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两县

崇祯九年元月二十五日。李啸在赤凤卫的官署中,扫净残雪,铺上红毯,欢迎远道而来的宣旨太监。

听到宣旨太监将黄县与招远二地,并入赤凤卫时,下跪听旨的李啸等人,每人脸上,皆露出欣喜之色。

令各人没想到的是,听完宣旨太监读完圣旨后,李啸除了封赏这二县土地外,竟再无晋升官爵与赏赐钱财,各人顿时又是满心失望。

只不过,伏地接旨的李啸,却是面色平静如水。

“宣旨已毕,赤凤总兵李啸接旨!”宣旨太监不男不女的声音,高声响起。

“臣李啸,接旨谢恩!”

李啸微笑着接过圣旨,微微仰头,正碰上宣旨太监满含深意的眼神。

李啸心念一动,随即令众人散去,让宣旨太监入客厅稍坐。

下人献茶后,太监脸带微笑地对李啸说道:“李大人,朝廷虽未给大人您晋身官爵,但将黄县与招远二地,封赏于你,又免三年税赋,这般优渥荣宠,亦是足见朝廷爱材之心。”

李啸微笑道:“朝廷用心良苦,李啸心下自明。李某为国效忠,官爵名器,却不特别看重。能得到皇上赏赐这二县土地,以扩充李某之赤凤卫,李某实是感激不已。”

“好,好,李大人果是聪明之人,一点就透。”太监笑了起来,随后低声道:“李大人,咱家也向你透句话,李大人你免遭弹劾,并能顺利得到这二县土地,朝中温首辅与曹公公,可是使了颇大助力的。”

李啸闻言,立刻一脸感激之色地说道:“李啸何德何能,能得曹公公与温首辅这般抬爱,实是受宠若惊。”

太监摆摆手,眼神深沉地对李啸道:“李大人,这话客气了。象你这般能征惯战之良将,温首辅与曹公公皆是相当欣赏,相信李大人亦自会明白,他二人之深意。”

“公公放心,李啸受人恩惠,自然报桃报李。请公公回京后,向两位大人回话,就说曹公公与温首辅对李某之照拂,李某铭记在心。”

“那就好,那就好。”太监一脸欣慰之色。

谈到融洽处,李啸令人捧出一个装着300百雪花官银的大盘子出来,送给宣旨太监。

见到那满盘崭新耀目的官银,太监一脸笑得稀烂,却故作推脱:“咱家奉圣谕前来宣旨,安可受李大人这般大礼。”

李啸笑道:“公公顶风冒雪,前来山东宣旨,实是辛苦,这点银子,聊为公公行路之辛苦费。另外,李啸也备了点薄礼,准备送给曹公公与温首辅,还请公公到时,稍为引荐。”

太监忙不迭地点头笑道:“李大人真是礼数周全,这引荐之事,不在话下,咱家自会为李大人办好。”

“好,那李某就先谢过公公了。”李啸笑着向太监拱了拱手。

两人相视大笑。

随后,李啸安排盛宴,款待宣旨太监一行人。

宴后,宣旨太监便要告辞而去。李啸也不多留,又给了每名宣旨太监的随从一人二十两银子。

见李啸出手大方,那宣旨太监,更是一脸笑容灿烂。

接下来,李啸遣了赤凤营副营长李定国,带着五十多名飞鹞子,跟随宣旨太监,前往京城,给温体仁与曹化淳送礼。

李啸出手阔绰,给温体仁与曹化淳每人装了一个大大的钱箱,里面分别装了黄金1000两。随后叮嘱了李定国一番,要他注意路上安全之类,便让他与宣旨太监前去。

送走李定国与宣旨太监后,李啸返回赤凤城官署客厅,与陈子龙二人,相坐密谈。

“李大人,以学生看来,李大人这次立了大功,却未得晋升官爵,定是我军与蒙古诸部贸易一事,被人向皇上举报了。”陈子龙面带忧色地说道。

“卧子,这事我也想到了。”李啸同样面色凝重:“其实,本官早就想过,与蒙古诸部贸易一事,纵然摭掩,却也瞒不了多久的。被人报出,实为迟早之事。”

