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瑞雪兆丰年

第一章 瑞雪兆丰年

“好大的雪。”朱祁镇站在团城之上,眺望无边的雪景。

这里就是瀛台之中一个凉亭。

当然了,说是暖亭更好一点。

这个亭子虽然是三年临湖,漫天的雪景尽收眼底。但是在里面却是温暖如春的,该因下面预埋火砖,只要踩在上面,就有一种热气腾腾的感觉。

而支撑凉亭的全部是铁柱,里面有热水传道,在头顶上铺成格子状,隐藏在雕梁画柱之中。

虽然上下热气蒸腾,还抵不过这漫天的寒气,但是只有稍稍加上几件衣服,就感觉不到冷了。

甚至还微微见汗。

这就是朱祁镇当初推进煤球炉的影响。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

朱祁镇仅仅是一个思路,就被大内工匠修建成这个样子,而这个观雪亭,乃是王振数年之前,就修好的。

只是一连数年五雪,即便是有雪,也是星星点点。不足以一观。

唯独正统八年冬,终于来了一场大雪。

对朱祁镇来说,这一场雪,是近三个月以来,朱祁镇得到的最好的喜讯。虽然不知道连绵的春旱是否能够结束,但是只要有这一场雪在,明年河北各地的冬小麦的收成,就是值得期待的。

“陛下,徐大人来了。”张环小心翼翼的说道。

朱祁镇说道:“请他来吧。”

张环答应一声,一个身穿红色官服的老臣,沿着长长的二十四桥走了过来,大雪降在湖中,也降在桥上,唯有桥中间一道是被清理过的,而桥梁两侧都已经堆砌起巴掌厚的积雪,即便是清扫过的地方,也落下一层层薄雪。

来的人,就是杨溥推荐的兵部尚书徐晞。

在今年年初,兵部尚书柴车的身子骨再也坚持不下去了,病死任上。朱祁镇厚葬之余,朝廷上为了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开始彼此争夺。

但是朱祁镇却沉默不语,不管下面报上来是谁,朱祁镇统统不答应。

以至于兵部尚书空悬了半年。邝埜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暂代兵部尚书。所有人都以为这个位置就是邝埜的时候,只有杨溥知道,这个位置朱祁镇为徐晞留着。

朱祁镇之前对徐晞与邝埜两人并没有特别的倾向,为什么而今如此肯定徐晞,而否定邝埜,乃是徐晞做了一件让朱祁镇想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在正统六年的时候,朱祁镇随口说让徐晞巡视九边防务。只是朱祁镇没有想到,徐晞完成这一件事情,用了整整两年时间。

从鸭绿江畔。一路走到了嘉峪关为止,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对各地进行一个非常详细的考察。

要知道后世统计明长城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也就是一万两千多里。徐晞白日骑马而行,晚上对灯写奏疏。一封封的发给朝廷。

朱祁镇刚刚开始还不在意,但是后来,却不得不承认,人要是认真起来,是非常可怕的。

徐晞这两年写的奏疏合起来有十几万字,编在一起,就是一本完整的《大明边镇考》。

朱祁镇甚至让锦衣卫考证了徐晞奏疏之中的一些细节,不得不承认,徐晞没有虚言。这让朱祁镇对徐晞更加看重。

所以,宁可等徐晞从甘肃回来当兵部尚书。

而朱祁镇对徐晞这个兵部尚书也有不一样的期待。

徐晞走进暖亭之后,看了一眼朱祁镇,立即行礼说道:“臣兵部侍郎徐晞见过陛下。”他心中暗道:“陛下长大了。”

的确,而今的朱祁镇已经是长子朱见濬的父亲了。嘴巴上的绒毛也变黑了,但还没有变硬,但是朱祁镇却也留了起来。所以,徐晞当今来京师的时候,朱祁镇见过一面,当时见面的时候,还没有这一道胡须。

