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

第一百四十三章早膳

朱祁镇一直以来,想要内阁大臣有地方经历。如果能从县令,知府,然后到六部主事,侍郎,然后转任巡抚,再担任一任尚书,进入内阁。

这个履历在朱祁镇看来,是一个完善履历。

如此一来,一个进士出身的大臣,转任地方,中枢,了解地方也了解中枢,才能进入内阁。

一般来说,进入内阁之后,他们已经宦海沉浮少则二十年,多则三十年。

少年进士很少的,二十多岁的进士都足够年少了。

如果二十多岁入仕,进入内阁的时间,也大抵要在五十多六十多了。再一点点的熬到内阁首辅的位置上。

大体是五十多岁六十多岁上下。

最多担任十年内阁首辅,也就到了致仕的年纪。

这一个体系,在朱祁镇的心中是比较完善的晋升制度。

但是在文臣方面却不这样想。

最少按朱祁镇的想法,曹鼐是决计没有资格进入内阁的。之前的惯例,进士及第之后,前三甲授为翰林编修,然后这些进士们要准备考庶吉士。然后庶吉士就能留馆,也就是进入翰林院。

成为陛下近臣,为陛下讲课,修书,拟诏,等等的。

内阁本来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一直是挂在翰林院中的。

所以,填补内阁人员,也就是从翰林院之中挑选。

如果现在的内阁还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朱祁镇也不会在这上面设立障碍,但是现在已经不是了。

从朱祁镇登基,太皇太后为了掌控朝政,加强了内阁。即便是同一个内阁首辅,杨士奇在宣德朝的权力与在正统朝的权力,是完全不同的。

朱祁镇即便是亲政之后,也没有削减内阁的权力,却是加强了不少。

这既是对现状的承认,也是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

朱祁镇不是太祖皇帝,做不到一人治天下。

在这个时候,朱祁镇对内阁的定义,已经不是皇帝的秘书班子,而今的皇帝秘书班子是哪里,是司礼监。

内阁是就是大明的政事堂。只是碍于太祖皇帝不设丞相的祖训。朱祁镇不可能承认这一点。

但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朱祁镇也是做过的。

对于大明丞相的选拔,与皇帝秘书的选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所以,朱祁镇对翰林们狠坐十年冷板凳,一入内阁天下知的现状不满意。但是面对杨士奇,杨溥这样的强势内阁首辅。

他也不好硬抗。

从进入内阁的人选就可以看出来,杨溥之前,都是内阁提名,朱祁镇决断的。但是杨溥一去,朱祁镇御口定了周忱。

曹鼐也是翰林院出身。如果今后内阁大臣不在翰林院选拔,翰林院的政治地位,几乎要一落千丈。

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自己的支持者,在这一件事情上,曹鼐必须据理力争。

一定要争取进入内阁的人,即便不是在翰林院,也要有庶吉士的头衔,有翰林院出身。

曹鼐看似对朱祁镇千依百顺,但是这个河北大汉,骨子里也是有自己的坚持的。

这也是为什么杨士奇对曹鼐推上来的原因。

因为曹鼐是有大臣体,在皇帝面前是敢坚持己见。

曹鼐在这一件事情上如此坚持,朱祁镇反而退了一步。毕竟曹鼐在很多事情,都办的很合朱祁镇的心思。

在曹鼐如此坚持的情况之下,朱祁镇想将人选敲定,恐怕要将曹鼐给罢免了,才可以。

既然朱祁镇将内阁当成为大明的政事堂,内阁首辅,就是大明的丞相。不管古今,罢相都是一个相当严重政治事件。

朱祁镇不愿意频繁易相,他登基以来,内阁首辅也就三任而已,杨士奇,杨溥,而今的曹鼐。

但是更不愿意妥协。

毕竟,他之前对杨士奇,杨溥都妥协了,没有办法,杨士奇杨溥都是元老重臣,是硬骨头,朱祁镇也不愿意硬碰硬。只能妥协了

曹鼐是何须人,不过是宣德年间才入仕的。资历浅薄。如果不是有杨士奇推荐,朱祁镇支持,这内阁首辅能落到他头上。

故而,两人就这样僵持住了。

空悬的内阁大学士就一直悬着吧。

反正大学士厘定七人,乃是朱祁镇定下来的,之前大学士几个都有。多一个少一个并不妨碍公事,不过让几人分担一点而已。

“平身。”朱祁镇目光扫过几个大臣,说道:“诸位先生坐。”