“李大人说得是啊,以学生观之,皇上这般封赏二县土地给李大人,却又不晋升官爵,却亦是用心良苦啊。”陈子龙嘴边露出淡淡的微笑。

“呵呵,无非是又打又拉之策罢了。皇上对我军与蒙古贸易一事,深为不满,但又需要我军为其平定流寇抗击鞑子,却又不得不拉拢。皇上这般举措,堪称用心良苦啊。”李啸感叹道。

“大人,我以为,这定是曹公公与温首辅给皇上出的主意。”陈子龙压低声音道:“他这般示恩于大人,为大人摭掩过错且赏赐土地,拉拢大人之心,却是昭然已现。”

李啸淡淡一笑:“能被这样的朝廷高官看重,说明李某还有利用的价值,只不过,我等却不可因此昏头,无原则地为他人利用。”

“大人意思是?”

“敬鬼神而远之。他既有恩于我,我便以金银报之便是。毕竟朝堂之上,波诡去谲,翻雨覆雨,我等外地之将,实不可与之卷入太深,万一温首辅将来有事,我军必受株连。以本官看来,还是只能与其保持表面亲近之意便可。”李啸目光深沉地说道。

“大人说的是,听闻皇上亦是多疑之人,若我等外地将领,与朝中重臣结交过密,亦恐多遭猜疑。却是对我军将来发展,甚是妨害。”陈子龙连连点头,低声说道。

陈子龙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卧子,你可知道,相比官爵未得之类小事,现在本官真正在担心何事吗?”李啸目光灼灼地看着陈子龙。

“学生在想,大人可是担心,现在朝廷已起疑忌之心,大人日后的发展空间,怕是多有所限了吧。”陈子龙同样直视着李啸的眼神,缓缓回答道。

李啸轻笑了起来,却叹了一口气道:“知我者,卧子也。”

“那大人,可对将来有甚新的打算?”陈子龙轻声问道。

“卧子,孔子曾说过一句古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句话,本官现在深以为然。”李啸站起身来,缓步走到窗前,双眼看着窗外灰濛濛的天空,慢慢地说道。

“大人,你是想。。。。。。”

“既然大明国内,发展的空间已然受限,我军若要更进一步发展壮大,恐怕只有去海外寻找领地了。”李啸缓慢而坚定地说出这句话。

“去海外?”陈子龙一惊,茶杯停在半空之中:“却不知大人要去谋取何处海外土地?”

“这个么,本官现在还是思量之中。”李啸转过身来,脸上却带着一丝苦笑:“此事不可急行,毕竟我军水师极其弱小,这般计划,一时尚难实施。”

“不过,卧子,此事极为机密,出我之口,入你之耳,却不可复对他人言之。”李啸低声道:“毕竟,我军条件尚未齐备,若过早暴露了计划,却非好事。”

“大人你放心吧,此事关系重大,子龙断不会与他人言之。”陈子经急急说道。

李啸嗯了一声,又对陈子龙说道:“现在我军新获了黄县与招远两县土地,故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将这二县土地人口,吸收消化,为我军所用。”

“那大人之意,却是打算如何处置这新得的二县呢?”陈子龙问道。

李啸沉吟了一下,便对陈子龙说道:“这事么,本官还在思考之中。本官安排你与许秀清二人,立刻去调查清楚这两县土地、人口、矿产等诸项事宜,给你们十天时间,调查完毕后,速报给我。”

“学生谨遵大人之令。”

