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

第五十三章粉身碎骨浑不怕

于谦并没有退让,说道:“陛下的性子,一定要有大动作的,今日将钱用在修河上,也算是深固根本之策。总好过,陛下对外征战。”

于谦说道:“学生估计,大规模修河,最少要修上数年,才能将所有地方整顿一遍,也就是这数年之内,陛下不可能对外有什么大动作了。”

“等陛下年纪大了,就安稳多了。”

杨士奇说道:“我说的陛下,我说的是你。”

“我能在内阁之中待上几日?待不了几日了。到时候我将你从外面调进来,你就可以直接入阁了,以陛下与之间的君臣知遇,将来未必不能坐在我这一把交椅之上。”

“但是这一修河,你在外主持,曹鼐在内呼应,将来你即便有治河之功,入阁之后,也会在曹鼐之下。”

“你难道不知道,曹鼐比你小两岁啊。”

“你难道想学杨荣吗,一辈子被曹鼐压在身下。”

于谦说道:“学生不在乎这个。”

杨士奇说道:“我知道你不在乎?但是你以为修河就这么简单,我可以告诉你, 陛下起意治水的时候,我也细细研究了。我与吴中谈过,不管你怎么修,这河北的河,还是会决口。”

“此乃天性,太行山与河北平地落差太大,水汽积郁,多有大雨,而河北降雨的季节,就那一两月,这个时候不发洪水都难,泥沙具下,而有土质的原因,大坝根基不稳,往往大坝还没有问题,但是下面就给掏空了。”

“你以为大明历代工部尚书都是傻子,都看不见吗?”

“这一件事情,如何好办的话,早就有人做了,哪里等到今日。”

于谦说道:“正因为,这一件事情别人不肯为,而学生必为之,总要有人为朝廷做事。”

“做事,你做不成的。”杨士奇说道:“如果寻常修堤坝,基本有了问题,也不至于出什么事情。但是而今,陛下对你多信任,每年最少一千万两的修河款项,几乎将朝廷结余清扫一空,全部给你了。修成了你封爵都有望的。”

“但是一旦有了问题,你会怎么样?你想过没有。即便陛下护着你,但是天下士林,朝中百官,会怎么看你?”

“千夫所指,不病自死。”

“即便你修河修好,你于某人头上,就是大明第一治水能臣,而今之天下,那年没有水患。恐怕你一辈子,都要在外任奔波治河了。中枢的位置,你想都不想了。即便陛下想让你回来。你以为你就能回来吗?”

于谦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之极。

于谦虽然也是一方重臣,他毕竟没有在中枢待过多长时间,即便是顺天知府的时候,也更多是履行的地方官的责任。

对中枢的尔虞我诈了解不深。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治河大工之下,隐藏着这样的危险。

可以说他只要接了这一件事情,这治河的成败,就与他的政治生命挂钩了。甚至他在政治生命就定型了。

很多人并非没有能力,但是就是进不去中枢那几把交椅。有时候就是身上的标签所致。

一旦所有人都以为于谦乃是治水能臣,那么天下有很多位置,都要说成非于谦不可,别的不说漕运总督。

说一句实话,虽然河北水患很严重,但是淮河水患并不比海河这边差多少,更不要说淮河水患与黄河水患,运河纠缠在一起。

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比北直隶水患难多了,也危害很大。

如果杨士奇是于谦的政治对手,有一万个办法,让于谦在漕运总督位置上坐到死。

对别人来说,主持治水,或许是一个光辉的履历,但是对于谦来说却不是。

于谦与皇帝之间的特殊关系,很多人都看在眼中了。

而且遍数于谦的履历,地方履历过重,中枢履历缺乏 ,虽然朱祁镇有意增加中枢大员在地面上历练。

但是总体来说,大部分中枢人员,还是喜欢有中枢履历的。

于谦在这上面本来就缺乏,他即便回六部当一任尚书,然后再入阁,都比他当这一任直隶巡抚强多了。

好一阵子,于谦脸色也平复了。于谦重重的向杨士奇行了一礼,说道:“多谢老师提点。”

杨士奇的语气有一些缓和了,说道:“你想明白了,而今还有办法挽回的,一旦定下来,可就没有办法挽回了。”

于谦说道:“学生想明白了。这治水之事,学生既然答应了陛下,就要做到底。”

杨士奇愤然说道:“你,你,怎么这么冥顽不灵。”

于谦说道:“老师,于谦自幼读书,自然知道民贵君轻的道理,与百姓相比,君尚且轻,况于谦一匹夫矣。”

“大明有太多能当内阁首辅的人了,但是能得陛下信任,委托治水大权的人。却只有于谦一人了。”

杨士奇听了,心中也轻轻一叹。

知道于谦所说的不差。

做任何事情,第一件事情,都是要得人。

如果不是朱祁镇从后世了解过于谦的名声,这数年又与于谦亲密接触,了解于谦的为人,朱祁镇怎么肯,怎么敢,将几乎天文数字的治河款交给于谦。

甚至说没有于谦,朱祁镇或许还会治河,但是决计不会这样大刀阔斧。朱祁镇敢如此,是因为他知道于谦是能驾驭这一盘棋的人。

大明官员之中未必没有如于谦一般能抗得起这摊子事,但是既能抗的这摊子事,又能深得陛下信任的,却只有一个,非于谦莫恕。

于谦再次对杨士奇深行一礼,几乎九十度鞠躬,说道:“于谦一人荣辱不过于家一门之事,人治水之事,却是关系天下大局。无数百姓生死之事,于谦请老师成全。”

杨士奇看着于谦,忽然想到了当初他太宗皇帝之前舍命也要保太子也就是后来的仁宗皇帝并没有异心。

当时说杨士奇没有政治投机的想法,却也不是绝对。

但是他当时第一个念头,却是大明皇家父子相残的话。于天下百姓是大大不利。所以他拼死进谏的时候,其实也没有想着活着从诏狱之中出来,。

死在诏狱里面的人还少吗?其中未必没有才能在杨士奇之上的。

此刻的他,却在于谦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忍不住口中骂道:“痴儿,即便你今天说破天了,我也不会点头的。”

杨士奇说道:“既然你今日是为陛下探口风,就立即告诉陛下,臣杨士奇求见。”

于谦大吃一惊,说道:“老师,这天色已晚。”

内阁首辅星夜入宫,这传出去却不是一个好消息。

杨士奇冷笑一声,说道:“跟你说不清楚。你速去办便是了。”

于谦不得已立即离开杨府,向朱祁镇禀报,几乎是前后脚的功夫,杨士奇已经到了,王振派人通报了。

朱祁镇心中一时间无数念头飞起。对杨士奇此来的目的,做出种种猜测,但是一时间也想不明白。

但是有一句话,却在朱祁镇心中冒出来,那就是来者不善。

朱祁镇说道:“速请。”

杨士奇一会儿就到了,见于谦在侧,也没有多说,只是向朱祁镇行礼过后,朱祁镇问道:“先生今日这个时候来,却不知道有何教朕。”

杨士奇说道:“臣来此,别无他意,就是为陛下讲古,为陛下讲讲南北榜案。”

朱祁镇是决计不信这个,但也由杨士奇说。只听外面传来敲棒子的声音,宫门已经落锁了。

向来这一夜,看似平静如昔,但实际上在乾清宫之中,却未必没有波涛。

第五十四章 吴士涟的绝望与希望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六十六章 解决问题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六十章 明浪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寿几何?第四十章 舆情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三章 都掌蛮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议麓川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边的准备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湾置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烟尘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万骑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