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

第一百六十四章太皇太后崩

御花园一行后,太皇太后的身子骨一落千丈,陷入弥留之态。每日不分白天黑夜,清醒的时间少,昏迷的时间多,甚至即便是清醒的时候,也不能说完全清醒了,已经开始语无伦次了。

多次叫襄王的小名。

但是襄王已经在麓川了。

太皇太后终究没有等到皇子的诞生。在六月十五日,驾崩了。

比历史上提前了三个月。

却不知道是不是而今这个朱祁镇比历史上的正统更让他操心。

太皇太后驾崩,举国同悲,天下缟素。

在永乐年间,在与汉王争位的时候,太皇太后就参与其中,在仁宗登基之后,更是参与进入几乎所有重大的政治事件。

如果说,仁宗皇帝乃是与民休息之政的提出者,那么太皇太后就是将这想法落实的人,从仁宗登基之后,到而今近二年,边疆虽然不能说没有烽火,但是海内并没有大战,百姓从永乐年间的奔波劳苦之中恢复过来。

虽然朱祁镇有提出河北水利这样的大工程,但是于谦毕竟是能臣,在他的主持之下,不敢说百姓都没有承受营造之苦,最少很少人因为水利工程而家破人亡。

即便朱祁镇也不得不承认。百姓得以安堵,多太皇太后之力。

所以太皇太后不仅仅在官场,即便是在民间也有很高的威信。

朱祁镇不管是真伤心,还是为了继承太皇太后的政治威信,对太皇太后的丧事也只有大办。朱祁镇亲自扶灵,葬礼规格之大,直追宣宗的葬礼。

而这一件丧事,更是成为正统七年最大的事情。

办完这一件丧事之后。

朱祁镇却避居太庙之中,不见任何人。

宫中忧心忡忡,不得不请皇后去劝。

太庙之中,乃是供奉列祖列宗的地方。

朱祁镇坐在蒲团之上,面前的乃是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四位皇帝画像一字排开。

朱祁镇坐在这里,就好像是在论文答辩一般,接受这些皇帝的质询。

不,朱祁镇是在接受自己的质询。

他对太皇太后的感情从来是很复杂的。

最开始的政治假想敌,后来的心中靠山支柱。

在做很多事情上面,朱祁镇都是可以大胆的去做,原因很简单,有太皇太后在。太皇太后是可以为他兜底的。

就好像是小时候一样。

太皇太后一去,朱祁镇心中先是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不管山岳说不说话,山岳在哪里,本身就是一股压力。

不管太皇太后还政到什么程度,但是太皇太后只要活着,她一句话,就能引起重大的政治影响。

朱祁镇做任何事情,不将太皇太后意见纳入考量之中,是不可能的。

太皇太后走了,这股压力就不在了。

这对朱祁镇来说,是一件好事吗?

不,心中的依靠不在了。

此刻,他真真正正的成为孤家寡人,之前有些心底的疑惑,是可以选择性的与太皇太后说说,但是而今,他又能与谁说啊?

杨溥,于谦,王直,曹鼐,张辅,胡濙?

别开玩笑了。

朱祁镇怎么可能与他们说心底话。

他们都是朱祁镇的左膀右臂,肱骨之臣,但是也是朱祁镇的对手与敌人。

这个世界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想将这个世界带到什么方向。他只觉自己好像是一个双目皆盲的剑客。

不知道要走到何方,不知道敌人从哪里来,不知道朋友从哪里来。

唯一能做的是,向前方走去,一步步走去,对于任何一个靠近的声音,都拔剑斩去。

至于他选择的道路,到底是真能通向光明,还是黑暗,就连朱祁镇自己都动摇了。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未必不是好的,不管说王安石是奸臣也好,是名臣也罢,但是不得不承认,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新旧党争,直接导致了北宋灭亡。

很多事情,朱祁镇之前都没有想过,但是此刻却细细的剖析。

如果让一个男人一瞬间长大,就是当他意思到,满目看过去,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全部是依靠自己的人。

