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杀

如果从天空往下看,可以看到,在海参崴堡西面城墙处,在每一面大盾的后面,差不多都蹲着一名辅兵。

他们身上披着烧得滋滋的火绳,手中拿着一个装了木柄,外表是黑乎乎的铁球状的单兵手掷雷。而除了他们手中所拿的手掷雷外,每个人腰间,还都挂着数个单兵手掷雷。

这单兵手掷雷,就是李定国用来对付攻城清军的最佳秘密武器。

这种的手掷雷,是由生铁作壳,内装颗料黑火药的震天雷改进版,也是李定国用来守住海参崴堡的最大倚仗。

在李啸军中,最早研发的单兵震天雷,未脱大明兵器局的巢窟,还是设计成铁壳15斤,内装黑火药12斤的大圆铁球状。但很快,李啸就发现,这种震天雷虽然威力强大,但过于笨重,难于掷远,且对投掷者的体力消耗太大。

最后,经实地检验,李啸决定,将这类震天雷重量大致减半,设计成生铁壳8斤,内装黑火药6斤的标准规格,这样一来,一个单兵震天雷的重量,与一个标准的男子铅球重量差不多相同,由于可以手握木柄投掷,经过训练的成年男性,平地投掷距离可达20米以上。而未经训练的普通男性,也可投至15米左右。

这样设计的改进版单兵震天雷,李啸曾用猪来进行实地测试。

这些身上披着皮甲与铁甲的猪,远近不等地摆了七八只,全部用木杆就地绑住,以防逃脱。

然后,李啸令人将制好的单兵震天雷,放在中央场地,点燃火绳,测试爆炸效果。

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后,现场土石纷飞如雨。

现场情景教所有观看的人皆是毛骨悚然,离得近的猪,全身鲜血淋漓,七窍中流出血水,早已震毙;稍远一点的、穿着甲的,也耷拉着头,哼哼唧唧的眼看不活了;就是一丈半外的猪,身上也有被单兵震天雷破片划出好几个血窟窿,鲜血直流,嗷嗷惨叫,虽然还能活命,却明显了丧失了活动能力。

由此可见,这类单兵震天雷的有效杀伤半径,可达5米左右,实验效果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于是,李啸给这类改进定型版的单兵震天雷,取了个更为形象的名字,手掷雷,这便是手掷雷名字的由来。

手掷雷上次大发威力时,还是在海洋岛上。

当时清军在消灭了东江镇后,想乘胜进攻李啸的地盘,故在户部参政马福塔的带领下,清军渡海远来,大举进攻靖海堡,却没想到那守将靳统武,硬是用一枚枚单兵手掷雷,把登岛进攻的清军给打得大败。

最终,在李啸率领援军来后,李啸军内外夹攻,进攻海洋岛的清军全部覆灭,主将马福塔被副将萨穆什喀袭杀,斩了头颅献给李啸作投名状,同时,因为此战获胜,李啸还成功逼迫原东江镇副总兵沈志祥率部反正。

虽然,后来因为斗争需要,李啸让沈志祥等人潜回清廷,谎报战绩,成为自已安插在清廷中的一条内线,但沈志祥等人,能乖乖反正,从根源上说,这还真是这手掷雷的功劳呢。

此时,在全体1000名辅兵已作好准备之时,李定国的声音,又大声响起。

“全体辅兵听我之令,待本帅令下后,全体辅兵就地抛投手掷雷,给正在攀城而上的敌军,来个迎头痛击!让这些该死的鞑虏,好好尝尝我军手掷雷的厉害。各人皆断不可擅自攻击,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了!”

“好,点火绳!”

在见到清军开始缘梯上爬之际,李定国大声喊道。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四周皆响起了导火索的滋滋燃烧声,辅兵们纷纷用火绳将单兵手掷雷的引信点燃。

漫天大雪中,滋滋点燃的导火索被辅兵们小心地用手盖住上部,以免被雪花浇灭。

很快,大批清军开始上爬到攻城梯的中部位置。

“投!”

