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

第一百零一章定风波四

“哦。”朱祁镇问道:“何出此言?”

于谦说道:“陛下只以为李大人为清贵之臣,却不知道李大人在太宗朝上书言时事,触怒太宗,然太宗依然说,李大人所言,实不可改。”

“而且国子监也是为国储才之地,如果李大人仅仅是一学究,如何能让他做国子监祭酒。请陛下放心,这一件事情,交给李大人,决计万事无忧。”

朱祁镇说道:“只是,李大人要远窜,不知道能不能安置到新安?”

于谦说道:“朝野上下,都以为处罚过当,陛下下此恩旨,必能得百官之心。即便是内阁也不会不体谅的。” щшш◆ т tκa n◆ C○

朱祁镇说道:“那么这一件事情,就拜托先生了。”

于谦说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朱祁镇目送于谦离开之后,这才松了一口气,从新将刚刚所过的话,复盘一遍。觉得这一件事情没有什么问题,这才松了一口气。

此刻的朱祁镇,将君臣一日百战的信念,贯彻到所有行动之中,与每一个人谈话,对他来说,都是一场战斗。

还好,于谦是一个君子。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于谦还是好对付的。不过,这并不会让朱祁镇对于谦看轻,恰恰相反,更为看重。

因为朝廷之上,各种魑魅魍魉好找,真正内外如一的君子,反而不好找,或者说,君子就不应该在这样的朝廷之中厮混。

果然每一个人的悲剧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性格。

于谦也是如此。

夺门之变的于谦,不管是倒向谁。都能位极人臣,但是他偏偏保持中立,这就导致了于谦最后的下场。

朱祁镇或许没有发现,他已经变成他眼中魑魅魍魉一般的人物,越是如此,对于谦品行,就越是向往。

虽然自己做不到。

于谦这一次的事情并没有做差。

数日之内,朝廷的命令就下来了。李时勉由国子监祭酒贬为新安知县。

朝野之间,有不知道有多少人同情李时勉,纷纷约定李时勉出京那一日相送,只是李时勉似乎早有准备。

提前两日出京。等他们知道发现的时候,李时勉已经不在北京城中了。

但是李时勉躲得了别人,却躲不过一个人。

李时勉带着一个老仆,雇佣一辆马车,出了东直门,向通州而去,准备到了通州换成官船。

只是他刚刚出了北京城,就一些彪形大汉将李时勉拦住了。

李时勉将车帘打开,目光一扫,就知道拦着他的这些人,定然是军中出身,他浑然不惧说道:“怎么?谁想要老夫的命吗?”

“不敢。”为首的军官行礼道:“我等不过奉命来请先生一叙。”

李时勉说道:“我如果不想去?会怎么样?”

“我等自然不会将先生如何,只是天子脚下,谁又敢将朝廷命官如何,先生如此,不免有一些太胆小了吧。”为首的军官说道。

李时勉听了,说道:“也好,就会会你家主人。”

这个军官如此说,李时勉却知道,事情并非如此,纪纲最嚣张的时候,与当时的阳武侯薛禄,也就是常德公主夫婿他老爹,在南京当街斗殴,都动起刀兵起来。

真以为天子脚下,就没有人敢违法乱纪,真正敢违法乱纪的,恰恰自以为是天下脚下的人。

因为他们信奉权力,不信奉法纪。

古今皆然。

不过,事到如今,李时勉身边,不过一老仆,一个车夫,都不是能打架的人,李时勉年轻的时候,未必是手无缚鸡之力。

只是而今已经老了,自然不以筋骨为强。与其被架过去,不如识趣一点。

纵然是死,也要君子死不免冠。

这些人将李时勉请到路边一处凉亭,这凉亭很是苍老残破,连一个完整的石墩都没有了。头上也大露天光。不过最少有坐的地方。

李时勉过来,远远一看,顿时大惊,说道:“陛下。”

