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马铃薯

李啸那规模庞大的船队,乘着北风,绕过山东半岛尖端,一路南下,在二十一天后,也就是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凌晨,抵达了台湾中部,丁佑集团所在的大肚地区。

整个航行,还算十分顺利,只有大概两千多名老弱,因为受不了海浪颠簸,长期晕船,而在路上生病去世,其余的36万多名移民,全部健康到达了台湾。

这一次,之所以不象上次丁佑等人一样,要先在澎湖停靠,再转乘小船前往台湾本土,是因为,大肚溪河到台湾海峡的入海口,已建起了一座简易的港口。故李啸的般队,可以顺利地直接驶向大肚地区,在这里停泊下船。

因这港口刚开发之际,多有野鹿出没,故台湾拓殖集团团长丁佑,因物取名为鹿港,他应该不会想到,这个名字,却与后世的台湾彰化县的最大港口,正巧同名。

船只驶近大肚地区海岸边时,李啸已可以在越来越明亮的晨曦中,清晰地看到,整个大肚地区,呈现一片东高西低的平缓地势,这个现代台湾称为嘉南平原的地方,海边波平浪静,岸上沙滩上,那高大的椰子树,密密成林,婆娑摇影。而目光尽头,则是呈现出一片暗青色,巍峨绵延的台中山脉。

李啸欣喜地看到,大肚溪河两岸,原先荒芜一片满是杂草灌木的土地上,已分散着星星点点的村落民居,片片相连的新辟稻田,逶迤入天际。

此时,田中晚稻早已收割已毕,只剩下一片光秃而整齐的稻荏,而砍下的稻杆则堆起了一座座高塔,有如沉默的哨兵一般,静伫在稻田的海洋中,不时可见孩子们在田埂上欢笑着来回跑动追逐,这些由移民构成的村落,已充满了一种闲适悠远的南方乡村风情。

这时,拓殖团长丁佑带着副团长马华兴,台湾派遣军总指挥李定国,副指挥罗正等人,在鹿港码头上,恭迎李啸下船前来。

此时,郑彩郑联兄弟二人,见到运送的任务已顺利完成,脸上皆满是轻松之色。两人正盘算着,赶紧卸下乘客与李啸自带的物资,自已好带着那装了150多艘大船的商货,返回澎湖去向郑芝龙邀功。

随后,李啸与郑彩郑联兄弟二人辞别后,便领着一众护卫骑兵下船。

下得船来,与众人热情了寒暄了几句,又连声赞扬了丁佑等人的治理成就,让丁佑李定国等人心中皆十分欢喜。随后,便在丁佑的带领下,往官衙走去,丁佑早在此处为李啸备好了接风酒宴。

李啸等人虽先行离开,但码头上的装卸工作却是井然有序。

为避免出现混乱,一艘艘船只,轮流在码头上卸下满船的乘客与物资。下得船来的36万余名流民,则分别在派遣军军兵带领下,先行就地登记,再前往各处已建好的帐篷处安顿,开始沐浴吃饭休息。而船上的各类粮食、银钱、商货,也按种类分批登记入库。

不多时,李啸吃罢接风酒宴,便与一众官员一起议事讨论。

首先,自然是讨论流民接下来的安置工作。

按李啸的要求,这36万多名移民,再不宜全部集中在大肚一处,而是要分别安置到二林与南社等地,以让每个地方都可均衡开发。

众人对李啸这个建议甚是赞同,随后,丁佑等人又复提出建议,要对大肚、二林、南社三地分别设立乡镇,以便更好地加以管理。

李啸同意了他的观点,随后在一张粗粗绘好的三地地形图上,李啸最终规划把大肚为5个乡,二林为3个乡,南社为4个乡,并给每个乡镇分别命名了名字。

因为很多地方根本尚未开发,为节约管理成本,李啸规划的这些乡镇的面积与规模都比较大,差不多一个新规划的乡镇面积,可抵山东招远县或黄县等地乡镇面积的三倍多。

由于各地乡镇设立,原本位于大肚的官府衙门,因局于一隅,办事多有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李啸提出了自已的办法。那就是在三地的中间位置,也就是大肚溪与浊水溪之间处,择一处交通便利之地,建一座新城,把官府、军营、学堂、仓库等等均设在新城之中。

李啸的这个意见一提出,李定国最先表示赞成。

“李大人这个建议好!有了这座城池,可更好防止土著前来偷袭,将来万一荷兰人或西班牙人来袭,我军凭城固守,亦可更添胜算。”

丁佑等人亦是纷纷赞同,这时,拓殖团副团长马华兴问道:“却不知大人要建多大之城池?”

