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

钱塘县,

夏季的雨刚刚下过,湿气逼人。这样的小巷,有一种诗意的优雅,不由让人想起古诗。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而此刻一夜听雨的人已经起来了。

一巷深处,有一个小院,于谦一身青衣,走在院子里面的花树之下,缓缓的踱步。

这是他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只是这一两年之间,父母相继而去。家中长辈更是凋零,于谦在不知不觉之间,成为了钱塘于家的长辈了。

于谦作为当今最宠信的大臣,即便在家中休假,也有不知道多少人,来拜见于谦。于谦却是一个也没有见。

如此十几日过去。于谦才得了一分清净。

于谦就坐花树之下,还是当初的石桌石凳,还是当初的论语孟子,但是当年拿着戒尺督促于谦读书的人已经不在了。

于谦读着读着,忽然读不下去了,双目一闭,一行清泪流了下来。

就好像是江南的春雨一般。

丧亲之痛,似乎不会时时刻刻的环绕在心间,却在不经意之间,让人泪流满面。

忽然外面的声音打破了宁静。

无数只密集的脚步声传来。

似乎不知道有多少正向于谦这小院奔来。

忽然外面一静,一个公鸭子,轻轻的敲门说道:“于大人可在?”

于谦打开门,却见是一个小太监。

这太监见于谦过来开门,也是大大吃惊。

无他,于谦家里的院子不过是一进而已,大约十几间房子,还是于谦父亲置办的,家中也没有什么仆役。

于谦在外做官,倒是带了几个家乡人当长随。

这都是官场惯例,不如此很多事情都不好办,但是回家之后,就将人打发走了,让他们回家看看。

毕竟,于谦宦海沉浮,也只有有丧的时候才能回乡一次。

所以这家中,只有于谦,于谦的夫人,于谦的儿子,于冕,还有于谦的两个妾室,这两个妾室,还是朱祁镇赏赐的。

无非是见于谦子嗣太单薄了一点。

后世于谦的儿子于冕过继同族为嗣,也就是于谦的血脉断绝了。朱祁镇虽然不知道这一件事情,但是同样觉得,于谦年纪也不小了,却仅仅有一子,太单薄了。于是乎赏赐的时候,顺手填进几个宫女。

这样的情况下,外面来人,自然是于谦这个主人的去开门,难不成让妇孺去应门吗?

于谦说道:“正是于某,却不知道这位公公有什么事情?”

这个太监就是赵环。

他可是风尘仆仆,正因为朱祁镇对于谦寄托了太多希望,才派心腹来却见于谦,很多事情都不好落于在纸笔之间,还是让人口传为好。

赵环这一路,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来的。几乎将他个颠簸半死的。

说实话,他也代朱祁镇传过很多圣旨了,见识过很多大臣的府邸,此刻见于谦的府邸,只是说太简陋了。

这样一个小院,如果放在北京,或许还行。

毕竟对于很多官员来说,北京不过是一个暂住的地方,他们都不会在北京置产,更不要说,北京的房价那是相当贵的。

所以很多大员在北京的住宅都是比较简陋的。但是在家中就不一样了。

在家中,乃是宗族根基所在。很多地方大族的宅院,都连在一起,好几条街都是他们家的,这就是大家族。

那排场比地方官都大。

但是于谦的院子却如此简单,站在门口,一眼就能看透彻。赵环甚至看见于谦的夫人躲在房间之中,透过窗户正向这里看。

“于大人是真清官。”赵环心中暗道。他大声说道:“陛下有喻,于谦接旨。”

于谦立即退后两步,行礼如仪,赵环从身后取出一个匣子,双手递给于谦,于谦双手接过来,查看封印,完好无缺,这才请赵环落座,至于赵环带来人,也就是钱塘县的衙役,只能在小巷之中待着,根本没有进院子的资格。

于谦带着匣子,进入里间,拿了一柄裁纸刀,割开封印,这才打开匣子。

这就是朱祁镇的密旨。

于谦打开看看了,朱祁镇在书信之中,并没有说什么不能说的,不过是将黄河的现状,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最后请他就任河道总督,统领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民力物力尽快治理好黄河。

朱祁镇特别说了,任命于谦为河道总督的圣旨,就在赵环手中,如果于谦觉得不适合,家让赵环将圣旨带回来便是了。

朱祁镇其实知道,于谦这样的人,知道这样的情况,定然是一刻也不会停留,就会立即上任,决计不会有什么畏难的情绪。

只会知难而上。

但是朱祁镇这分客气,还是让于谦心中微微感动。

于谦立即从赵环拿边接了圣旨,将赵环请入内室之中,问道:“公公远道而来,有何教我?”

赵环立即说道:“大人见笑了,大人乃是陛下的老师,奴婢刑余之人,又有什么教大人的,只是大人最近不在京师,有些事情不大了解,奴婢愿意为大人讲解一二。”

随即赵环将最近宫中内阁动向,还有朝廷为救灾所准备的事情,乃至于正在治河工部尚书王永和,很可能会成为于谦的副手。

如是等等,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于谦深深皱眉,很多事情别人看不出来,于谦却是看出来了。

现在的于谦已经不是当初杨士奇去位时候的于谦了。

这几年于谦一心扑河北,对河北水利修修补补的,丈量土堆,安置流民,重建黄册 ,等等。

忙这些事情之余,于谦也一次次的反思自己。

他对政事的洞见更加深了。

他听完这一些后,第一个感觉就是:“陛下与曹首辅的间隙太深了。”

朱祁镇与曹鼐关系最好的事情,就是兴修河北水利的时候,在这一件事情上,曹鼐不遗余力的支持朱祁镇。给朱祁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但是而今,看似与之前一样,实际上是大大不一样,黄河决口这一件事情,曹鼐让皇帝对他妥协了。

但是于谦跟随朱祁镇这么多年了,岂能不知道,朱祁镇是一个什么性子的人。

看似很好说话,但是内心之中坚持却是很深的。曹鼐用天灾想将朱祁镇的心思拉进内政,而不要想着与瓦刺打仗。

注定是失败的。

只要于谦才知道,当初才十几岁的朱祁镇,就对征讨瓦刺之事那么上心,而今当今羽翼已足,兵甲已备。就是太皇太后复生,估计也挡不住这一场大战。、

如果曹鼐在这一件事情上一直反对的话,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于谦心中有些忧心,但是随即暗自嘲笑自己,想那么多做什么?

而今曹鼐与于谦的关系,已经不是当初紧密团结的政治盟友了,杨溥人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当初将于谦按在直隶巡抚任上,内阁诸位还是一直坚持的。

无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谁让于谦的声望太高,圣眷太浓了,于谦虽然可以进入内阁,代替任何一个大学士,并且以于谦与朱祁镇的关系,立即就能掌握实权。

不像有些刚刚进入内阁的大学士,其实都是在坐冷板凳的。

这样的情况之下,曹鼐是一万个不想于谦进京的,曹鼐一边支持于谦在直隶巡抚上深根,朱祁镇很多想法都交给于谦去做。

但是于谦在河北声望越高,越是万家生佛,距离内阁的位置,只会越来越远,而不会越来越近。

当初在河北水利上精诚合作的两人,而今只有点头之交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二十章 真相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寿几何?第九十七章 建州卫的处境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八十五章 族产第八十一章 钱家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第二十九章 武学开学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第七十一章 大朝会第五十五章 于公入陕第一百章 大明铁骑之威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五十九章 松潘旧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五十五章 送别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十六章 经筵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四十六章 海关银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四十四章 孔弘绪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十四章 李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