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海商乎?海寇乎?

古时官员去异地赴任,如果职位高到可携带家眷同往,妻儿老小都是安置在衙门后宅。平素公务往来或普通来访客人走得全是前门,只有私交甚好的朋友或者自家晚辈才走后门入内。

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利用私交或亲情谋取利益的行为称为了“走后门”。

三人相谈正欢,三元却走进屋来向李元利禀报:“王爷,外面来了两人求见,这是他们的礼单。”

李元利接过礼单一看,东西送得不少,而且都是值钱的物事,光是开头那一个“上等羊脂白玉金丝手镯”,估计就要上千两银子。

不过他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将礼单放在桌子上问道:“他们是什么人?”

“是广州城的海商,听说生意做得很大。”

“让他们进来吧,听听他们想说点什么。”

身后的栓柱却对三元道:“叫兄弟们都仔细点,别让人钻了空子。”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大兴军刚进广州,虽然已经将城内清理了一遍,但也难说没有漏网的亡命之徒,要是冒充海商前来行刺王爷,即便是不能成功,也是他们这些亲兵侍卫的失职。

来的是两名中年人,看他们脸色白皙,却不象是在海上讨生活的样子,二人进得门来,便急忙跨前两步跪倒在地。

明时的礼仪,即使是平民见官也不需要下跪,只需拱手作深揖即可,就连曲一膝的请安礼,也多只在军中或将领之间才会行。

而鞑子入关之后,规定必须行跪拜礼,平民跪官,下属跪上司,大臣跪皇帝。而且还在跪拜礼仪上下了功夫,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等级分明。

鞑子入关已经十年,随着他们四处攻城略地,跪拜礼也渐渐地在各地流传开来,

“小人林强(黄治平)叩见汉王殿下。”

“免礼!”李元利抬了抬手,还是命人给他们两人看了座。

别看这两人现在一副畏畏缩缩的样子,可李元利心里很清楚,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

明清时的海商,在陆地上都是一方豪强,他们贿赂当地官吏,无视朝廷禁令向海外走私货物获取巨利,出了海则是半商半匪,而且他们劫起其他船来,比专业的海盗更为狠毒。

海盗劫船绝大多数时候是要钱不要命,但这些海商劫船却既要钱又要命,因为他们要杀人灭口。而且他们多半都与郑成功等海上巨寇有勾连,海寇上岸劫掠时,他们便会提供所在府县的情报甚至作为内应,百姓们对这些自然是心知肚明,心里又恨又怕,但却无可奈何。

这些人早晚都是大兴军收拾的对象,只不过现在李元利没有海上力量,这才暂时放过他们,没想到这两人还找上门来了。

“你二人有何事要见本王?”李元利端坐大堂之上,面无表情地问道。

那林强似乎才是主事之人,他对李元利拱手道:“回禀汉王殿下,大兴军为民伐罪、驱除鞑虏,万民景仰,小人等受同行之托,特备区区薄礼,还请殿下笑纳!”

大兴军攻破广州后,便一连封城数日,在城内大肆搜捕漏网清兵官吏以及尚耿二人府中管家仆役,连城内百姓也不能随意出门,一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特别是林强、黄治平这种海商基本都是豪富之家,心中担忧更甚,若是大兴军找上门来,那肯定就是一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提心吊胆地过了几日,大兴军终于解除了封禁,林强将众海商聚集起来一番商议,决定来求见李元利,探一探大兴军要如何对待他们。

李元利本来不想收这礼,但转念一想却点了点头。

既然暂时不能收拾他们,那这礼也是不收白不收,况且不收的话,反而让这些人多了几分警惕。

“今日小人来此,一则是拜见汉王殿下,二则想斗胆问上一句,日后海上之贸易,不知大兴军有何章程?”

李元利道:“无论陆上海上商贾,大兴军都有律法可依,具体章程你们得去府衙打听,但你等尚需谨记两点,一则不可心存侥幸隐瞒税额、偷税逃税,一旦被查获,就会处以巨额罚金,倾家荡产也有可能!”

这一点李元利倒是没有虚言恫吓他们,大兴军虽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扶助农工、鼓励行商,但对偷税漏税却处罚甚重,最低也是处以偷逃税额十倍的罚金,川黔湘等地被罚得倾家荡产的商贾也不是没有。

林、黄二人听得此话,脸色俱都变了一变,海上贸易获利甚巨,动则是数倍的利润,但若是老老实实交税,那利润肯定是要大打折扣。

李元利没有在乎他们的脸色,继续说道:“二则不可贩运、售卖违禁之物,一旦查获,那就不是罚些银子能够解决的事情了,轻则劳役,重者砍头,甚或是抄家灭门!”

