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

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

“如果水量不大,可能会聚集在张秋以南汇集成湖泊,就如旧时之梁山泊。”阮安说道。

朱祁镇目光在地面上扫过,忽然看见梁山这两个字。

张秋以南就是梁山泊旧地。

梁山泊本身就是黄河洪水淤积所至,只是而今沧海桑田,因为黄河夺淮,远远的离开了这一带,所以梁山泊就不复存在了。

但是梁山泊不复存在了,却并没有改变梁山泊这一带的地势。这一带还是附近比较低洼的存在。

“如果洪水数量再大一些的话,恐怕要东去,夺大清河入海。”

朱祁镇又从地图上看到大清河的标记,他忽然觉得这一段河道很熟悉,但是一时间却想不起什么,什么时候看过。忽然心中一亮,暗道:“这不是就是后世的黄河河道吗?”

不错他想起来了,后世黄河下游的河道在清末有过一次改道,就从夺淮入海,变成了从山东入海。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一条所谓的大清河,就是后世黄河的河道。

当然了,朱祁镇对具体细节或许有些出入,但是大体走向,绝对没有错的。大清河从济南北边过去,流入渤海之中。

朱祁镇心中猛地一跳。

一个概念在朱祁镇的心中闪过。

那就是机会。

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伏。

虽然这一件一次黄河是一大惨事,死于黄河水的百姓,定然是数以万计之多,但是也给朱祁镇带来一个名正言顺,整合黄河的时机,如果黄河真如阮安这样改道,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这一道河道,后世一直沿用。

当然了,不敢说有多好。毕竟后世的科技超过现在太大了,即便是这一条河道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也能用科技的力量克服。

但是总要比,而今黄河夺淮,弄得黄河,淮河,乃至长江水系一片混乱的好。

朱祁镇一直不想治理黄河就是觉得,而今的治水方向是错误的,不管是费多少力量,维持黄河与淮河,洪泽湖这样混乱的体系,根本就是以人力对抗天地之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这问题只会越来越难以整理。

但是朱祁镇如果推行一个让黄河改道的方案,朝中定然不好通过。官僚本身都是不希望脱出自己掌控之中的事情。

而人工将黄河改道,这一件大事,花费太大了,甚至一旦做不好,不过是将两淮的水患,易到山东。

想想就知道,山东百姓定然会拼了命的反对。

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黄河决口已经是既定事实了。在这个既定事实上,朱祁镇再推行黄河改道的计划。

其中阻力就会消减不知道多少。

即便山东本地百姓,此刻也不会多想这些。他们想要就是立即将黄河纳入掌控之中。不能在乱冲乱决了。上下翻滚了。

“还有一条河道。”阮安说道:“就是洪水灌入运河之中,夺卫河河道,入天津。这就不好办了。”阮安面露忧色。说道:“臣受命修整河北水利,卫河入海段,虽然大大拓宽,但是已经无法容纳这么大洪水。”

“臣担心------”

朱祁镇说道:“你担心什么?径直说便是了。”

阮安说道:“于大人在天津卫河两岸,开辟出不少田地,这些土地,恐怕都要付之东流了。”

朱祁镇还没有说话,曹鼐却已经说话了,说道:“阮待诏,天津百姓是百姓,山东百姓就不是百姓吗?冲决天津,不过祸及两岸,但是冲决山东,却是重开一道河道,黄河之水,新河道非十几里宽不可。却不知道多少百姓沉于洪波之中。孰轻孰重,还需思量。”

朱祁镇听曹鼐的意思,他宁肯黄河夺卫,也不愿意黄河进入山东。

毕竟黄河夺卫,尚且有河道维系,卫河河道相当一部分,就是运河,这一条河流可以说是年年加固,有工部派人专门负责。

可比大清河要靠谱多了。

大清河这一条河在此之前能有多宽的河道,而今黄河一至,估计沿河数里之地,都要被黄河侵占了。

如果真正权衡利弊,自然是夺卫损失更小一点。

朱祁镇心中一阵感叹,作为皇帝他能想的,就是让那一边百姓少死一点,而不能让所有人都活下来。

一时间觉得无力之极。

“陛下,山东急报。”范弘从外面飞奔而来,将一封奏疏递了上来。

朱祁镇几乎从龙椅上跳了起来,接过立即打开一看。

他细细看过之后,一时间表情复杂之极,不知道该高兴,还是不高兴,随即将奏折抵下去,让下面的大臣看。

山东巡抚张骥上书朝廷并弹劾河南巡抚赵新治水不利,以邻为壑。

因为山东省被河南省的洪水祸害惨了。

改道的黄河就是按照阮安所言的第二条路线走,从卫辉府八柳村向东北,进入广济渠,然后到张秋,然后入大清河,直接入海。

但是这一路上,张骥的写的字字是血,特别是张秋镇,本来是繁华不下一个县城的大镇,却因洪水夜至,睡梦之中,洪水登堂入室。

很多人都来不及逃生,就被淹死在房屋之中,天明去看的时候,屋舍齐平水中,一片汪洋,张秋一镇百姓,尽为鱼鳖。

有官员乘小舟,行于水面,唯有浮尸连成片,寂静无声,偶尔有儿啼之声,却是父母将婴儿藏于木桶之中,浮于水面之上,下有浮尸成片,或许是是此儿之父母也。

凄惨难以尽言,望之伤于肝肠。

这个场面,不要说让朱祁镇亲自去看了,仅仅是看着样的文字,就汗透重衣,不忍直视了。

而且张秋镇的局面,仅仅是一个缩影而已。

黄河东流入海,并不会放过水,凡是挡在他们面前的人或者物,都逃不过浩浩荡荡的黄河水的冲击。

真正的情况,凄惨十倍于张秋者,未必没有。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将自己心中颤动平息下来。感情对他来说,从来是有害无益的,他此刻能做的就是,不要让这些因洪水而死的百姓白死。

趁着这个机会,一劳永逸的解决黄河问题,即便不能全部解决,也要让今后几十年间,黄河不再出什么大问题。

这或许冷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但是很抱歉,政治就是一种极致利益分配优秀,感情用事,从来是大忌之中的大忌。

朱祁镇问道:“阮安,以你之见,如此情形,什么时候能够修好黄河?”

阮安苦笑说道:“陛下,想要黄河回到旧道之中,今年是不可能了。”

“按山东巡抚张骥所言的水量,臣可以判断,黄河决口之处,决计超过了十里宽,这么宽的缺口,是很难堵住的,更不要说而今还在汛期,黄河水丰,这缺口水流速度定然很是湍急,不管是多大的石头,扔进去,就会被冲到数里之外了。甚至连以船载砖石沉船堵口都不行了。”

“因为黄河之中没有这么宽的船,而几艘船即便用铁链链在一起,分量也不足够,如果不能一下子堵住了,堵一半的话,剩下的水流速度就会大增,再堵口的难度,就会增加。”

“甚至水流速度能到达,连沉船都冲走的地步。”

“如此说来。”朱祁镇说道:“想要让黄河归于旧道,非要等冬春枯水期才行吗?”

阮安说道:“陛下,臣无能,只是以臣之见,或许只有这样了。请陛下恕罪。”

一边说,阮安跪倒在地。

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十章 鲁苏之争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九十四章 内外新结构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开始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四十五章 大捷传来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三十三章 有变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五十二章 负担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二十六章 换讲官之意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十二章 军议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一章 瑞雪兆丰年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七十四章 满壁荒唐纸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三十五章 午间休息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