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

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

杨士奇说道:“天子不知道天下情弊丛生,以为当今兵势依旧是太祖太宗之时,却不知道卫所崩坏之势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了。”他苦笑的对于谦说道:“你知道而今我大明在逃卫所军户,有多少人?”

于谦当然知道在新帝登基之后,杨士奇的主要政治主张,就是一手清理官场,一手清理卫所。

杨士奇的政策在官场之上,执行的很彻底。

一大批庸劣害民之官,被清理出来了。杨士奇对文臣的掌控,还是很到位的。但是对军方却有些鞭长莫及了。

虽然而今,兵部势力大,一点点的将五军都督府的权力抢夺过来,但是毕竟靖难功臣还没有死完。

张辅在,就是一个很大的靠山。

杨士奇不可能绕过这些人,将手伸到卫所里面。

而卫所到底有什么弊端?

首先以逃亡最做多。

明代卫所军有四个来源,乃是从征,归附,谪发,还有垛集。

从征就是跟随太祖打天下的军队,归附就是当时其他反王,还有元军投降的军队,这谪发就是有罪判充军的。

前两者,都是国初就有的,而且家眷跟随大军在各地驻扎。至于谪发,也不可能年年有几万人谪发。所以数量上也是少的。

真正逃亡的大头,就是垛集。

什么是垛集?

就是太祖时期,为了弥补兵额不足,就选定一些百姓出一丁为军。

这完全是义务的,这些百姓有人出一丁,其余的人为他治行装。然后派往边境驻守。

看上去不错。

但是这里面问题太大了。

以至于在太祖年间,逃军之事,从来没有断过。

远离家乡,一去就是几十年。如果亡故了,还有从家乡征召,让家里子弟代替。世世代代都是如此。

如果政治清明,太祖皇帝的规划,能做到便罢了。

但是从古到今,军中从来不是善地。自然有人想要逃走,而且卫所军官,非但不抓捕,反而有些纵容,因为这些人逃走之后。

这些人的饷银口粮,都为上官所侵吞了。

杨士奇整顿军中,最大的动作,就是清查逃兵。

于谦听杨士奇的语气,就知道有一些不对,说道:“老师,有多少人?”

杨士奇说道:“一百二十万有奇。”

于谦一听,说道:“这近乎一半有余了?”

大明朝军队最多的时候,号称有三百多万。但是这里面有很多水分的。于谦判断,大明朝军所有卫所加起来,在额兵丁,应该有两百多万。

这一百二十万的空额,也的确是一半有余,也太多了一点。

于谦随即明白了,这逃兵不等于空额。在逃的士卒或许不是一次逃亡的。

但是这么大的数目也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大明卫所军队战斗力,已经不能再指望了。如此大规模逃亡,说明每一个卫所不可能没有逃兵。

这样的军心士气,还如果为战?

于谦只觉得后背上冷飕飕的,说道:“老师,您受先帝重托,辅佐幼主,这样的事情,就不管管吗?”

杨士奇带着几分苦笑,说道:“管,怎么管?军中各级军官,将士卒当做仆役家奴,百般苛责,北京城大工,动则数十万之众,这些人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大多都是军户。”

“长城修不修?北京建不建?”

“我清清空额,倒也罢了。如果清理军中情弊,你看英国公张辅,和我拼命不拼命?即便是慈宁宫也不会让我这样做的?”

如果将卫所的兴衰与勋贵的兴衰连在一起看。就可以发现。

当卫所能战的时候?大明勋贵的实力也是最强的,但卫所不能战的时候,这些勋贵都成为吉祥物。

大明军中有太多的世袭了。甚至将卫所的官职,变成了类似爵位一样的东西,动辄世袭百户,世袭千户,世袭指挥使。一层层到了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只能以公侯任之。这五军都督府代表着大明数百卫所。

大明勋贵这些人,又是代表这个体制最高利益者。

即便张辅知道下面有些情弊,但是他也不能动,因为人无法背叛的自己的利益。总不能让兵部将下面老兄弟的饭碗都砸了吧。

那么下面没有人支持,他英国公张辅在北京,也就是一个摆设。

当然了他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太过分,故而杨士奇主动的清理逃亡,张辅那边也是答应了。

而且杨士奇作为文臣之首,在文官这边,近乎一手遮天,还想将军队掌控在手中,纵然太皇太后信得过杨士奇,心中也难免要问一个为什么了?

与情与理,这都不是杨士奇可以做的事情。

杨士奇问道:“你刚刚从南边过来,知道磁州府的事情吗?”

于谦陡然一凛,说道:“磁州出了什么事情?”

磁州是而今的磁县,后世是归属河北省,但是这个时代属于河南省。于谦入京是走的水路,从河南乘船入运河,再从运河北上。所以并没有路过磁州?

杨士奇冷笑道:“有贼张普祥。自称七佛祖师,在磁州带着百人攻磁州千户所。最最重要的是,居然攻下来了。”

“后来,还是一个递运大使带人剿灭了。”

“实在是丢人显眼。”

于谦当然知道,本朝以明教得天下。所谓的明教,其实与白莲教,弥勒教相差不大。而即便是太祖皇帝一统天下之后,这些人起事也是络绎不绝。

细细算来,上一次,不过在宣德五年而已。

对此,于谦并不是太在意的。杨士奇也不是太在意的,而今大明国力强盛,区区跳梁小丑能济什么事情。

只是内地卫所已经堕落到这种地步,却是令于谦心惊。连忙说道:“是学生的错?”

“怎么能是你的错?”杨士奇说道:“你虽然是河南巡抚,但巡抚总就不是前汉太守,州牧,卫所里面的事情,你真能管得了吗?”

明代地方行政,其实在三司手中。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巡抚是带着中枢官职,类似钦差。并没有上马管军,下马治民的权限。

或许明后期,文贵武贱。巡抚在军事上的权限越来越大。而今五军都督府的老家伙们还没有死绝。

于谦所能做的,不过是指挥一下各卫所做事。想要深入到军中情弊,却是不能的。

“这也是太皇太后的意思。”杨士奇说道:“陛下还小,自然有雄心壮志。只是有些话,我却是不能说的?上上下下都装糊涂。总就不能真瞒过陛下去。”

“我毕竟在内阁久了,连江西都少回了?地方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也不是太清楚,这些事情你都要告诉天子。”随即他苦笑道:“天下太平,这四个字,老夫还是要粉饰一下,还好有几十万京军在,地方卫所纵然烂了,一时间也出不了什么大事。”

大明军队之中的精锐,就是京军,最多的时候有八十万。全部是久经战事的精锐。而今虽然没有那么多了。

但是三十多万还是有的。

足以称作大明朝的定海神针。

在杨士奇看来,纵然瓦刺强盛,真要列阵而战,京营也能将瓦刺打穿,又不是没有打过。

之前忽兰忽失温之战,打的就是瓦刺,距今不过二十多年。

于谦说道:“学生明白,还请老师保重身体。朝廷还少不了老师。”

在皇帝面前怎么说?还是需要技巧的。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些事情让皇帝知道,皇帝如果要大动干戈?反而会出大乱子。

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七十八章 赵新的考验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五十八章 矿税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为之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二十八章 决战前奏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二十四章 海运现状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贤的决择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策进退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为之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九十二章 百官条例之内阁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