来人正是朱祁镇。

朱祁镇连忙上前,李时勉立即下跪行礼,朱祁镇将李时勉搀扶起来,说道:“李先生请坐。”

两人坐定之后,朱祁镇说道:“朕其实是无颜见先生的,身边的人出了这么大的疏漏。朕实在有愧,只是贬斥先生,是太皇太后的意思,朕也改不了,只能在这里准备了水酒一杯,敬先生。”

朱祁镇一挥手,就有人在凉亭的桌子上摆下四盘菜。两荤两素,还冒着热气,有端出一壶酒来。

朱祁镇起身为李时勉倒了一杯酒。

李时勉双手接过,大为感动。但是依旧说道:“陛下对臣厚爱,臣愧不敢当,只是臣有一言,还请陛下见谅。”

朱祁镇说道:“先生请讲。”

李时勉说道:“陛下身负天下之重,岂能轻出九重,白龙鱼服,恐遭虾戏,一旦有事,乃太后,太皇太后何?奈天下何?请陛下三思。”

朱祁镇听了,心中一阵感动。

这很李时勉。

李时勉从来不是想着,自己的恩遇如何?或者说,即便皇帝对他再好,他也该不了自己的性子,看似他对皇帝,对大明忠心耿耿,但是其实他忠心的从来是儒家信念。

朱祁镇解释道:“这一次外出,朕已经向太皇太后报备过了,这周围有三百锦衣卫护卫,密不透风,请先生放心,决计万无一失。”

李时勉立即说道:“陛下此言差矣,-------”

李时勉还想说话,朱祁镇见状,立即说道:“朕知错了,与先生谈完,立即回宫行不行。朕此次来,不仅仅是送先生的,还是有一件正事,想咨询先生的意见。”

一提到正事,李时勉立即变得严肃起来了,说道:“陛下,但有所问,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祁镇说道:“太祖皇帝鉴于倭寇之乱,下令禁海。但是到了而今时过境迁,虽有零星的倭寇,但是已经影响不了大局了。有人向朕谏言,说只需如前宋设市舶司,就可以民不加赋,而国用自足。”

李时勉听了,立即说道:“陛下,请斩此孽臣,陛下治国,当讲仁义,何必言利?”

朱祁镇问道:“先生,而今朝廷各方打仗,各地赈灾,都需要钱。”

李时勉说道:“臣为陛下讲孟子,陛下难道忘记了?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安泰,乃是仁义,至于钱粮之事,不过小利而已。陛下做事,当以仁义为本,如果汲汲以理财为念,以好利为本,臣恐国库大涨,而天下大乱。”

“秦隋往天下,何言无钱粮?唯仁义不立也。”

朱祁镇说道:“朕受教,只是朕也想过,朕从海上多收一分税,则百姓少交一分税,此乃重农之策,而且有能力出海的是何等人家,先生不会不知道,这正是取有余而补不足。”

李时勉听了,默默点头。一时间居然没有说话。

朱祁镇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先生,朕也不能听一面之辞。只是新安远隔千里之外,朕又不能飞至,先生学问人品,乃当世之最,朕也最信得过先生,此事到底行与不行,朕不知道,朕将先生任新安县令,却是委屈了先生,却也是朕的一点私心,想让先生试试,这个法子到底行不行。”

李时勉立即行礼说道:“陛下之意,臣知之。只要能为陛下效力,就是天涯海角,臣都愿意去了。此去新安定然将这一件事情调查清楚,行与不行,一定会给陛下一个交代。”

朱祁镇说道:“好,这件事情就拜托先生了。”随即朱祁镇又给李时勉安排了四名锦衣卫做护卫,让他可以写奏折通过锦衣卫渠道,直通大内。

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圣公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图的法会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二百章 马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大皇帝贺寿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后的演出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章 瑞雪兆丰年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三十三章 有变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五章 新内阁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十一章 孙氏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四章 太后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一百三十四章 张辅之意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第九章 蹇公第二十六章 谁对谁错?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二十六章 谁对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