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搬家

“夫君快走。”罗玉娇心中还很是欢喜,早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说一句题外话,自从董小宛来到了张家,罗玉娇也学坏了,对梳妆打扮起了兴趣。在大多时间也装着端庄贤淑。但是遇见自己看重的事情,还是流漏出本色来。

张轩一说要,在南京城中安家置宅。罗玉娇心中就再也按捺不住了。

张轩政治上的考量,罗玉娇从来没有想过,只是一想到真得安顿下来了。心中激动不已。

这不今日张轩刚刚空闲下来,罗玉娇就拉着张家一家人,去看宅子。

还真是一家人,张轩虽然还没有孩子,但是后院之中一妻一妾,再加上护卫随从,南京城毕竟是大明旧都,说不定有心怀旧朝的人。弄出什么行刺之事,张轩可就追悔莫及了。

故而出门之时,张轩身边的护卫随从,最少有百余人之多,都是亲信甲士。

张轩站在门口看着罗玉娇说道:“好了,好了,我这不就已经来了吗?”他目光一扫,忽然发现在角落里面站着的董小宛,一身雪白,好像空谷幽兰,但是神情却有几分怯怯的,不敢与张轩对视,而身形似乎也不如当日苗条了。

“许是冬季穿得厚了。”张轩心中暗道。

如此美人张轩到手已经数月,罗玉娇也默许了,但是张轩却一直没有得手,原因无他,就是没有时间。

“这一次出京之前,一定要吃掉着一朵解语花。”张轩说道。

张轩引一家人上车,立即有人来迎,一个贵公子摸样的男子,一脸带笑的快步跑过来,说道:“卑职,南京同知徐文爵,奉张尚书之命,特地来为大人引路。”

“徐文爵?”张轩听着有些耳熟,说道:“可是中山王之后?”

“真是。”徐文爵满脸含笑说道。

张轩一时间不知道他是真笑,还是假笑,心中暗道:“如果徐达泉下有知,有如此不肖子孙,恐怕在九泉之下,也会不安的。”但是这些人如此没出息,却是曹营方面的大幸,张轩反而说道:“吴王正是重视人才,只要好生做事,本朝不会另眼待你,出将入相,功名不在中山王之下,也未必不可能。”

徐文爵说道:“谢大人夸奖。”

其实两人都很明白,不管徐文爵再有才能,他也不可能在新朝达到中山王徐达的成就。张轩之言,不过是宽慰的话罢了。

徐文爵说道:“大人所要的宅院,我们已经收拾好了,选了好几个备选,请大人过目,都在大功坊附近,还请大人随我来。”

“既然如此,那就上车吧。”张轩说道。

张轩本以为他还要掏一笔银子,在南京买下一个宅院,却不想,根本不用张轩操心,张轩这个级别已经有朝廷赐宅的待遇,故而他只需去选一个宅子搬过去就行了。

曹营手中的宅子,就在大功坊附近,而大功坊不是别的地方,正是朱元璋赐给徐达的赐宅所在,徐家的祠堂也在此处,以大功坊为中心,也是整个南京的繁华地带。

有很多政府机关,还有很多开国功臣的宅邸。

而张轩能选的,就是这些开国功臣的宅院。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如同徐文爵一般软骨头,也并不是每一个人软骨头都会被接纳的,在曹营看来,这些明朝开国功臣之后,几乎都是废物,留两个点缀一下,也就行了,哪里能真得留下来。

“到了。”徐文爵先行下了马,张轩看过去,却见好大一个宅院,几乎半个街坊都被这个宅院给占据了。整个三间正门,威武雄壮,两头石狮子张牙舞爪,好像作势要扑人一般。

虽然看上去并不是新建的房屋,但是有些历史底蕴,让这个宅子更加古朴怡人。

张轩跟着徐文爵进了里面。

即便张轩并不懂建筑规格,也知道这样的宅子并不是寻常人可用的。只见里面楼舍重重,一时间张轩也不知道有几重院落,前院尚好,与寻常宅院还有相似之处,有一点宫殿格局的味道,但是到了后院,更是乱花入眼,张轩一时间不知道何处是东南西北了。

有活水引入,在后院之中蜿蜒而过,后院不少阁楼都是河房,就是房子在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里,将一半根基打在水里,只需推窗而出,一片河光之景,就在咫尺之间。

还有许多假山古木,几步之间,让人有在山中之感,有在林间之感。

几乎将天下景色浓于一园之中,张轩初见之时,忍不住叹为观止,虽然这个园子或许并不是当世第一流的园林,但是张轩却深深的喜爱上了这里。

不仅仅张轩喜爱,连罗玉娇与董小宛都非常喜爱。

“夫君,”罗玉娇说道:“别的地方就不要看了,我们就在这里吧。”

