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孙祖寿

听到这番话,崇祯的心里油然而生一股浓浓的敬意,更是表现在脸上,在明末这个时期,哪个官员不是削尖了脑袋也要往上爬?哪个不是想尽办法,尽可能地揽权,拥有更多的名头和重要职位?

不管张维贤的心里究竟怎么想的,又是如何的打算,就凭这份大公无私的公心,就值得让人心生敬意,获得崇祯相当程度的信任!

“嗯....英国公,对于大同巡抚一职,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向朕推荐?”

崇祯略微沉吟了一下,最终还是问出了这句话,张维贤也没有客气,毫无扭捏的直言道:“启禀皇上,微臣心里倒是有两个合适的人选,一个是陕西巡按御史吴甡,另一个就是赋闲在家的孙祖寿,不管是个人的资历,亦或是能力,都足以胜任大同巡抚一职。”

张维贤刚一说完,崇祯的脑海里立即浮现了两人的相关信息,虽不是详细无比,但也有着相当程度的认识与了解,给了崇祯很大的参考作用。

忽然间,在在张维贤期待的目光之中,崇祯的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莫名的笑意,与脸上的那股郑重之色想必,有一些突兀,话语更是充满打趣的意味。

“英国公,在朕看来,对于大同巡抚一职,恐怕你更倾向于后者——孙祖寿吧~?”

“皇上明鉴,微臣不敢隐瞒....”

张维贤连忙回了一句之时,再次一抱拳,心中咯噔一下,莫名的忐忑不已,进而继续说道:“皇上,从品阶方面,虽然吴大人更适合山西巡抚一职,但是,孙将军的优势更加的明显,不仅能文能武,更有着治理地方的实际经验。”

“早年之时,孙祖寿乃是固关的一名守备,由于那里处于交通要道,而地方又非常的偏僻,经济落后,当地人的性格彪悍而粗鲁。”

“为了改善当地的民风,孙祖寿在训练军队之余,开办私塾,让城中的子弟都来上学。而且,还制定了乡规民约,明确提出了孝敬长辈、兄弟友爱、邻里和睦相处等具体要求,并监督执行,使得民风乡俗渐渐净化,数年之后,当地得到大治。”

“因此,四方百姓得到消息之后,对固关趋之若鹜,纷纷来投,要求在那里定居,孙祖寿更是拿出自己的薪俸,盖了三百八十间房子,让那些迁徙而来的百姓住。”

书房里很安静,崇祯听得很认真,嘴角再无那抹充满戏谑的笑意,神色郑重无比,这样的神态表现,给予了张维贤莫大的勇气和自信,言词也就更加大胆起来,直抒胸臆。

“孙祖寿为官清廉,自律甚严,也就是因为这种性格,守正不阿,从不媚上,一心为百姓,为朝廷办事,因此,尽管孙祖寿治军有方,造福一方百姓,政绩卓著而突出,却未得到重用,以至于在任八年有余,却从未得到过升迁。”

张维贤停了下来,没有再多言,面有感慨与唏嘘之色,眉宇之间,更有一丝对孙祖寿的同情之意。

“呵呵....”

崇祯忽然笑了,笑得是那么沉重,笑得是那么的勉强与生涩,颇为自嘲的紧接着说道:“真是莫大的讽刺,真是莫大的悲哀,真是大明之耻,能臣干吏无法得到提拔,那些只懂得逢迎、溜须拍马的蝇营狗苟之辈,却是平步青云,一路高升,难怪大明一日不如一日,居然拿一个小小的建奴都没有办法?”

沉重的氛围愈发的浓郁,使得人的心头就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张维贤没有接话,崇祯的这番自嘲的话语,看似是在嘲讽朝廷的弊端,锋芒却是隐隐直指历代先皇,放任朝廷风气恶化,而无所作为。

毕竟,自古以来,就有那么一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转瞬间,崇祯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就好像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还故作轻松地笑了笑,和声的转而说道:“英国公,据朕所知,孙祖寿还是功臣之后,其先祖孙贤跟着太祖大国天下,乃是开国之臣,又数次随成祖北征,征讨蒙古。”

“嗯,是的,皇上,确有此事....”

