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覆军杀将

第四十四章覆军杀将

李过的担心,并非没有一点道理的。

在李过看不见的地方,马銮眼中的神色一点点的沉淀下来,化作一片浓郁的晕不开的黑色。黑暗的好像虚无一样。

马銮此刻在急速的思考。对李过的一举一动在判断,良久心中暗道:“李过此战,只能能信五分而已。剩下五分就要看天意了。不过我决计不会坐以待毙的。”

马銮思来想后,又着急了不少将领,完善了他们的作战计划。

他们的作战计划很简单,就是主动出击,大败曹宗瑜所部,再回师进攻南边。

还有一个隐藏的计划,那就是一旦战事不利,就强先向东方撤退。总之让马銮将自己的性命放在李过的手中,马銮是决计不会做的。

一夜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吹着洞庭湖上清冷的晨风。白底红字的“夏”字大旗在猎猎张扬。

呜呜的号角之声,从远处传了出来。在张轩的指挥之下,各部人马依次出营。而李过也没有半点示弱的想法,既然这一战已经无法避免了,李过所想的,就是当如何打过这一战。

故而他现在放弃一切别的想法。将忠贞营中最精锐的人马一一挑出来,派到最前面去。为的不是别的,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打崩张轩。将张轩赶到洞庭湖之中。

在李过看来,张轩布置很成为问题。

因为张轩是在背水而战。

韩信的背水一战,固然是天下闻名,但是也并不妨碍背水之战,是兵家大忌。虽然张轩的形式,与真正意义上的背水一战有些差别。但是李过眼中这差别不大。

所以,李过一列阵,张轩就嗅到了强烈的,几乎要昭告天下的,主动进攻的欲望。

张轩心中微微一笑,说道:“既然我们这位顺王如此迫不及待的想进攻,我就成全他如何?”

“罗岱。”

“末将在。”罗岱说道。

张轩说道:“你将本部人马撤到东边,护住大军侧翼,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出动。”

罗岱说道:“是。”

他对这个命令,倒是有些预料,虽然有些不爽,但也只能接受。

大夏的骑兵在一战又一战大显身手。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夏骑兵也因为一战又一战之中,折损了不少马匹。

要知道而今大夏几乎没有补充马匹的地方,所以大夏的骑兵,是死一个少一个。对骑兵的运用,就越发趋于谨慎了。这是一个大趋势,罗岱也改变不了。不过罗岱暗地里也有几分忧心忡忡。

概因不管是东西,都是越用越好,不用慢慢就退化了。

大夏骑兵当初还是曹营精骑的时候,之所以那么厉害,还不是因为曹营骑兵从来无战不与的,是一仗仗打出来的。而如今如此谨慎使用骑兵,恐怕时间一长,就是当初的老人,也感叹裨肉重生,不复堪用了。 更不要说后来补充进来的新兵了。

罗岱已经遇见到了,将来清军骑兵与大夏骑兵消长之态,却也无可奈何。

张轩没有去管罗岱的胡思乱想,说道:“邓和。”

“末将在。”邓和说道。

张轩说道:“我命你为第一阵,不过交战之后,只许退,不许进。”

邓和一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说道:“大将军-----”

“对,你没有听错。”张轩说道:“李过既然这么想抢占先手,这个先手我让给他。”

张轩马鞭一指说道:“等一会儿,王大炮就汝宁军之后,三百步处下阵。你与李过交战之后,要将这三百步让给李过。”

张轩又转过头来对周辅臣,一扬马鞭说道:“那个湖湾,你的船能到吗?”

周辅臣本以为这一战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了,一不留神,让张轩点名了,立即集中精神看过去,说道:“大将军,这里距离湖岸太近了一点,小船或许能通行,大船恐怕要搁浅。”

“你就是搁浅也给我沉到那里。”张轩说道:“我看这一处湖湾,最少能并排进入五六艘战船,你尽量将火炮集中在几艘船上,大战之后,你就将船给下到这里,不管是搁浅也好,沉船也罢,一定要到位。”

周辅臣说道:“大将军想要以此地轰击明军?”

