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

第二百零四章杨洪vs阿刺知院

要知道成国公军中,不仅仅是成国公本人,他军中不知道有多少靖难功臣集团的二代三代。所以杨洪今天的表态传出去,或许皇帝能谅解杨洪,但是很多死了亲人的人,是决计不会谅解的。

今后杨洪面对阻力就会非常大。

纵然靖难勋贵集团在这一战之后,一厥不振,但是他们也不会从军中消失,因为这些勋贵与军中的联系太紧密了。

就好像太祖开国勋贵。

虽然开国勋贵权势大不如当前,但是他们还在军中有存在感的,比如战死的西宁侯宋瑛,比如黔国公一脉,等等。

这些人今后就会成为杨洪的死敌。杨洪的麻烦还在后面。

武兴躬身说道:“下官遵命。”

杨洪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老将军何须如此,今日一战还要多依赖您,此处出塞,我与闽西伯带来骑兵开道,你带领步卒跟随,这两座营地一定要修建好,足以容纳十万大军暂时歇脚。”

武兴说道:“末将明白。”

在他们想来,成国公所部乃是大明最精锐的骑兵,即便是打了败仗,折损不少,想来也应该有小十万人吧。

所以这营地要先预备着。

“报。”几个人正商议着,却听下面来报,说道:“夜不收来报,有大队瓦刺骑兵正向阳和口而来。”

此言一出,三个人都变了脸色。

因为瓦刺大队来阳和门口,有两个可能,一是明军骑兵主力已经被消灭了,瓦刺腾出手来了。另外一个可能,就是明军骑兵主力,已经很靠近边墙了。

这个判断很重要。

因为一旦错了,后果就不堪设想。

比如如果明军骑兵主力已经被消灭了,出关面对的就是几十万得胜之师,出去容易,回来就难了。

很容易将他手中这一支主力人马都葬送了。

但是如果,明军骑兵主力就快到了边墙,他重兵在此,却纹丝不动,朝廷事后问责且不说,杨洪都觉得自己对不起人。

根本不能向朝廷,以及天下百姓交代。

杨洪缓缓的踱步,走了一圈,忽然停了下来,说道:“传令下去,明日出关的命令不变。现在已经快三更了,依旧是五更造饭,黎明出阳和口。”

杨洪似乎是向郭登与武兴解释,也像是是自己解释。说道:“如果成国公就快到阳和口附近了,只需前出几十里,事情就能有一个结果,甚至不用去猫儿庄。但是如果不是,瓦刺铁骑虽利,但是也留不下我杨某人。”

杨洪最后的判断,虽然有些自负,但也是实情。不说他了,如果成国公知道前面的不是十几万,而是数量近乎翻倍的蒙古骑兵。成国公也不是没有机会全身而退的。

只是也先情报上做的太好了,就在成国公知道真相的那一刻,也是他深陷陷阱,无法自拔的时候。

此刻杨洪事先知道这一点,做好足够的准备,想要全身而退,并不是容易,但也不是毫无希望的。

在这一件事情上,杨洪对自己是有自信的。同样,他也不想面对成国公危机关头,什么也不做,那怕这是无用之功。

第二天一早。就在成国公从猫儿庄突围的时候,大军也徐徐出了阳和口,出阳和口不过十里,就有大队骑兵挡住了去路。

杨洪看了看地势。

总体来说这一片地势,丘陵居多,甚至有些丘陵都能称之为小山了,但是除却个别山坡之外,其他的地方都能纵马跃过。

杨洪见对面大旗,乃是阿刺知院,心中安定了几分,说道:“武老将军,我带骑兵去挡住他们,你大队人马车辆在外,人马在内,火铳,弓弩都准好,保持速度不变,继续向西北方向。”

武兴大声说道:“是。”随即低声说道:“杨将军,敌人不少,要不背靠步阵作战吧。”

杨洪说道:“如此就太慢了,而今我有一种预感,成国公就在附近,因为来的人不是绰罗斯家的人?”

