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

王振所言,倒是肺腑之言。

石炭有毒。

这是这个时代很多人的看法。

朱祁镇说道:“王大伴放心吧。我是不会用石炭的,但是北方本来就毕竟干旱,而今京城周边,百里之内,可以用的树木都砍伐殆尽。”

“恐违圣人之教。”

圣人之教,是这个时代的道德至高点。朱祁镇早已发现,似乎分外好用。

这一句话,倒真是孟子所言,“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孟子的原话。

而北京城而今的局面,决计做不到这一件事情的。

柴火本就沉重,如果从远处运过来,则费用自然攀升,百姓根本用不起,所以,他们宁可将北京城周围都砍成一片白地,也不可能从远处运输柴火。

也幸好,北京城周围还有一些山。

西山之中烧炭,倒也足够支撑北京柴薪之用。

王振说道:“陛下用心极好,只是不可以身犯险,下面的人可以换为石炭,但是宫中用度,不可换。否则不成体统。”

朱祁镇一时间说道:“好。”他无心在这一件事情上与王振多废话,只要采煤之事,其余的可以办。

王振转过身说道:“小曹子,陛下所讲的话,你听清楚了没有。”

曹吉祥立即说道:“奴婢明白。”

王振说道:“快去办吧。”

朱祁镇打发了曹吉祥下去,随即又看了下面的衙门。

不过草草过去而已,只是敲打了一番。

他知道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

既然用心在煤上面下功夫,其他事情都要先放一放。

曹吉祥这个人,在历史上评价不好,但是办事能力却是极好的。

非有大智大勇不能用大奸大恶。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一笔上,总是有过人之处的。连朱祁镇也没有想到曹吉祥办事能力这么快,不过数日功夫,就将这一件事情理出眉目了。

朱祁镇立即召见曹吉祥。

此刻曹吉祥脸色黑了不少,这数日之内,在京城内外都跑了一个遍,将北京城内外用煤情况搞清楚了。

朱祁镇见状了,也不让曹吉祥说话,先让他喝口水。坐下说话。

曹吉祥一副感激涕零之状,随即将他探明的情况一五一十说道:“京师百姓大多用柴,但是并非没有用煤的,京师左近都有用煤,从前朝开始,大多数煤都是西山之煤,只是而今有禁令。”

朱祁镇说道:“什么禁令?”

曹吉祥说道:“恐怕掘煤之事,伤及地气,损失龙脉。”

朱祁镇立即明白,天寿山就在北京之西。说道:“此事暂且不提,何处产煤,可曾探明?”

曹吉祥说道:“奴婢已经探明了,京师左近所用之煤大多都是从门头沟而来,从前朝开始,门头沟就是产煤之处。”

“前朝元大都,所用之煤都从此而来。”

“前朝郭守敬为了大都用煤,专门修了一条河,就是而今的永定河。所以门头沟之煤,可以通过永定河南下,到京师之南,转用陆运,用马驮入城。”

“只是而今北京新建,还不能尽复旧观。”

朱祁镇心中又一丝惭愧。

顿时明白,北京用煤情况,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匮乏,不过还好,似乎更多是煤差混用。如果没有政府主导的话。

想要将煤代替柴火,却是一个相当的漫长的时候。

朱祁镇问道:“门头沟那边有多少家煤矿,他们是怎么采煤的?”

曹吉祥说道:“奴婢看过了,大概有百余家,都是包得煤场,令百姓入场取煤,以竹签记之,奴婢算过。一人一天,大抵能采煤五十斤。”

“而且这些矿工,虽然有常年在矿上的,但是也有一些只是农闲的时候才来。”

朱祁镇想了好一阵子,才明白。

这些煤矿即便不是露天煤矿,埋藏定然不深。甚至可以说,这是当地百姓的副业而已。

而今不用朱祁镇回想后世北京煤矿的情况,仅仅用他而今的见识去判断,这个煤矿将来定然会大兴。

因为北京城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而北京周围能够砍伐的柴火,只会越来越少。

朱祁镇问道:“这些煤可收税?”

曹吉祥说道:“不曾,大抵在进城的时候,收上一笔城门税,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

朱祁镇说道:“我朝开矿难道不收税吗?”

曹吉祥心头微微一动,说道:“陛下,本朝开矿唯有官府可以,而且陛下登基的时候,太皇太后罢一切不急之务,将各地金银铜矿给罢去了。”

“已经召回各地太监。”

朱祁镇听了,微微吃惊,说道:“可有此事?”

朱祁镇也仅仅是这一段事情才了解朝政的,刚刚登基的那一会儿,对很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的。

万万没有想到,太皇太后所谓罢一切不急之务中,还有这个。

王振连忙在朱祁镇耳边解释了一番。

朱祁镇这才明白,这其实大明朝廷的一惯主张。并非从太皇太后这里才开始的。

朱元璋认为粮食,农业才是重中之重,其他的东西,都不重要。够用就行了。朱元璋时期就有好多次罢矿之事。

当朝廷兵器不够用了,好,开矿取铁,当够用了,就将这铁矿给放弃了。在北京就有一触铁矿,就是遵化铁矿,时开时罢断断续续的。

对于私人开矿,也是不允许的。

因为吸取元亡教训。

元朝之亡,都认为元政太宽。

对下面的约束不到位,在修黄河聚集了太多人手,这才有红巾军的产生。

所以,大明对下面百姓私下聚集的事情,管理很是严苛,而采矿更是无数青壮聚集在一起,而且在一起劳动。

可以说,只要有兵器,立即就能聚集成一支军队。

更不要说他们是开矿的,说不定自己就能打造兵器。如此一来,明朝对私人开矿之事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很多事情,并非堵就能堵上了。

民间的需要,总要人补上去的。其实朱祁镇并不知道,而今正是民间矿业迅猛增长的时候,只是朝廷依靠的是官府矿业。而对明间矿业征税上从来没有多少。

增长最迅猛的就是铁矿。而门头沟这里不过是一个缩影而已。

朱祁镇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朱祁镇将这一件事情,记在心上,而今不是管这个事情的时候,甚至明代到底有没有专业管理矿业的部门。

这些事情在汉代是归属于少府的。

而今这事情到底归属于哪里?是工部,还是内廷。如果归属于内廷,又是内廷那个衙门管?

朱祁镇问道:“门头沟的煤,百姓能不能用得起?”

曹吉祥说道:“奴婢以为,大抵是用不起的。”

朱祁镇说道:“为什么?”

曹吉祥说道:“虽然北京附近少有柴火,但是一些边边角角还是有一些草木的,百姓自己院子里面也是种些树木。所以对百姓来说,他们宁肯花些力气,而不是去卖煤。”

朱祁镇说道:“是朕想差了。”

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零八章 银铺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五十五章 送别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计划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议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五十二章 负担第十五章 徐有贞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九十六章 镇守云贵方略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十章 鲁苏之争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战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八章 断事官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二百四十八章 报仇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一百一十三章 议麓川四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四十七章 西虏寇边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二十九章 尘埃落定大藤峡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第七十六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圆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八十五章 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