。。。。。。

朝廷将黄县与招远两地,并入赤凤卫一事,自宣旨太监来赤凤卫宣读谕旨后的第三天,黄县与招远两地县令便亲自赤凤城中,与李啸交割完毕,随后遵朝廷旨令,调任他处。

其中,招远县令邓云功,被朝廷调任为河南宜阳县县令。因上次同意李啸派军进入招远剿匪,且同意李啸在招远开采金矿,故李啸对其印象颇佳,在邓云功临行之际,亲自为他送别,并赠送了盘缠300两,令邓云功十分感动。

“李大人,来日若到宜阳来,邓某自当好生款待大人。”邓云功感激说道。

“那是自然,邓县令与李某交情非浅,日后李某若有机会重去河南,自当前去拜会。”李啸微笑答道。

两名县令调离后,李啸为稳妥起见,先派了部下军兵与民政司人员,接管了两县的军政工作。

饶是李啸行动谨慎,却依然在两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而反响最强烈的,自然是这两县的地主乡绅。

在他们中,有个可怕的流言传播开来。说是,李啸现在新获了黄县与招远两地,势力大涨,故大权在握的李啸,准备下一步就拿地主士绅开刀,把他们的土地缴没,然后重新拔划给没有土地的贫农与流民。

这个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黄县、招远,甚至原先赤凤卫内的大小地主们,无不人心惶惶。

虽然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从何处传来,但在各人印象中,这个李啸,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他真要对地主乡绅动刀子,却是完全可能做得出来的。

这个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之际,原先与李啸打过交道的招远第一大地主,家有良田一万余亩的顾之道,亦是一脸忧色。

向来与他交好的招远县另一名地主王升桐,在得到消息后,也一脸愁容地来到顾之道家中,专门与他商谈此事。

“顾兄,你说,这赤凤总兵李啸,真的要这般狠毒地罚没我等土地么?”王升桐一脸焦虑地问道。

顾之道斜了这个胆小又没主见的王升桐一眼,心下亦是更加烦躁。

上次为剿灭招远金翅岭的匪贼,他可谓大大出了次血,在支付给了李啸军大笔的银子与粮食后,又不得不与李啸签订了协议,为了让李啸军长驻招远防备匪贼,而每年另行上缴一大批粮食。让顾之道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李啸,竟还贪心不足,却欲来把他的土地全部缴没。

一丝狰狞之色,从顾之道脸上划过。

“哼,朝廷优待士绅,乃是国策,岂能容他这般胡来!李啸若真这般贪得无厌,我等可联合上告,岂能任他一手摭天!”顾之道狠狠捶了一下一旁的茶桌,愤恨地说道。

“那现在我等,却何如何行事?”王升桐又问。

“现在李啸新得二县,尚未有任何动静,且看他如何处置,我等再来采取下一步行动,亦不为迟!”顾之道脸色阴沉地说道。

。。。。。。

仅过了八天,陈子龙与许秀清二人,便清查完了黄县与招远县的人口与土地情况,前来向李啸汇报。

“禀大人,据我等调查,黄县人口约为1万8千人,其中县城为7千多人。招远县人口约3万人,县城人口1万2千人。总计人口4.8万余人,户数1万三千二百户。。。。。。”许秀清向李啸侃侃而谈。

听了许秀清的汇报,李啸眉头一皱。

他以前看过历史书,知道明朝一个县城中,基本都是5至8万人口。却没想到,现在离孔有德叛乱的时间,已有两年多了,这饱受战火侵袭的两县加起来,竟连一个县的正常人口额数都没达到。

人口恢复这般缓慢,可见战争对百姓的生产生活,破坏有多么巨大。

“那耕地情况,却是如何呢?”相比百姓人数,李啸更关心土地情况。

毕竟现在明朝流民遍地,只要领导者组织妥当,让人口快速恢复,并非难事。

象赤凤卫,最早成立之际,全卫人口只有区区数千人,后来被李啸不断招揽流民,收编流寇,现在已有各类常住人口5万多人了。

“禀大人,现已查得,黄县现有耕地24万亩,招远县耕地35万亩,共有59万亩土地。其中上田12万亩,中田21万亩,下田26万亩。其中,占地1000亩以上的地主乡绅,共据有土地35万亩,并基本将上田与中田全部占据,余者皆为据地数十亩到上百亩的自耕农。”陈子龙接过话来,将土地情况对李啸如实禀报。

