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动的混乱

听到医官说出这句话,所有的人都呆住了。

不是吧?

堂堂的大清国皇帝,将会从此彻底成为一个瘫子么?

那高高坐在龙椅上的最高统治者,将会是一个瞎了右眼,然后自腰部以下,彻底失去知觉,纵然屎尿齐流,亦再无任何感受的瘫子么?

若这么幅员辽阔臣民千万的清朝,竟只能被一个下半身完全瘫痪再完半点行动能力的人来统治,这,这对大清帝国来说,简直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耻辱!

这时,豪格忽然失态,他呜咽一声,一下子冲上前去,在皇太极床边跪下,然后放声痛哭。

豪格的痛哭,是真心实意的,他清楚地知道,他父汗若是无法醒来,或是身受重创无法恢复的话,各方面能力皆是不足的自已,地盘与势力亦不稳固,诸如多尔衮多铎等人若趁机发难的话,自已很可会连现在的局面都无法维持。

要知道,大清帝国的权柄,那可是群狼争夺的目标,向来只有最厉害最凶狠的头狼,才能获得。而在获得这样至高权力的过程中,其中的血腥与残酷,外人根本无法想象。而这一点来说,仓促之下,豪格根本还未做好准备。

而阿巴泰则是一脸呆怔地站在原地,仿佛还未能从医官的话语中回过神来一般。

在这时,倒是那多尔衮与尔铎二人,彼此眼光复杂地互相对望了一眼。

二人中,尤以多尔衮的心情,最为复杂。

没想到啊,自已天天费尽心机地想着,要如何把这皇太极给悄悄干掉,却总感觉时机不对,无法下手,只不过,在现在这两军交战之时,在这自已最不想他出现任何意外的时刻,皇太极竟然以一种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被唐军给这般重创了。

这一切,可真是造化弄人啊……

多尔衮在这一刻,几乎下意识地迅速想到,当年只有十来岁的自已,亲眼看到,皇太极与其他的三大贝勒一起,矫诏杀掉了自已的母亲阿巴亥时的悲惨一幕。

他亲眼看到,自已的亲生母亲,就在自已面前,不停地向皇太极等人哀求饶命,却最终被人用弓弦套住脖子,活活绞杀,想到她在剧痛中挣扎至死,双眼暴突有如铜铃,舌头拉长有如吊死鬼的惨状,多尔衮的心下,其愤恨痛楚,简直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再想到,后来皇太极掌权后,对自已,以及大哥阿济格,小弟多铎的刻意打压,还曾利用权势,来强迫自已换旗,以此方式来掌握最具实力的正黄旗与镶黄旗,这种种卑鄙龌蹉的行径,无一不令自已为之切齿痛恨。

不过,就在这极度的猜忌不信任,且十分严厉的警惕与打压中,自已好歹凭着杰出的才能与智谋,在一众兄弟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了大清的睿亲王。这其中的曲折艰难,又岂可一言而道尽。

要知道,在这追求晋升前程的道路上,饶是自已这般处处小心,谨慎听话,却也好几次出过差错,险些丧命在猜忌刻薄的皇太极手中,现在每每回想起来,犹然脊背发凉,都会感慨现在的获得,是何其不易。

只不过,虽然这一路艰难行来,自已在心中,却始终没有放弃为母亲复仇的愿望,始终没有放弃争夺那把金光灿灿的龙椅的决心……

那现在,自已该展露出,内心中深藏已久的野心与愤怒吗?

多尔衮微不可见地,轻轻摇了摇头。

不,不能,现在并不是复仇的良机。

皇太极虽遭重创,但并未死去,谁知道他何时会苏醒,况且又有他儿子豪格在此,此人当不会让自已这般顺利地上位,而那阿巴泰,亦是个首鼠两端之辈,实难猜测其内心真实想法。

至于清朝的心脏盛京城中,因为事发突然,自已在京城中布局的势力也未有任何准备,忠于皇太极的势力还十分强大,若想凭自已与多铎两人,就在这里发难,恐难济事。

更何况,这么多年都忍过来了,又何必就争于这一时呢?

现在皇太极已遭重创,虽被救治,又知其尚能活多久,再等上些时日,又有何不可呢?自已若在这里仓促行事,只会小不忍而乱大谋。

毕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想到这里,多尔衮轻咳一声,走到豪格身旁,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道:“豪格,皇上遭此重创,实是皆出我等所料。你也勿太过伤心了,且让医官细心调治要紧,相信皇上不日定当霍然。”

豪格停止哭泣,他用一种阴寒而狐疑的目光,冷冷地扫了多尔衮一眼,没有说话,无声地站起来。

那汉人医官见豪格让开,连忙招呼四名弟子,开始仔细地给皇太极正骨,上药,上夹板,打绷带,忙得不亦乐乎。

这时,阿巴泰眨着着眼,悄悄过来,以一种讨好的语气,对多尔衮低声说道:“睿亲王,现在皇上昏迷不醒,以我看来,你既被皇上任命为统军之将,现在这军中之事,就还是你来拿主意吧。”

