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荆江水患

为祸江南十余年的东虏鞑子,旬月之间或死或降,逃脱的没有几个。

至此除北直隶、河南、山东、山西以外,前明十三省已有十省以及南直隶归入大兴军治下,而且河南的汝宁府、南阳府,山西的平阳府,山东的兖州府也摄于大兴军的兵威先后遣使来降,东虏鞑子实际控制的地方除了北直隶外已经没剩下多少了!

高夫人、黄氏以及秀娘母子到达南京没几日,红姑和梅娘也从广州赶了过来,一家人分开两年之后又终于团聚,但李元利只享受了数日好时光,便不得不再次召集众官议事。

这一次要议的不是出兵征伐鞑子,也不是征剿山贼土匪,而是洪水!

端午刚过,荆州知府唐之尧便送来一道十万火急的奏章,声称五月初一日,洪水冲垮荆江大堤黄潭堤段,溃口宽达一里多,堤外方圆百里,尽成泽国!田户淹没,百姓死者已有数百!官府一面救灾,一面发动军民堵口,但因人力物力难以为继,请汉王尽快安排救助!

长江的洪灾有史以来就没有断过,而最易受灾的就是川江下游的荆江。因荆江河道弯曲,江洪宣泄不畅,一遇洪水,两岸就极易溃堤决口,自古以来就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一说,荆江人更是“以水为国,以堤为命”。

荆江大堤溃口,这关系到江北十多个府县近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荆江大堤发生不测,损失简直是不堪设想!哪怕是在后世,国家也是把荆江大堤定为确保堤段,采取了所有可能的应变措施。

这件事确实是十万火急,一刻也耽搁不得,李元利得到奏报之后,立即便将已经到达南京的六部主官全部召集起来议事,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出来。

“王爷!历朝应对此事,无非是治理和赈灾,只是现在还不知道荆江一带过水之地有多少,灾情到底如何,要想知道具体情况,还得派人先实地考查!不过在这之前,还是要解决灾民们的吃住问题。”

户部尚书任武道:“荆州府这几年来风调雨顺,除了缴纳赋税之外,当地官仓也积蓄了不少粮食,为的就是预防灾荒,按理说赈灾的粮食不缺才是。”

李元利道:“想来是情况紧急,唐之尧用的是军情司的鸽信传书,篇幅有限,具体也没有说得很清楚,只说要尽快安排救助。我的意思粮食还是先拨运一些,要是等派人去核实之后再运粮去,万一真缺粮饿死了人怎么办?”

众官知汉王爱民,于是全都点头称是。

李元利又道:“赈灾是小事,治理才是大事!荆江水患自古就有,历朝历代也没有少治理,可为什么都不能根治?我觉得这次派人去荆州,工部也要派人随行,最好是找有治水经验的官吏,先考查找出原因,才好拿出应对之法。”

刘玄初道:“王爷,臣当年在荆州也住了数月,对荆江大堤以及荆江水患倒是略知一二。”

“那就把你知道的先说来听听。”

“荆江大堤始于东晋,拓于两宋,分段筑于明,在此之前各堤段各有其名,直至永历五年东虏荆州府堵筑庞公渡口,把江北大堤全部连成全长两百多里的整体,堤名才得以称为荆江大堤!”

“荆江以北是古云梦大泽,以南则是洞庭湖,地势低洼,江水带来的泥沙在此大量沉积,导致河床已高出两岸平原,而且荆江两岸南高北低,江水时时冲击大堤。再加上荆江大堤修筑年代久远,因此常常出现险情。”

“臣在荆州时,常听当地百姓说起,只要一到汛期之时,荆州百姓无不胆战心惊,时时提防,只要堤坝溃口,就算逃得性命,也只能沦为灾民,流落异乡,甚是凄苦!”

李元利道:“水患的危害我都知道,关键是怎么预防治理,又怎么将它的危害降到最低!对于这一点,诸位可有何良策?”

在座的除了任武和刘玄初外,还有顾炎武以及工部尚书党守素,刑部尚书赵见田,另外还有王拙,他是兵部侍郎,刘体纯这个兵部尚书还没到南京,所以就由他代表兵部议事,至于礼部尚书,这没他什么事,李元利根本没有派人通知他。

刑部尚书赵见田本来话就不多,现在隔行如隔山,他更是无话可说,所以对李元利的话没有什么反应。

党守素也闭着嘴巴不说话,这治水他哪里能够懂得?若是问他一些枪炮或者机械、矿山方面的问题,他倒是能多少说上几句有用的。

至于王拙,通知他来的目的就是要让他带兵干活。

最后还是顾炎武站出来说道:“王爷,历来治水,不是堵就是泄,荆江水患千年不能根治,臣以为堵泄同施或许会更好一些!”

