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

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

只是越明白安南的情况,朱祁镇心中的犹豫与侥幸心理,就越发多了起来。

安南内部对刚刚上位的年号宜山王看做篡位。这种君臣对立的情绪非常浓厚。朱祁镇敢确定,安南权力斗争的下半场即将上演。

到时候是谁胜谁负,朱祁镇并不知道,但是一场厮杀却是免不了的。

肉必自腐,然后虫生,一个大家子要败了,非自己从里面杀一个干干净净,外人才能杀进来。

而今安南就是这个局面。

正是因为安南国势蒸蒸日上,几乎是安南一国千百年来,国势最盛的一段事情。就好像中国人的强汉大唐一般。

真因为如此不可轻图。

朱祁镇才想走捷径,趁着这一场内乱,轻取安南。

但是另外一点朱祁镇也明白。

安南国势由黎利大破征南军的大功而生,延绵而今数十年了,他们时时刻刻虽然臣服大明,但是内心之中视大明为北寇。

这种民族情绪,已经渗透进安南百姓心中。

纵然王室内乱,也未必能动摇安南百姓抗击之心。

很多事情,刚刚开始之前,从各个方向来看,此处亦对,彼处亦对,但是在尘埃落定之前,谁也不敢说,到底那一个方案更好。

朱祁镇心中更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北京距离广西太远了。

远到了朱祁镇遥制都不大可能。

很多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

攻伐安南的事情,如果事到临头让朱祁镇再做出决断,那么黄花菜都凉了,什么机会都会错过了。

但是如果将是否对安南决战的决策下放到广西方面,那么那一员大将,可以承担起这个责任?

这个责任可不轻。

而这个时间已经不能再拖了。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广西平定,五万京军也将到位,广西方面与云南方面都准备好了,更重要的是。进攻安南的时间窗口很少。

安南没有冬天,分为雨季与旱季,雨季乃是五月到十一月,旱季乃是十二月到四月,可以明显的看出来,雨季多而旱季少。

安南的雨季并不是每天都暴雨,而是每天下上几个小时,这种连绵的阴雨天气,即便是中国南方的人也未必多能承受。

更不要说,被朱祁镇视为精锐的京营,多是河北人。这些北方人遇见这样的天气,非战斗减员也就成为必然了。

也就是说,大明进攻安南最好的进攻窗口,乃是每年十二月到次年的四月。

而今已经是秋后了,冬天马上要来了,每年短暂的旱季马上要来,这五个月时间窗口,看上去时间不短,但是比起真正的国战,几乎是掐着指头数日子了。

所以再拖下去,不管安南有什么变故,都没有用了。

朱祁镇不可能让京营冒着雨进攻安南。恐怕还没有打仗,瘟疫就开始横行了。

这个决策已经到了不得不决断的地步了。

朱祁镇没有召见全部内阁,而是召见了李贤与杨洪两个人。

李贤的态度依旧很明确。他说道:“陛下,安南乃大国,不可小窥,前几年打瓦刺的亏空还没有还上来,而今朝廷刚刚喘了一口气,陛下即便是要打安南,也要拖上几年,等钱粮充足了,臣决计不说一个‘不’字。”

朱祁镇点头微笑,心中却暗道:“似乎是要打上一仗了。”

李贤并没有想到,他这番话,却让朱祁镇心中的天平向打安南方面倾斜了一些。

什么原因?很简单。

朱祁镇很明显的感觉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打仗了,大明文官在很多改革之上,就开始拖拖拉拉的。

似乎一下子回到朝廷威名远震,宇内太平无事,大家都可以登高凭栏,唱诗饮酒,搞一些文人士大夫该有的享受,而不是日日忙得跟狗一样的。

朱祁镇并不是一个工作狂。

但是以后事的工作量看这个时代官员的工作时间与效率,实在是让他不能忍,很多大臣,仅仅视事半日,下午就回家了。

当然了,他们起着也早,每天天不亮都起床了。

但是他们即便是在衙门坐班,工作效率也另朱祁镇发指。

这就是为什么朱祁镇要李贤将各衙门的章程编练出来,提交上来。

朱祁镇是在酝酿考成法,也让大明的才子们品尝一下绩效考核的威力。想要绩效考核,就必须将他们一套工作流程给分解清楚。

不过,即便是绩效考核也未必能挽救大明文官这股懒洋洋的味道。而且没有了外部的压力,文官有更多的力气与朱祁镇打擂台。

当初与瓦刺大战的时候,他们可没有这个时间。

这也说明,这个时代的文臣还是很有大局观的,固然不大喜欢打仗,但是也知道与瓦刺大战关乎国运,不敢在上面作梗。

这也是朱祁镇前几年整顿钞关,茶法,能顺顺利利的推行下去的原因。

而今朱祁镇似乎感觉,持续不断的对外战争,反而对内部改革有一个推进的力量。刚刚开始,朱祁镇还以为是一种错觉,但是而今越发肯定自己的判断了。

李贤所言的话,朱祁镇一个字都不信。等朝廷有了钱,李贤定然会说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要花钱解决。

总之,不管国家与家庭,攒钱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花钱总是能找到眉目的。

朱祁镇心中如何想李贤与杨洪不知道,但是杨洪却旗帜鲜明的反对李贤的想法,说道:“陛下,首辅是在姑息养奸。”

“臣查案卷,安南在正统元年,正统四年,正统五年,正统十三年,正统十六年,前后不知道多少次犯边,而今朝廷还有两地在安南手中。”

“安南之贪得无厌,一至于斯。”

“如果朝廷一直忍让,不仅仅伤天下之望,臣恐南洋诸国从此轻天朝。”

“即便不念往昔之仇,安南也是要教训教训的。”

“只是而今以广西,云南,以及京营一部,恐怕不足以灭安南,以臣之见,当退而求其次?”

朱祁镇说道:“如何退而求其次?”

杨洪说道:“安南内部不安,以大兵临境。令安南吐出宁远州与禄州。”

宁远州在云南方向,而禄州在广西方向,本为朝廷所有,后为安南所并。

朱祁镇说道:“安南会听命吗?”

杨洪说道:“臣不知道的,但是可以试一试。”

朱祁镇瞬间会意,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办法,是朱祁镇的胃口太大了,两国开战,一定要是灭国之战。

将战争的目的限制在两州之地,如果不顺利,就夺了两州,也算是有了一点收获,同时教训了一下安南。让安南不敢轻易挑衅天朝。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那就更简单,大军长驱直入灭此朝食,未必不能。

至于安南那边对这样的举动,会有什么反应,很抱歉朱祁镇没有怎么想,杨洪同样也没有怎么想,很抱歉强者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毛胜与柳溥两人,担任方面之将,朱祁镇还是信任的。但是与安南一边打一边谈,朱祁镇并不觉得他们能够胜任。

第五十五章 水利学堂的功课第八十章 寇深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计划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贤的决择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九十章 贝琳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二十四章 海运现状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序章 我, 朱祁镇第二章 云南局势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七章 西南局势第九十章 少府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宁化黄氏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圣公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二百章 马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镇的第一把火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七章 议政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第六十三章 辽南府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义政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八十四章 云贵总督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八十六章 西北乱局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兰忽失温之战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惊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