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

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

就在也先进行最后的围剿的时候,杨洪也带大队人马出了阳和口。

时间再往前拨一夜。

这一次出兵,有很大先斩后奏的成分。

郭登发现阿刺知院不在龙门的时候,立即派人通知了杨洪。杨洪顿时大惊,立即知道成国公危险,就与武兴商议即可出兵接应。

武兴自然答应下来,他们出大同的同时,给北京发了奏报,不等北京回信就出发了。

郭登知道之后,也挑选宣府精骑万骑与武兴,杨洪汇合。

所以才有这一次出关。

朱祁镇得到消息之后,立即批阅,并命令杨洪为总兵官,总领大军。

至于剩下的事情,朱祁镇就没有多管了。

他所有精力都放在重组京营上面,对边境战事,不去多关注。

并非,朱祁镇不关注,而且他知道他关注了也没有用?无非是做最坏的打算而已。即便宣大边军,京营精锐全部覆灭,朱祁镇也要再拉起一支敢战之军才行。

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自古以来,河北与关西,都是出精兵的地方。所以,北京这个地方,招兵从来不是问题。

问题是如何调整兵制,适合招兵的情况。

卫所制度之中是没有这些募兵的地位。

这正是朱祁镇一直想做,一直慎重不敢做的军制改革吗?前线可能大败的消息,反而是朱祁镇兵制改革最大的推动力。

在北京可能危险的情况之下,谁都不会阻拦皇帝的任务举动。

一时间朱祁镇意志畅通无阻。

所以,朱祁镇有另外一场战役要打,对战事,只能托付一个信任的人。

武兴这员老将,或许太皇太后信任,当初朱祁镇登基之后,太皇太后放出镇守地方的将领之一,如果不是深得太皇太后的信任,这样的重任不会落在武兴头上。

但是朱祁镇却更相信杨洪。

虽然武兴是员老将,资历还在武兴之上。

朱祁镇如此,并不是感情用事,毕竟杨洪驻守边疆,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对这方面最有经验。

而武兴却转镇内地,还担任过漕运总兵官。在防御鞑子的业务上,朱祁镇还是相信一直在边境的杨洪。

等杨洪接到命令的时候,三军已经到了阳和口。

如此一来,三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有一点尴尬。

因为武兴资格最老,手中兵马最多,虽然多为步卒,三人已经都尊武兴为尊。但是朱祁镇却任命杨洪为总兵官。这就有一点尴尬了。

松了一口气却是,皇帝没有追究责任。

很多大臣将领出外的时候,皇帝都会授予便宜行事之权,但是一般大臣都知道分寸,一些小事,便宜行事是没有问题的。

这一次动用十几万大军,这一战如果败了,估计从边墙到北京,再也没有士卒了。事情如此重大,没有皇帝背书,胜了负了都不好说。

如果不是,成国公所部情况太危机了,说不定晚了一步,大明的骑兵都会全军覆没,他们是万万不肯冒这个险的。

而今有了皇帝背书,总是好事。

杨洪接旨之后,立即向武兴解释道:“武将军,此战陛下信任我,让我担任总兵官。不过是我在宣大有一些虚名而已。武将军乃是军中前辈,如果有什么事情,还请直言不讳。咱们都是为了救成国公出来。”

武兴脸色一丝也露不出来,说道:“都是为朝廷办事,谁当这个总兵,都无所谓。”

至于武兴是真无所谓,还是假无所谓,此刻谁也看不出来。

杨洪说道:“根据顾兴祖的消息,而今瓦刺已经占据了猫儿庄,我派出的夜不收还没有探明大军所在,但是想来瓦刺既然想占据猫儿庄,就一定有所企图。”

“如此,大军就在猫儿庄不远处。”

“所以,我军出关,直扑猫儿庄,夺下猫儿庄之后,步步为营退入关中,须在阳和关北三十里处留一部驻守,然后在晾马台,再建一营,如此前后呼应,就算是瓦刺有三十万人马,也撼动不了,我军的退路。”

