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七月战事

数百里鄱阳湖烟波渺茫,张轩此刻就在鄱阳湖东岸望着一望无边的湖水。

时近八月,江西稻田将熟,张轩也回到江西战场有一段时间了。

这一段时间,与方国安交战,也没有什么好提的。

方国安虽然能追着张献忠跑,但始终无法威胁张献忠的主力,就可见方国安的实力也不过如此,而且方国安的军纪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了。

抚州之战后,双方大军不过是稍稍接触一下,杨绳祖就奉命撤退。再加上张轩紧急赶往南京,江西战事暂时由曹宗瑜主持。

曹宗瑜是一个稳妥人。

他很清楚自己的威望不能与张轩比,故而他的战略很简单,就是一个守,而且仅仅是保全广信府而已。

有广信府这个落脚点在,其余饶州,抚州等地暂时放弃也没有什么。等张轩回来再反攻不迟。反正这些地方曹营的统治不过浮于表面,即便是守城,估计半夜献城的人,也不少。

唯独广信府乃是张轩进入江西的第一站,张素亲自处理广信府事务,让曹营在广信府有一定的根基,再加上广信府的地形,是一个狭长的河谷地带,守住谷口,贵溪数县,方国安也无法突入。

只是当张轩回来之后,却发现一个附带的好处。

张轩对各地百姓士绅,是安堵为要,也会征税,但是按照各地税额来的,基本上,是明朝征多,张轩就征多少,而且义军每到一地,都清理官吏,派人直接收钱粮,少了好几道手,所收的不多,但也够大军用了。

但是方国安却不是这样的。

方国安每下城,都索要城中犒军费,多责数万,少则十万,以城池大小而定。而且方国安军队从来是没有规矩,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频频发生。各地士绅反而觉得,官军还不如义军好。

故此,大军反攻的时候,本来相助官军的士绅,反而作壁上观了。

方国安连败两仗,退守饶州,张轩追到鄱阳湖边上,却只见鄱阳湖水,方国安早就渡过鄱阳湖,到鄱阳湖西岸了。

“末将,追击不及,放走了官军,还请将军责罚。”杨绳祖说道。

“无妨。”张轩说道:“此战,方国安不战而退,乃是将军虎威所至,何罪之有。”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双方在鄱阳湖东的交战,并没有全歼方国安的大部,放他过了鄱阳湖,对张轩来说,也是一个麻烦事,毕竟没有水师,在数百里的鄱阳湖水面之上,想站到便宜却是太难了。

“末将愿意,南下抚州,绕过鄱阳湖,兵临南昌。”杨绳祖说道。

“将军无须自责。”张轩说道:“而今大事在长江一线,我军还是不要分心他顾为好。暂时修整数日,待郑氏水师进入鄱阳湖之后,才是我们大展身手的时候。”

长江之上,大战还没有开始,但是前哨战已经展开了。

袁时中率兵两万,从凤阳攻入庐州,此刻正在庐州城下。李汝桂切断庐州城与安庆之间的关系,孤立了庐州城,庐州城外援断绝,只看袁时中什么能下城了。

罗汝才已经带领大军来到芜湖前线,与杨承祖汇合,这是曹营的主力,有十二三万之多,其中还有郑氏的水师。

这一段时间,郑氏水师与沈廷扬黄蜚的联军在长江之上,日日交战,沿江炮声不断,所有渔民都不敢出来打渔了,长江上下的商道也断绝了。

沈廷扬数百只船只,再加上黄蜚千里迢迢从山东投奔带来了辽东水师主力,一时间虽然落于下风,但是郑芝龙也未必能全歼了对方。

北京陷落之时,黄蜚就在天津,想请崇祯南幸,只是现在江南为曹营所占据,崇祯更不肯南下了。在北京陷落之后,黄蜚不得不如先到蓬莱落脚,后来听说,弘光帝武昌登基之后,千里迢迢上了贺表。

这个时候,马士英才知道黄蜚的人马。

马士英自然是大喜过望,立即召集黄蜚到武昌来。毕竟长江之上,水战为先,水战不能占据优势。即便陆地上打得再厉害,也是事倍功半。

在郑芝龙水师到来之前,周辅臣所部,根本无法封锁长江航道,只能眼睁睁的看他过去。

水战也不比陆战,陆战很多时候,一天之内,就能决定胜负,但是水战一般很难如此的,出发火攻,盖因这个时代的火炮威力,威力有限,很难击沉船只。即便是击沉,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再加上彼此之间,追逃,战场问题。相互袭击。一方想要避战,也是比较容易的。

所以双方交战月余,战场逐渐向西方转移,而沈黄联军落于下风,依旧没有完全失败了。但是张轩估计,也要不了多长时间了。

张轩安抚了杨绳祖之后,姚启圣过来了,姚启圣面带忧色说道:“大人,张尚书已经来信,说浙省已经不会供应我们粮食了,剩下的缺口要我们自己解决了。”

张轩叹了一口气,说道:“饶州府的秋粮如何?”

