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家族

第八十四章 家族

朱见濬说去就去。

带着百余人的护卫,骑着高头大马去恽家而去。

刚刚过了毗陵,就看见这一带的农田水利措施比一刚刚那一片土地强上不少。朱见濬毕竟是在西北主持过水利工程,最基本的见识还是有的。他能看得出来,这一带很多沟渠都是新挖出来的。

当然了,这个新挖出来的沟渠工程量并不大。

但是朱见濬估计,也要数百个劳力工作大半个月吧。

朱见濬问于冕说道:“武进县最近有修缮水利吗?”

于冕摇摇头说道:“没有,武进县令最近也忙着配合我们清丈的。”

清丈土地可以说是而今朝廷最重视的一件事情。所以波及之处,地方官都忙活的四脚朝天,有的想配合钦差,弄出政绩来,有的想将自己搞的事情给摆平,将屁股擦干净的。

所以县里的一些工程也就停了。

比如水利工程。

朱祁镇多次下令劝农,并号召地方官兴建水利,地方上也有很多小工程上马,原则上只有府县有财力,上面是不会不准的。

但是大部分县令做的都是将来清丈的人送走之后,再修水利不迟。

“这是谁修的?”朱见濬说道。

于冕说道:“我打听过来,就是恽老爷子之前召集恽家各方,大家出前出力,将这一带的水渠重新修缮了一遍。”

朱见濬心中暗道:“又是恽家。”

不管愿意不愿意,想与不想,都是一个事实。

那就是大明数百府县,其实真正管理的并不是百姓,而是这样大大小小的家族,或者说士绅。 Wωω• ttkan• co

还有县城这巴掌块大的地方。

总体上来,而今的土地兼并并不算严重,但是县令依然不可能直接管理几万或者十几万百姓,只能靠着管理这些家族士绅,由他们代为管理百姓。

百姓要与官府对话的时候,由这些人去官府说项,而官府有事情要办的话,也是让这些人交代给百姓。

这也是为什么?朱祁镇一直培养勋贵集团,但是整体上来说,勋贵集团在面对士大夫集团,依然是弱势一般。

因为士大夫所代表,就是这个阶层。

是一个皇帝也不可能动摇,只能合作的阶层。

几乎每一个大家族,还是当地的士绅名流都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或者说公共义务。比如修桥铺路,修缮水利等等。

在历史上大明财政进一步崩溃之后,太多的社会责任就让渡给这些士绅了。

朱见濬距离恽家老爷子所在地方,上店村越近,就越发看到恽家的善行,路边有很多石碑石刻,说明恽某某在某某年,在某某的帮助之下,出了多少钱,修缮了这里的道路,又或者修了这个桥等等。

朱见濬还让侍卫去打听一般。

这里姓恽的人已经很多了,自然没有恽家不好,连一些外姓人,也都说恽家老爷子,仁德仗义,却是说去年大水的时候,武进这里也是有水患的。

县里面还没有放粮,恽家老爷子已经拿出恽家的粮食,放粮给百姓,可以说是活人无数,武进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对恽家感激不尽。

朱见濬心中却很是复杂。

一方面,朱见濬不得不承认恽家的功劳。

在很多方面之上,恽家都帮助过朝廷维持局面,可以说是大明统治天下的得力助手之一。

但是朱见濬同样看见一件事情。

那就是这里方圆几十里,与其说是大明的,不如说是恽家的土地,或者说就是恽家的,带地契那一种。

这种地方势力盘踞,却也不是朱见濬想要看到的。

别的不说,恽老爷子一声令下,附近的庄子里面。拉出几百上千壮丁,应该不成问题的。

等到了上店村,朱见濬远远听见了读书声。

孩童幼稚的读书声,在朱见濬听来分外悦耳。

无他,虽然大明历代皇帝都是很重视推广学校,但是大多数政策都是失败了。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没钱。

养活一个读书人,是需要很多强的,大多数百姓都没有能力承担这笔开销。所以,除却府县的儒学之外,朱见濬很少其他学校。

但是就在这里,朱见濬看到了恽家的学堂。

就在高大的祠堂前面有一排房间,此刻就有人正在教授下面的人读书,从年龄来看,从五六岁鼻涕都北海没有干的。还有大半人高的半大小子。他们读书进度也不一,全部考老师把握了。

很多人大概习惯后世一个班一个班的教学,但是在这个时代私塾之中,各种年纪的学生掺杂在一起教授,才是常态。

“贵客何来?”就在朱见濬等人进了村落,在私塾外面停了下来,听了几句对论语的讲解之后,就有人来问了。

朱见濬可是不知道被多少大儒教出来,在儒学上研究多深入倒是未必,但是却也能看出来这个教书先生水平并不高。

甚至可以用山野村夫来评价。

不过这也是非常正常的。想想就知道,真正读书好的人,要么去做官了,即便不做官,在什么地方不能安身立命,偏偏来这小小的恽家。

而今的恽家虽然不错,但毕竟没有官身。而读书好的士大夫却有功名。

朱见濬听有人来问,回头见一个驻着几杖的老者问的。

“恽公,这位乃是钱历事钱大人。”钱濬乃是朱见濬的化名,钱自然是皇后的姓,至于叫历事,却是太学生历事的制度。

按照原本制度,国子监出身的太学生要在六部历练,就称为历事,也就好像是实习生制度一般。

这也是寇深为朱见濬编出的履历。

说是一位朝中大佬的嫡子,在读书上没有天分,荫生入监,而今出来历事,被派到了江南而已。

这也不是完全说谎。

要知道编练黄册,本就是太学生的职责。甚至因为这一次清丈田亩工作量很大,有不少太学生参与进去。

只要没有人较真,一般都能糊弄过去。

毕竟真正有能力较真的人,大多都或多或少知道朱祁镇的身份,不知道的人,同样也不会有能力较真。

这里毕竟是恽家的地盘,整个村子里面大部分都是恽家人,甚至恽家的祠堂都在这里。

这样村子在大明土地上比比皆是,看似畅通无阻,但是村子里面多一个外人,村子里面的人立即就知道了。

故而恽老爷子这才来瞧瞧。

毕竟看着来人一行人高头大马,随从众多,而且这马匹都是江南见不到的好马,看上去比县太爷的排场都大,恽老爷子哪里坐得住。

而金币听了乃是京城来的官员,更是十二分的殷勤。

对于恽老爷子来说,哪怕是一个七品官,就值得恽家郑重对待。恽老爷子立即行礼说道:“见过大人。”

朱见濬说道:“老丈何须如此,免礼免礼。”

按理说,朱见濬是官,恽老爷子是民,恽老爷子应该行大礼,但是中国有尊老爱幼的传统,一般六七十岁的老者,即便是见了官,也是不用跪的。

两人如此寒暄一阵。

恽老爷子这才引朱见濬进入祠堂之中落座。

恽家祠堂也不是一间,而是两重院落,后面供奉祖宗,但是前面大厅却也是家族之中议事所用的。

有什么大事,恽老爷子也是在这里召集各房的人,商议出一个对策来。

恽老爷子在这里接待朱见濬自然是最郑重不过了。

两个刚刚落座之后,就有一个小童捧茶而入,上茶之后,却没有出来,站在恽老爷子身后角落之中。

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荆关下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六十七章 勋贵之心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章 大明铁骑之威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五章 太后二第七十三章 矿业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第七十章 父子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战局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贤的决择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二章 外戚第二章 外戚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第七十四章 三喜冲厄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盐产业链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二百零四章 杨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八十一章 马政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战局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坚持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锐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机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