李啸沉吟一下,然后答道:“因现在台湾之地,尚是荒僻,且只有总共十二个乡镇要管理,也无甚工业项目,这座城池,就不必建得太大了。依我看,将其建成周长八里之城,便足够了。”

“李大人。那我军可是要向澎湖等地,采买砖头泥灰之类么?”马华兴又问。

李啸摇头道:“不必了,我军皆来到这台湾,就当以自力更生为主。这次来台,本官亦带了大批建筑工匠前来,从此之后,在台湾,我军要自建砖厂,采石场,水泥厂,石灰场,所有的基础建筑项目,都要能自行解决。”

丁佑从一旁插话过来:“李大人说得极是,求人不如求已,将来我军若在台湾据有更多领地,肯定要能自已生产建设原料,方可保证修建城池,民居、营舍、道路等各方面的需求。”

李啸朝丁佑赞许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丁团长所言甚是,这各类建筑工厂筹建一事,由你带人实地堪测兴建,看看在一个月后,可完成工厂建设并开始生产,待工厂正常产出原料后,再开始兴建新城。”

丁佑概然道;“李大人你放心吧,在下保证做好这些工厂的筹建工作。毕竟我军已有赤凤卫的各类工厂兴建经验,工匠又是现成,这些工厂要建成投产,只会比赤凤卫更快。”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台湾派遣军副指挥官罗正,笑着问了一句:“那李大人可曾想好,要将这新城取个甚名么?”

李啸笑道:‘本官已然想好,此城,可命名为彰化城。以为在这蛮荒之地,彰显教化之意。”

李啸此言一出,众人皆表赞同。李啸心下暗笑,其实,自已不过只是照搬后世的名字而已,只不过,这个在1901年才出现的地名,确实起得相当不错,李啸自是毫不客气拿来现用。

这时,李定国犹豫了下,还是向李啸问道:“李大人,末将据守这台湾以来,与当地土著战斗多次,发现这些土著虽然战力凶悍,但毕竟缺乏组织又装备极差,完全不是我军对手。末将在想,不若李大人下令,着在下率领我台湾派遣军军兵,前往台中深山内,将各怙恶不化之土著的大小山寨,犁庭扫穴,全部彻底铲除以绝后患,如是可好?”

李啸看着李定国求战心切的眼神,微笑道:“宁宇,凡事不可操切,那般怙恶土著,多守险山峻岭,又多有烟瘴毒雾,攻打非易。我台湾派遣军,方于台湾立足,补给不易,若万一有大的损耗,却是得不偿失。我军移民人数尚是不多,现有荒地也尚未拓荒完成,故我台湾派遣军之首要任务,还是以先稳守固有领土为要。况且台湾的化外土著多达近二十万,而台湾派遣军战兵不过三千,又如何可以不分青红皂白一齐杀光。”

李啸顿了顿,以一种深沉的语气说道:“对于台湾土著,以本官看来,还是不宜一味杀伐威压,却宜以教化融合为主。从今之后,要刻意引导这般化外土著,以种种优惠之条件,令其向慕我中华文化,让其孩童习读我华夏诗书,渐渐习惯汉族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从而彻底融合至我大汉族中来,成为我华夏汉族之血脉分支。这项工作,可能花费时间会比较长,但从长期来看,却是相当值得的。”

李定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李啸的说法表示赞同。李啸见他不吭声,又继续说道:“宁宇,你需知道,在台湾之地,真正会成为我军敌人的,不是这些台湾土著,而是占据台北的西班牙人与占据台南的荷兰人。这帮无耻占据我中华宝岛的家伙,才是我军不共戴天的死敌!”