阿巴泰这番颇为审时度势的巴结之语,让多尔衮极为受用,他刚想说句表面的推脱之语,不过,未等他开口,多铎便急急插话道:“阿巴泰说得极是。二哥,现在皇上重伤昏迷,已然无法治事,依小弟来看,这军中之事,不若暂且皆由二哥你来掌事,却是众望所归呢。”

多铎说完,他的眼光,却是斜到一旁,冷冷地盯着一直沉默无言的豪格身上。

与此同时,阿巴泰,多尔衮等人的目光,亦是同时集中在豪格那紧绷如铁的脸上。

见众人的目光,皆向自已投来,豪格心里压力极大,他对多尔衮趁危搅权的手段极其痛恨,恨不得将这个表里不一的奸狡之徒,给狠狠地痛骂一通。

只是,他最终还是强行克制了自已,只是紧绷着脸不发一言,依然强忍着,不肯作任何表态。

见豪格一直这般沉默,阿巴泰一脸复杂之色,多铎则一脸愠怒,而多尔衮虽脸上保持平静,心下对豪格这般不识时务,却是恼怒非常。

哼,豪格,你这般不识形势,强自装大,本王今天且吞了这口气。且看将来,我多尔衮,至少有一百种方法,让你痛不欲生!

不过,就在帐中气氛异常尴尬之际,忽然帐外传来密集的脚步声,随即有军兵紧急来报:“禀大将军,帐外的俄罗斯督军戈洛文求见,你看……”

多尔衮一声轻叹,知道这率领俄军驻扎在城外的俄罗斯督军戈洛文,必定也是获知了大清皇帝出现意外的消息后,才紧急赶紧到帐中来探听情况。

多尔衮眼珠一转,迅速地想到,这可是个逼豪格就范的大好机会。

“哦,先让他们在帐外候着,我等正在议事,暂不方便接见。”

多尔衮皱起眉头摆出姿态,挥了挥手,示意禀报的军兵先下退下。

军兵嗻了一声,先行退下后,多尔衮脸上挤出微笑,对豪格说道:“肃亲王,本王也知道,这样的时刻,多铎与阿巴泰二人的意见未必太过不妥,这样吧,你也不用这样纠结了。现在这里诸事,以本王之见,由你来安排,亦是妥当。就由你来决定如何接见戈洛文他们吧,如此可好?”

听了多尔衮的话,多铎一脸怒色,他狠狠地斜了豪格一眼,冷哼一声,背过脸去。

而阿巴泰则是一幅老谋深算之状,他轻咳一声,低下了头,谁也看不到他的表情。

而听到多尔衮这么一说,豪格表面虽然还不动声色,但其心下,对此人的奸狡,更是恨之入骨。

这个混帐多尔衮,明知自已向来只知战场厮杀,对于政治与外交,皆是十分粗浅不堪,却故意摆出这样的一幅故作贤明谦让下士之态,还拿这样的话来激自已,实是可恶的很。

只不过,现在俄罗斯的督军戈洛文就在外面等着,由不得豪格再沉默下去了。

他轻叹一声,抬起头上,面无表情地对多尔衮说道:“睿亲王,你与外国友人相处,多有心得与经验,本王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在汗阿玛苏醒过来之前,这边的一切,暂由你接手掌管吧。”

在终于得到了豪格这句同意之语后,多尔衮心下长吁了一口气。

哼,豪格你这家伙,非要拿大,非要装象,现在知道自已才谋不足,是多么难堪尴尬的一件事了吧。

不过,多尔衮心里虽然痛快了,脸上却还是一副勉为其难的表情,他故作沉痛地叹了口气道:“唉,本王其实亦是才智浅薄之辈,担此重任,实是心下诚惶诚恐矣。只不过,现在军情紧急,内交外困,本王若再推脱,也只能是于事无补,也罢,既然各位皆已同意,那就由本王暂时统管此处军政各事吧,且待皇上苏醒后,本王再行交权便是。”

多尔衮说完,便立刻下令:“此处皇帝正在紧急诊疗,不便打搅,着俄罗斯督军戈洛文,入偏帐相见。“

多尔衮说完,自行出帐而去,径往偏帐之内。

不多时,那带着一身寒气的戈洛文,带着一名翻译,急急入得帐来。

戈洛文一进帐,四下张望一番,却见只有多尔衮与几名护卫在其中,不觉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

他的皮蓝色眼珠眨了眨,冲着多尔衮一脸急急的高喊道:“睿亲王,请问,大清皇帝是不是真的受伤了?他的伤情很重吗?“

见到戈洛文一入帐就大声嚷嚷,帐中各人皆是脸现不悦之色,倒是多尔衮脸色平静,听完翻译的话后,多尔衮只是向他作了个延请的手势,示意他坐下说话。

戈洛文却连连摆手,又大声道:“睿亲王,皇上现在情况到底如何,可否让我一观?要知道,我全军将士,得知了贵国皇帝突然受了重伤的消息,皆不胜骇然,我这个督军也甚是担心,还请睿亲王先带我去看看大清皇帝。“

多尔衮哦了一声,却是冷笑着回道:“戈洛文督军,皇上只不过受了轻伤而已,如何说得恁吓人,督军还是莫要以讹传讹为好。况且现在皇上正由医官紧急救治,却是不便探访。“

戈洛文皱了皱眉,对多尔衮这推脱的态度心下甚是不满,不过他略一沉吟,还是直说道:“睿亲王,那现在贵国皇帝受伤了,贵军打算却是如何,可是有就此退兵的打算?”