张轩看向董小宛,却见董小宛两眼之间,也有期盼之意。

张轩说道:“既然夫人满意,这园子就是咱家了。”

“既然张大人如此满意,我立即为张大人报备,并派遣工匠来修缮。”徐文爵说道:“有什么想要改的地方,告诉下官便是了。”

“不用了。”张轩叹息一声,说道:“如此园林,哪里有修改的余地。我也不敢妄改大师手笔。”

其实张轩看来,这宅子并不需要怎么修缮,但是徐文爵盛情难却,也就交给他来负责了,而搬家的事情,也就交给罗玉娇来办了。毕竟男主外,女主内,本就是理所应当之事。

就在罗玉娇忙忙碌碌的打扫新宅子的时候,一老一少来到大门之前,老人仰头一看,却见之前没有牌匾的门额,新挂上了张府的牌匾了。

“爷爷,我们到家了,为什么不回家。”四五岁的孩子说道。

老者带着斗笠,好像一个渔翁,用复杂的眼神看着这个宅院,说道:“这不是我们的家了。走吧。”

孩子不懂亡国之哀,但是老者却如万柄利箭插入胸膛之中一样,一时间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但是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他却有几分受不住了。

此人并不是别人,正是常延龄,而张轩现在的张宅,之前就是常府。是常遇春的故宅。

常氏一脉从云南回到南京之后,故宅已经衰败的不成样子,也是常氏一族百余年经营之下,才有现在的摸样,更是常延龄从小长大,娶妻生子的地方。

但是此刻却不是他的。

徐氏一脉开城投降,保全富贵,而常氏一脉却没有,常延龄年老体衰了,一子战死,一子投奔左良玉,想要卷土重来,而常延龄躲避在民间,南京城是一个大城市,少说有好几十万人,再加上常家也是地头蛇,真正藏起来,很难被找到。

而且曹营着眼于攻伐天下,根本不在乎前朝勋贵的落网之鱼。

故而常延龄才能以年迈之躯,带着孙儿,东躲西藏。尝尽世态炎凉。只能带这孙子栖息在江上一面扁舟之上,每日以垂钓为生。于是南京城中都盛传长江之上有一隐者,称之渔翁,乃善吟之人。常常能听到他在大江之上吟诗,气势恢宏,声震瓦岳,只是淡泊名利,有好事者寻之中,往往不见。

只是常吟悲声,令人忍不住潸然泪下。谁也不知道,此人是当年的王孙公子,常开平之后。大明最后一任怀远侯。这正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金陵乌衣巷犹在,谁是石头城中人。

第九十九章 旧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华之变第七十八章 开拔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战第六十四章 寿州突围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闺中之事第五十四章 罗汝才的手段第九十七章 各自筹谋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五十四章 余波第三十三章 我是谁?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十八章 风声第二十章 黑夜第九章 抢收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无弘光二第三十五章 崇祯十六年的元宵第五十四章 火铳演示第十章 装备第一百三十三章 郑国公张轩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旧恨二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态炎凉第二章 决河之意二第五十四章 覆军杀将十一第十六章 决战第八十四章 汝宁城之陷第四十九章 张献忠预谋湖广第六章 高斗枢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九十四章 黑虎头旗第三十四章 湘阴之战二第八十四章 成亲第十三章 舟山之变第九十二章 会师第六十五章 牛车第二十五章 追击第一章 汝宁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陈州三第三十九章 故人内讧第七十九章 罗岱的智慧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败第五十六章 风声险恶第六十三章 得讯第八章 放赈之议第一百二十七章 论袁时中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二十四章 归德军第五十七章 后事第八十二章 小别胜新婚第六十三章 劝进第三十八章 水战二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忧第八章 放赈之议第九十四章 曹营至第二十一章 医疗营第三十八章 威远城下四第八章 局面第六十三章 情义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来第一百三十六章 结义第七十四章 刘文秀东行记三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二十章 黑夜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见旧部于地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烟第七十章 凤阳地动二第七十一章 战长沙之列阵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战三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战三第五十三章 凤阳城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五十五章 滔滔黄河水第六十六章 罗汝才交心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六十五章 钱粮第五章 峡石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临危受命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十四章 城陵矶之战五第七十四章 凤阳地动四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五十一章 侯恂的困境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战一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战二第六十八章 郑芝龙长江第一功二第一百零四章第十二章 城陵矶之战三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