张维贤略微愣了一下,没有想到崇祯对孙祖寿这么了解,但还是本能地轻轻点头,予以回答的同时,不禁心中暗想,看来,以皇上现在的如此态度,有很大的可能性,孙祖寿将会是新任的山西巡抚。

就好像是在印证张维贤的这个猜测,崇祯的神色变得极为郑重,煞有其事地缓缓说道:“好,就这么定了,朕不日就会下旨,重新启用孙祖寿,担任大同巡抚一职,协助英国公你治理大同府。”

“微臣替孙将军谢主隆恩....”

张维贤双手再次抱拳,躬身行礼之时,却被崇祯摆手给打断了。

“哎...英国公,不必如此....”

在这一瞬间,似乎想到了什么,看到崇祯那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隐隐透着不耐烦之意,心里就是一紧,不禁忐忑起来,自己的这一句言词,替孙祖寿谢恩,颇有朋党之嫌,很容易让君王生起猜忌之心。

一旦君王生起猜忌之心,就是臣子不幸的开始,尤其是猜忌的根源所在,乃是发自于朋党。

无论是哪个朝代?亦或是哪个帝王?

所谓的朋党,对于他们而言,形同于党争,有着为结党营私做铺垫的嫌疑,如果皇上真得有这种想法,自己和孙祖寿可就危险了。

此刻,张维贤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大嘴巴,暗恨自己多此一举,依旧改不了以前朝堂风气养成的臭习惯,眼前的这个年轻皇帝,不仅行事怪异,眼光刁钻毒辣,更是对党争痛恨不已,深恶痛绝。

这些想法只是一闪而过,张维贤暗暗责怪自己多嘴之时,就想要向崇祯解释,主动认错,随着后者的一句话,心里顿时长松了一口气,但还是后怕不已。

“话说回来,英国公,举荐贤臣,乃是替君分忧,为朝廷着想,按理来讲,应该是朕向你表示感谢才是!”

“微臣不敢~~~”

张维贤连忙回应了一句,露出惶恐之色,再次深深一拜,崇祯淡淡一笑,挥了挥手,正要说什么之时,却被一阵轻微而又局促的脚步声所打断,冷晓磊的声音也传了进来。

“启禀皇上,人已经带进来了......”

第四百八十七章 低声下气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二)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第二百三十二章 热门话题第三百八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军事基地第六十五章 绝声卫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视角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统治的短板第三百九十七章 临别交代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标准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六)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军事演练第一百零二章 震慑第十九章 铁公鸡岳父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购买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双收第四百零五章 东南沿海商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委以重任第一百四十五章 察哈尔右翼之变第三百零一章 胜者王侯,败者寇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五百八十一章 马六甲海峡第六百零一章 灾难财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决之策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五百四十八章 坤舆万国图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极的不安第四百零零章冲突第五百三十八章 潜移默化第二百二十七章 诱人的条件第五十五章 夺情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九)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训没有那么大的约束力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组内阁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范围宝钞试点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柜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第二百三十六章 货币战争(一)第一百一十章 酝酿阴谋第三百九十七章 临别交代第二百九十一章 董事会(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狈为奸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头第六百一十二章 吃力不讨好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一百零零章 潜在的共识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第二百三十六章 货币战争(一)第二百四十章 货币战争(五)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七)第三百零章 另一层打算第三百零一章 胜者王侯,败者寇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七)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第五百五十七章 矿监税使第五百一十七章 升的太快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静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六百三十章 无形的气机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奋的消息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十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八十九章 很严重第八十八章 无奈之举?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个开场白第三百六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第五百零一章 亦师亦徒第四百四十九章 两大粮仓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标准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四十二章 推迟第四百零二章 触目惊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六)第五百一十八章 辽东局势大变第五十九章 杨景辰第五十八章 不该啊第二百零零章 没有后路第四百零七章 双管齐下第八十八章 无奈之举?第一百三十四章 “开胃菜”第十六章 社长的人选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十八)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机第四百九十六章 榜上有名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视角第九十七章 尴尬第一百六十四章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一百七十五章 监军的弊处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养计划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四百零三章下定决心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