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

印度洋的贸易特权掌握在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这些殖民国家手里,葡萄牙人为了孙可望的霸业和宗教信仰,曾经付出很大代价,支持明军击溃了莫卧儿帝国。

然而待孙可望在印度站稳脚跟以后,他立即就翻脸不认人,他的儿子孙征淇同样继承了父亲的政策,联合英国人和荷兰人废除了葡萄牙人在印度的一切贸易特权。

但是葡萄牙人失败了,英国和荷兰又取而代之,在印度南方的各个河口,以及孟加拉三角洲建立了一系列贸易站,垄断了印度洋的贸易。

最初,呆迷儿帝国由于出兵干涉安南的内战,还需要得到这些海军和殖民强国的帮助,因此对于英国人的步步进犯,基本上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但很快,随着呆迷儿帝国渐渐意识到印度洋贸易的收入又多么庞大时,东王就开始着手建立起呆迷儿帝国自己的水师舰队了。

来自印度的棉布成为对欧洲贸易的抢手货。每年上千吨的白银流入西明,促成了呆迷儿帝国的工商业大繁荣,水师舰队也得以有财力通过引进西洋人的技术,招募印度洋的基督徒海盗,逐步建立了起来。

呆迷儿帝国的统治范围一直在扩大当中,当东王沙孙征淇第一次派遣军队重新占领下缅甸地区,同顺军在缅北爆发一系列边境冲突,并且在荷兰人的援助下出兵远征干涉安南内战的时候,呆迷儿帝国治下的民众数量,已经达到数千万人民之多,其国力几乎并不逊色大顺多少了。

孙可望父子对印度的征服,无疑是十七世纪全球地缘格局中最为惊人和宏大的一次革命。

西明治下的南北两京,人口都在五十万以上,其规模已经不亚于中原本土的大都市了。

商业中心紧紧尾随帝国的行政中心,跟着繁荣起来。财富从地方省会大量流入阿格拉或德里的国库。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工匠和艺术家。

尽管商人的地位不高,而且税收极重,工商业仍然很繁荣。原因是,奢华的宫廷生活不仅本身需要大量的奢侈品,而且为各地的贵族做了“榜样”,也因为长途奢侈品贸易本来就是风险较大但利润极高的行业。

从国家的利益来说,农业和工商业的繁荣能带来更多的税收,因此对农民和商人应该采取保护的政策。

作为贵族个人来说,他们总是企图从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多的财富,往往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扼杀农业和工商业。

而某些高级贵族如西营元从,作为统治者的成员,和国家政权又是不可分的。商人不同于农民,他们手中有现款,这是奢华成性的贵族要利用的。商人可以向贵族提供贷款、贿赂,以此得到一些合同。贷款也不白给,要用地税或其他财产抵押。因此,每个大商人都有贵族支持。每个贵族卵翼下都有几个商人受保护。这些商人可以逃避关税把货物运到全国各地,实际上就是说国家的税收进入了贵族私人的腰包。

东王沙对此作出了一些改革,但他不如他那嫉恶如仇的父亲一般雷厉风行,总体而言,东王沙时期的呆迷儿帝国,比孙可望时期更像是一个印度国家。

回回、汉族和基督徒商人掌握了帝国的商业主权,汉族、基督徒和印度教教徒则分享政权,锡克教徒和汉族控制陆军,基督徒控制着呆迷儿帝国的海军。

到东王沙时期,呆迷儿帝国的军队规模已经扩充到了二十万人之众,以步兵为主,也有一些从阿富汗征召来的部落骑兵。

吸取了被大顺军驱逐出中国的经验,明军很重视炮兵,他们的火炮技术并不比西洋人或者大顺军差多少。

马匹、装备、枪支、弹药早期都需要进口,但在孙征淇统治晚期,已经基本上全部实现了国产化的生产,明军恢复了自给自足的能力,只有海军还需要向西洋国家进口军械。

由于呆迷儿帝国采取的宗教宽容政策,他们在印度中部和南方遭到的土著王公抵抗,远远没有莫卧儿帝国时期那样激烈。

拉杰普特人虽然曾经杀害了第一代东王孙可望,但后来也被东王沙平定,漠南宣慰司设立以后,许多拉杰普特王公还参与了明军平定德干高原的战争。

东王沙设置了德干(南原)宣慰司,并逐步出兵灭亡了印度德干地区的比贾普尔苏丹国。

在这场战争中,呆迷儿帝国不仅获得了拉杰普特人的大力支持,而且就连素来骁勇善战的马拉塔人也站在了明军一方。

马拉塔人的天才名将西瓦吉也加入了明军的麾下,由于他显赫的战功,还被东王沙封为英王。

英王西瓦吉,或称西瓦吉大王,是呆迷儿帝国的首位印度本土出身的水师统帅。他借鉴英国和荷兰人的经验,改革了呆迷儿帝国的水师舰队组织方式,引进了大量的全新技术,并组织了对暹罗的海上攻势,通过粉碎港口,迫使暹罗向呆迷儿帝国朝贡。

接着英王西瓦吉又率领海军穿过了马六甲海峡,在安南南部登陆,为阮主政权带来了大批能征善战的明军将士,和数量庞大的军资粮秣,从此拉开了呆迷儿帝国同顺朝大规模争霸战的序幕。

明顺两国都陆续在安南投入巨资,不惜代价进行对峙。

只是由于当时顺朝还要在北方对付准噶尔汗国,在东方追剿满洲人的余部,所以不能集中力量对付明军。

等到准噶尔部被彻底消灭以后,腾出手来的李来亨很快就利用大顺军距离安南更近、干涉更有效率的地理优势,派遣高一功坐镇谅山,全权指挥讨伐阮主政权和呆迷儿联军的重任。

大顺军在安南北部的驻军,也陆续增加到了海陆军五万余人的规模,而西瓦吉大王率领的明军部队,仅有一万八千人而已。

双方的兵力对比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天法三十一年,顺郑联军在长德之战中取得重大胜利,击溃了明阮联军的主力,进逼顺化。

无奈之下,西瓦吉大王不得不利用水师舰队,运载大批阮主政权的残部逃亡海外。

由于西瓦吉大王精湛的舰队指挥技艺,国姓爷指挥的顺军水师没能拦截住明军舰队主力,致使其全身而退。

但也有说法认为,这是因为国姓爷心怀故明,所以才网开一面,放任明军退走。

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阳(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吴桥贼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五十三章 清军裂开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一百八十一章 避箭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一百一十一章 历史转动起来了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八十八章 庞存回乡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妈罗颜清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三十五章 襄阳陷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飞云桥南岸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六十三章 情报流才是战场的本质第五章 闯营一小卒(下)第十八章 祝捷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后一战(十)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三十一章 踏过士绅街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五章 公审杀人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八十九章 张献忠第八章 英雄气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一百一十六章 飞云桥第三十五章 谁是狗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三十章 三楚虎贲,北上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一百二十二章 开国封侯,失之交臂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一百零七章 火烧阿山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八十二章 依旧大顺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九十九章 清军在迂回第五十六章 贺镇精骑(三)第四十三章 爱新觉罗屯齐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一百一十六章 难道归来尽列侯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七十四章 李来亨和罗颜清的蜜月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二十四章 李来亨的处置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七十章 牛李党争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军营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险第七章 鸟铳队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九十四章 疑云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六十四章 和硕特战争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十七章 强攻屏风寨(三)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