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

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

孟瑛在,以孟瑛为首的这个派系就在,孟瑛不在了,这个政治派系还会在吗?

就好像是杨士奇一般,杨士奇在,杨士奇为首的政治派系就在,乃是当时朝廷的主流,满朝文臣大抵与杨士奇有这样那样的关系。

而杨士奇去职,杨士奇派系人马,一部分由曹鼐掌管,一部分被王直接纳,一部分被杨溥收编,一部分称为于谦的麾下。

四分五裂,荡然无存。

其实,朱祁镇也未必觉得孟瑛的能力一定在成国公朱勇之上,不管是绝对成国公朱勇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人,不可能深入改革。而孟瑛在这上面却毫无问题,在宣德十年之前,孟瑛几乎一五所有。颠沛流离。

他虽然是靖难二代出身,但是因为牵连到了汉王,早就与成国公英国公的关系断得干干净净了。

有一天,朱祁镇让孟瑛对靖难集团开刀的话,孟瑛决计不会有犹豫的。

这一点,甚至比孟瑛能力是否胜过成国公朱勇更加重要。

“好,”下面传来震天的吼叫之声,朱祁镇回过神来,放眼看过去,却见下面胜负已分。

说实话,下面比试并不是很好看。

战场之上招式非常简练,根本没有什么观赏性,一刀一枪都取人性命而已,即便比试的人去了枪尖,点了石灰,但是不带枪头的木杆,在高速奔驰之下,还是能打死人的。

所以这些武学学员,打起来难免缩手缩脚。

朱祁镇毕竟从小练习弓马骑射,也是能看得出来门道。但是怎么样?总不能真让下面分胜负判生死吧。

只能当做不知道,心中却将这种肉搏夺胜负的办法打入另册。

但是,正如高考一般。

所有人都知道高考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有什么比高考更公平的办法吗?

对于大明低级军官来说,听懂旗鼓,懂的简单布阵,然后就要看个人的战斗力了。对于如果培养更高级别的军官,朱祁镇还是摸不清头脑。

任何一个知识体系的建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再没有找到更高明的办法之前,武学前三甲都是由决斗产出的。

刘永诚给朱祁镇介绍道:“这三个人,分别是魏国公徐承宗,海西卫的金董山,成国公世子朱仪。”

朱祁镇说道:“朱仪果然不出朕望。”

朱仪参加这一次考核,是朱祁镇临时加进去的。朱祁镇也明白,朱仪名次或许是有一些水分的。

毕竟朱祁镇临时让朱仪下场,如果下面人不安排一个好一点的名次,就有一点太不懂事了。

但是好名次,却未必是前三甲。

与武学第一届相比,他们这些人差了不少。人数也少了不少,之前有数千人,而今参与比试的,不足千人。

想想就知道,大明军官虽然不多,但是一部分卫所军官,山高路远,不愿意来北京,一部分被淘汰了,或者已经袭职了。剩下就不多了

不过,武学规模并没有缩小多少,因为武学已经分班了,分上舍,中舍,下舍。学子刚刚进入武学,都在下舍,考核过关之后,就进入中舍,再考入上舍。

至于上舍在御前考核之中,过关了就可以到兵部,五军都督府叙职。如果不过关,只能留在上舍继续考了。

而朱仪作为成国公世子,乃是朱勇希望所寄,从小受到了教育,绝对比武学之中严格多了。他有这一分本事,倒不是多奇怪。

至于魏国公府徐承宗,朱祁镇不得不承认现任魏国公徐显宗为自己的弟弟考虑的深远。

魏国公徐显宗在平定叶留宗,邓茂七之乱的事情,虽然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但是了解了军中事务,更是知道了,皇帝对武学的看重,武学学子遍布各地,特别是杨信在这一战之中表现的很好,而今在福建已经是指挥同知了。

