏风寨(六)【求收藏和推荐!】第七十九章 飞雨入叶县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铁马收取兴庆府第八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十一章 随营学堂第六十九章 大顺军以顺击逆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