多尔衮对他这连番逼问弄得心中甚烦,好在他强自控制内心的情绪,淡淡地回了一句:“戈洛文督军,我军现在已然重创唐军,若就退兵,未免太过可惜。本王决定,这两天且看皇上的伤情恢复如何,再行定夺。至于贵部如何安排,你们可自行决定。”

戈洛文听完多尔衮的话,心中的郁闷简直难以形容。

他娘的,这些可恶的黄皮猴子,说起话来总是这么摭摭掩掩,你们干脆一点会死吗?什么叫我部自行安排,是继续在这里驻守等待,还是就此退回盛京,甚至是让我部干脆退回俄罗斯,你倒是给个准话儿呀。

不过,看到多尔衮一幅满脸严肃又心不在焉的表情,戈洛文把心中的牢骚吞了又吞,没有回话,只是脸色十分阴沉地向多尔衮致了一礼,便退出帐外而去。

那名翻译也跟他出帐离去,然后轻声问道:“督军大人,那我军现在,到底要怎么办才好?”

戈洛文一脸烦躁之色,他轻哼一声,不耐烦地说道:“唉,这些该死的黄皮猴子现在内部大乱,已是无暇顾及我们,我军且在这城外再驻上两日吧。若他们的皇帝情况仍不见好转,甚至更加恶化的话,那我军就此离开,先行退回俄罗斯。”

戈洛文说到这里,脸上涌起了激愤之色,忍不住大骂道:“可叹我高贵的俄罗斯帝国军队,为了夺回雅库茨克城,不惜忍受耻辱,听从他们调动指挥,先是帮他们攻下辽西,现在又来帮他们攻打这海参崴堡,尽可能地遵守了一个盟友的约定。却没想到,到了最后,他们会象扔一块用过的抹布一样,将我们就此丢弃,可见清朝根本就不打算遵守诺言。可恶啊,这些该死黄皮猴子做出的承诺,与海中腐烂的牡蛎一样,没有任别区别。”

说到这里,他又忍不住一声长叹:“唉!只是,若我军真这里碌碌无为地退走,莫斯科那边该会有多么失望,沙皇陛下可能再也不会给我机会了吧。”

翻译嘴巴蠕动了几下,刚想劝说几句,却被一脸落寞的戈洛文,烦躁地挥了挥手,给中止了。

呼啸的朔风中,两人蜷着身体,沉默地踽踽离去。

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极称帝,建立大唐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篱下,定居亲漂辛第九百二十七章 弑帝杀后,赌命一搏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谈背后的博弈第一章 穿越第二百三十二章 钢材与制炮第四百九十五章 议和之议第一百六十五章 谁知我心第五十九章 尾随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来袭第二百一十九章 将计就计第八十五章 赎买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陈情第四十三章 杀机第八十章 将计就计第六百八十七章 两县立定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复台北第四百四十五章 爱妃之逝第四百二十三章 马京达努之挫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托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乐城第三十四章 雏形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临岫岩,骑兵初战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两路,东攻复州第四百二十九章,马京达努的灭亡第七百四十二章 挟持左良玉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决策第七百零二章 联络外力,共抗李啸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陆合围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驾亲征,以援孤军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进扬州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一百九十五章 卷烟生产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绝境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杀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议和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尔衮的彷徨第三百二十二章 贪婪的中国人第八百八十三章 丧权辱国的苟活协议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战迫和,进兵那曲第五百八十八章 铩羽而归第八百九十三章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第四百七十章 猎杀游戏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汤城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议和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六百八十三章 风沙攻城第五百八十一章 肃杀之夜第八十六章 车马行第一百三十九章 奋发的梦想第二百一十九章 将计就计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灭,不亦宜乎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齐突,全力攻城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挡之,唯有求和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丑剧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战(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勋章制度第八十八章 时局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围兴京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虏处置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临岫岩,骑兵初战第七百六十三章 不欲人图我,便需我图人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铎大败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静海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穷,安可回头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军覆灭,全力攻城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锋初挫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营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啸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为重,北面为辅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压岛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七百七十章 先灭三国,再来图你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营兵马入援足矣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二百三十二章 钢材与制炮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乐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该配英雄第三十四章 雏形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赃陷害第九百五十四章 顾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九百一十六章 尧勒瓦斯的抉择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六百四十九章 关山如铁第六百章 攻心诱降第一百五十九章 辽东危局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货,一手交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规划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运获救第八百一十一章 轰降黄骨岛,迎敌孔廷训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决断第八百二十一章 诱歼郝摇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