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

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

比如说猫儿庄之战,乃是皇帝要清除成国公一系,所以做了手脚,否则看看大明与瓦刺诸战,为什么唯独猫儿庄大败,而且败的极惨,而后皇帝就掌控了京营的权力。

所以你品,你细品。

在京师这些传言是没有市场的。

毕竟猫儿庄之战才过去几年,有太多的经历者了。当然知道猫儿庄之战后全局有多被动,皇帝即便是一个傻子,也不会为了政治目的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越距离北京远的地方,这谣言就越有市场。

当然了,普通人也不敢传这谣言。

真正有消息知道这谣言的,都是大家族,比如李家就是。

李家未必相信,但决计不相信皇帝在掌控京营之中,是一朵一尘不染白莲花。所以对朱祁镇的手腕,虽然看不清楚,却是有几分惊惧的。

毕竟比起成国公家族,武进侯家族,等等在猫儿庄丧师的家族,要比李家厉害了不知道多少倍。

都在一场场风暴之中站不住脚,而且三杨当初多厉害,但是没有过几年,他们选中的继承人在云南当巡抚,这几年才调回来。

WWW ▪т tκa n ▪co

所以李文一听到挡了皇帝的道了,心中不甘似乎涌入舌唇之间,无限的苦涩,犹如痛饮黄连。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李文说道:“奶奶的意思是答应于谦?”

老夫人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是也不是。既然我家不在西宁,不如一古脑将家中那一点产业给了朝廷,朝廷不是要改土归流吗?我们家的这个土官不做了。”

李文听了,大吃一惊说道:“奶奶你之前不说,这里是我家万世之基业,而今怎么要放弃了。”

老夫人虽然还在,但是他并不是李英的亲生母亲,再者他年岁长,将三个儿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不是亲生的,都熬死了。

于是三房之间早就定下协议分家了。

二房三房留在西宁,而大房迁居在北京。

土司一知落到了二房手中,就是老夫人费劲心机为二房弄的,当初老夫人就是李家土司乃是李家万世不拔之基业。

老夫人看得很对,在历史上青海的土司一直世代相传到了民国时期。

如果没有变故,自然是万世不拔之基业。

而今却有变故了。

老夫人咳嗽两声,说道:“孙儿,我们都走了,又如何能守的住,与其将来不明不白的给了别人,倒不是用他再这位于大人那边卖一个好价钱。”

“你爷爷生平做过最大的事情,就是将西宁州卖了一个好价钱。面对这样局面,要善于舍,既然都保不住了,就要下本钱。而且你如果搭上于谦的线,岂不是搭上皇帝的线,其中好处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成败如何?就看你本事了。”

李文听了缓缓的点头,说道:“孙儿知道该怎么办了。”

老夫人心中叹息,其实她并不想如此。

人越老见识越多,越是想求稳。

在老夫人看来,就算你进了内阁又怎么样,你去之后,家族自然也不行了,但是土司这个官职不一样,世袭罔顾。西南很多土司,都是唐宋时期封的。

如果可能,老夫人自然不愿意放弃这番基业

只是事已如此,她又有什么办法,只能劝孙子别钻牛角尖,在各种办法之中,选择一个不怎么坏的办法去做了。

李文知道该怎么做了,就当机立断。他立即与张文一并去见于谦,张文见了于谦当即跪下,说道:“李某乃大明之臣子,陛下所命,无敢不从,既然大人有此以,下官又怎么不从。只是我家世居西宁,搬迁需要一点时间。”

于谦也知道李家多半要妥协的。但是也万万没有想到李文如此识趣。说道:“好。李大人不亏忠肝义胆。有什么不便的地方,只管说,我能帮忙的自然会帮忙的。”

言下之意,就是你有什么条件也提出来吧。

李文说道:“下官一家子都要去京师,这土官留之无用,而且朝廷不是说要改土归流吗?下官愿意响应朝廷,将我李家田地专为西宁州治下。”

于谦听了,心中一动,暗道:“李文真是好手段。”

朱祁镇确立了改土归流的原则,但是真正改土归流的也没有几家,毕竟而今朝廷主要精力都放在北方,对西南,西北地区,都是能不出事就不出事为好。

如果不是因为茶马之事,李家在西宁横霸一方的情况,朝廷也不会多管的。

也就是王骥在云贵总督任上,平了贵州好几处土司,建立好几个县,也不至于堂堂贵州布政使只有一个县。

并与土司并处一城。

除此之外,就没有了。

但是并不是说改土归流这四个字在朝廷就不存在的。

并非如此,朱祁镇在处理西南事务的时候,一直秉承着这个态度,如果有土司造反,一般情况下,都是改土归流,当然了,特别艰险的地方,也会保存土司,但也会将大土司拆分成小土司。

其实李家并不清白,如果翻旧账的话,李家走私茶叶的数量,足够李家一家砍头。只是参与的人太多了,于谦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今李家愿意去北京,并愿意以身作则献土归流,也给西宁州的建立开了一个好头。

如此一来,于谦不得不赏,不能不安排好。

不然让各地土司见李家下场极惨,谁还会主动献土归流啊?

而且还要从朝廷整顿卫所方面想,各地卫所官员横行霸道,不下于土官,朝廷如果严苛处置李文,后面的卫所整顿就要难了。

毕竟李文不干净,各地卫所中的军官有几个可以说自己的干净的。

所以,李文真真正正将这好处发挥到了极致。

但是怎么赏赐,于谦心中却在默默思索,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你家有人会养马吗?”

李文说道:“自然是有的。”

“好。”于谦说道:“我保举你东胜总兵官,镇守河套,为朝廷养马,如果你做的好,将领封爵之日,指日可待。”

“李家一门两爵,从此之后也要修身养性,秉公守法才是。”

于谦话语之中,有淡淡的警告之意。李文自然听得明白。

于谦只是碍于局势而已,不是真不知道李家都做过什么事情。李文说道:“请大人放心,今后我李家定然实心为朝廷效力,再无他念。”

于谦说道:“既然如此,就请李大人离开之前,再立一功如何?”

李文此刻已经决定紧抱于谦的大腿,一副既然打不过,就加入其中的打算,自然要在于谦面前好好的表现一番。

故而于谦话音刚落,李文立即说道:“请大人吩咐。”

于谦说道:“各地土司这几日就会来西宁了,他们的马匹我自然是放心的,但是西番情形如何,朝廷就不大清楚了。李家久在西宁,可知道西番各卫,乃至乌思藏,西域等地的情况如何?”

于谦始终记得自己的使命,他可不是单单的来处理茶马事务的,他作为三边总督要管理很多事情。

而且朝廷现在财政紧缺,受海关的影响,如果西宁能大量贩卖商品到西番,西域,乃至乌思藏,也是一件大好事。

最少这里关税就能收更多了。

但是大明匆匆来是老德行,他们很少派人去其他地方,都是通过其他地方来的朝贡使臣了解情况。于谦对这些地方虽然谈不上两眼一抹黑,但也差不多。

李文听了,说道:“大人,算是问对人了。”

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七十章 父子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九十五章 开海七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九十九章 定风波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敛财手段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艰第七十九章 解缙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十七章 水深火热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三章 会昌伯孙家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序章 我, 朱祁镇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议麓川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八十章 经筵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七十六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八十五章 族产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七十章 年关第一百章 战争的脚步声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二章 大武学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第二十章 真相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