几人坐定之后,胡濙忽然说话了,他说道:“陛下,老臣刚刚看见,陛下今日早膳没有动筷?”

朱祁镇一时间有些错愕,想来是收拾到东西的小太监出去的时候,被胡濙看见了。说道:“胡先生倒是眼尖。”

胡濙说道:“陛下,身负天下重任,万金之躯,需保重龙体才是,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不食,有误终日,不合养生之道,臣请陛下保重老体,勿让天下臣民忧心。”

朱祁镇心中苦笑,暗道:“没有想到我到了古代,也逃不过被催早餐的命。”他心中虽然如此吐槽,但是心中却也有一丝丝的暖意。

这位胡濙常年不管事,几乎有大隐隐于朝的风范,但是他对大明朱家却是忠心的。最少朱祁镇觉得胡濙看向他眼神,有时候不像是一个大臣看皇帝,而是像一个老人看在小辈。

朱祁镇说道:“朕知道了,这样吧,让小厨房,给诸位先生备一分粥,也让先生们尝尝宫中的饮食。”

因为朱祁镇普及了煤球炉,各宫中的小厨房都普及了。当然了说普及也就宫中皇帝,太后,皇后与嫔妃,还有郕王,才能享受到这个待遇。其他的宫人是不可能享受到这个待遇的。

再也不用御膳房光禄寺送餐了。

朱祁镇决计不是那种吃冷餐的皇帝。乾清宫小厨房,与坤宁宫小厨房,还有慈宁宫小厨房,绝对是大明宫中厨艺最好的三个地方。

毕竟宫中正经三个主子,都在这三处,在太皇太后去后,孙太后就入主慈宁宫了。

“老臣有口福了。”胡濙说道:“老臣似乎好多年没有在宫中吃过饭了。”

朱祁镇想起,胡濙其实在太宗时期,也是宫中的常客。说道:“怎么文渊阁的伙食不好吗?范弘。”

范弘说道:“奴婢在。”

朱祁镇说道:“吩咐下去,今后文渊阁的堂食,都由乾清宫小厨房供应。”

范弘说道:“是。”

内阁几位纷纷行礼说道:“臣等谢过陛下。”

文渊阁的堂食,就是现在所说的工作餐。一般都是有御膳房,或者光禄寺供应的。而且文渊阁本质上也是一个图书馆,而且是皇宫之中最大的图书馆,照例是不许生火的。

其实宫中也不许生火,只是谁能能拦得住皇帝吗?

御膳房的饭菜,味道也就那样,哪里有乾清宫小厨房味道好。

小厨房句乾清宫大殿不过几步路的距离,说话之间,就有有人将粥送上来了。

就是很清淡的白粥,配上四盘时蔬。

朱祁镇心中存了事情,但是吃起来饭来,却不只觉得慢了下来。

无他,用餐礼仪已经刻进了朱祁镇的骨子里面了。没有人则罢了,有人在,朱祁镇下意思摆出来一个皇帝的样子。

一切按礼仪来。

吃了一柱香有余,朱祁镇放下了象牙筷。

几乎是朱祁镇放下筷子的时候,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几乎所有大臣都放下了筷子。

他们几乎没有用多少。

想来都是吃过早餐来上班的。朱祁镇也不多劝了,挥手让人收拾一下,让人将昨夜急报传了下去。

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战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一百零一章 细川胜元,死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二十章 真相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七章 议政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二章 大武学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办事之道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八十五章 族产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七十一章 朱见治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兰忽失温之战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势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十九章 石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