“对。”张轩说道。

他拔出宝剑,在地面上划出一个简单的地形图,说道:“汝宁军后撤三百步。就是王大炮的炮口,到时候王大炮的炮,与船上的大炮一起发射。我看忠贞营定然大乱。到时候其他军队一起反攻。定然大破明军。”

胡澹站在一边,心中猛地冒出一个名字,那就是却月阵。刘裕以两千士卒大破北魏数万骑兵。

当然了张轩所布的阵势也算不得正宗的却月阵,只能说是变种而已。

不过,看起来很容易,执行起来并不是太容易的,单单是一个后退决战的战术动作,就不是一般军队能做出来的,否则张轩也不会一定要让汝宁军来承担这个任务。

概因除却汝宁军之外,其他各部,张轩多多少少有一点点并不放心。

而且张轩这个战术,是刚刚看到了李过布阵之后的临机反应,在胡澹看来,不可为不机智。暗道:“国公不愧为本朝数一数二的名将之选。我当战事,岂能并不亲记之。”

张轩却不知道,他自己还觉得自己与古之名将相差不少的时候,他的部下已经暗暗将他吹成古之名将的势头。似乎是张轩喜欢让人写战后总结的缘故。张轩在世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当张轩去世之后,大量的史料,一时间有琳琅满目的感觉。

如胡澹所著《从征记》,以及别人所著的《世祖皇帝征伐录》《国朝一统志》等等,这些大多是文人所著。还有一些就是各级将领所写的。比如《伏波侯纪事》《唐国公征战本末》等等。

唯独郑廉没有怎么写,概因郑廉在张轩死后,被授命编撰《世祖实录》,故而没有私人编著。即便如此,郑廉也写了一本《世祖小记》,说记录世祖皇帝不足以入正史。但却不可不记的小事。

特别说明,世祖皇帝临颍斩淮河龙王一事,就是从此书出,然后为蒲松龄编入《国朝志异》。

但是这些人所著的各种书籍笔记之中,都有意无意之间,吹嘘张轩打仗之能,简直是神机妙算,天下无双。而且众口一词,史不绝书。似乎清人后裔为了为先入辩护,也采用了这个说法。

甚至后人评价张轩,乃是古今皇帝用兵第一人也,尤在唐太宗之上。

胡澹正在暗暗评价张轩的策略的时候,诸将已经凛然听命,各自下去安排了。

郑廉拿出一个小马扎放在地上,张轩坐在马扎之上,身后一面大旗在晨风之中,轻轻的摇动,这面大旗有两丈见方,上面只有一个绣金的“张”字,这面大旗两侧还有两面竖旗,分别写道:“大夏枢密副使郑国公。”“总督,湖,赣。广,贵,桂,云,川。”再加上身边数百甲士,端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

他居高临下看过去,无数烟尘腾起,好像是两条巨龙在缓缓的靠拢。

战场之上一时间居然寂静下来了,他知道,这是战事爆发之前最后的宁静。所有似乎都在闭住呼吸,等待着那一声爆发的呐喊,连张轩也不例外。

张轩拿起水袋,将塞子拔下来,却愣愣的不动了,似乎忘记了喝水这一件事情。

“杀----”李过一声令下,忠贞营瞬间动了。

张轩这才松了一口气,听着熟悉的喊杀之声,举起水袋一饮而尽。好似喝酒一般。

第三章 代为号令第八十一章 常国安三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四十五章 新计划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烟第一百二十四章 归德城破第六十五章 杨山之死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三十九章 水战三第八章 拷饷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一百一十二章 别临颍第九十七章 各自筹谋第七十二章 大顺东王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六十七章 郑芝龙长江第一功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华二第十六章 骄兵之计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四十四章 鼎湖当日弃人间第七十二章 不负闯王第八十一章 常国安三第十四章 以炮制炮第八十章 纵被无情弃,不能休第九十一章 火马阵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六十二章 淮安军的崩溃第八十三章 东床对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余波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忧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态炎凉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二十三章 许都之谋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决策第八十八章 夜谈三第七十三章 刘文秀东行记二第七章 樊城关之陷第九章 搓扁捏圆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兴元年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杰立于此旗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军第五十八章 南下战略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十三章 铸炮计划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二十四章 饵第一百二十六章 郑经的疯狂二第四十四章 覆军杀将第五十章 兵压凤阳第九十四章 曹营至第三十八章 水战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诛逆子第三章 夺麦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杰第十六章 骄兵之计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八十一章 庆功宴第六十六章 信阳城二第二章 樊城二第三十六章 烟花易冷第一百一十五章圣旨频下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六十一章 临淮争夺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现状第二十三章 许都之谋第九十三章 南阳曹幼瑾第六十三章 得讯第八十八章 烽火将燃第六十五章 信阳城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四十七章 覆军杀将四第五十一章 寿州之战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二第八十三章 马踏明月第八十章 一日两遭丧败信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腊月二十三第八十一章 临危之际老臣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郑经的疯狂三第三十七章 望长沙第十八章 血溅腊八宴第七十三章 北方战场的判断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八十六章 夜谈第七十五章 战长沙之交锋三第三十八章 水战二第四十五章 覆军杀将二第五十三章 马踏开封城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四十章 琐事第二十三章 炮战二第七十四章 长街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