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

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

只是越明白安南的情况,朱祁镇心中的犹豫与侥幸心理,就越发多了起来。

安南内部对刚刚上位的年号宜山王看做篡位。这种君臣对立的情绪非常浓厚。朱祁镇敢确定,安南权力斗争的下半场即将上演。

到时候是谁胜谁负,朱祁镇并不知道,但是一场厮杀却是免不了的。

肉必自腐,然后虫生,一个大家子要败了,非自己从里面杀一个干干净净,外人才能杀进来。

而今安南就是这个局面。

正是因为安南国势蒸蒸日上,几乎是安南一国千百年来,国势最盛的一段事情。就好像中国人的强汉大唐一般。

真因为如此不可轻图。

朱祁镇才想走捷径,趁着这一场内乱,轻取安南。

但是另外一点朱祁镇也明白。

安南国势由黎利大破征南军的大功而生,延绵而今数十年了,他们时时刻刻虽然臣服大明,但是内心之中视大明为北寇。

这种民族情绪,已经渗透进安南百姓心中。

纵然王室内乱,也未必能动摇安南百姓抗击之心。

很多事情,刚刚开始之前,从各个方向来看,此处亦对,彼处亦对,但是在尘埃落定之前,谁也不敢说,到底那一个方案更好。

朱祁镇心中更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北京距离广西太远了。

远到了朱祁镇遥制都不大可能。

很多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

攻伐安南的事情,如果事到临头让朱祁镇再做出决断,那么黄花菜都凉了,什么机会都会错过了。

但是如果将是否对安南决战的决策下放到广西方面,那么那一员大将,可以承担起这个责任?

这个责任可不轻。

而这个时间已经不能再拖了。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广西平定,五万京军也将到位,广西方面与云南方面都准备好了,更重要的是。进攻安南的时间窗口很少。

安南没有冬天,分为雨季与旱季,雨季乃是五月到十一月,旱季乃是十二月到四月,可以明显的看出来,雨季多而旱季少。

安南的雨季并不是每天都暴雨,而是每天下上几个小时,这种连绵的阴雨天气,即便是中国南方的人也未必多能承受。

更不要说,被朱祁镇视为精锐的京营,多是河北人。这些北方人遇见这样的天气,非战斗减员也就成为必然了。

也就是说,大明进攻安南最好的进攻窗口,乃是每年十二月到次年的四月。

而今已经是秋后了,冬天马上要来了,每年短暂的旱季马上要来,这五个月时间窗口,看上去时间不短,但是比起真正的国战,几乎是掐着指头数日子了。

所以再拖下去,不管安南有什么变故,都没有用了。

朱祁镇不可能让京营冒着雨进攻安南。恐怕还没有打仗,瘟疫就开始横行了。

这个决策已经到了不得不决断的地步了。

朱祁镇没有召见全部内阁,而是召见了李贤与杨洪两个人。

李贤的态度依旧很明确。他说道:“陛下,安南乃大国,不可小窥,前几年打瓦刺的亏空还没有还上来,而今朝廷刚刚喘了一口气,陛下即便是要打安南,也要拖上几年,等钱粮充足了,臣决计不说一个‘不’字。”

朱祁镇点头微笑,心中却暗道:“似乎是要打上一仗了。”

李贤并没有想到,他这番话,却让朱祁镇心中的天平向打安南方面倾斜了一些。

什么原因?很简单。

朱祁镇很明显的感觉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打仗了,大明文官在很多改革之上,就开始拖拖拉拉的。

似乎一下子回到朝廷威名远震,宇内太平无事,大家都可以登高凭栏,唱诗饮酒,搞一些文人士大夫该有的享受,而不是日日忙得跟狗一样的。

朱祁镇并不是一个工作狂。

但是以后事的工作量看这个时代官员的工作时间与效率,实在是让他不能忍,很多大臣,仅仅视事半日,下午就回家了。

当然了,他们起着也早,每天天不亮都起床了。

但是他们即便是在衙门坐班,工作效率也另朱祁镇发指。

这就是为什么朱祁镇要李贤将各衙门的章程编练出来,提交上来。

朱祁镇是在酝酿考成法,也让大明的才子们品尝一下绩效考核的威力。想要绩效考核,就必须将他们一套工作流程给分解清楚。

不过,即便是绩效考核也未必能挽救大明文官这股懒洋洋的味道。而且没有了外部的压力,文官有更多的力气与朱祁镇打擂台。

当初与瓦刺大战的时候,他们可没有这个时间。

这也说明,这个时代的文臣还是很有大局观的,固然不大喜欢打仗,但是也知道与瓦刺大战关乎国运,不敢在上面作梗。

这也是朱祁镇前几年整顿钞关,茶法,能顺顺利利的推行下去的原因。

而今朱祁镇似乎感觉,持续不断的对外战争,反而对内部改革有一个推进的力量。刚刚开始,朱祁镇还以为是一种错觉,但是而今越发肯定自己的判断了。

李贤所言的话,朱祁镇一个字都不信。等朝廷有了钱,李贤定然会说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要花钱解决。

总之,不管国家与家庭,攒钱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花钱总是能找到眉目的。

朱祁镇心中如何想李贤与杨洪不知道,但是杨洪却旗帜鲜明的反对李贤的想法,说道:“陛下,首辅是在姑息养奸。”

“臣查案卷,安南在正统元年,正统四年,正统五年,正统十三年,正统十六年,前后不知道多少次犯边,而今朝廷还有两地在安南手中。”

“安南之贪得无厌,一至于斯。”

“如果朝廷一直忍让,不仅仅伤天下之望,臣恐南洋诸国从此轻天朝。”

“即便不念往昔之仇,安南也是要教训教训的。”

“只是而今以广西,云南,以及京营一部,恐怕不足以灭安南,以臣之见,当退而求其次?”

朱祁镇说道:“如何退而求其次?”

杨洪说道:“安南内部不安,以大兵临境。令安南吐出宁远州与禄州。”

宁远州在云南方向,而禄州在广西方向,本为朝廷所有,后为安南所并。

朱祁镇说道:“安南会听命吗?”

杨洪说道:“臣不知道的,但是可以试一试。”

朱祁镇瞬间会意,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办法,是朱祁镇的胃口太大了,两国开战,一定要是灭国之战。

将战争的目的限制在两州之地,如果不顺利,就夺了两州,也算是有了一点收获,同时教训了一下安南。让安南不敢轻易挑衅天朝。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那就更简单,大军长驱直入灭此朝食,未必不能。

至于安南那边对这样的举动,会有什么反应,很抱歉朱祁镇没有怎么想,杨洪同样也没有怎么想,很抱歉强者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毛胜与柳溥两人,担任方面之将,朱祁镇还是信任的。但是与安南一边打一边谈,朱祁镇并不觉得他们能够胜任。

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宁之会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一百零九章 谅山之战之构想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第六十八章 铁路伏笔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图的法会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第五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二十八章 工部两尚书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十章 鲁苏之争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确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为之第五十一章 三级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