随着李定国一声暴喝,1000名早已全神贯注等待下令的辅兵,立刻将那木柄已被手汗握得浸湿的手掷雷,以一个标准的侧身投掷姿势,越过前面的大盾,向城下汹涌而来的清军,猛掷而出。

“砰砰砰砰!。。。。。。”

1000枚投掷而出的手掷雷,约有850多枚手掷雷顺利爆炸。

剧烈的爆炸声猛烈响起,刺目的黄色火光,延绵成一片死亡的火网,强力的冲击波与尖啸的破片,带着毁灭一切的狂暴力量,将一切敢于阻挡它们的人或物统统撕成碎片。

从城墙上向下看去,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进入手掷雷攻击范围的敌清军,突然化成腥红色的血肉之雨,和那些攻城梯与攻城塔的木渣碎片一起,在弥漫大起的呛鼻烟雾中,四处纷飞。

这样的密集爆炸,对城下的清军,造成了堪称毁灭性打击。

李定国欣喜地看到,密集的单兵手掷雷,虽然爆炸范围比大型的震天雷要小得多,但在密集投掷的情况下,对敌军所造成的伤害,完全不比那用投石机投掷的大型震天雷差。

唐军的这一波突然攻击,让城下那些大大咧咧进攻,又皆是密集站位的清军,猝不及防,一时间损失惨重。

至少有一千五百多名清军被当场炸死炸伤,受伤而未死的清军伤兵,在城下打滚挣扎,他们的惨嚎声响成一片,让人心悸不已。

与此同时,共炸毁攻城梯约十六架,那些攻城梯上的攀爬的清军,死伤一片,而原本士气高昂的先头进攻部队,顿是士气大挫,遭受了十分惨重的损失。

而更让清军郁闷至愤怒的是,这些辅兵投掷手掷雷时,都是躲在大盾后面,根本就不露面,使得那些原本严阵以待,准备唐军一露头就立刻进行射杀的清军弓手,根本就不能对攻城的清军提供一点点掩护。

在唐军辅兵突如其来的攻击下,那残余的十余架上攻城梯上的清军,亦被吓蒙了。他们在如此近距离的环境下,亲眼目睹了唐军手掷雷的可怕威力,心下的震骇,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

被手掷雷强大的冲击波震得双耳失聪,口鼻流血的清军,人人脸上满是极度恐惧之色,他们纷纷哀嚎着掉过头来,朝梯下逃窜而去。

而在他们逃下梯去之时,城下残存的清军,早已脚底抹油,纷纷撤退一空。

他们如同退潮的洪水,顾头不顾腚的向后奔逃而去,直到退过结冰的护城河,到了那一字排开的楯车后面时,溃散的势头才稍稍止住。

此时,西门城墙上,唐军的欢呼声又响成了一片。

站在城头的李定国,见到了清军被自已的手掷雷打得大败,以至仓皇溃退时,心下的快意,何以言表。

“兄弟们,干得好,就是这样,狠狠地揍这些该死的鞑子。大家做好准备,等他们下次再来进攻时,再丢手掷雷炸这些混蛋!“

“得令!“

而此时此刻,在清军阵后,见到自家军兵,被唐军这样突如其来的手掷雷给迅速击败,指挥大军登城作战的清军多尔衮,气得几乎七窍生烟。

“哼,没用的东西,吃干饭的怂货,竟被唐军一炸而溃!大清养你们何用!”多尔衮厉声痛骂。

这时,多铎也急急过来,来到多尔衮身旁。

“二哥,唐军有震天雷守城,又是躲在盾牌后面偷袭,若要强攻,却是难啊!”多铎一脸忧色地说道。

多尔衮恨恨地看了他一眼,咬牙回道:“那又如何!老八给我下下死命令,不计伤亡,也要拿下这西门城墙。这战斗才刚开始呢,如何可就此泄气。”

多尔衮略一思怔,立刻对多铎说道:“多铎,你帮二哥一把,等下我令我部军兵再度上攻时,你让你部集体抛射箭矢,压制那些唐军,让他们难于投出震天雷来。只要我军能攻上城头,二哥我敢肯定,唐军在近战中,绝不是我军的对手。”