两人吓了一跳,连忙拱手道:“小人等都是遵法守纪的,绝不敢贩卖违禁之物!”

“那就最好,具体的章程,稍后你们去府衙咨询就是。”

二人沉默了片刻,那林强又道:“小人等都是靠出海贸易为生,海上风急浪恶,又有海寇出没,每一次出海都称得上九死一生,然则所获之利却大半要打点孝敬上下,实在是苦不堪言……”

说到这儿,林强看了看陈恭尹和湛凤光二人,似乎是欲言又止。

李元利道:“有话尽管说来,遮遮掩掩的做什么?”

“……若是再按章纳税,实在是无利可图,不知汉王殿下能否稍作通融?至于汉王府上那一份,小人等绝对按期奉上,不敢拖延片刻!”

这些狗东西,行贿行到老子头上来了!李元利心下着恼,他强压怒气沉声说道:“既是不想按章纳税,那你们这生意不做也罢!”

明代正德以前禁海,海防馆根本就不收税,正德之后明廷见禁海无效才将海防馆改为督饷馆收税,从开始的十分抽五到后来的十分抽二,税率定得极高,但每年下来明廷所得不过数万两银子。

这区区几万两银子对于红火的海上贸易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绝大多数本该是朝廷的税银落入了海商和各级官吏的口袋之中,李元利怎么可能任凭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

第一百四十一章火力压制第三百一十四章清剿水西土司第五百二十四章琼华岛第一百七十八章袭扰第三百五十五章衣冠禽兽 御门听政第一百二十四章挺进松滋第十七章背义第三十六章拉拢第五十七章远虑第二百四十一章比丘道人第四百九十六章边墙第三百三十章汉化了的汤若望第三百零四章玉石俱焚第五百三十四章渡江进剿第三百零三章反攻炮台第一百二十五章初战告捷第一百四十五章擒获国贼第四百零五章斩蛇第二百二十三章追击第一百五十章白龙会第十九章夜饮第一百四十四章走投无路第四百二十八章老套路第四百二十九章真降假降第一百二十四章挺进松滋第二百三十七章飞蛾赴火第四百三十四章潜踪蹑迹第一百五十四章朝不保夕第一百二十七章瓮中之鳖第一百四十六章府衙会晤第二百一十四章两条鱼引出的线索第一百七十八章袭扰第三百三十二章耳濡目染 动摇信仰第一百六十五章守礼第七十四章喜得良才第一百三十三章郧襄第一百三十章地道第二百三十一章长沙大学堂第一百一十七章筹备第三百零七章大发雷霆第九十七章军情司第五百零八章六部改组第四百七十八章科尔沁第三百一十二章三水规划第五百一十六章军费开支第二百二十三章追击第七章火药(二)第三百六十六章深谋远虑 眼光长远第一百六十一章以粮为本第二百二十四章贼踪第三百一十八章短兵相接第四百九十一章盛京失陷第五百五十九章平定倭国第一百三十六章红夷炮第二百五十七章关刀桨第三百九十六章反攻第二百九十五章前有埋伏 后有追兵第四百二十八章老套路第四十一章道理第七十五章抽杀震慑第四百三十五章兵行险着第四百五十七章鹿皮第一百一十章击针枪(一)第五百三十三章远赴朝鲜第四百五十七章鹿皮第四百零七章打箭炉的吐蕃农奴第一百二十一章黯然而返第四百九十一章盛京失陷第五十八章分兵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围南京第二百七十章责任第二百七十七章东印度公司第一百三十一章攻城第四百二十二章锅庄娃子做将军第一百七十一章图谋两广第二百六十一章凌海将军第二百九十五章前有埋伏 后有追兵第三百三十九章江湖教派 误称白莲第四百五十一章贱籍第五百五十八章蒙古诸部第四十三章心思第四百九十章丧家之犬第五百零九章孔庙改文庙第二百三十一章长沙大学堂第二百四十七章排枪第二十五章阴谋第五十八章分兵第五百三十七章兵近汉城第一百七十七章交锋第三百六十章爱民如子 百姓归心第三百四十七章试航第三百三十六章一骑绝尘 遥遥领先第五百二十章流泪树第四百九十一章盛京失陷第三百六十七章南澳海战(一)第二百五十章昆明来人第二百七十一章瑶民第二百二十二章反袭第二百二十五章陷阱第三百五十六章固守江南 抑或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