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

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

伊势贞亲并没有将这李实的底细探查出来,不过也算是有所收获了。

回来向足利义政报告。

足利义政对所谓李瑈之后,并不是很在意的。

但是这一件事情却也不是太好办的。

毕竟日本虽然小,但也有六十六国,想在这么大的区域之中,找到一家人,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

足利义政也是口头答应下来,随即让伊势贞亲再次来往于李实与足利义政之见,偶尔还要去细川胜元的府上,商讨问题。

李实也陷入沉思之中。

作为使节,朱祁镇给他全权,关于日本的许多事情都是可以决断的,但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关系这上面的事情。

毕竟在很多士大夫眼中,什么海贸虽然重要,但是都是小道。

但是在日本这里,他们愿意以就封日本国王,也就是向大明称臣为代价,要求大明限制对日贸易,或者说将中日贸易恢复到之前大明与日本勘合贸易的状态。

李实的心中也是为难。

开海乃是当今陛下登基以来,做的第一件大事,而今看来,也是效果斐然。

第一,朝廷财政上从刚刚开始的二三百万两关税,到而今三四百万两一直在增加之中。

第二,开海之事与海运细细相关,已经牵扯在一起了。

第三,开海一事也在无形之中招安了很多海盗。

这几年大明海岸线上都很平静,是海上的好汉都改吃素了?不,一部分好汉金盆洗手上岸了。另外一部分好汉虽然没有金盆洗手,但也不会轻易在朝廷这边犯下案底。

无他。

在朝廷这里有了案底,出入几个港口就不容易了。

当然了,他们该犯事已经要做的,不过,大多是在海上劫掠。大明每年都有不少船只出去了就没有回来。

并不是都遭受到了风暴。

当然了,官府对海上的事情,都是睁一只闭一只眼,首先,这些人都是凶悍之辈,一个处置不当,可是要出大问题的,二来,也没有什么证据。

所以,就形成了而今的局面。

在岸上,已经沿海地带这是官军的地方,再往深海,就是各路海盗的地方了。

这种默契即便是官府也不想打破的。

所以,朝廷对这些海商的控制,也仅仅限于大明近海区域,至于日本这里,更是插不上手了。

但是李实心中思量好一阵子,却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

不过,他不愿意在日本这里多做纠缠了。

单刀直入的告诉伊势贞亲,想接下来谈,就找一个能做主的人来,否则就不用谈下去了。

毕竟李实骨子里对日本还是一种鄙视的。

更不要说,伊势贞亲动则去请示的情况。

伊势贞亲将此事告诉足利义政之后,足利义政沉吟片刻,说道:“好,就安排见上一面吧。”

不过,足利义政还是不能以正式身份见他,因为一旦相见,就说明一切都谈妥了。

如果不是足利义政实在信不过细川胜元,由细川胜元却谈却是最合适不过的。

足利义政见李实的地方,就是相国寺。

这个相国寺乃是足利义政的爷爷,足利义满所建,寺庙与足利家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伊势贞亲请李实参拜相国寺。

李实自然明白其中有蹊跷。

相国寺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宋唐建筑,在明代虽然少了许多,但是并不少见,不过李实出自四川,四川在宋末破坏最大,让李实有些收获的。

钟声山色,不过其中点缀而已,真正的重头戏就要来了。

在相国寺后院一颗樱花树下,足利义政已经一身正装,跪坐在一面石制棋盘之前。他二十出头,正是一个男人最好的年华。

一身洁白的正装,更显得有几分隆重。再加上樱花朵朵,更显得意境非凡。

足利义政见了李实,说道:“贵使远来,小王不能远迎,却是失礼了。今日道左相逢,可愿手谈一局?”

李实微微一笑,说道:“殿下相召,外臣岂不从命?”

李实随即大大方方的跪坐在蒲团之上了。

足利义政说道:“客人先请。”

李实说道:“我大明天子,承天意而治万民,如何是客,殿下才是客。”

这也是李实最近了解一下日本国内的情况,对足利家的权力也明白了不少,就更不在意了。在他看来足利家的权力,比唐安史之乱后的中枢,还差了不少。

足利家虽然是一国之主,其权力远远比不上朝鲜李氏,更不要说与大明天子相比了。

所以他才要在谈判之前,压制住足利义政。

足利义政微微不悦。

但是作为日本武士,他是相当务实的。他明白在日本真正决定权力的是刀枪,是银钱,虚无缥缈的大义,有用的时候可以用用,没有用的时候,擦屁股都显硬。

故而他微微一笑,也没多在意,随手捏起一字,打在棋盘之上。

李实随即落子。

随着清脆的落子之声,双方关系似乎缓和了一些。

足利义政说道:“这么多天了,该谈了也都谈了,先生也要给孤一个准信吧。”

李实说道:“殿下的意思,外臣已经知道了。有些事情,就是我也是难办的很,只是殿下所求的也太多了一些。”

足利义政说道:“此言何出?”

李实说道:“大明册封各方国主,从来是恩赐。国主如此作为,让我很难向朝廷交代。”

足利义政微微一顿,说道:“除非什么?”

李实说道:“除非日本让给我大明一座岛屿。”

足利义政微微一愣,心中乱转,暗道:“这才是大明派遣使者来日本的目的吗?”一时间手中的棋子落地,却距离自己心中所想的位置,差了几目。

李实自然毫不客气,一子屠了足利义政的大龙。

足利义政一看,棋盘上已经不可挽救了。

不过此刻,足利义政说道:“贵使要何处?”

李实说道:“佐渡。只要日本容大明船只在佐渡停靠,国主所想的事情,我给国主办的妥妥当当的。”

足利义政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害怕大明狮子大张口,但是佐渡岛,在足利义政心中却是无足轻重的。

在佐渡岛发现金矿之前,日本仅仅拿这里当成流放地而已。

但是足利义政心中还是有些不放心,说道:“朝廷要这个做什么?”

李实早就有一段说辞了,说道:“中转,你也知道朝廷正与瓦刺大战,以陛下之意当以海西为根基,西进漠北,但是大小船只不能通过海西进入松花江,黑龙江之中,故而大明水师要通过黑龙江出海口,逆流而上。黑龙江出海口在奴儿干,就在极北之地,少有船只,自然要在沿路停靠了。”

“本来是在日本沿途停靠,但是朝廷觉得这也太惊动日本,就求借一岛而已。”

“只要这一件事情,国主答应了,国主所愿,我也能有办法解决。”

这个说法,不仅仅是李实所想,也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海运总兵官李英的确有这个任务,寻找黑龙江出海口,并逆流而上,勘察水道情况如何。

但是通过水系大举运兵,却有一点不可能。

毕竟奴儿干,庙街一带太过靠北了一点。非要细细勘察之后,才能有结论。

但是这个话,用来骗足利义政却是足够了。

倒不是足利义政不够聪明,而是双方信息差的问题,足利义政对海上的情况不大了解,但是却也知道大明船只一直出没在对马海峡附近,已经是惯例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十四章 新任内阁班子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一百二十六章 宁化黄氏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十章 鲁苏之争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五十二章 负担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五十六章 襄国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办事之道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八十六章 西北乱局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大皇帝贺寿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击之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零四章 行猎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