而今徐晞看上去,第一眼就能看见,朱祁镇唇上浅浅的胡须。自然觉得朱祁镇长大了不少。再加上朱祁镇的气质本来就偏成熟。

而今很少有大臣再以幼君来评价朱祁镇了。

而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浚这个名字,却是朱祁镇细细思量过的,他知道历史的明宪宗叫做朱见深,所以朱祁镇明显的避开了这个名字。

再加上朱元璋定下辈分,朱祁镇的考虑余地很少,他这个儿子一定要叫朱见某,而且第三个字,要有三点水。

朱祁镇想来想去,就想到了浚字。因为朱祁镇觉得他到现在拿得出手最大的功绩,就是河北治水工程。

浚字,有两音,做疏浚的浚时候,不就是指他在河北做的事情,而且长子很多时候是要做太子的,要人避讳。所以专门选了一个浚的别体字,也就是濬了。

朱祁镇说道:“徐卿见老了。坐。”

的确,徐晞也比当初老很多了。

徐晞是永乐初年入仕的,而今已经六十有余了,这万里跋涉,虽然有地方官府接待,边军护送,但是对徐晞的身体,也是有很大的折磨。

徐晞本来的头发,是黑发之中夹杂几根白发。如果细细梳理还能遮掩一下,让人看不见白发,但是此刻,却是白发完全超过黑发了。似乎最后一点白发在坚持最后的倔强而已。

朱祁镇居然与徐晞相对而坐,中间只有一个人茶案而已。朱祁镇亲自端起茶壶,为徐晞倒了一杯茶,说道:“徐卿万里奔波,辛苦了。”

徐晞与朱祁镇相对而坐的时候,已经觉的坐立不安了,此刻又见朱祁镇为自己斟茶,顿时跪倒在地面之上,说道:“臣万万不敢当。”

朱祁镇说道:“徐卿何必如此,朕这杯茶,非是为你,而是敬你为了国家万里奔波,乃是为国家功臣,朝廷不会亏待有功之臣,而今徐卿却之,何异于子贡之赎人?”

徐晞自然知道,子贡赎人的典故。

鲁国的法律,在外国的人赎买鲁国人,回到鲁国之后,鲁国赏赐。但子贡不要,孔子听了叹息道:“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Wωω▲тt kΛn▲C○

果然从此之后,鲁国人再也不赎国人了。

话说道这份上了,徐晞自然双手颤颤巍巍的端起这一杯茶,随即一饮而尽。

虽然仅仅是一口热茶而已,但是徐晞却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都热了起来,却不知道是感受到朱祁镇的礼遇,还是这个亭子里面的温度确实很高。

朱祁镇的拉拢人心的手法,的确有很大的长进。

徐晞再次坐定,这个时候,他似乎也镇定下来了。、

朱祁镇说道:“徐卿东至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东西万里,虽有奏疏不断,但是总比不上面谈,今日朕谁也不见,就要与徐卿详谈,说一说我大明九边。”

徐晞说道:“陛下既然问了。臣岂敢不言。只是太宗皇帝所立之九边,陛下想从什么地方听起?”

大明九边,乃是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固原,宁夏,甘肃。所谓之九边是也。

但是其中也有轻有重,随着时代的不同,其中侧重也是不同的。

朱祁镇说道:“就从辽东说起来,凤凰卫如何?”

凤凰卫自然是前文提过的,将金州卫迁徙到了凤凰城,并令施礼领之,名义上是维护朝鲜驿道,其实是填充鸭绿江以西地方,断绝朝鲜的野心。

徐晞说道:“凤凰卫虽然是新建,但是生机勃勃,有百姓三四万之多,唯一的问题就是其中的朝鲜百姓太多了一点,朝鲜方面很是不满。”

朱祁镇淡淡一笑,说道:“我大明行事,何须区区小国满意与否。”

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一百三十六章 钱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三章 都掌蛮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一百七十四章 满壁荒唐纸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三章 会昌伯孙家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机的初应用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势第十五章 礼乐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五章 天马来兮从西极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七十章 诸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十五章 礼乐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四十九章 科学之种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八十六章 西北乱局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一百零四章 行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