想来不数年后,担任指挥使也在情理之中了。

魏国公徐显宗身体不好,又无子嗣,魏国公的爵位就落在他这个弟弟头上了。魏国公徐显宗打仗不行,他自然希望自己弟弟有几分领兵打仗的本事,即便没有这个本事,也要结交军中人脉,他日再有平乱的时候,也不至于进退失措,举止由人。

不过,徐显宗考试成绩,朱祁镇觉得水分更比成国公朱仪还要大。只是念在徐显宗已经兵入膏肓,中山王又对朝廷有开拓之功

朱祁镇也就不深究了。

甚至武学派系之中有这些二世祖,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将来的魏国公有双重身份。或许朱祁镇想推行改革的时候,就能减少阻力了。

所以,前三甲三人之中,朱祁镇唯一看中的大抵就是金董山了。

只是朱祁镇并不知道,金董山的金,汉字写做金,用女真文字,就是爱新觉罗。

董山就是建州卫前任指挥使猛哥帖木儿的幼子,也就是猛哥帖木儿被灭门的时候,凡察救出来的,猛哥唯一的骨血,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

而今虽然不过十几岁,但是长大的五大三粗,顾盼自雄,身上毛发旺盛,已经长成了络腮胡子,胸前刚刚交手的时候,被扯开一块,露出身上大片大片的胸毛。

虽然有些不雅观,但是在朱祁镇看来,就是一等一的勇士。

朱祁镇分别赐剑给三人,金董山为第一,朱仪为第二,徐承宗为第三。将三人都调入乾清宫侍卫之中。

至于其他武学学士,大部分都分配到了辽东与海西。

毕竟海西与辽东今年大战,伤亡不少,正好填补人员伤亡。当然了,有这些人在,朱祁镇对两镇的掌控更深了。

朱祁镇却没有想到,从成国公世子朱仪与未来的魏国公徐承宗开始,大明勋贵世子,必须从武学毕业,已经成为惯例了。

凡是没有武学毕业证,就与朝廷爵位无缘。

这样做,也不可能让大明勋贵之中的纨绔子弟绝迹,也有很多将门,因为不能上阵杀敌,被一代代新人替换。

但是倒是有几个将门,却是饱经风雨,最后屹立不倒,真正成为与国同休的将门,其中就有成国公府与英国公府。

朱祁镇在武学忙了一天,这才回到了宫中。

细细翻越各地奏折,从字里行间都看见两个字:“钱粮。”免税,减税,拨款赈灾,截留税款,等等。

一个比一个要得及,似乎每一个都说,朝廷稍稍慢上一点,就有不忍言之是发生了。

对于,这些话朱祁镇只信一半。

他相信,各地的局面定然不会太好,否则他们也不会齐刷刷向朝廷叫苦,最南方的常德,最北方的彰德府。他们不可能不约而同。

但是另外一半,却是夸张了。

说得紧急一点,一来能让朝廷重视,二来将来出了事情,还能推卸责任。

但是这数目有些太大了。

朱祁镇没有得到前线确切消息,是不敢乱动的钱粮的,否则朱祁镇这一笔下去,户部太仓银库就要空了一半了。

这可是朱祁镇的战争储备。

wωω☢ Tтkan☢ ¢ o

而今一颗石头落地了,朱祁镇也就放开了限制,将每地所求的数目都打了一个五折。

倒不是朱祁镇不舍得钱财,而是他估计这数目都有水分。如果下面喊多少数目,朝廷就拔出多少。

朝廷府库之中,决计是一分钱都剩不下来的。

如果下面不够了,还可以反复请款,只是就要来回打笔仗了。虽然有些官僚,但是有时候不这么做不行。

下面人会当你是傻子。

朱祁镇心中暗道:“什么时候才能风调雨顺?”

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三章 都掌蛮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烟尘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贤的机遇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五十六章 襄国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单的利弊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九十章 贝琳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十六章 海漕第二百四十八章 报仇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七十章 诸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五十四章 于谦的身体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十六章 换讲官之意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略决议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八十章 沿途所见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四章 太后第十一章 孙氏第二十七章 水部设想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八十六章 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