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后湖黄册

三日之后,征东虽然事情很匆忙。

张轩要先将大队人马从扬州调回来,虽然仓促。但是要张轩自己办的事情并不多。

张轩只需下命令即可。

不过,有一件事情,张轩却要放在心上,不是别的,就是未来的中枢权力。

流寇是流寇,不管罗汝才之前,又是称王,又是开府的。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文臣班子,仅仅靠张质一个人,就能撑起来。但是入了江南之后,这样的局面却不是张质一个人就能撑起了的。

真正的中央政府一定要建立起来。

虽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武将勋贵的势力都在文官之上,这是不可改变的事情。只是一个正确能不能站稳脚跟,却是看文官政府能不能立足脚的。

而张轩第二日,送罗玉娇去看罗汝才之后。第一件事情,不是别的,而是去后湖。

让张轩挂在心中的,不是别的,正是后湖黄册。

在张轩心中觉得,此才入主南京最大收获之一。

后湖黄册张轩闻名久矣。

后湖黄册的由来,却是说来话长了。

按朱元璋定下来的规章制度。黄册每十年造册一次,一次四分,分别存在各级官府三分,还有一分在户部保存,而在户部保存的地方,就是后湖。后湖就是玄武湖。在玄武湖上面的小岛之中,建造库房,几乎将玄武湖之中的小岛填满。。

而且后湖黄册库戒备森严,从来不许外人出入,只有特殊人员才能进入,一般是由户部抽调南京国子监的监生,参与黄册的整理工作,这也是南京户部与南京国子监的要务之一。

不过,时代久远,黄册知道早就松懈了。

但是后湖黄册库,依旧是大明最大的档案馆。储存着整个天下户籍,版图的资料。萧何之所以安定关中,就是得到了秦代的所有档案资料,继承了秦统治系统。否则重建一个统治体系,需要花大把的时间。

虽然,张轩也知道明朝现在统治能力不行了。毕竟如果还可以的话,不会弄到全天下人揭竿而起,北至三边,南至两广,都有闹事的。但是罗汝才的班底现在还未必抵得过大明那一套。

即便不继承,单单是参照一下,对新生的政权也是大有好处的。

这怎么不让张轩垂涎三尺?

张轩带着人来到玄武湖側。

见玄武湖边早已有人把守,而且是罗汝才中军精锐,知道这个地方也被罗汝才所重视,不过,张轩的身份在哪里放着,自然没有一个人敢阻拦张轩。

张轩问道:“这里有谁来过?”

“秉大人,张长史来过。”守卫的军官说道。

张轩心中暗道:“也是,张质不可能不能黄册库的重要性。不会不来查看。”

张轩说道:“叫来船只,我要进去看看。”

玄武湖在张轩看来不小,但是湖中的船只并不多,无他,就是朱元璋时期留下的规矩。

其实在湖中,潮湿的气候对保存文件不利。但是朱元璋依旧如此,就是为了保密,故而玄武湖又被称为禁湖,湖中的所有船只都被严加看管,所以说数量不多,而且只有一个码头。百姓不得擅自进入。

连这船只也不大,张轩带着郑廉,还有亲卫,一并上岛,几乎将所有的船只都征用了。

张轩远远的看过去,只见波光粼粼之中,有数座小岛,而每一座小岛之上,都有很多库房。几乎一眼看不到边。

一个老人对张轩说道:“国家规定,每十年一造册,而户部预先在岛上建造三十间库房,本来仅仅是一座岛上,而现如今已经整湖都是了。却不知道大人想要去看一年的户籍?”

这个老人是后湖黄册库的老差役,对着黄册库熟悉之极,正是如此,被被守湖的士卒派来当张轩的向导。

张轩毫不犹豫的说道:“今年的,不要别的地方,先要南直隶的。”

别的地方距离太远了,张轩也管不到。现在罗汝才实际统治区域,也仅仅是南直隶而已。

在老人的指引一下,小船绕过几个弯,就来到了一个小岛之上,却见这一座小岛之上,有几座书楼,每一个都铁将军把门。老人逃出一长长一串钥匙,打开大锁。将门推开。

一瞬间烟尘四起。可见这里很久没有人来过了。

张轩走进去,脚在地面之上留下几个清晰脚印,放眼看去,无数书柜都非常高,一个个顶着房梁,非要用梯子不可,否则够不上最上面一层的书册,每一个书柜之上,都贴着年份与省份。每一层还详细到府县。

张轩仅仅是走了几步,只觉得眼前层层叠叠的都数书册,仅仅是这一座楼之中,就不知道有多少册,而在这个小岛之上,这样的楼也不知道有多少,如这样的小岛,玄武湖之中,也有不少。

让张轩情不自禁的说道:“这里有多少书册?”