听了陈子龙的汇报,李啸心下不觉一惊,他现在才知道,这黄县与招远两地,土地兼并情况如何厉害,地主们已占了两县近三分之二的耕地面积,并霸占了全部的膏腴之地。这般情况,真是不管不知道,一管吓一跳。

李啸想到这里,却并未就这个问题发表什么意见,而是转问道:“那你二人,可曾统计出来,这两县之内,可得以开发出多少荒地来么?”

李啸之所以问这个问题,也是希望彻底了解两县之中,到底有多少土地可以开发利用。

因为,原先赤凤卫内的情况便是,只有18万亩耕地,而李啸后来,又新开发了12万亩原本抛荒的土地,以及另外开发了,作为桑田的轻度盐碱地3万亩,作为经济植物种植地的重度盐碱地约5万亩,从而又安置了不少的流民。

许秀清仿佛猜到了李啸会这般发问,他早有准备,立刻回禀道:“李大人,现在两县之中,预计可开发能种粮食的荒地25万亩,另外,我等也已查明,另有能开成桑田的轻度盐碱地8万亩,可开发为经济植物养殖地的重度盐碱地13万亩。”

李啸在心下迅速地盘算了一下,脸上不觉露出了笑容。

“很好,有了这大批可开发的荒地,我军一可大大增加粮食与经济收入,二可把正在宣府镇金汤城外的大批流民招揽过来,却是一举二得的好事啊。”

第七百一十八章 叙州争夺战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与决别第六百三十章 南迁不了了之第九十一章 条件第一百四十八章 铁龙城之战(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痴呆皇帝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汤城第九百零七章 大获全胜,兵进吐鲁番第五百二十章 关键决心第六百零三章 内外交困的多尔衮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为人质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岛阴云第六十一章 交换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厉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袭第二百八十章 一针见血第一百七十三章 后金之乱(三)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负尸脱城第六百零三章 内外交困的多尔衮第五十三章 一箭双雕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门献俘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凤卫指挥使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杀此獠,何以立威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厌诈第五百六十一章 丧权辱国的盟约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驾亲征,以援孤军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还是逃第七百四十七章 挣脱铁链的猛兽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赃助饷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极的决策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为重,北面为辅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战死 余部归降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压岛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一百零八章 寻仇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军尽灭第四十八章 战阵第九章 祖府第三十七章 惊变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赃陷害第九百四十三章 重炮狂攻第六百七十八章 临阵内讧第三百二十一章 无奈之降第七百零五章 鲸吞江南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陇望蜀第二百零二章 眼见为实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为干戈第一百五十章 铁龙城之战(四)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劝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赢第七百零二章 联络外力,共抗李啸第九十九章 去处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还是安内第九十五章 征调第六百四十二章 强掳陈圆圆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渐占上风第八百四十章 缅甸暴乱,莽白篡位第一百四十九章 铁龙城之战(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敌灭第六百三十章 南迁不了了之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尽屠之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歼围敌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袭 大破施琅第二百五十三章 败逃摩尼山第五百五十八章 据京城以自守第五百六十一章 丧权辱国的盟约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东局势第一百九十三章 凯旋北归第三百三十三章 随机应变第二百零四章 郑彩来访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临城下第四百九十一章 图库拉围歼战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围山海关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殒命阵前第六百八十章 清顺合兵金汤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歼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八百一十章 惊天一炸,烈焰焚城第九百一十一章 准军齐至,胶着大战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袭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辽东危局第二百八十五章 进京陈情第三十九章 对冲、骑战第十一章 酒楼第三百零四章 锡林城危急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为前部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锋初挫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参崴堡第五十五章 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