一时间,武兴搞不清楚,为什么来人不是绰罗斯家族的人,就确定成国公在附近?

其实杨洪的逻辑也不完善,更多是一种直觉。

如果成国公在附近,那么瓦刺定然正在死命围攻成国公所部,决计不能让成国公回到边墙,那么绰罗斯本部人马,定然是主力。

其实杨洪的逻辑并不完善,甚至偏颇。

阿刺知院虽然不姓绰罗斯,但是他是脱欢时期就跟随绰罗斯的老将,是也先的铁杆之一,甚至也先对信任,比很多弟弟都信任多了。

毕竟,有时候弟弟也会成为哥哥的敌人。

视之为左右手?这样的重将在,围攻成国公的时候,岂不是更有胜算,单单以逻辑来说,这也不能算错。

很多直觉都是这样的,是很多人想到结果之后,倒退过程,为他强行解释,然后加强了自己对直觉的相信。

在很多时候,很多领域就是这样的。

杨洪也是这样,他就凭借这种这场直觉,下达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命令。

杨洪跃马横枪,对郭登说道:“郭将军,敢不敢与我在瓦刺军中走一遭。”

郭登大笑道:“有何不敢?”

两人各领本部人马冲出了出去,本来护送在步队之外三万骑兵,居然丢下步队,冲击瓦刺军队。

这样一来,明军就处于前后脱节的情况之中。

一旦三万骑兵还没有回来,瓦刺大队人马蜂拥而至,明军步队就处于一个十分危险的局面之中。

武兴也顾不得其他,立即下令各部,将战车推出来,一道道战车,其实就是古老的偏箱车,上面插着一根根长矛,与旗帜,后面还有火铳手,弓箭兵,一但遇见瓦刺骑兵,就能将他们挡在外面。

明军用战车,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特别是明初明代养马数量不够,在面对蒙古骑兵的时候,就开始启用战车这种古老的战术。

京营之中的神机营,更是很多炮都在车上,当然了,他们摆炮形态与后世不一样。

武兴对这种战术并不陌生。

此刻他却没有将心思放在军中变阵,而是放在刚刚交上手的骑兵之中。

杨洪号称天人,决计不是杨洪自吹自擂,而是每一个人看到了杨洪在战场之上的发挥,就会惊叹道:“天下下凡不过如此吧。”

杨洪在数百亲兵的簇拥之下,浑如一体,而杨洪所在之地,就是锋矢所在。有亲兵的保护下,杨洪不用担心外人对他的进攻,近则用枪,远则用弓,特别弓箭,二百步之内,箭无虚发。

而且杨洪射箭的时候,还会一边大喊,一边射箭,先喊射谁,随即亲兵一起大喊。比如前面穿黄衣者,然后喊举旗者,穿白甲者,等等。

但是杨洪的箭太快,告诉你,你也躲不过。即便有人蹬里藏身,杨洪也会告诉他,什么叫做硬弓。

硬弓就是能射穿一匹马之后,再射死一个人。

说实话,杨洪一个人纵然拿冲锋枪,在战场之上,又能杀死多少人,杨洪毕竟不是神,一场战事能射出一百支箭,已经是不错了。

但是杨洪的举措,却大大激发了全军的士气,也让瓦刺将领心惊胆战,决计不敢靠近杨洪二百步之内,生怕被一箭夺了性命。

将一怯,下面的士卒哪里有士气。一边畏畏缩缩,另外一边士气鼎沸,热血冲头,双方一撞,还能有第二个结果吗?

阿刺知院见状,不由大怒,说道:“一群废物。”随即他带着亲卫堵了上来。

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二章 外戚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三章 灾年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八十章 寇深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贮法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八十六章 西北乱局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十二章 军议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荆关下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云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贤的决择第八十五章 蒋贵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二百四十九章 杀俘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八十六章 西北乱局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三十五章 精简少府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