“一百七十万至二百万之间。”老人说道:“是小的估计的,具体的谁也没有数过。”

张轩说道:“郑廉。”

郑廉说道:“大人,下官在。”

张轩说道:“你现在将应天,常州,苏州,松江数府的总册,给我找出来,从崇祯十年到现在的一个不要少。”

“是。”郑廉说道。

张轩对老差役说道:“有没有干净一点的房间,我要用。”

张轩倒不是有洁癖。而是这里所有地方都积了一层灰,最少有一年两年没有人来了。之前生死之间,张轩为了活下去什么也不管,但是现在有身份有地位了,自然也不会太委屈自己。

岛上很少有人来,自然没有太干净的房间。

不过人手足够,几个人一起动手,从湖中打水,不过一会功夫,就给张轩清理出一个干净的书桌。

这样的书桌并不少,是供国子监的监生用的。因为湖中潮湿,故而每隔一段时间,这些书册都必须翻晒,否则有虫蛀受潮。故而每一个书库都几张桌案供人使用。

当书桌打理好的时候。

郑廉在老差役的指点之下,已经将各府的总册找过来了。

张轩翻开一看,先是一看,最迟的是崇祯十五年的,似乎崇祯十五年,是造册年。至于崇祯十五年之后的还没有。

也幸好张轩找得是江南一代的书册,崇祯年间各地大乱,很多地方的黄册都送不上来,比如河南陕西一带的,大兵过后,一片狼藉,更不要说一些府县都已经失陷到流寇手中。哪里还有什么黄册上缴。

张轩打开来细细一看,先观其大略,看了一阵子,心中忽然觉得不对,看眼前的数字有一些熟悉,顿时将苏州崇祯十年到崇祯十五年,户口总数放在一起看。

一看之下,顿时大怒。重重的摔在地面之上,说道:“混账。”

张轩这才发现,苏州所有的账册的总数,几乎都没有怎么变动,几乎都是千数之后有所变动,之前都没有什么变动。

则也罢了,毕竟或许一地发展到了瓶颈了。数目没有太大的变动也就是了。但是张轩却发现,崇祯十二年与崇祯十三年的数字居然一字不差。一个个位数都不差。

这样的情况,张轩断然是不肯相信的。如果让一个地区的人数两年之内,一模一样,天下那样这样的奇迹,简直是糊弄鬼的。

让张轩有一种作假都不好好做,在侮辱自己的智商的感觉。纵然张轩知道这些地方官吏骗得不是自己,也让张轩有一种气不打一处出的感觉。

第二十四章 朱仙镇四第二十九章 杨嗣昌第八十八章 送别罗玉龙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三十二章 大战帷幕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宗敏之死第六十一章 临淮争夺第七十五章 分道扬镳第七十二章 不负闯王第二十八章 大逃杀第二章 家事二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十五章 铁模?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六十二章 河南节度使李信第五十四章 凤阳城二第五十八章 枢密院第一百三十七章 张袁合营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态炎凉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谁之过也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势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六章 匠作第二十二章 肃清全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宗敏之死第二十八章 树德于天下第四十九章 覆军杀将六第六十章 闯营的崩溃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六十六章 李际遇第七十章 南明决策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阳江之役二第六十六章 议政第一百零七章 张质的江南策第六十九章 颖水一别两茫茫第十一章 装备二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三章 代为号令第七十五章 战长沙之交锋三第九十四章 黑虎头旗第四十九章 正气歌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战第六十六章 李际遇第四十三章 鏖战第一百零九章 断手第五十章 百里麦青青第三十一章 大战帷幕第二十二章 肃清全城第六十四章 寿州突围第一章 淮河之上论形势第十章 庆阳公之丧第九章 罗玉娇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三十四章 缺口争夺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八十章 高一功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五十五章 罗汝才西进之心第四章 往来无白丁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五十章 兵压凤阳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宁波城下第三十六章 孙,李,张第三十章 王良谟二第九章 攻城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来使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战第十三章 城陵矶之战四第六十八章 凤阳民情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蕴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时中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五十三章 假痴不癫第一百一十八章 顾君恩说罗汝才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七十八章 开拔第五十七章 孙vs李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八十章 人未至,风先到第五十一章 多铎撤军第五十六章 吴氏兄弟第一百三十七章 张袁合营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战三第九十章 夷陵之战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战二第九十三章 南阳曹幼瑾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过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难第四章 贫贱夫妻百事哀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枪手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