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

第八十九章御前会议之余音

朱祁镇召开这个御前会议是出于两个目的,其中之一,就是搞一个军队改革的试点。

福建大战之余,本来世袭将领有点出息的战死沙场,没有出息的也身上也都有罪名,再加上有焦宏在,还有一万五千京营士卒。更有心腹郭登,方瑾,李信乃是大批量的武学学员。

有名义有名义,要人有人。有时机也有时机,别的不说,如果谁不听话,就调他们上山打两仗就行了。

真有本事的人自然会脱颖而出,剩下自己不用多管了。

即便动作稍大一点,想来也能兜得住。

这个蓄谋已久的目的。在兵部尚书徐晞的助攻之下,自然是完成了。

另外一个就是少府了。

当他起了建立一管理所有皇家御用工厂的衙门之前,他就细细梳理了一下,由大内负责的各种厂。

在朱祁镇看来,大抵可以分为两类。

一部分在内地的,一部分在外地。比如各地织造局,临清,苏州的砖厂,景德镇的瓷器厂,还有朱祁镇新建的在兰州的毛纺厂。

等等。这些都是由太监管理的。

另外就是大部分,集中在北京附近的。直接供应皇宫的,什么神木厂,琉璃厂,等等。

朱祁镇之前没有注意。

他之前以为这厂,即便比不上后世的工厂,大抵是作坊的形式,但也不该有什么问题。但是他恰恰有问题的。

问题就是这些作坊之中工作的工匠,并不是以工人的身份。或者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工人这个概念。

大部分都是各地工匠的差役。

所以负责管理各作坊的太监,打死几个人,都是小事。

大明矿山上遇见的事情,从来不是个例,是普遍现象。不过矿山之上的劳作最为辛苦且危险,同样的情况在寻常作坊之中,尚可以维持,但是在矿山上是不可以维持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朱祁镇在权衡利弊之下,就不再管什么文官向内廷权力延伸的问题了。这个在他看来,严重畸形的生存关系,如果不做出改变的话。

他想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简直是缘木求鱼。

而且不仅仅是宫内如此,工部,兵部的作坊,就好一些吗?不,是一丘之貉,五十步与百步而已。

无非是文官在平均素质上比宦官要高一点,但是问题是,直接管理工匠。大多是小吏,他们的嘴脸可不比宦官好到什么地方去。

朱祁镇其实也发现了,他永远是看清楚真正的大明是什么样子,他所能看清楚的,不过是奏折之中,各种汇报之中的大明,他即便拼尽全力,也不过多看破一层而已。

但是很多事情,所有人都习以为常,不会出现在奏折之上的事情,朱祁镇就很少能看到。

不过,朱祁镇而今却已经不是当初,早就不是眼睛之中看不见一点沙子,见到要改变的地方,就急冲冲的去做。

所以,他才酝酿了小半年打出而今一击。

矿税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杨溥这一次来求见,一定是为了这一件事情。

只是有些事情,却是要私下去谈的。

杨溥来了之后,寒暄几句,就进入正题了,说道:“陛下,这矿税之事,陛下意下如何?”

朱祁镇说道:“就这样吧。”

杨溥眉头微微一皱,想要细细分辨朱祁镇所言这个就这样,倒是就什么样子。

杨溥心中暗自揣测,觉得大概是朱祁镇对于大内财政收入不断流失,感到了不满。

毕竟从太皇太后时期,所有白银都流入大内的状况相比,而今皇宫每年满打满算,不过是四百万两上下。

维持这么大的宫殿,还有很多礼仪的费用,这些倒是够用。

但是杨溥却是知道,不管对那一个皇帝来说,能直接动用的钱财都是越多越好的,这凭空从内廷之中砍下来十几万两的进项,皇帝自然不满意了。

杨溥却也不想为这十几万两银子卖单。

在杨溥的想法与大部分文官没有差别,就是皇宫的开支够用就行了,何必那么多啊?即便是钱砸在九边修城墙,也比修宫殿强。

只是皇帝的意思,到底是默许了,维持现状,而是等风头过后,再次开矿了?杨溥一时间就揣摩不出来了

杨溥心中一转,说道:“陛下,此次叶贼之乱,臣已经乃是地方有很多漏洞,各地矿山,聚啸数千人,地方官府居然没有人管?任其酿成大祸,臣以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当在有矿山的府县,多设县丞,同知,专门管理各地矿山。以绝此祸,陛下以为如何?”

朱祁镇听了,却知道他不能回避了。

一旦矿山纳入地方管理,想想就知道地方会怎么管,开矿禁的风声这么大?很多文官都有这个想法

而且朱祁镇也知道,这矿山现在没有人,那是当时的矿工都跟随叶留宗造反了,但是时间长了很难没有人。

毕竟福建并不是别的地方,乃是有名的狭乡,人口密度是相当大的。

北直隶在洪武末年编户是三十三万四千户,而福建一省在洪武末年的编户是八十一万五千户,也就是说整个福建人口比河北多上一倍还要多。

这也是为什么沙县会民变的侧面解释。

这也是为什么福建溺婴的传统那么有名的原因。

所以,不需要多长时间,为了谋生,自然有人不在乎所谓的矿禁。

朱祁镇的本意不过是,难不成将来重新开矿的时候,再弄出一个什么样的乱事来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的意思,朕是知道的,只是有些事情,却不能过欺人了,朕亲政以来,先是将海关等税,划给了户部,又任户部建立太仓银库,可以说而今,内外钱粮经纬分明,朝廷所入十之七入户部,十之三入大内。朕更是没有动用过户部一笔钱粮用于大内。”

“宫中但有赏赐,具出内承运库。”

“朕的内承运库,也不是金山银山,今日免矿税,明日又不知道要免什么的,是不是各地供奉,江南织造,通通免了才好,让朕与太后喝西北风去?”

杨溥面对朱祁镇也只能说:“陛下所言甚是。”

在这方面,朱祁镇做的很好。

朱祁镇在朝廷之上做事,自然是大手大脚,但是在宫中却很少有兴事之举,整个紫禁城之中,进入正统以来,最多是恢复太宗年间的旧制。从来没有新建殿宇,最多是建立几个农场,一两个小亭子。

大内真正的花费大头,还是娶皇后,还有太皇太后的丧事上。

但是这样的大事,其实也是国事。即便朱祁镇想要节俭,朝廷大臣也不会让,不能失天朝的体面。

虽然朱祁镇的节俭,与普通百姓理解的紧衣节食不一样。但是比起有些皇帝已经相当不错,最少朱祁镇没有造佛寺。大内每年都有结余。

在杨溥看来,却是不错,甚至比宣宗皇帝要好一点。

宣宗皇帝可是一个大手笔的文艺皇帝。

朱祁镇说道:“那么先生还想让朕怎么样?”

杨溥说道:“以臣之见,不如让地方府县代为开矿,每年矿税又户部补给大内。陛下以为何如?”

杨溥所言看似不错。

但是朱祁镇很清楚,这钱从户部拔给大内,与朱祁镇从户部调钱又有什么区别?

都是主动权到了别人手中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如果来说这个的,就不用再提了,先生还是早早的去休息吧。”

杨溥立即从朱祁镇的言语之中,听出了一丝弦外之音,他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想要如何?”

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击之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异类朱祁镇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云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三章 都掌蛮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二章 大武学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十九章 修德养望马性和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湾置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机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十六章 经筵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七十六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七章 定国公的野望第五十五章 送别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