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

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

但是怎么修补,也不过在太祖皇帝框架之中转悠而已。

而今杨鼎的建议,其实是重塑大明粮食运输体系。即便不推行一条鞭法,大明原本的赋税按照这个本分运行,也是大省民力的事情。

而且极大的加强了中枢的控制力。

朱祁镇打赢瓦刺之战,主要靠的是盐税,茶税,海关税。但是对真正控制的田税并不多。

并不是田税不重要,田税与附加在田税上面的徭役,才是大明最大的财富。

只是,朱祁镇以海运代替漕运,真正运送到北京的,也不超过八百万石,即便是大明赋税而今超过了五千万石,真正运送到京师的也不过一千万石而已。

剩下的都在什么地方?

要么折银,就好像户部每年给宫中的一百万金花银,就是江南粮税折银的。

另外就是按照这一张大网分布在大明的各个节点之上的。

当然了,以大明现在的管理能力,对这些节点的管理,根本就是失控的。这就是大明财政体系之上的先天顽疾。

所以满清入关之后,对财政上做出的改革之一,就是所有款项折银之后,除却留存部分之外,一律支京。

这才让满清的中枢权力大增。

朱祁镇也明白这一点。

不过,他也明白,这个时代粮食运输难度。满清是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出这样的操作。

朱祁镇觉得国家储备粮仓,不需要集中在北京,也不可能。

杨鼎所列出的仓库,总体上是沿着运河一线,与长江一线了布置。

通过陆路与水陆便于运输粮食。出了事情也编入支粮。

而且通过这样的整顿,朝廷控制在手中的粮食也就足够多了,不再是京仓两千万石了。

朱祁镇自然批准了杨鼎的奏折。

这些仓库都在陆陆续续的修建之中,至于仓库的管理与地方上怎么分权,什么的还需要慢慢的磨合,但是总体主旨,不会改变的。

粮食问题,朱祁镇正在解决。

银元的问题,朱祁镇也不得不面对。

特别是今年银荒暗涌,虽然已经开始平息了。但是依然让朱祁镇感动心焦。

刘定之的办法,都是治标之法,甚至连治标之法都不算,可以说是权宜之计。而银荒,或者说钱荒,从唐宋以来,不知道有过多少次。

甚至宋代的交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为了解决钱荒问题的办法,只是弄砸了。

所以,朱祁镇对这种原始的银行业很是感兴趣。或许朝廷发行纸钞,是不可能了。但是弄出类似银票一样的交易凭证,或许能缓解一下钱荒。

朱祁镇默默的敲着汪岳的资料。一时间陷入沉思,不知道对汪岳的所做所为,要不要插手?

是任下面自由发展,还是出手弄一个国家银行?

这个时候,怀恩悄然而来,说道:“冼驸马求见。”

怀恩也是很有眼色的,朱祁镇要见人自然有见不完的人,一般官员回京述职,登上好几天,才能见皇帝一面。

唯有六部枢密院内阁这些大臣,才有越次求见的资格。按理上冼景一个驸马而已,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但是朱祁镇对冼景另眼相看,身边的人都看得出来。怀恩自然也不敢做恶人。

朱祁镇说道:“让他来吧。”

冼景来了之后,立即行礼就不用说了。

朱祁镇让他坐下来,说道:“有什么事情?”

冼景说道:“陛下。”

朱祁镇瞄了他一眼,说道:“叫父皇。”

冼景声音之中微微有一丝颤抖,说道:“是,父皇。小婿今日前来,是有两件事情禀报,第一件事情就是佛山铁厂股本已经找齐,小婿预计在明年开春之后,就南下佛山。”

朱祁镇说道:“和重庆一起去吧。”

冼景大喜过望,说道:“多谢父皇。”

一般公主都在京师,驸马类似于入赘。而朱祁镇让重庆公主跟着冼景南下佛山,其中态度,就再明白不过了。

朱祁镇作为父亲,固然是想给女儿撑腰。让女儿在家里成为一家之主,但是幸福从来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

在儒家的这种价值观之中,与后世女权来衡量,固然朱祁镇能为重庆公主做主,但是重庆公主就真幸福吗?

想来,重庆公主毕竟是公主,冼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怠慢。稍稍示弱一下,也是一个办法。

冼景随即说道:“另外一件事情,小婿拿不准,来请教父皇。”

朱祁镇说道:“什么事情?”

冼景说道:“回回商人马克顺奉上白银二十万两,请小婿为他做主,小婿不明就里,这钱虽然暂时列入股本之中,但是该怎么办,还请陛下示下。”

朱祁镇沉吟片刻,说道:“马克顺,这个名字似乎在什么地方听过?”

怀恩立即说道:“陛下,老奴听过,马克顺原名皮尔马黑麻。在瓦刺使团之中任过职,在也先在的时候,数次来往京师。”

“似乎在瓦刺还担任过什么官职,老奴就不知道了,不过锦衣卫那边应该是有存档的。”

朱祁镇点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经济与政治之间从来是不分家的。

一个能一口气拿出二十万两大商人,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冒了出来,这是不可能的。

原来是瓦刺方面的人。

当然了,朱祁镇并不觉得这个马克顺与瓦刺政权之间的关系有多么紧密,即便是也先时代也是。

盖因瓦刺政权特征,就是一个武力联盟,一个商人不过是打下手的而已。

而今瓦刺衰弱,马克顺更知道该如何选择。

不过冼景却吓了一跳,说道:“小婿万万不知道,他有人如此根底,否则根本不会用他的银子。”

如果说冼景不知道马克顺与瓦刺之间有些联系,那绝对是假的。

毕竟,冼景虽然不知道马克顺的底细,但是马克顺的经营方面,却是了解的,就是丝绸之路,也就瓦刺与大明之间的贸易。

在西域行走的驼队,十有七八都是马家的。

当然了,这也与西域的现状有关系。

西域数百年以来,回回教在此地已经根深蒂固了。纵然蒙古人没有全部信奉回回家,再加上大批士卒汉人迁入。

但是在很多地方,不足以撼动回回商人的地位。

马家能做瓦刺与大明两国之间的生意,如果说他在瓦刺之内没有靠山才是假的。但是有靠山是一回事,本身就曾经是瓦刺的官员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朱祁镇说道:“无妨,他想让做什么?”

冼景说道:“他只是让将这些送给陛下。”

怀恩接过,双手呈给朱祁镇。

朱祁镇打开一看,都是石亨的黑料,什么劫掠商队,敲诈拉索,并且擅自设立关卡,擅自扩建,并在伊犁各部落之中,广收义子等等。

朱祁镇冷笑一声,说道:“离间君臣,是什么罪名?你知道吗?”

冼景立即跪倒在地面之上,说道:“臣知道,只是臣不敢欺瞒陛下。臣之前并不知道马家与瓦刺有关系,这斗胆上奏,如果早知道如此,给臣几个胆子,臣也不敢为他递这个。”

朱祁镇看着冼景,心中暗道:“要钱不要命的主。”朱祁镇才不相信。估计冼景即便知道这一件事情的内幕,冼景也会帮忙的。

毕竟仅仅一举手一抬足,就有二十万两银子。

简直是一本万利。

冼景忽然是一个人才的,但是似乎格局有些小了,一心圈在商界之中,须知这个时代,不管朱祁镇再抬举,商人也是不入流的。

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办事之道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后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十六章 经筵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十六章 海漕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八十章 登坛拜将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四十四章 孔弘绪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十七章 水深火热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