李定国眼睛一亮,忙问道;“那大人可曾有甚计划,将西班牙人与荷兰人一齐铲除消灭?”

李啸眼中一道寒光闪过,他低沉却清晰地说道:“本官已有计划,待我军火炮研习成熟,可以攻打坚城之后,待以先北后南的方式,分别向他们宣战,将西班牙人与荷兰人彻底铲除,将中华宝岛台湾牢牢占据,使其成为我大汉民族,永远不会舍弃的固有领土。”

李定国腾地站起,他一脸激动地向李啸表示:“李大人来日若要攻打西班牙与荷兰人,末将愿为我军先锋!”

“好!宁宇既有此志,本督一定成全你!”李啸大笑,脸上满是欣慰之色。

下一步台湾拓殖的计划既已制定,一众官员自是开始分头实施。

36万多移民,在大肚沿海休息了一天后,被台湾派遣军士兵,分头引领至各个新设的乡镇安顿,然后领取当地各乡民政分所颁发的身份腰牌,便正式成为了猛虎军的普通民户百姓。

来自陕西的移民王大狗,一家人被安顿在南社地区的一个下属乡镇,这个尚是一片蛮荒的地界,有个崭新的名字,叫彰化县永靖乡。

在拿到当地民政分怕下颁的身份腰牌,与一家人的户口册后,户主王大狗心下感慨成千。

王大狗一家,是陕西西安府澄城县人氏,在他的家乡,今年年初,混天王与过天星等大批流寇闹了个翻天覆地,王大狗家所在的村落,被烧杀抢掠一空。

王大狗一家,因侥幸躲入了深山,才免遭杀身之祸。只是,全家人自此成为衣食无着的流民,一路乞讨东逃,行进到了河南。

因为河南一片残破萧条,一家人还是无处存身,只得再沿着黄河一路东行,最终到达山东兖州地界。

这一路行来,已是大半年过去,王大狗的父亲病死在路上,最小的弟弟王四狗和妹妹王五妮因为长期饥饿,皆痨死于途。

到达山东之时,只剩得老娘,媳妇许氏,弟弟王二狗、妹妹王三妮尚在饥寒交迫中,挣扎性命。

没有人知道,这一家人,还能不能活过这个冬季。

想到这里,王大狗暗暗感慨自已运气好。

原来,他到了兖州后,正好碰上李啸派出官员,在山东全境招揽流民前往台湾拓殖。原本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王大狗一家人,终于因此得到了宝贵的生机。

王大狗一家人,随后被招揽官员带到赤凤卫,与另外的36万多名流民一起,分乘郑彩的船只,一路南行到了台湾。

随后,王大狗一家人,被民政司安排到了这原为南社地区的下属乡镇,一家人飘泊万里,终于在这个名叫彰化县永靖乡大湾头村的地方,正式安家落户。

王大狗不识字,他一脸好奇地问那名颁下腰牌的官员,这腰牌上究竟写的是啥。

шшш¸ ttκá n¸ c ○

官员笑着把腰牌上的字对他念了一遍,原来,这块腰牌的正面写的是三排大字:王大狗,台湾彰化县永靖乡大湾头村民户,编号:丙字第xxxxxx号。

背面则是几行小字:该腰牌为个人凭证,需随行携带,以备盘问。若有遗失,要立即向当地民政分所报备,审请重领。

由于五亩荒地数量不算太多,又有官府提供的以税粮抵换的耕牛与农具,王大狗一家,在十来天后,便已清理开拓出,规划给自家的那片荒地出来。

本来以为要到明年二月份,才能开始种植早稻的王大狗,却惊奇地发现,农业司的官员,给各乡镇,挨家挨户送来了一种名叫马铃薯的奇异种子,令他们栽入新开辟的稻田之中。

这种子,是李啸专门派人,向台南的荷兰人专门购买的,据说,这马钤薯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后被欧洲人带往世界各地。而在荷兰人征服了台湾南部后,便开始在当地栽种了马铃薯。