“二哥你放心吧,没问题。”多铎大声应诺,却又面带犹疑之色地说道:“二哥,纵然我军能压住唐军,但亦有流矢会击中我大清官兵之危险,你就不担心这一点吗?“

多尔衮冷哼一声,脸上便闪过一丝狰狞之色,他厉声道:“多铎,自古慈不掌兵。若害怕军兵伤亡,却错失了攻城良机的话,那才是真叫后悔莫及!“

多尔衮说完,随即抽刀大吼:“传我军令,全军再度出征攻城,有临阵后退者,格杀勿论!”

隆隆的战鼓声与刺耳的天鹅号声,立刻响成一片,重新整队的清军,开始硬着头皮,扛着攻城梯,继续进攻。

现在的清军学乖了,他们的阵型排得很松散,仅让扛着攻城梯的清军走在最前面,而大部队却与他们远远地隔了一段距离,以保证将伤害减小的最少的程度。

他们胆颤心惊地走过冰冻的护城河,守卫的唐军却并没有动静,倒是大大出乎了清军的预料。

其实,之所以唐军暂不投掷手掷雷,还是考虑到清军数量有限,再将手掷雷密集投掷,实属浪费,故李定国决定,等到清军开始象蚂蚁一样缘聚在攻城梯下,不停向上攀爬之时,再开始对他们进行第二轮手掷雷打击。

眼见得清军越走越近,李定国的眼中,开始露狼一样锐利的狠光。

“各位兄弟注意了,作好准备,听我号令,准备再度投掷手掷雷!“

“得令!“

令李定国没想到的是,清军在城下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呈松散队型靠了过来,然后将多达四十余把攻城梯,靠搭在城墙上,然后就开始一个个缘梯上爬,开始攻城作战。

见到清军所来的数量,比先前少了很多,李定国心下有些失落,不过,他立刻还是清醒地想道,一定要把这些攻城梯全部炸断,不然,让清军爬上城头的话,这战斗将会变得空前惨烈了。

不料,在李啸还未来得及喊出点火之间,他惊愕地看到,原本无所事事状的清军弓手,开始对着整个城墙,大量抛射箭矢。

纷扬而落的箭矢,虽然大部分被大盾所阻挡,却也给唐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立刻有多达一百余名辅兵或死或伤,还有十多名中箭受伤的辅兵,被惨叫着从城墙上掉下,摔成肉饼。

一时间,在这如雨一般密集袭来的清军箭矢下,李定国手下的辅兵连抬头都困难,根本就别想着如何对攻城的清军进行反击了。

见到自已的手下重新被压制,李定国怒气填胸,牙齿咬得格格响。

李定国开始为自已放任这些清军,让他们将攻城梯顺利地靠搭上海参崴西门城墙,而后悔不已。

不过,他不愧是久经战阵的杰出将领,见此情势不对,他并没有在沮丧情绪中停留太久,而是立刻下令,让全部辅兵从城墙上撤下,只留下盔甲与装备更精良的枪兵与横行队员,继续守卫这西面城墙。

李定国知道,残酷的城墙争夺战,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清军很快就顺着攻城梯,攀到了城头上。

只不过,就在此时,唐军业已做好了反击交战的准备。

从天空朝下望去,可以看到,一个个鞑子呐喊着从攻城梯头跳下,却立刻被几块呈半弧形包围的大盾包夹在中间,在他们还未站稳脚跟之际,每块盾牌之后,几根凶狠凌厉的长枪,立刻同时从不同方向攻来,这些鞑子的头部、或是胸部、或是颈部,立刻中了致命的长枪击刺,把这些还未来得及反应的鞑子,瞬间送入地狱。

在这尚未建成的城墙边缘,迅速地被鞑子的尸首填出了一条线。

“杀鞑子,立功名!”

“杀鞑子,上天庭!”