顾兴祖此刻已经成为阶下囚。如果不是顾兴祖的爵位,朱祁镇的圣旨之中,就捎带将顾兴祖给斩首了。

只是胡濙劝朱祁镇,这个时候不管什么原因都要慎重一点,不是擅杀大将的时候,即便要杀,也要三法司会审,明正典刑,不可如此草率,否则人心不定。

朱祁镇明白。大明处死一个杀人犯,也要再三审核。最后皇帝御笔勾绝,对于大明高官勋贵,想杀并不是不可以,但是也是有流程的。

顾兴祖怎么说也是一个镇远侯,老侯爷顾成也是为大明稳定西南,为太宗皇帝靖难,立下过不少功劳的。

听信一面之词杀了。恐怕军中不满,更可怕的是,如果下面人说法有误,顾兴祖罪名不够,朝廷擅自斩杀,很可能引起事端。

朱祁镇只能按捺下来,将顾兴祖押送进京师,由锦衣卫押送。如果真是临阵脱逃,是免不了项上一刀。

至于杨洪的建议,其实就是太宗皇帝当初做过的事情。

太宗北伐的时候,动用了五十万大军,其实大部分都是民夫壮丁,他们就是以这样步步为营的办法,将粮食一点一点的运到草原之上的。

而这一路上城堡为了防止蒙古人偷袭,都是要驻扎人手的保护的,真正与蒙古人打仗的,不过数万骑而已。

而今杨洪手中的资源自然不如太宗皇帝当时了,但是杨洪要去的地方,也不是数千里之外的漠北,不过是距离边墙七八十里的猫儿庄。

所以,杨洪有十足的把握,能进能退。

武兴与郭登也挑不出什么问题,但是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太慢了。

是的,慢。

武兴提出了这个问题,说道:“三地安营扎寨,最少要一天的时间,所以到猫儿庄最少也是明天,或者是后天了。”

“成国公那边能熬得住吗?”

杨洪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朝廷不能再失去这一十三万大军了,就按这办法来,真出了问题,我担着了,我是总兵官。”

杨洪固然担心成国公所部全军覆没,毕竟这个损失太大了,但是杨洪更明白,他手中的人马是什么?

是大明在方圆数百里之内,唯一的机动军队了。

这方圆数百里,也包括了北京城。

成国公全军覆灭,他们还能来接应,营救,如果他们再陷入困境之中,可以说宣大是抽不出一支人马,同样北京也没有了。

这根本就是在赌国运。

杨洪不敢赌,所以他虽然在救援成国公,但是在他心中,救援只是第二,保存自己的才是第一。

这个想法,如果在瓦刺没有南下之前,估计会被人笑掉大牙,但是此刻却是很多大明将领的想法。

谁能想到,也先这么大的胃口,还有这么大的牙口。谁能想到大明十五万骑兵,居然能被瓦刺给包圆了。

武兴心中暗道:“陛下的眼光不错,杨洪此人有担当。”

武兴对于自己处于杨洪之下,心中其实有些不舒服的,他当一省都指挥的时候,杨洪还是小小的千户官。

但是老将军对大明忠心耿耿,见杨洪有这个能力。反而愿意为杨洪当一次垫脚石了。

一个独挡一面将领,最重要的就是决断与担当,就拿现在处境来说,成国公可以说是他的顶头上司,不管是从朝廷法度,还是道德规范来说,都必须救的。

而杨洪的方案,却是一心为了国家利益,并愿意承担这个结果的反噬。

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锐第五十三章 处置曹吉祥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三十九章 钦州黄氏之战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师初战第七章 定国公的野望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九十七章 对大藤峡的决断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五十七章 驰道利弊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七十章 父子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三十九章 钦州黄氏之战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战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六十七章 当年千里追异人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七十四章 新理学的种子第七十一章 朱见治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八十章 经筵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