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

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

大明最基层的行政权力,一直在胥吏手中掌控。

甚至这些胥吏父子相承,从宋代到而今,数十代经营,早就成为他们的自留地了。就形成了一个互相制衡的局面。

虽然很多官员对胥吏的种种恶行,深恶痛绝,但是他也仅仅能针对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情发作,决计不能冲着这个胥吏集体来。

否则这些胥吏们就能让高高在上的县太爷尝尝无人可用的局面。更有甚者,这些胥吏敢在公文,或者银钱来往之间,挖出坑来,让上官在不知的情况之下,已经触犯国法,或者得罪了大人物还不知道。

如此一来。

所以,虽然朝廷已经给了胥吏这样那样的出路,但是这种权力之间的交接,又怎么能安安稳稳的。

所以,每一个试点推进之中的地方官,他们要的都是上来能打,能撕,有经验的吏员。而不是那些刚刚培养出来的新手。甚至还要人带的。

帮不上忙,甚至还帮倒忙。

其实朱祁镇也知道这一点,毕竟已经有好多吏员下狱了。

权力厌恶真空。

不管是在朝廷之上,还是下面县衙之中,都是一样的,某些或许是冤枉的,但是铁证如山,根本不能驳倒。或许有些人虽然是被误导什么的, 的确是犯了国法。

所以各地对北京这种历练出来的吏员更是需求量大增。

以至于北京乃是六部一些经年老吏,或者愿意服从朝廷命令的胥吏,摇身一变成为国家的吏员,但是却要调到外地任职。

所以从北京抽调吏员,朱祁镇是理解的,但是为什么从天津抽调吏员,却有一点不明白。

刘定之说道:“陛下,天津新建,根底浅薄,没有什么老吏,再加上河北巡抚马文升,乃是正统十六年进士出身,历任地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所以天津府的胥吏改革,是几个府县之中,做的最好的。”

“故而有富裕的吏员,可以抽调。”

朱祁镇说道:“哦。朕真想去看看。”

这也是朱祁镇心中一直一来的想法。

这么多年来,朱祁镇出京的次数,简直是屈指可数,每一次出去都是身负政治使命。一来静极思动,二来,却是想看看在他主政之下,大明天下到底渔鸥什么样的变化。

特别是后者,是他一直所想的。

“陛下,身负天下之重,此事万万不可,如果陛下想见马文升,可以召见马文升,何必纡尊降贵。”

朱祁镇也知道,就内阁是万万不愿意让他做这样的事情,而且此事也不是做这事情的时候,朝廷之中,看似凭借,但是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朱祁镇居中掌控,才让整个大政,不出朱祁镇的预计之外。

在这个时候离开北京,对北京的掌控也会出问题。

朱祁镇轻轻一笑,说道:“不过一句戏言而已。”

虽然朱祁镇这样说,但是这个想法,已经深埋在朱祁镇的心中。

抽调吏员的命令,从北京发出,还没有到达天津的时候。马文升还在做自己的事情。

而今就有一场好戏在天津府上演。

先有天津卫,再有天津城,或者说先有粮仓再有天津城。

这一座天津城,本身就是在天津卫城,与各地仓库的修建之后,再开始修建的。而且当朱祁镇当初确定了,天津仓作为国家粮仓。

与北京仓储体系,一起承担,大明国家储备,天津仓库之中的存粮,就有近千万石之多,而作为天津巡抚马文升,对这些仓库也是富有责任的。

当然了,这个责任是双重的。

毕竟天津仓直接负责人乃是当地的户部郎中。他是户部侍郎杨鼎的下属,就是京仓体系之中的一员。

只是天津仓毕竟在天津,就与天津地方有想多的交叉与合作。

而这一件事情,就是一仓粮仓失窃案。

由天津府的吏员韩铁城府运送给天津仓的一批粮食,不翼而飞了。

这一批粮食并不多,不过几百石而已。但是这一件事情,关系到两个部门,不得不层层上报,最后让河北巡抚马文升,亲自过问。

却见在天津知府衙门之中,可怜的天津知府只能让出主位,与户部北河郎中,一左一右坐在两侧。他的主位被马文升占据了。

这位北河郎中,就是负责漕运的。

马文升此刻正在细细询问情况。

下面跪着几个吏员。

其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吏,低头垂目,看似很是老实,将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无他,就是漕运有一批粮食运到天津了。临时让天津出人手,帮忙运输到仓库之中,说起来,也就是从码头到仓库数里路而已。

但是今日仓库装仓的人比较多,于是乎他们一行人就堵在路上了。在一个民间院落待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粮食入库的时候,仓库的人一验,发现根本不是粮食,粮食仅仅有一层,下面都是一些土石这类的重物。

马文升问道:“韩铁城,你接受的时候,可曾检验过?”

韩铁城脸色苍白,说道:“验过。”

韩铁城自然知道,他这样说面对的是什么?

但是他从学院毕业之后,先在大兴县做小吏,而后转到了兵部,又被抽调到了天津,而今已经有九品官身。

将来升迁有望。

太高的职位不敢想,一辈子熬出一个知府,或许是可能的。

所以韩铁城做事再勤勉不过了。从不敢有一丝的大意。这种交接上的事情,更是不敢出一丝漏洞,他可是上面下面都查过了。

的确是粮食。

但是仅仅是一夜功夫,就不翼而飞了。

韩铁城扪心自问,也就是在客店休息的时候,韩铁城自觉在天津城之中,又是清明世界,能出什么乱子,也就交代了下面几句,自己早早休息了。

当夜也没有在客店休息,而是回家了。

毕竟这天津仓,也在天津城内。与韩铁城的家,不过几步路而已。

听了韩铁城的话,户部郎中王大人微微松了一口气,只要确定不是漕运体系的问题,其他的就无所谓了。

马文升说道:“如此说来,是你坚守自盗。”

韩铁城扣头说道:“下官办事不利,乃有此等疏漏。朝廷如何处置,下官都不敢有半句怨言,但是下官万万不敢监守自盗。”

马文升表情不紧不淡,似乎没听见一般,说道:“已经确定了,这一批粮食,就是在你们手中丢的。”

“来人,去他们家中搜查。”

“是。”立即有一个人出去了。

马文升就在主位之上,细细的看着案上一本书。其实这并不是一本书,而是这些的档案。马文升一一看过去,细细揣摩,偶尔目光向下瞥了一眼。

正在心中思量之间。

一个跑过来,在马文升耳边细细说了一番话。

马文升厉声说道:“胡聪,你还不招来。”

韩铁城眼睛立即看向他旁边的那为小老头,也就是刚刚发言的老吏。

胡聪身子一颤,似乎极度害怕,又似乎是满心委屈,扑倒在地,说道:“大人,小人冤枉,小人冤枉。”

从这两人的自称上,就能看出两人的出身不同。

韩铁城是从学院出来的,虽然是吏员,但是对马文升自称却是下官。但是胡聪却是自称小人。

而小人一般都是贱籍自称的。

所以这胡聪乃是天津本地胥吏留在府衙之中的人。这样的人相当不少,毕竟一个府衙运转,不可能全部靠外地人。

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六十六章 解决问题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郎遗策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五章 新内阁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锐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零九章 待诏陆祥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坚持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章 大武学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九十九章 定风波二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二十章 三世说与大同世界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龙城飞将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盐产业链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十章 王直入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