“那又应当如何堵,如何泄?”

“这个……”要说到具体操作,顾炎武也犯了难,不过还是多少能提些意见。“堵嘛,就是将荆江大堤加高加厚,至于泄……”

怎么泄?泄到哪儿?这他就不知道了。

李元利见众人再也说不出什么有用的办法,便站起身走到贴在墙上的地图前仔细看了起来。

顾炎武说的很有道理,他虽然以前也没接触过水利工程,但架不住前世见识得多,这对着地图一看,也看出一些名堂来。

这个时代的荆江河道与三百多年后完全不一样,还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而且两岸还有许多不算很大的湖泊,这些湖泊到后世已经完全消失不见,应该是由于泥沙淤积再加上百姓围湖造田才逐渐消失的。

李元利拿着根小木棒,一会儿指向江南一会儿指向涨北,刘玄初等人的目光随着他的小木棒移动,静静地等他想法子。

所有人对李元利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信任,在他们的心目中,无论多难的事情,王爷可都是能够想出办法来的。

过了好一会,李元利才突然叫道:“拿纸笔来!”

想了这么半天,他已经围绕刘玄初说的“堵”和“泄”两个方法想出了一套方案,按理来说,这套方案用于治理荆江水患绝对可行,可这个工程量不是一点点!

不过想想后世抗洪救灾之惨烈,李元利觉得自己现在必须这样做,哪怕为之投入再多,哪怕因此苦上几年!

第三百七十一章思明州第三百六十八章南澳海战(二)第一百四十六章府衙会晤第四百八十一章高人第四百章江阴之屠第一百九十四章炮兵操典第四百五十九章热兰遮城第一百九十二章老当益壮第三百二十二章昔日孩童 今日汉王第三百一十六章是降?是战?还是走?第四百七十一章归心第二百七十一章瑶民第三百五十八章首鼠两端 枉送性命第一百零五章五省经略第四百六十四章河道治理第三百零四章玉石俱焚第三百五十二章投河明志 誓不仕清第四百零六章华夷之辨第一百九十三章迫击炮原理第一百九十四章炮兵操典第五百五十二章扩张计划第二百五十八章铁壳船第一百零四章震惊虏廷第四百九十九章月牙岛剿匪第一百零七章授艺第四百八十四章北上前夕第二百零七章“绝密”加“特急”第二百三十三章整肃军纪第三百九十八章予以重托第三十七章土兵第一百六十四章南征第二百四十七章排枪第二百二十九章亡羊补牢第一百二十五章初战告捷第一百五十章白龙会第四百三十四章潜踪蹑迹第一百零七章授艺第四十七章中伏第三十六章拉拢第四百四十四章一举两得第二百五十五章得胜回府第一百九十三章迫击炮原理第四百四十六章秦淮河第一百三十三章郧襄第一百一十一章击针枪(二)第四百三十二章计划周详第一百零三章破城第三十八章激昂第一百一十九章南下广东第二十六章银矿第四百七十三章大汉四郡第二百章兽行第二百零六章仇不隔夜第三百八十五章大战在即第一百九十一章有喜第五百一十二章礼仪之邦第三百五十九章心狠手辣 虎口夺食第六十四章围城第九十六章观音土第三百三十章汉化了的汤若望第五十九章急行第三百六十九章南澳海战(三)第一百零六章试验第四百三十一章神策门外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九十八章石砫土司第九十六章观音土第一百三十一章攻城第五百零五章国王的表弟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二百八十三章擂鼓!助威!第五百二十一章梦想中的橡胶园第三章亲情第二百九十三章增江两岸第二百九十章战场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员第三百六十六章深谋远虑 眼光长远第五百二十六章正旦大典第五百五十章登极大典第三百一十三章威龙白家草头王第一百零一章兵临城下第五百四十一章生死攸关第三百七十九章轻取海澄第三百六十二章夜郎自大第四百一十二章镇江绿营第七十四章喜得良才第五百零八章六部改组第四百六十九章傅青主第一百一十三章春心萌动第三百八十七章百炮齐鸣第三百四十九章道人从军第二百零一章溃败第九十七章军情司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内附第十章拜服第三百五十二章投河明志 誓不仕清第三百一十五章别无退路第十四章土司第一百一十四章终身大事第五百三十二章“精炮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