在疯狂的交战中,唐军士兵的怒吼声,在鞑子惨叫声的伴奏下,透过重重飞雪,直冲云霄。

只是,随着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鞑子开始从城墙上汹涌跳下,尤其是那些爬上来的白甲,因为穿着三层盔甲的他们防护良好,手中又有重型武器,一入墙头,立刻大砍大杀。

有了这些强悍的白甲冲阵,原本被紧密包围的半弧型枪盾战阵,不断地被冲开变形,一时间,唐军的盾兵与枪兵中,不时有人惨叫着倒下。只不过,刚有战兵死伤,立刻就有新的盾兵与枪兵补上去。

与此同时,守在枪盾战阵两侧的2000人的横行总军兵,在此时,也终于迎来了大显身手的时机。

“兄弟们,立功扬名,就在今日!”

横行总总任安,手中的虎枪挽了一个枪花,率先向冲上墙头的鞑子杀去。

机甲怪兽一般的横行队,身着三重盔甲,有如微型坦克似的横行队员,人人手中那沉重的虎刀、虎枪、长柄挑刀、厚背军镰等重型武器,纷纷向站足未稳的鞑子军兵奋力砍杀。凌厉的刀光所至之处,横尸一片,血肉狂飚。

这海参崴堡的西面城墙,终于彻底变成了一座血肉磨坊。

无数的鞑子的尸首与死去的唐军的尸体,互相夹杂,横七竖八地乱躺了一地,这些生前拼死搏杀的敌我双方,死后的血,却终于流在一一起。让这尚未建成的,原本还算干燥的城墙夯土表层,因为鲜血的重叠漫流,变得粘稠之极,踩上却又湿又滑,几难站稳。

这些互相堆叠错乱的尸体,谁又比谁更高尚,谁又比谁更卑贱呢?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你为什么要杀我?

因为你住在河的对岸。

你为什么要杀我?

因为你说与我们不一样的语言。

——法国历史学家齐克果。“

第十章 门第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穷,安可回头第六百四十二章 强掳陈圆圆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图库拉围歼战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一十八章 自投罗网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师廷辨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缅甸 移民桂王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军的条件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啸 必先诛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鱼与晒盐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萨城破 儿子自缢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岛阴云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惨烈近战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岛谈判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八百三十三章 扬长避短 二次攻城第五百零七章 敌我皆杀第二百一十四章 镇边城所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穷,安可回头第五百四十章 两头押注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归化第七百七十章 先灭三国,再来图你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墙轰破 奄奄待毙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变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二百零六章 长子诞生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劝封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摊牌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缅甸 移民桂王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八百三十六章 横扫西南,进逼成都第四百八十一章 毁灭者李啸第五百八十四章 强攻耀州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龙击炮第七百零五章 鲸吞江南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运之救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么谈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选拔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广既定,复图大西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关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复京师 返都北京第六百九十一章 刘良佐的选择第三百二十一章 无奈之降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复台北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缅甸 移民桂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铁龙城之战(五)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劝降第四百三十五章 从夔州去南洋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总督卢象升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掷雷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军入援准噶尔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军来攻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矿 扩军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六百八十八章 将计就计的口袋阵第八百三十六章 横扫西南,进逼成都第三百四十五章 东征虾夷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陇望蜀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谈背后的博弈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陈情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歼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厉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杀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体绞杀第四百七十章 猎杀游戏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六百八十五章 减兵围城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贼、奸臣、还是奴才?第三百章 笼络曹变蛟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议和 力攻西藏第一百四十八章 铁龙城之战(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关第六百八十五章 减兵围城第八百一十二章 当道而轰,何人可挡第十七章 职争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复京师 返都北京第二百零二章 眼见为实第八百三十章 先东后西,断不可返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离死别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敌于岸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军之威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归化第九百四十一章 长子战死 兔死狐悲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冲阵,何人可敌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啸的四条大罪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劝降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郑芝豹,横扫东南亚第二百六十章 谋取济州岛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争第九百五十章 北门失守,退守内城第五章 夜遇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谈,大清危矣第三百四十五章 东征虾夷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八十三章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