李啸之所以先择马钤薯,而是不是广大穿越小说中喜闻乐见的蕃薯,作为台湾的冬季作物,其实是有其独有的考虑的。

这是因为,蕃薯的产量,虽和马铃薯差不多,种植环境也差相仿佛,都是喜爱高温潮湿的环境。但是蕃薯有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它的成熟期,比马钤薯长得多,成长期长达4~5个月,几与水稻接近,而马铃薯成长期却只有2至3个月,可大节省种植时间,节省消耗土地肥力。

而有了这个差距,也就是说,现在台湾地区,从农历十月中下旬收割完毕晚稻,到明年早春二月中上旬重新开播早稻,这将近三个半月的时间,可收获完全成长的一期马铃薯。若是种冬季蕃薯的话,虽然也可以有收获,但是在次年水稻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冬季蕃薯因为气温稍低,成长期要达5个月,将会没有足够时间完全成长,则只能收获体型较小的蕃薯,产量便会比完全成熟的马铃薯要低的多。

因此,这便是在欧洲诸国,皆选择马铃薯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而不是选择蕃薯的主要原因。象德国总理默克尔,便是个马铃薯达人,她曾说过,要是哪天没有土豆可吃的话,对她来说,将会是一场噩梦般的灾难。

王大狗原本以为,得到这样的马铃薯种子,这些上门派发的农业司官员,可能要收取费用,却没想到,他们表示,这些种子与稻种一样,皆是免费提供,只不过,到时每亩马铃薯,需要上交田税2石便可。

这个田税听起来很多,其少相比马铃薯的产理来讲,还是很少的。因为据荷兰人在台湾的种值资料显示,一亩完全成熟的马钤薯产量,可达到亩产6至8石的水平!远超水稻、小麦、高梁之类传统作物的亩产量。

收下种子的王大狗,在心头念了李啸一万遍的好,然后带着一家人,将马铃薯种子,按农业司官员所教的方法,播入翻耕好的土地中。

炽热的热带阳光下,专心耕种的人们皆是汗水淋漓,只不过,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对收获的向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第二百七十九章 凤凰楼设宴第九百三十章 异变突起,乘夜而反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驾来迟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师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将雄心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二十八章 不归墩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与决别第七百五十九章 离间君臣,借刀杀人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遗嘱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军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顺第六章 选择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华牌卷烟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围兴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铁龙城之战(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狱,索尼自尽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头痛击第八十二章 监抚第七百六十三章 不欲人图我,便需我图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协议第一百零七章 忧思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图库页岛第四百七十九章 术士的复仇第六百七十四章 龙战于野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七百四十六章 唇亡齿寒 重兵往救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头的骑兵第二百零五章 购买台湾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二百一十七章 无间道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挡之,唯有求和第六百七十四章 龙战于野第九百一十七章 弑父归降第六章 选择第一百九十章 阵斩马超第四十八章 战阵第一百四十八章 铁龙城之战(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一百七十四章 后金之乱(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穷,安可回头第四章 归途第五十八章 南撤第七百七十六章 胁迫归降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围兴京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乐城第六百九十九章 骂晕史可法第七百八十一章 杀夫求降第九百二十七章 弑帝杀后,赌命一搏第四百九十五章 议和之议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顺和议 改土归流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获岳讬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谈第一百四十四章 计擒李定国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参崴堡第四十六章 操练第九百二十五章 与其送死,不如反叛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马威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军急援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条建议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总攻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计只为赚你第六百三十九章 负尸脱城第九十六章 横行队第二百五十三章 败逃摩尼山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战(一)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两端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敌于岸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劝降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头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关第七百零一章 万炮轰南京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满清龙脉第五百一十七章 联合楯车第七百零九章 哭庙与廷对第三十七章 惊变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见第四百四十章 局势大恶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难 我当亲救第五百一十七章 联合楯车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国灭 西川一统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张网 八方捕鱼第八百八十三章 丧权辱国的苟活协议第四百二十章 杀父篡位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贼难防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苏禄国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变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极之梦第八十八章 时局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斗第七百七十章 先灭三国,再来图你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潜入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一百六十二章 杀戮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