“我已经查看过了,今年收成还可以。”姚启圣说道。

浙江的旱情日益加重,粮食收成受到很大影响,不得不限制次要方面的物资供应,主要供应长江一线的主力,不过,张轩的情况还好一些,毕竟张轩所在的地方是江西。

在明代江西是相当富裕的,甚至在明代初期,江南都比不上江西,如果你不信的话,去翻翻明代前期江西官员的数量,可以说满朝半江西,也是在严嵩之后,江西一脉才衰弱下去了。

这固然有朱元璋是依靠江西起家的原因,但也有江西富裕的原因,毕竟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也是能相互转化的。

此刻江西虽然衰落,但那要跟谁比了,江西产出的粮食,向来不少,张轩又站了鄱阳湖东岸一带,这里更是鱼米之乡,想要弄些粮食,还是有的,无非是多花些钱而已。

刀把子在手,银子这东西,只要你想要,总是有的,无非是吃相问题而已。

但是比张轩更困难的,是袁时中一路,袁时中只能依靠凤阳的屯田的粮食,才能堪堪支撑大军,这也算是张朴的功劳,这也是袁时中进度缓慢的原因所在,估计袁时中与张轩一样,再等秋收。

秋收之后,能多一季粮食,大军的粮荒就缓解不少,有了粮食出击就有利多了。

“大人,大王那边也传令了,要我们分兵一路北上,进攻徽州府,明御史金声固守徽州,又因为地方险要,易守难攻,罗岱将军进攻屡屡不克,要我们两路夹击。”姚启圣禀报过这一件事情之后,随即又说道。

张轩说道:“让罗岱攻坚,这本来就不是太靠谱的事情。”

张轩太了解罗岱了,冲锋陷阵,是一员猛将,但是不喜欢动脑筋,而徽州又是多山地带,很多时候碰见硬钉子,不是硬攻就能打下来的。而且现在的徽州,也非常重要。

为什么,徽州夹在张轩与主力之间,形成一个突出部。

固然徽州已经被半包围了,但徽州府这个钉子不拔下来的话,不论张轩还是罗汝才都要分兵关注徽州府。

“让曹将军带着本部人马走一趟徽州府吧。”张轩说道。

凡是这个时候,张轩首先想到的就是曹宗瑜。也只有曹宗瑜做事让他放心无比,不论是打什么仗。对曹宗瑜,张轩比对自己还放心。

“是。”姚启圣说道。

第五十六章 病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杰第七十三章 北方战场的判断第六十八章 剃发令第三十六章 威远城下二第八章 城陵山矶第六十四章 家书第四十九章 张献忠预谋湖广第十七章 决战二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七十章 论功行赏第七十九章 在临颍第六十一章 临淮争夺第七十六章 官军大败第七十二章 不负闯王第八十二章 临危之际老臣心二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六十六章 李际遇第五十四章 童子营二第六十一章 襄阳余波第三十七章 水战一第八十七章 袁时中的嗅觉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忧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公庙中第六十二章 顺清之间第一百零七章 张质的江南策第一百三十章 将变第二十一章 谈判第七十九章 联姻之谋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二十六章 儿戏的造反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问题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七十七章 闯营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遗训二第三十一章 大战帷幕第六十七章 袁时敏的焦虑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势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难第四十四章 鼎湖当日弃人间第三十六章 王进才第七十三章 曹营长史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态炎凉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九十四章 困兽二第四十五章 大顺天下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四十三章 鏖战第九十五章 黄得功之勇第十六章 拔营第四章 统领薛威第十章 凌濛初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旧恨第十二章 城陵矶之战三第三十三章 我是谁?第二十章 火并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二十五章 转战千里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二十八章 黄朝宣第二十四章 路振飞雄起第七十九章 罗岱的智慧第一百零三章 围襄城第三十四章 威远城下第三十三章 我是谁?第四十一章 尔虞我诈第三章 夺麦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谁堕泪二第二十四章 归德军第四章 填壕第十七章 金声桓的抉择第三十二章 岘山初战第五十三章 覆军杀将十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关之战落幕第四十六章 大火连百里第五十四章 临颍张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将之姿第三十五章 崇祯十六年的元宵第一百一十二章 别临颍第八十四章 布局第三十七章 望长沙第一百一十八章 顾君恩说罗汝才第二章 吴王六部二第六十六章 信阳城二第一百零七章 张质的江南策第三十章 以走制敌第六十九章 闯王大破牛成虎第四十四章 覆军杀将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二十三章 决策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九十章 拼死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来董小宛第三十七章 威远城下三第一百零四章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关之战落幕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六十一章 大军过临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