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

张轩与诸位将领寒暄之后,让胡澹一个个记下功劳,金银财物这些赏赐,当地被分了下去,至于其他方面的赏赐,比如爵位的提升之类,还要南京那边的文书。

张轩一个人做并不了主。

封赏的问题一过,张轩立即问姚启圣说道:“有多少俘虏?什么时候能安顿好?”

“大抵上有两万左右。”姚启圣说道:“请大将军,给我一点时间,数日之内,一点将这些俘虏,安置的妥妥当当。”

张轩心中暗暗有些郁闷,一战一战打下来,张轩兵力不足的问题,既然得到了很大缓解,这些降兵大大支撑了张轩做战。

“不急。”张轩说道:“我准备在湘阴多准备两日。你们将我大破何腾蛟之事,好好的宣传一下。”

胡澹说道:“将军想要引长沙军出城做战?臣觉得隆武做事,不会如此轻佻的。”

“不。”张轩说道:“我不指望长沙有什么动静,我指望有动静的是其他方面,章旷那边,岳阳那边,常德那边,高一功那边,乃至两广云贵那边的人。”

“我不信所有人都沉得住起。”

“围点打援。”

这样的手法,其实是清廷的故计。

清廷就很喜欢顿兵于北京,然后将各地的勤王之师,一一击破。如果就陷隆武有进退两难之间。

敌军包围京师,各地地方官,难道不该派将士勤王,勤王很多时候都是送菜,而如果不勤王,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就会更加微妙了。

他在湘阴稍稍停顿,打的不是别的,而是人心。

不管怎么说,张轩内心之中,湖南这个结,已经解开了,剩下的就要看顺势一剑,能斩到什么地方了。

在张轩的命令之下,消息几乎没有停顿的传递到了很多人的耳朵之中。一时间江南震动,何腾蛟此败,损失人力物力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严重打击了南明小朝廷的信心。

当消息传到长沙的时候。

整个长沙都沸腾了。

这种沸腾并非是高兴的,而是恐慌的。

大批人员出城,想要到乡下去避一避。即便城外没有产业的人,也纷纷多购置一些米面,以应对未来的事情。

强大的需求,直接让米价,打着转向上升。

终大明一朝,粮价大多数时间都在石米三钱的价格之上,虽然而今战事频频急需粮食。让粮食的价格高出往日不少。但也比不上现在的长沙城,米价一路好像做飞机一样,几乎不见终点。似乎要到石米数两银子一样。

这样的粮价,百姓根本就买不起。

即便如此,大量百姓为了一口粮食,都在粮店外面排队,甚至要堵塞整个街道。

这些粮商背后都有人,发国难财。发的不亦乐乎,却不知道他们已经大祸临头了。

忽然街道之上,密集的脚步之声响起,百余名士卒,抽刀按剑的闯进了粮店。一个胖乎乎的员外走了出来,说道:“诸位军爷,这一点点孝敬,不成敬意。”说着,从袖子里塞了他一锭银子,大抵有五十两上下。

为首的军官拿过来掂量了一下,知道这银子不少。随即塞进怀里,脸色一肃,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经查,有奸商肖某,囤货举起,里应外合,为贼人先驱,而今非常时刻,当明正典刑,先斩后奏。“

这个粮商陡然色变,正想要说什么,却被人用抹布一下子塞住了嘴巴。只能从嘴总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此刻他不管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几乎是手起刀落之间,一捧鲜血喷了出来,粮商顿时倒地身亡,身首异处。

随即粮商都敞开,平价出购粮食。

一时间整个长沙城之中都在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有了足够的粮食,似乎民心都已经安定下来了。

不过隆武知道,这种感觉仅仅是错觉而已。

他听了外面的呼喊之声,心中微微一松。随即又皱起眉头来。

他看着张轩南下来的几场战事,城陵矶之战,洞庭湖之战,特别是何腾蛟给他留下的烂摊子,让他头疼之极。隆武即便是细细推测,一时间也不知道这个局面该如何应对了。

“陛下。”曾皇后说道:“马先生求见?”