就好像是奉天殿的御座一般,看上去华丽非常,但是背后乃是九龙柱上面有龙形浮雕,是靠不得的,而两侧距离很远,根本不可能将双手放在扶手之上。

必须坐得笔直才行。

朱祁镇心中反思自己,一时间忘记了时间。

忽然听见太庙的门一响,钱婉儿挎着一个篮子,挺着大肚子,走进了太庙之中。

一进太庙,钱婉儿的呼吸都紧促起来。

这里就好像是寻常人家的祠堂,一般都不许外人进入的,连钱婉儿也没有资格的,这也是下面的人不得不请皇后过来的原因。

朱祁镇立即将钱婉儿搀扶过来,说道:“你怎么来了?”

钱婉儿说道:“皇上,你在里面待了好几个时辰了。下面的人担心,就让我来叫。”

朱祁镇看了看天色,说道:“让你担心了。”

在古代过得时间长了,朱祁镇也学了一手看日头读时辰的技能。

钱婉儿说道:“陛下身负天下之重,太皇太后去了,陛下即便是伤心,也不能这般,臣妾想来,太皇太后在天之灵,也不会让你这样的。”

朱祁镇说道:“我知道了。”

虽然朱祁镇心中为太皇太后去世伤心的成分,是有的。但是极少。因为朱祁镇早就蜕变成一个政治人物了,他或许身上有这样那样的伪装的,但是本质上,他解读太皇太后驾崩这一件事情,乃是从一个政治事件来解读。

钱婉儿双手抓住朱祁镇的手,说道:“皇上,即便没有了太皇太后,你还有母后,还有我,还有孩儿。”

“你即便是为了我们也要振作起来了。”

朱祁镇看着钱婉儿,心中一阵触动。

他看得出来,眼前这个女孩是爱惨了他。他本意上是在履行一个皇帝的义务,因为后宫和谐,才能让他花更多时间在朝政上。

说起来,他琢磨杨溥心思的时间,也远远超过他想皇后的时间。

但是这个傻子,却这么轻易的就动了真情。

朱祁镇微微一笑,说道:“我知道,我会振作起来。”朱祁镇扶着钱婉儿说道:“走吧,朕饿了,列祖列宗灵前吃东西,总是不大好的。”

钱婉儿脸上一红,埋怨道:“这还不是你中午没有吃饭,我才带了一些点心进来。”

朱祁镇说道:“好,好,好,是我的错。”

就这样,朱祁镇扶着钱婉儿走出了太庙。

下午的阳光从他们身前打了过来,模糊了他们的身形。

墙壁上的画像,用莫名的目光看着他们的背影,似乎有如神光一般。

随着太皇太后的离开,永乐年间的风云人物,也跟着他们的故事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朱祁镇却要踏着他们的余晖,继续的向前走下去。

太皇太后的时代结束了,同样结束了,从洪熙年间到而今这一段,不敢说绝对和平,但是相对和平的时代。

但是随着太皇太后的离开,草原上传来的战鼓之声,已经跃跃欲试了。

已经持续二十年的和平,虽然还在继续下去,但是剩下的每一天和平的时间都弥足珍贵。

一根已经绷紧的线,正在承受两边君主的合力施压,就等着崩断的一天了。

朱祁镇的时代,就在夹杂在血光之中,一步步的来临了。

只是他并不知道,到底是光明还是黑暗。但是他只能按着自己的意志走下去了。

一场从辽东,宣大,榆林,宁夏,甘肃,哈密的战争,缓缓的拉开了序幕。

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十一章 孙氏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三十三章 有变第二十四章 海运现状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第七章 定国公的野望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计划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烟尘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第八十七章 钱氏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二百五十章 京观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九十六章 镇守云贵方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八十三章 日本两幕府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三十章 江华岛水战第三章 都掌蛮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十五章 遗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