隆武说道:“快请。”

不过一会功夫,马士英就来了,闲言少叙,马士英几乎是直入正体。说出来的话,让隆武大为吃惊。

“你让朕弃城而走?”隆武说道。

马士英说道:“正是,而朝廷局势,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还请陛下保证龙体,湘阴距离长沙,不过百余里而已,一昼夜贼人就能到达长沙城下。陛下先走,留老臣守长沙城。陛下只需坐镇衡州指挥援军便是了。”

“决计不可能。”隆武说道:“朕如果弃城而走,又怎么能说服别人坚守。决计不行。再者长沙也是一座坚城,只要朕镇守长沙,尔等里应外合在外,足以破敌。马首辅这样的话,已经不用说了。”

马士英说道:“老臣明白陛下之心,但陛下在长沙,我等做起事来,也会束手束脚的,恐怕非但无助于战局,反而事与愿违。请陛下试想,假使当初毅宗皇帝愿意南下,天下局势未必会到如今这个地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马士英所言未必没有道理。但是这个道理却不是隆武愿意听,愿意做的。

首先隆武很明白,他并不是神宗血脉。

正因为如此,他的法理先天不足,故而他才要高举中兴,恢复的旗帜。激励天下士子,将他们收拢在自己手中,这才一点点的坐稳了皇位。

但是如果,他临阵脱逃。

他在天下士绅眼中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了。这是他万万并不愿意的事情。

甚至此刻隆武心中,也有一股跃跃欲试的感觉。张轩来势汹汹,固然是难对付的敌人,但是他如果能在张轩的攻势之中守住长沙城,挫败张轩的意图,那么他的威望也会急速上升。甚至在长沙城的军队,都会成为隆武的忠实信徒。

好处不可为不大。

而且对上战场,他心中早就有所准备了。

毕竟,大明朝到了如此地步,想恢复原来的版图。他又怎么可能不领兵打仗了。哪怕是仅仅是为了战后分配,他也要参与进去,否则难免有功高盖主的局面出现。

风险与收益,隆武细细思量过之后,终于说道:“朕登基以来,无时无刻不想恢复两京,重整河山。而今区区一支夏军,就能让朕退缩吗?决计不能,朕誓与长沙共存亡。”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朕这就派唐王出京。出镇广州。”

“长沙此战,如果胜了,就不用说了。”

“如果不胜,就让唐王接任朕的位置。”

这里的唐王是隆武的弟弟,隆武登基之后,将唐王之位传给了他弟弟。

马士英见隆武心意已决,长叹一声,说道:“陛下有此心,老臣敢不奉陪。请陛下放心,臣这就安排唐王出城。”

随即马士英又与隆武商议起眼前的局面,他们一致认为,将来爆发的长沙之战中,关键不在于长沙城守的多坚固,而是援军的势力。对于岳阳城中的小十万大军,被人绕过去之事,心中也很是不忿。

于是乎隆武就由马士英拟了一封圣旨,严厉训斥了马銮与李过,并命令他们立即抛弃当前之敌,派大队人马回转。救援长沙城,并围歼张轩所部。

这一封书信,立即向北而去,由于水道被夏军控制了,这他封书信,恐怕要绕道了。

第十三章 铸炮计划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难平第十八章 血溅腊八宴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顾第三章 授田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谁堕泪二第五十四章 凤阳城二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四章 张青天第四十章 傅宗龙之夜袭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变第四十七章 破刘良佐三第六十四章 临颍炮第十章 死马当做活马医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旧恨二第十四章 舟山之变二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四十六章 周党第一百零八章 宋献策之毒第二十九章 军心第二十五章 拖刀计第五十八章 孙vs李二第九十章 罗汝才之心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难第七十五章 枢密院章程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营第十九章 敌袭第一百二十八章 诛逆子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时中之变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战二第六十二章 河南节度使李信第三章 往来无白丁第六章 朝议大政二第三十一章 大战帷幕第四十九章 郑森今日名成功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七十四章 长街相会第七十三章 刘文秀东行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郑经的疯狂第五章 大军开拔第五十八章 朱儿第二章 樊城二第十章 凌濛初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时中第七十四章 战长沙之交锋二第三十章 说高杰第七十九章 吴自兰来投第二章 家事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郑经的疯狂三第五十章 平城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战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龙能大能小第三十八章 风声第八十一章 庆功宴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难平第一百三十章 将变第四十一章 尔虞我诈第七十章 南明决策第三章 岳阳第二十八章 树德于天下第四十六章 覆军杀将三第二十章 谈判开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胜之余第八十六章 余烟袅袅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战三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二第三十章 王良谟二第四十六章 周党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杰立于此旗下第三章 代为号令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怜无人送荆卿二第六章 朝议大政二第五十四章 覆军杀将十一第一百一十章 东进第五十一章 立营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第十四章 以炮制炮第八十七章 袁时中的嗅觉第一百一十二章 钱谦益第五十三章 马踏开封城二第七十二章 刘文秀东行记第五十九章 斩龙第四章 张青天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旧恨第二十章 火并第七十七章 大夏军制二第十四章 城陵矶之战五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二十五章 兵败如山倒第一百零五章 后湖黄册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十八章 决战三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二第四十六章 覆军杀将三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二十四章 朱仙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